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094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空调,更具体地,涉及采用不同的空气排出方法的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用于将温度、湿度、气流、气流分布等控制为适合人类活动、同时通过使用制冷循环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或诸如此类的装置。制冷循环由诸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送风风扇等关键元件组成。

空调可以分为分体式空调和整装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具有分开安装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整装式空调具有一起安装在单个机柜内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分体式空调的室内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热交换器用于交换吸入到面板中的空气的热,送风风扇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面板中并将该空气吹送回室内。

传统空调的室内单元被制造为使得热交换器在尺寸上被最小化并且风速和风量通过增加送风风扇的每分钟转数(rpm)被最大化。这降低了排气温度,并通过窄且长的流体路径将空气排入室内。

当用户直接暴露于排出的空气时,他/她可能会感到冷且不舒适,相反,当他/她不暴露于排出的空气时,他/她可能会感到热且不舒适。

此外,增加送风风扇的rpm以实现高风速会导致增大噪音的问题。对于使用辐射用于空气调节代替送风风扇的空调,需要大面板以具有与基于送风风扇的空调的性能同等的性能。这会减慢冷却速度并且增加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采用不同的空气排出方法的空调。

本公开还提供了用于以用户可感觉舒适的最小风速冷却/加热房间的空调。

本公开还提供了能够以最小风速通过对流而冷却以及使用形成在邻近区域中的冷空气区域而冷却的空调。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其具有形成外观的外面板以及形成在外面板上的开口;热交换器,其被构造为与流到壳体中的空气交换热;以及门单元,其被构造为通过自开口向前或向后移动而打开或关闭开口,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开口排出,其中门单元包括:门叶片(blade),其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开口;门操作部,其被构造为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以及控制器,其被构造为通过控制门叶片与开口之间的距离而控制从开口排出的空气以直线自开口向前移动或者自开口径向地排出。

门单元可以被构造为当门叶片远离开口第一距离时使排出的空气以直线自开口向前移动。

门单元可以被构造为当门叶片远离开口第二距离时使排出的空气自开口径向地排出。

空调还可以包括以开口形成的第一排放部、以及用于通过外面板排出空气的第二排放部,其中热交换后的空气可以被选择性地排至第一排放部和第二排放部中的一个。

第二排放部可以形成在外面板上并且包括形成为穿透外面板的内侧和外侧的多个排放孔。

门操作部可以包括:外壳体,其具有形成在底表面上的齿轮部并且具有相对于侧表面以一角度斜线地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内壳体,其布置在外壳体内部并且具有第一联接部分,第一联接部分形成为插入第一引导部并沿第一引导部移动;动力传递部,其被构造为将旋转力传递到齿轮部;以及壳体盖,壳体盖在其中具有第二引导部以引导第一联接部分在与门叶片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联接到内壳体和门叶片。

外壳体可以被构造为在固定的内壳体外部相对地旋转。

门操作部可以被构造为当内壳体旋转时随着第一联接部分沿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向前或向后移动而向前或向后移动壳体盖和门叶片。

门叶片可以包括第一叶片以及成包围第一叶片的外侧的环形式的第二叶片,其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可以通过自开口顺序地向前或向后移动而形成多个排放流体路径。

门叶片可以包括成包围第二叶片的外侧的环形式的第三叶片,其中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可以通过自开口顺序地向前或向后移动而形成多个排放流体路径。

形成开口的壳体的内侧可以包括形成为朝壳体的外侧弯曲的弯曲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其具有形成外观的外面板和形成在外面板上的开口;热交换器,其被构造为与流到壳体中的空气交换热;以及门单元,其被构造为通过自开口向前或向后移动而打开或关闭开口,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开口排出,其中门单元包括:门叶片,其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开口;外壳体,其具有形成在底表面上的齿轮部并且具有相对于侧表面以一角度斜线地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内壳体,其布置在外壳体内部并具有第一联接部分,第一联接部分形成为插入第一引导部并沿第一引导部移动;动力传递部,其被构造为将旋转力传递到齿轮部;以及壳体盖,壳体盖在其中具有第二引导部以引导第一联接部分在与门叶片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联接到内壳体和门叶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其具有形成外观的外面板和形成在外面板上的开口;热交换器,其被构造为与流到壳体中的空气交换热;第一排放部,其以开口形成;第二排放部,其被构造为通过外面板排出空气,并且以与从第一排放部排出空气的风速不同的风速排出空气;以及门单元,其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开口,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开口排出。

