凹形面板和电加热厨房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8764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凹形面板和电加热厨房器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锅的凹形面板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凹形面板和一种设置有这种凹形面板的电加热厨房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和电陶炉越来越普及。电磁炉和电陶炉都设置有放置锅体的加热支撑面板。目前,加热支撑面板通常为纯平面板,这种纯平面板应用比较广泛,与目前市面销售的平底锅(这种平底锅未设置有从一侧凸出的较长的抓握手柄)例如汤锅能够形成较稳定的接触。

但是,对于在锅的一侧形成有较长的抓握手柄的炒锅而言,这种炒锅与纯平面板的接触面较小,另外,由于抓握手柄的偏置作用,会使得放置在纯平面板上的这种炒锅倾斜,使得锅底无法与纯平面板形成良好稳定的热接触,因此,需要使用者在翻炒中必须一只手抓握炒锅的手柄,才能使得锅底和纯平面板形成较大的接触。否则,将出现接触不到位和测温不良的现象,存在一定的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形面板,该凹形面板能够对放置在其上的平底锅特别对具有较长抓握手柄的平底炒锅进行有效的约束以防止锅滑出倾斜,使得锅底能够始终和凹形面板的平底部保持接触而进行持续受热,方便实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凹形面板,所述凹形面板包括过微晶玻璃形成的平底部和围绕所述平底部设置的侧壁部,其中,所述侧壁部相对于所述平底部向外倾斜布置,所述侧壁部上设置有用于与锅体的外表面接触以对锅体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平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H1≥8mm。

通过该技术方案,由于平底部的周围围绕有侧壁部,而侧壁部相对于平底部向外倾斜布置,同时,侧壁部上的限位部和平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H1≥8mm,这样,对于未设置有较长的抓握手柄的平底锅例如汤锅而言,只需要将汤锅放置在平底部上即可,而对于设置有较长的抓握手柄的平底炒锅而言,当这种炒锅放置在平底部上时,侧壁部上的限位部就可以接触炒锅的平底和锅沿之间的部分,从而在整个周向方向例如圆周方向上对炒锅形成环形的支撑限位,避免炒锅相对于平底部产生滑动,或者在翻炒力的作用下和抓握手柄的偏置下倾斜,同时,由于侧壁部倾斜布置,并不会使得这种炒锅悬空,避免锅底和平底部之间出现间隙,从而使得锅底和平底部之间形成良好稳定的接触以进行持续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沿着所述侧壁部周向延伸以形成整圈的环形限位圈;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平底部之间的钝角A为110°≤A≤160°。

进一步地,所述平底部的相对边之间的尺寸D为160mm-240mm。

更进一步地,尺寸D为175mm-185mm。

另外,所述侧壁部包括弧形部。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的凹面朝向所述凹形面板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部包括连接在所述弧形部周边上的边沿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边沿部为凸面向上的弧形边沿部;或者,所述边沿部为平直边沿部。

进一步地,所述边沿部和所述平底部之间的锐角B为5°≤B≤15°。

另外,所述弧形部和所述平底部之间通过凹面向内的弧形面过渡;所述弧形部和所述边沿部之间通过凸面向上的弧形面过渡。

另外,所述凹形面板为一体拉伸件。

进一步地,所述平底部的厚度T为3.5mm-5.5mm,所述凹形面板的最高点与所述平底部的外底面之间的距离H为19mm-26mm。

更进一步地,厚度T为4-5mm,距离H为20mm-25mm。

另外,所述凹形面板为圆形;或者,所述凹形面板为方形,其中,各个所述侧壁部之间弧形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厨房器具,例如电磁炉或电陶炉,其中,所述电加热厨房器具设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凹形面板。

这样,如上所述的凹形面板的有益效果,通过该凹形面板,电加热厨房器具例如电磁炉的品质和实用性显著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厨房器具为电磁炉。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炉包括电磁炉上盖和装饰定位圈,其中,所述装饰定位圈沿着所述凹形面板的周向边沿设置并装配定位到所述电磁炉上盖上,使得所述凹形面板位于所述电磁炉上盖的容纳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凹形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凹形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凹形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凹形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凹形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凹形面板和锅接触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凹形面板和一种锅接触的示意图;

