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590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机柜空调是专门针对通讯领域应用而设计的,用于解决户外通信机柜、无线户外柜基站、蓄电池机柜等散热问题。主要用于带走电气元件消耗电能发出的热量,为各类机柜内部提供了理想的温湿度环境,同时隔离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腐蚀性气体,延长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机器系统运行可靠性。

机柜空调循环系统中,冷媒需要通过冷媒流动管道在蒸发器、冷凝器等元器件之间循环流动,传统的冷媒流动管道在空调内部采用“卡箍+螺丝旋紧”的方式固定或直接将管道穿过空调内部预设于板体上的通孔进行固定。其中“卡箍+螺丝旋紧”的固定方式操作繁琐,且机柜空调长期置于室外,难免会有水渍渗入,不可避免出现螺丝生锈等状况,另外,在空调安装或后期维修过程中,螺丝旋紧的方式还存在螺丝滑丝导致固定失效的风险;至于直接将管道穿过空调内部预设于板体上的通孔进行固定的方式,其虽然克服了以上螺丝生锈或滑丝的风险,但在安装或后期维修空调过程中,冷媒流动管道的装配及拆卸都极为不便。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空调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容纳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容纳腔室前端设置有盖合所述壳体的面罩,其中,所述壳体容纳腔室内设置有用以卡设冷媒流动管道的管体固定机构,所述管体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纳腔室内部的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安装板分离设置的卡板,所述安装板上具有卡口,所述卡板通过卡槽机构插入所述卡口内并与所述卡口形成卡合,且所述卡板上设置若干用以排水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卡口在所述安装板上由所述壳体容纳腔室的内部朝所述面罩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管体固定机构还包括由所述面罩内侧朝所述卡口方向延伸设置的挡板,所述面罩盖合所述壳体时,所述挡板对卡合于所述卡口内的所述卡板前端形成抵接。

进一步,所述卡口包括与所述卡板卡合的卡板容纳区以及由所述卡板容纳区后壁朝远离所述面罩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卡板容纳区相连通的管体容纳区;所述卡板卡合于所述卡板容纳区内时,所述卡板后端抵接所述卡板容纳区后壁并与所述管体容纳区的侧壁形成用以容纳所述冷媒流动管道的闭合区域。

进一步,所述卡槽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卡板两侧边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位于所述卡板容纳区两侧的第一卡边、第二卡边,所述卡板卡合于所述卡板容纳区内时,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分别卡接所述第一卡边、第二卡边。

进一步,在所述卡板的插入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卡边、第二卡边之间的距离均逐渐减小。

进一步,在所述卡板的插入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所述第一卡边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卡边的厚度均逐渐变大。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后端设置有弧形倒角。

进一步,所述卡板卡合于所述卡板容纳区内时,所述卡板前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前端侧边平齐。

进一步,所述通孔设置为倒锥形台结构。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水平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纳腔室内部。

进一步,所述壳体容纳腔室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管体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内部采用的管体固定机构通过“卡设”的方式固定冷媒流动管道,“安装板+卡板”结构简单,固定过程方便,在对空调进行安装或维修时,只需将卡板顺着卡槽机构取出,即可实现冷媒流动管道在安装板卡口处的安装或拆卸动作。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构成“管体固定机构”的卡板上设置有用以排水的通孔,即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管体固定机构具有“固定管体”和“排水”双功能;而且,用于排水的通孔设置于可拆卸的卡板上,一旦通孔被堵,将其取出即可实现机外清理,避免杂物残留空调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面罩未盖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面板盖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中A-A′位置剖切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所示为与图3相应的爆炸示意图;

图6所示为管体固定机构的装配平面示意图;

图7所示为与图6相应的装配后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7中b区域内B-B′截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9所示为安装板与卡板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安装板与卡板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卡板的第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卡板的第二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安装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

1为壳体,2为安装板,3为卡板,4为面罩,5为冷媒流动管道;

11为换热器,12为风机,13为压缩机,20为卡口,21为第一卡边,22为第二卡边,200为管体容纳区,201为卡板容纳区,30为通孔,31为第一卡槽,32为第二卡槽,33为弧形倒角,40为挡板,41为第一通风孔,42为第二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具有容纳腔室的壳体1,其中图示中未对容纳腔室进行标示,但较为容易理解其指的是由壳体1围成的空腔区域,壳体1容纳腔室前端设置有盖合壳体1的面罩4。作为一个完整的空调器,由壳体1围成的容纳腔室内部还设置换热器11、风机12以及压缩机13等构成循环系统的基本构件,面罩4上设置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第一通风孔41、第二通风孔42,其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设备结构配置,在此不作详细展开。

于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容纳腔室内部设置有冷媒流动管道5,其用于连通空调器循环系统中的换热器11、压缩机13等构件,实现冷媒的循环流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容纳腔室内设置有用以卡设冷媒流动管道的管体固定机构,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管体固定机构的具体结构,可综合参考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管体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壳体1容纳腔室内部的安装板2以及与安装板2分离设置的卡板3,安装板2上具有卡口20,卡板3通过卡槽机构插入卡口20内并与卡口20形成卡合,且卡板3上设置若干用以排水的通孔3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安装板2水平设置于容纳腔室内部并与壳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或可以理解为,安装板2由壳体1的侧壁向容纳腔室内部延伸形成。