门单元可以包括:门叶片,其包括柔性材料;以及门操作部,其被构造为在开口的径向方向上在开口上滑动门叶片。

门叶片可以被构造为当开口打开时移动到壳体的内部。

门单元还可以包括用于引导门叶片的滑动移动的引导部。

门单元可以包括:门叶片,其具有圆盘的形式并包括弹性材料;以及门操作部,其被构造为改变门叶片的直径。

门叶片可以具有连接到门驱动器的后表面,门叶片可以被构造为当门驱动器向后移动并向后拉动门叶片的后表面时随着门叶片的直径减小而打开开口,并且当门驱动器向前移动并向前推动门叶片的后表面时随着门叶片的直径增大而关闭开口。

门操作部还可以包括控制器以通过控制向前或向后移动的距离而控制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其排出的开口的面积。

热交换后的空气可以当第一排放部打开时通过第一排放部排出,当第一排放部关闭时通过第二排放部排出。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可以以不同的风速排出热交换后的空气。

空调可以取决于用户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方法用于吹送热交换后的空气。

此外,空调可以在室内执行空气调节,而不使用户直接暴露于热交换后的空气,从而增加用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透视图。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分解视图。

图4是图1的a-a'的剖视图。

图5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排放板和壳体的组合。

图6和图7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排放板和引导开口的组合。

图8、图9、图10和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操作。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放引导部的透视图。

图13、图14、图15和图16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放引导部。

图17和图18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放引导部。

图19和图20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图21和图22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图23和图24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图25和图26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图27和图28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图2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后透视图。

图30是示出图29的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1显示图29的门单元的门叶片。

图32显示图29的门单元的第一壳体盖。

图33显示图29的门单元的内壳体。

图34显示图29的门单元的外壳体和动力传递部的结构。

图35显示将和图29的门单元的外壳体联接的齿轮部与动力传递部之间的联接关系。

图36至图38显示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图29的门单元的驱动经其排出的空调中的流动路径。

图3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透视图。

图40是示出图39的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41是图39的门单元中的门操作部的后视图。

图42显示图39的门单元的与外壳体分离的门操作部。

图43显示图39的门单元的与外壳体、内壳体和壳体盖分离的门操作部。

图44至图46显示图39的门单元的驱动。

图4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透视图。

图48是示出图47的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49至图51显示图47的门单元的驱动。

图5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53是图52的门单元中的门操作部的后视图。

图54显示图52的与外壳体分离的门操作部。

图55显示图52的与外壳体、内壳体和壳体盖分离的门操作部。

图56至图57显示图52的门操作部的驱动。

图58至图6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图61至图6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图64至图6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图67和图6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图69和图7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公开中所描述和示出的实施方式和特征仅是优选示例,并且其各种各样的修改也可以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在附图通篇,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相同的部分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将理解,单数形式“一”和“该”包括复数所指物,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行指示。还将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另外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

包括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各种各样的部件,但是部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是为了将一部件与另一部件区分开的目的。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当通过使用连词“~和/或~”等描述项目时,描述应被理解为包括相关所列举项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现在将详细参照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相同的元件。

空调(ac)的制冷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制冷循环以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的一系列过程进行循环,使高温空气与低温制冷剂之间能够热交换,然后将冷却的空气供应到室内。

压缩机将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排出的气体制冷剂流到冷凝器中。冷凝器将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向周围放热。膨胀阀将由冷凝器冷凝的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膨胀为低压液体制冷剂。蒸发器蒸发由膨胀阀膨胀的制冷剂。蒸发器利用制冷剂的汽化潜热与待冷却的物体交换热而实现冷却效果,并使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通过该制冷循环,可以控制室内空气的温度。