图8是图2的凹形面板和另一种锅接触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加热厨房器为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凹形面板,2-平底部,3-侧壁部,4-凹面,5-弧形部,6-边沿部,7-凸面,8-弧形边沿部,9-平直边沿部,10-弧形面,11-限位圈,12-锅,13-装饰定位圈,14-电磁炉上盖,15-线圈盘,1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的各种形状的凹形面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形面板1包括过微晶玻璃形成的平底部2和侧壁部3,侧壁部3围绕平底部2以和平底部2围城一具有平底部的凹腔,其中,侧壁部3相对于平底部2向外倾斜布置,侧壁部3上设置有用于与锅体的外表面接触以对锅体限位的限位部11(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以下将详细说明),限位部11和平底部2之间的垂直距离H1≥8mm。

侧壁部3具有适当的高度,该高度应当能够对设置有较长的抓握手柄的平底炒锅的外周面形成限位支撑,而并不需要使用者必须手抓握锅的手柄。否则,设置有较长的抓握手柄的平底炒锅将在手柄的重力下或者翻炒力的作用下倾斜,而使得锅底无法和平底部2形成良好的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平底部2的周围围绕有侧壁部3,而侧壁部3相对于平底部2向外倾斜布置,同时,侧壁部3上的限位部11和平底部2之间的垂直距离H1≥8mm,这样,对于未设置有较长的抓握手柄的平底锅例如汤锅(如图7中所示的锅12)而言,只需要将汤锅放置在平底部2上即可,而对于设置有较长的抓握手柄的平底炒锅(如图8中所示的锅12)而言,当这种炒锅放置在平底部2上时,侧壁部3可以接触炒锅的平底和锅沿之间的部分,从而在整个周向方向例如圆周方向或者方形方向上对炒锅形成环形的支撑,避免炒锅在使用者翻炒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平底部2产生滑动,或者在抓握手柄的偏置下倾斜,也就是,如图6所示,在侧壁部3对锅的限位支撑下,锅仍然能够平整放置,使其底部与平底部形成良好的接触,同时,由于侧壁部3倾斜布置,并不会使得这种炒锅悬空,避免锅底和平底部2之间出现间隙,从而使得锅底和平底部2之间形成良好稳定的接触以进行持续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凹形面板1中,限位部11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比如,在一种形式中,限位部11可以为从侧壁部3的内周面上稍微突出(1mm-2mm)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弧形段,这样,多个弧形段周向间隔布置来对锅进行支撑限位;

又或者,限位部11沿着侧壁部3周向延伸以形成整圈的环形限位圈;例如,如图1和6所示,限位部11可以为凹形面板1的侧壁部3的整圈上边缘,又例如,如图2和8所示,弧形部5和边沿部6之间的凸面向上的弧形边沿部形成整圈的限位部11,这样,可以在整个周向方向例如圆周方向上对锅进行支撑限位。进一步地,侧壁部3和平底部2之间的钝角A为110°≤A≤160°,优选为120°-150°,在该角度范围内,限位部11可以对锅形成更良好的限位支撑。

另外,如图1和4所示,平底部2的相对边之间的尺寸(例如圆形的直径,或者方形的两个相对边之间的尺寸)D为160mm-240mm,从而可以使得该凹形面板能够配绝大多数(例如80%以上的)市售的锅具;更进一步地,平底部2的相对边之间的尺寸D为175mm-185mm,这样,可以兼容市售的基本全部的平底汤锅,以及80%以上的带有较长抓握手柄的锅12。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凹形面板1中,倾斜布置的侧壁部3可以为平直形状,这种平直形状的侧壁可以对图7所示的锅12形成良好的限位,也就是,锅12的周向外表面将和平直形状的侧壁部3形成一圈的接触,从而避免锅12在平底部2上滑动。

或者,另一种形式中,为了更好地对图7所示的这种形状的锅12的弧形外周面形成更贴合的限位,优选地,如图1-5所示,侧壁部3形成为弧形形状,更进一步地,为了对锅12形成立体加热,优选地,侧壁部3包括弧形部5,也就是,这样,凹形面板下方的布置的加热线圈可以同时对平底部2和弧形部5形成包拢型的立体加热,使得锅12的底部和侧部同时被加热。