空调在运行过程中,空调器容纳腔室上端的换热器11等元器件会产生水滴,本实用新型中卡板3上的通孔30可用于将产生的水滴排放至特定区域,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板3及与其配合的安装板2共同构成的管体固定机构同时兼具“管体固定”及“排水”两种功能。

综合参考图3-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卡口20在安装板2上由壳体1容纳腔室的内部朝面罩4的方向延伸形成,即卡口20的开口侧与面罩4相对;管体固定机构还包括由面罩4内侧朝卡口20方向延伸设置的挡板40,面罩4盖合壳体1时,挡板40对卡合于卡口20内的卡板3前端形成抵接。参考图8所示,卡板3的前端与形成于面罩4上的挡板40相接,卡板3的后端抵接于安装板2上,挡板40的设置避免了卡板3在卡口20内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中,卡板3的前端指的是卡板3装配后靠近面罩4的一端。

参考图6、图9所示,卡口20包括与卡板3卡合的卡板容纳区201以及由卡板容纳区201后壁朝远离面罩4方向延伸设置且与卡板容纳区201相连通的管体容纳区200。参考图7、图10所示,卡板3沿插入方向插入卡口20后,卡板3卡合于卡板容纳区201内,卡板3后端抵接卡板容纳区201后壁并与管体容纳区200的侧壁形成用以容纳冷媒流动管道5的闭合区域,即冷媒流动管道5设置于闭合区域内。其中,卡板3的插入方向参考图6、图9中所示箭头的方向。一般而言,在垂直于卡板3 的插入方向上,管体容纳区200的宽度尺寸小于卡板容纳区201的宽度尺寸,即卡口20的底部为收缩状,如此设计方式,卡板3无法进入管体容纳区200,在安装过程中,卡板3对冷媒流动管道实现卡合固定时不会对其造成过大压力引起管道受损的情况。

于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1、图12、图13所示,卡槽机构包括设置于卡板3两侧边的第一卡槽31、第二卡槽32以及设置于安装板2上位于卡板容纳区201两侧的第一卡边21、第二卡边22,卡板3卡合于卡板容纳区201内时,第一卡槽31、第二卡槽32分别卡接第一卡边21、第二卡边22,其卡合后的状态可参考图10。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槽31、第二卡槽32设置于安装板2上,第一卡边21、第二卡边22设置于卡板3两侧,设置于安装板2上的第一卡槽31、第二卡槽32与设置于卡板3两侧的第一卡边21、第二卡边22也可以共同构成卡槽机构。

为了使卡板3与安装板2之间配合容易,本实施例中还有如下结构设计,在卡板3的插入方向上(即图9中箭头所示方向),第一卡槽31、第二卡槽3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卡边21、第二卡边22之间的距离均逐渐减小。

参考图12所示,在卡板3的后端(即装配后远离面罩4的一端),第一卡槽31、第二卡槽32之间的间距为D1;在卡板3的前端(即装配后靠近面罩4的一端),第一卡槽31、第二卡槽32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1<D2。参考图13所示,在卡板容纳区201的后侧(靠近面罩4的一侧),第一卡边21、第二卡边22之间的间距为d1;在卡板容纳区201的前侧(靠近面罩4的一侧),第一卡边21、第二卡边22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1<d2。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卡板3的插入方向上,第一卡槽31的宽度、第二卡槽32的宽度、第一卡边21的厚度、第二卡边22的厚度均逐渐变大。

参考图11,在卡板3的后端(即装配后远离面罩4的一端),第一卡槽31与第二卡槽32的宽度均为H1;在卡板3的前端(即装配后靠近面罩4的一端),第一卡槽31与第二卡槽32的宽度均为H2,其中H1>H2。参考图13所示,在卡板容纳区201的后侧(靠近面罩4的一侧),第一卡边21、第二卡边22的厚度均为h1;在卡板容纳区201的前侧(靠近面罩4的一侧),第一卡边21、第二卡边22的厚度均为h2,其中h1>h2。

由于D1<D2,d1<d2,H1>H2,h1>h2,卡板3较为容易卡入卡板容纳区201内,在具体的设计中,D1与d1的尺寸大致相同,D2与d2的尺寸大致相同,H1与h1的尺寸大致相同,H2与h2的尺寸大致相同,从而使得卡板3与卡板容纳区201装配吻合。

参考图12所示,第一卡槽31、第二卡槽32的后端设置有弧形倒角33,弧形倒角33可使得卡板3较为容易的导入卡口20中。

参考图7、图10,本实施例中,卡板3卡合于卡板容纳区201内时,卡板3前端与安装板2的前端侧边平齐,即卡板3与安装板2之间卡合后,外侧形成平整的边缘。如此设计方便挡板40对卡板3的抵接。

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中的通孔30设置为倒锥形台结构,该设计结构方便水滴收集及排放。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空调器的壳体(1)容纳腔室内部可设置有若干个管体固定机构,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容纳腔室内部,安装板2上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管体固定机构。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前端”、“前侧”指的是物体靠近面罩4的的一端或一侧,“后端”、“后侧”指的是物体远离近面罩4的的一端或一侧,卡板3的插入方向即为卡板3的前端指向其后端的方向(与图中所示箭头方向相匹配)。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