空调的室外单元指由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组成的部分。膨胀阀可以置于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的一个中,室内热交换器置于空调的室内单元中。

在本公开中,提供了用于冷却房间的空调,其中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而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在下文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包括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被称为空调,室内热交换器被称为热交换器。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透视图。

空调1的室内单元可以包括:壳体10,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7并形成室内单元的外观;热交换器20,其用于与流到壳体10中的空气交换热;送风部30,其用于使空气循环到壳体10中或者将空气循环出壳体10;以及空气排放部40,其用于将从送风部30吹送的空气排出壳体10。

壳体10可以包括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17的前面板10a、布置在前面板10a后面的后面板10b、布置在前面板10a与后面板10b之间的侧面板10c、以及布置在侧面板10c的顶部/底部上的顶/底面板10d。至少一个开口17可以具有圆形,并且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开口17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布置在前面板10a上。后面板10b可以具有形成为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壳体10中的入口19。

形成在布置于热交换器20后面的后面板10b上的入口19可以引导壳体10外部的空气流到壳体10中。通过入口19流到壳体10中的空气在经过热交换器20的同时吸收或失去热。在经过热交换器20的同时已经交换了热的空气通过出口由送风部30排出壳体10。

送风部30可以包括送风风扇32和送风格栅34。

送风格栅34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32排出空气的方向上。在该实施方式中,送风风扇32可以是混流风扇而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使外部空气流到壳体10中并将空气排出壳体10的任何种类的风扇。例如,送风风扇32可以是交叉式风扇、涡轮式风扇或多叶式风扇。对送风风扇32的数量没有限制,并且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有与至少一个开口对应的至少一个送风风扇32。送风风扇32可以布置在入口19前面,热交换器20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32与入口19之间。第一排放部41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32前面。

送风部30可以具有布置在送风风扇32的中心用于驱动送风风扇32的风扇驱动器33。风扇驱动器33可以包括电机。

送风格栅34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32前面用于引导气流。此外,送风格栅34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32与空气排放部40之间,用于最小化外部条件对送风风扇32的影响。

送风格栅34可以包括多个翼35。多个翼35可以通过控制翼35的数量、形状和/或设置角度而控制从送风风扇32吹送到空气排放部40的空气的方向或量。

如稍后将描述地,门操作部66可以布置在送风格栅34的中心。门操作部66和风扇驱动器33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对准。通过该布置,送风格栅34的多个翼35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32的风扇翼前面。

送风部30可以包括管道36。管道36可以形成为具有包围送风风扇32的圆形以引导流到送风风扇32中的空气的气流。换言之,通过入口19吸入并且已经过热交换器20的空气可以被引导以流到送风风扇32中。

热交换器20布置在送风风扇32与入口19之间,用于从通过入口19流入的空气吸热或者向通过入口19流入的空气传热。热交换器20可以包括管21以及组合在管21的上侧和底侧的端头(header)22。然而,热交换器20的类型不限于此。

可以有布置在壳体10内部以对应于开口数量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20。

空气排放部40布置在壳体10中,用于将已在壳体10内部交换热的空气排出壳体10。空气排放部40可以包括稍后将描述的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分解视图,图4是图1的a-a'的剖视图。

空调1可以被配置为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中操作。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用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排至形成在壳体10上的开口17的第一模式、以及用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排至形成在壳体10上的排放板14的第二模式。此外,可以有用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排至开口17和排放板14两者的第三模式。稍后将描述排放板14。

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中,热交换后的空气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排放部41、第二排放部50、以及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两者排出。换言之,已通过热交换器20交换热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由送风风扇32排出空调1。

在第一模式中,热交换后的空气被排至第一排放部41,在该情况下,热交换后的空气不被完全排至第一排放部41,而是部分地排至第二排放部50。就是说,在第一模式中,大部分热交换后的空气被排至第一排放部41。即使在第二模式中,如在第一模式中那样,大部分热交换后的空气被排至第二排放部50。

