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调节能量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8159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度调节能量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温度调节能量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一般设置基站的地方都配套设置基站房。

基站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其内部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正常情况下,夏季基站房内的温度不能超过29℃,冬季温度不能低于10℃,否则会影响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基站房内夏季温度可升至大于30℃,而在冬季在保温层的作用下基站房内温度一般会维持在10℃以上,少数严寒气候下会降至10℃以下,因而会对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使基站房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克服高温和低温环境对基站房造成的不利影响,目前主要是通过在基站房内安装空调设备进行辅助降温升温,但是此种方式存在的缺陷是:空调设备需要不间断运行,用电量大,运行安装成本高,不利于广泛的进行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温度调节能量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温度调节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式基站房和基站房温度调节机构;所述基站房温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基站房上端的蒸发器,以及设置在地下深井内的冷凝器,所述蒸发器输出端与冷凝器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管路上设有增压泵,所述管路上套有保温管;所述冷凝器输出端与蒸发器输入端通过毛细管连接;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形成的闭合回路为真空密闭回路,所述真空密闭回路内充有调温介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闭式基站房的容积为2-3立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管为聚氨酯保温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毛细管内径为0.8~2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温介质为一氟三氯甲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为盘管状,所述盘管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蒸发器内均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蒸发器内部存储空间分隔为输入空间和输出空间,所述输入空间和输出空间之间设有连通通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入空间设有输入口,所述输入口的高度高于输入空间内液位的高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降温过程完全依靠调温介质汽液转换过程中的吸放热过程进行,只要温度超出降温介质沸点温度,自动进行汽化过程。升温过程依靠调温介质在循环过程中的热交换进行,降温、升温过程无需使用空调设备进行,充分利用了地热资源,用电量很少,运行安装成本低,利于广泛的进行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内调温介质流向示意图。

图中:1-密闭式基站房;2-蒸发器;3-冷凝器;4-管路;5-毛细管;6-增压泵;7-输入口;8-分隔板;9-输入空间;10-输出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密闭式基站房1和基站房温度调节机构。所述密闭式基站房1的容积为2-3立方。

所述基站房温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基站房上端的蒸发器2,以及设置在地下深井内的冷凝器3。所述蒸发器2输出端与冷凝器3输入端通过管路4连接,所述管路4上设有增压泵6,增压泵6的作用是促进循环。所述管路4上套有保温管,所述保温管为聚氨酯保温管,保温管的作用是避免热量损失,影响降温升温效果。所述冷凝器3输出端与蒸发器2输入端通过毛细管5连接,所述毛细管5内径为0.8~2mm。所述蒸发器2与冷凝器3形成的闭合回路为真空密闭回路,所述真空密闭回路内充有调温介质,优化方案中,所述调温介质为一氟三氯甲烷。一氟三氯甲烷的沸点温度23.7℃,在夏季当基站房内的温度高于23.7℃时,蒸发器2内的调温介质汽化,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使基站房内的温度下降,同时汽化后的调温介质体积膨胀,真空密闭回路内的气压升高,加上增压泵6的作用,迫使汽化后的调温介质经管路4进入设置在地下深井内的冷凝器3,由于井内温度常年基本维持在18℃,所以高温气态形式的调温介质在进入冷凝器3之后会遇冷凝结,由气态变为液态,同时释放热量。暂存在冷凝器3内的液态调温介质,在真空密闭回路存在气压以及增压泵6的共同作用下,沿毛细管5返回蒸发器2完成一次循环过程。在基站房内温度达到29℃临界温度之前,进行提前降温,避免温度超过29℃影响设备运行。当基站房处于气候较为寒冷的冬季时,调温介质由于达不到23.7℃的沸点温度,所以调温介质始终处于液体状态,在增压泵6的作用下促使调温介质在真空密闭回路内循环,当调温介质循环至冷凝器3时,由于井内温度基本维持在18℃,所以水温会通过热传递传递给调温介质,使调温介质温度升高,调温介质将热量经过循环带至蒸发器2,再由蒸发器2将热量散出,从而实现升温作用。降温过程完全依靠调温介质汽液转换过程中的吸放热过程进行,而且调温介质汽液转换过程不需要压缩机作用于降温介质,只要温度超出降温介质沸点温度,自动进行汽化过程。并且无需人工进行定期高温检测,来查看温度是否超出29℃。升温过程依靠调温介质在循环过程中的热交换进行,降温、升温过程无需使用空调设备进行,用电量很少,运行安装成本低,利于广泛的进行推广和使用。

为了增加冷凝器3与水或者周围空气的热交换面积,所述冷凝器3可以为盘管状,所述盘管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

如图2、3所示,所述蒸发器内设有分隔板8,所述分隔板8将蒸发器内部存储空间分隔为输入空间9和输出空间10,所述输入空间9和输出空间10之间设有连通通道。所述分隔板8与输入空间9相邻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所述输入空间9设有输入口7,所述输入口7的高度高于输入空间9内液位的高度。通过分隔板8将蒸发器内部的存储空间进行分隔,使蒸发器内汽化的介质在体积膨胀气压增加需要输出时,经过分隔板8分隔,输入空间9内的气压降低,同时输入口9的高度高于输出空间10内液位的高度,二者共同作用避免了蒸发器内气压过高将液态介质压入输入口7产生倒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