当然,如图3和5所示,弧形部5可以为凸面朝向凹形面板1内部的弧形部。或者,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贴合锅12的弧形外表面进行加热,优选地,如图1、2和4所示,弧形部5的凹面4朝向凹形面板的内部。这样,当锅12放置在凹形面板上后,锅12的弧形外周面将和该凹面4朝向凹形面板1内部的弧形部5形成良好的接触,如图7所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凹形面板1的侧壁部3包括连接在弧形部5周边上的边沿部6。这样,环形金属圈将包裹该凹形面板1的边沿部6,这首先能够显著提升电磁炉的美观性,同时,通过环形金属圈和电磁炉上盖的配合,可以将该凹形面板1稳固可靠地装配定位在电磁炉上盖上。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包裹环形金属圈,并将凹形面板1更稳定可靠地装配定位,优选地,如图2和4所示,边沿部6为弧形边沿部8,弧形边沿部8的凸面7向上,弧形边沿部8还可以起到倾斜导向的作用,即可以便于锅12顺着弧形边沿部8未被金属装饰圈包裹的部分滑入到平底部2上。当然,这种弧形边沿部8还可以便于该凹形面板1一体成型时模具的脱离。

当然,又或者,在可选择地方式中,如图5所示,边沿部6为平直边沿部9。

如上所述的,为了进一步便于锅12顺着弧形边沿部8未被金属装饰圈包裹的部分滑入到平底部2上,以提高使用者使用的便捷性,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边沿部6倾斜布置,其中,边沿部6和平底部2之间的钝角大于弧形部5和平底部2之间的钝角A。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边沿部6和平底部2的之间的锐角B为5°≤B≤15°,这样的角度范围中,锅12顺着边沿部6滑入到平底部2的同时,并不会对平底部2造成较大的冲击,从而提升平底部2的使用寿命,其次,参考图10所示,在被装饰定位圈13包裹时,边沿部6的这种倾斜可以在确保包裹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少地与装饰定位圈13形成较少的定位接触,从而减少凹形面板1向装饰定位圈13的热量传递。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弧形部5和平底部2之间通过凹面向内的弧形面10过渡,这样,如图7所示,这种结构的锅12的边角位置将和弧形面10形成良好的接触。当然,这种弧形面10的布置,在一体形成凹形面板1时,可以避免平底部2和侧壁部3之间由于急剧过渡而存在较大的应力,从而能够显著提升凹形面板1的自身强度。

当然,如图2所示,弧形部5和边沿部6之间通过凸面向上的弧形面过渡连接,同样的,在一体形成凹形面板1时,该弧形边沿部可以弧形部5和边沿部之间由于急剧过渡而存在较大的应力,从而能够显著提升凹形面板1的自身强度。另外,该弧形边沿部还可以用作环形的支撑圈来支撑锅,如图8所示,锅12的外周面就和该弧形边沿部形成良好稳定的接触。

另外,为了提升凹形面板1的整体机械强度,优选地,凹形面板1为一体拉伸件,即将一块板材件通过特定的工艺一体拉伸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平底部2和向外倾斜布置的侧壁部3的凹形面板1。