已经过送风部30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排放部40被排出壳体10。

再次,空气排放部40可以包括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热交换后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中的至少一个被排出。此外,热交换后的空气可以选择性地通过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中的至少一个被排出。

第一排放部41可以通过形成在壳体10上的开口排出空气。当空调1在第一模式中操作时,热交换后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排放部41被排出壳体10。第一排放部41形成为将热交换后的空气直接排至外部。第一排放部41可以形成为暴露于壳体10外部。

第一排放部41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32的送风方向上,用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直接排至外部。换言之,第一排放部41布置在送风部30的送风风扇32前面,使得从送风部30吹送的空气直接排至第一排放部41。

从送风风扇32吹送的空气可以流经形成在送风风扇32与第一排放部41之间的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见图9)。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可以通过排放引导部45形成。

第一排放部41可以通过引导开口43形成。引导开口43可以形成为连接到开口17并且可以沿着引导开口43的内周界形成第一排放部41。引导开口43可以形成为通过壳体10的开口17暴露于外部,并形成为使下面将描述的门单元60安全地置于引导开口43中。引导开口43可以布置在壳体10的开口17中并且可以沿着引导开口43的内周界形成第一排放部41。

第一排放部41可以形成为通过门单元60打开或关闭。

门单元60打开或关闭第一排放部41,并形成为选择性地通过第一排放部41将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壳体10。门单元60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排放部41而控制热交换后的空气流动至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中的至少一个。

门单元60形成为在打开第一排放部41的门打开位置60a(见图8和图9)与关闭第一排放部41的门关闭位置60b(见图10和图11)之间可移动。门单元60可以形成为在门打开位置60a与门关闭位置60b之间可来回移动。

具体地,门单元60可以包括门叶片62以及用于操作门叶片62的门操作部66。

门叶片62可以形如与第一排放部41的形状对应的圆形。当门单元60处于门打开位置60a时,门叶片62布置为离引导开口43一定距离,当门单元60处于门关闭位置60b时,门叶片62布置为接触引导开口43以关闭第一排放部41。

门叶片62可以包括具有形成为与第一排放部41对应的圆形形式的板主体63、以及形成为从板主体63延伸而与门操作部66组合的板联接部分64。

板主体63可以几乎形如圆板。此外,板主体63可以形成为使得板主体63的一侧面对壳体10的外部,而板主体63的另一侧面对送风部30。

显示器布置在板主体63的一侧上,用于显示ac1的操作状态或者允许用户操控ac1。

门操作部66可以形成为使门叶片62可移动。门操作部66可以包括电机(未显示)。门操作部66可以与门叶片62的板联接部分64组合以移动门叶片62。

前述送风格栅34可以沿着门操作部66的周界布置。从布置在送风格栅34后面的送风风扇32吹送的空气可以经过送风格栅34并向前排放。

第二排放部50可以布置为通过外面板排出空气。当ac1在第二模式中操作时,热交换后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排放部50被排出壳体10。该布置使热交换后的空气能够排至外部,同时减小热交换后的空气的风速。第二排放部50可以形成在下面将描述的排放板14上,并且可以包括钻穿排放板14的内侧和外侧的多个排放孔。壳体10的开口17可以如图2和图4中所示地布置在排放板14上而不限于此。例如,开口17和排放板14也可以布置在壳体10的不同侧。

在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部50被排出壳体10的情况下,由送风风扇32吹送的空气可以流经形成在送风风扇32与第二排放部50之间的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可以通过下面将描述的排放引导部45和排放面板12形成。

外面板可以包括形成外观的外观面板11、以及形成为排出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排放面板12。排放面板12可以是外面板的部分,或者可以是排放部的部分。

排放面板12可以布置为形成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热交换后的空气可以通过由排放面板12形成的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以及通过下面将描述的排放板14以低速排出ac1。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3中所示,排放面板12布置在ac1的前部而不限于此。例如,排放面板12可以布置在ac1的前部、右侧、左侧、后侧和顶部中的至少一个上。

排放面板12可以包括流体路径成形框架13和排放板14。

流体路径成形框架13可以形成为将壳体10的内部与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隔开。流体路径成形框架13可以防止热交换后的空气流回到壳体10中。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流体路径成形框架13可以形成为从送风格栅34延伸而连接到外观面板11。

第二排放部50可以形成在排放板14上。排放板14和第二排放部50可以被统称为板排放部。

第二排放部50的形状没有限制,但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具有多个排放孔的形式。第二排放部50可以形成为钻穿排放板14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排放板14可以布置在与流体路径成形框架13相比的外侧,与流体路径成形框架13形成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

第二排放部50可以包括形成在排放板14的至少一部分上的排放区域。在排放区域中,多个排放孔可以形成为使得它们均匀分布或集中在排放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排放区域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孔。

排放区域可以形成在排放板14的至少一部分上。然而,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形成为遍及排放板14。

在前述第三模式中,热交换后的空气被分到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并被排出。每个排放部的分配量可以取决于设定,或者可以由控制器调节。

空气排放部40可以包括用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引导至第一排放部41的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以及用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引导至第二排放部50的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和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可以分别被称为排放流体路径和辐射排放流体路径。

由送风风扇32吹送的空气可以流经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和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中的至少一个。

在第一模式中,由送风风扇32吹送的空气可以流经形成在送风风扇32与第一排放部41之间的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在第二模式中,由送风风扇32吹送的空气可以流经形成在送风风扇32与第二排放部50之间的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

空气排放部40可以包括排放引导部45。由送风风扇32吹送的空气可以由排放引导部45控制。排放引导部45可以布置在送风部30前面,用于使流动自送风部30的空气流经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和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中的至少一个。

排放引导部45可以包括引导主体46和引导凹槽47。

引导主体46可以形成为在内部形成第一排放流体路径。引导主体46可以形如具有空腔的圆筒。具体地,引导主体46可以具有一侧面对送风部30而另一侧面对第一排放部41的管的形式。

引导凹槽47可以形成为使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经过。引导凹槽47可以形成在引导主体46上。对引导凹槽47的形状没有限制,并且引导凹槽47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其形成在引导主体46上使空气能够流向引导主体46的外部方向。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引导凹槽47可以形成为沿着引导主体46的周界具有多个通道(hall)。

在第一模式中,门单元60打开第一排放部41。在这种情况下,从送风部30吹送的空气经过形成在引导主体46内部的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并被排至第一排放部41。

在第二模式中,门单元60关闭第一排放部41。在这种情况下,引导主体46的一侧被门单元60关闭,迫使从送风部30吹送的空气经过形成在引导主体46上的引导凹槽47并被排至第二排放部50。

图5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排放板和壳体的组合,图6和图7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排放板和引导开口的组合。

排放板14可以包括板联接部分15a、15b。板联接部分15a、15b可以形成为将排放板14与壳体10或引导开口43组合。

板联接部分15a可以沿排放板14的轮廓形成,用于与壳体10的组合。板联接部分15b可以沿排放板14的开口17的轮廓形成,用于与引导开口43的组合。

板联接部分15a、15b可以形成为从排放板14凸出。板联接部分15a、15b可以包括形如孔的板槽口凹槽16a、16b,以抓接稍后将描述的凸起17、43b。

板联接部分15a、15b可以包括将排放板14与壳体10组合的第一板联接部分15a、以及将排放板14与引导开口43组合的第二板联接部分15b。

至少一个第一板联接部分15a可以沿排放板14的轮廓布置。第一板联接部分15a与壳体10组合以将壳体10和排放板14组合。

第一凸起18可以在对应于第一板联接部分15a的位置处布置在壳体10上。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18在流体路径成形框架13的外边缘上布置在对应于第一板联接部分15a的位置处。然而,在哪布置第一凸起18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凸起18布置为对应于第一板联接部分15a使得壳体10和排放板14被组合。