例如,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凹形面板1的形态圆形且存在三段折边,折边与折边之间互成角度,首先,准备尺寸恰当的圆形纯平微晶玻璃板材。(一般基板尺寸比成型凹形面板的尺寸直径大10~15mm,例如,凹形面板最终形态为外围直径为270mm,下料基板尺寸需为300mm,方便成型后去料加工保持圆度,也便于为成型提供固定边和控制邻边的翘曲程度);随后,通过上模和底模(两者能够形成和凹形面板形状相符合的成型腔室)来共同夹持上述的微晶玻璃板,模具周边可设置导向结构,确保模具垂直运动。(由于模具需循环经历高温和常温的状态切换,模具材料可采用耐高温钢材,石墨,陶瓷等耐温材料),然后,把夹持有微晶玻璃板的上述组件放入恒温箱里(俗称面包炉),由于微晶玻璃板的软化温度为900℃~950℃,随炉温持续上升至900℃~1000℃的范围,炉温保持(具体保持时间因凹形面板形态,深度的不同而差异),微晶玻璃结构变软,在重力和上模压力的作用下(另可施加其他外力,例如抽真空力的辅助下),微晶玻璃板的中心部分被拉伸然后下榻,最终形成与上下模组成的腔体一致的凹形面板形状。凹形面板成型后,恒温箱降温,降低至650~750区间(一般最优的晶化区间在700~720℃),在此区间培育微晶玻璃晶体,保持温度约15分钟,待晶体形成后,炉温下降,微晶玻璃凹形面板冷却成型。

另外,由于微晶玻璃凹形面板属于玻璃二次热弯成型的工艺,过度拉伸会影响凹形面板的晶体结构,从而削弱其机械冲击性能。但在本申请中,由于凹形面板1的底部设计为平整形态,在整个成型过程保持平整,极少受拉伸,从而晶体结构得到完好保存,换言之,平底部2的机械冲击强度也相应加强。

另外,凹形面板有可能因拉伸深度太深,而导致侧壁结构薄弱,抗冲击强度不强,因此,为了提升侧壁部3在拉伸过程中的强度,如图4所示,弧形部5和平底部2之间的钝角为A;凹形面板的最高点与平底部2的外底面之间的距离H(也可以认为是侧壁部3的垂直高度);其中,钝角A和距离H成正比。这样,该钝角A越小,其允许拉伸的高度越小,反之,该钝角A越大,则允许拉伸的高度越大。

进一步地,一种优选形式中,弧形部5和平底部2之间的钝角A为110°≤A≤160°,优选为120°-150°,在该角度范围内,适当的拉伸高度会让玻璃晶板在软化拉伸的过程中不至于拉裂。

当然,适当的拉伸高度还可以根据微晶玻璃板材的厚度来设定,例如,考虑到轻量化,以及成本问题,微晶玻璃板材的厚度也就是平底部2的厚度T为3.5mm-5.5mm,此时,凹形面板的最高点与平底部2的外底面之间的距离H为19mm-26mm,这样的厚度和拉伸的距离H可以确保侧壁部3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平底部2在整个成型过程保持平整,极少受拉伸,厚度保持不变,从而晶体结构得到完好保存,换言之,平底部2的机械冲击强度也相应加强。

更进一步地,厚度T为4-5mm,距离H为20mm-25mm。更优选地,厚度为4.5mm,距离H为22.5mm。

对于厚度为3.5mm-5.5mm,距离H为19mm-26mm的测试也通过,即测试条件:0.5J冲击锤,选取平底部2的中心点和任意对角线两点进行冲击测试,平底部2以及平底部2和侧壁部3的连接处都保持完好,另外,侧壁部3也未出现裂纹。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凹形面板1可以为圆形;或者,凹形面板1为方形或三角形等异型,其中,各个侧壁部3之间弧形连接,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加热厨房器具,例如电磁炉如图9和10或者电陶炉,所述电加热厨房器具设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凹形面板。

这样,如上所述的,通过该凹形面板,电加热厨房器具例如电磁炉的品质和实用性显著提升。

如上所述的,该电加热厨房器具优选地为电磁炉,参考图9和10所示,电磁炉包括电磁炉上盖14和装饰定位圈13,其中,装饰定位圈13沿着凹形面板1的周向边沿设置并装配定位到电磁炉上盖14上,例如,装饰定位圈13可以装配定位到围绕容纳空间的环形定位槽内,使得凹形面板1位于电磁炉上盖14的容纳空间内。此时,可以明确地看出,凹形面板1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通过包裹在其边沿部6上的装饰定位圈13装配定位电磁炉上盖14的环形定位槽内,而电磁炉上盖14则可以固定设置在底座16上,线圈盘15则位于炉内并设置在底座16上。更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线圈盘15的形状和凹形面板1的形状相互适配,从而可以同时加热锅的底部和侧部,以形成立体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