如图5中所示,在排放板14紧密接触壳体10的情况下,第一板联接部分15a的第一板槽口凹槽16a形成为抓接第一凸起18。这使排放板14能够附接到壳体10上。

对第一板联接部分15a的数量和第一凸起18的数量没有限制。

如图6中所示,至少一个第二板联接部分15b可以沿开口17的轮廓布置。第二板联接部分15b与引导开口43组合以组合引导开口43和排放板14。

引导插入凹槽43a可以形成在引导开口43中,用于第二板联接部分15b插入到其中。当排放板14和引导开口43彼此紧密接触时,第二板联接部分15b可以穿过引导开口43插入穿过引导插入凹槽43a。引导插入凹槽43a可以沿着引导开口43的周界布置以对应于布置在开口的外边缘上的第二板联接部分15b。

第二板联接部分15b可以插入到引导插入凹槽43a中,使得第二凸起43b被抓接在第二板槽口凹槽16b中,从而组合排放板14和引导开口43。照此,组合排放板14和引导开口43可以连接开口17和第一排放部41。

对第二板联接部分15b、第二凸起43b和引导插入凹槽43a的数量没有限制,但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板联接部分15b、第二凸起43b和引导插入凹槽43a全部每个有四个。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ac的操作。

图8、图9、图10和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操作。

从外部流到壳体10中的空气与热交换器20交换热。已由热交换器20空气调节的空气通过送风部30排出壳体10。

ac1通过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中的至少一个排出已经过热交换器20的空气。例如,ac1可以在第一模式中通过第一排放部41排出空气以执行集中加强的空气调节,或者可以在第二模式中通过第二排放部50排出空气以减慢整个房间的空气调节。

第一排放部41可以通过门单元60的操作而打开或关闭。当第一排放部41打开时,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41排出,当第一排放部41关闭时,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部50排出。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在第一模式中的ac1的操作。

图8和图9示出在第一模式中操作的空调。

在第一模式中,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41排出。在第一模式中,当门单元60处于门打开位置60a时,门叶片62离引导开口43一定距离,使第一排放部41能被打开。

在这种情况下,流动自送风部30的空气经过由引导主体46形成的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流到第一排放部41。

在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41排出壳体10的该情况下,送风部30的风速保持恒定。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在第二模式中的ac1的操作。

图10和图11示出在第二模式中操作的空调。

在第二模式中,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部50排出。在第二模式中,当门单元60处于门关闭位置60b时,门叶片62与引导开口43接触以关闭第一排放部41。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一排放部41被门叶片62阻挡,所以流动自送风部30的空气经过形成在引导主体46上的引导凹槽47。因此,流动自送风部30的空气经过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流到第二排放部50。

在空气通过第二排放部50排出壳体10的该情况下,空气在经过排放板14的多个排放孔的同时减速,并以低速排至外部。

通过该结构,ac1可以以使用户感觉舒适的风速冷却或加热房间。

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也可以分别被称为高速排放部和低速排放部。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在第三模式中的ac1的操作。

在第三模式中,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被分到第一排放部41和第二排放部50中而排出壳体10。每个排放部的分配量可以取决于设定或者可以由控制器调节。或者,可以取决于由某个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条件调节。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布置重叠的布置。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放引导部的透视图。

排放引导部145可以布置在送风部30前面,用于使流动自送风部30的空气能够流经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和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中的至少一个。

排放引导部145可以由网眼材料和多孔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排放引导部145可以包括引导主体146和引导凹槽147。

引导主体146可以形成为在内部形成第一排放流体路径。引导主体146可以形如具有空腔的圆筒。具体地,引导主体146可以具有一侧面对送风部30而另一侧面对第一排放部41的管的形式。

引导凹槽147可以形成为使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经过。引导凹槽147可以形成在引导主体146上。对引导凹槽147的形状没有限制,并且引导凹槽47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它形成在引导主体146上使空气能够流向引导主体146的外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排放引导部145由网眼或多孔材料形成,所以引导凹槽147可以是形成在引导主体146中的多孔部分。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ac。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布置重叠的布置。

图13、图14、图15和图16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放引导部。

排放引导部245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部246和第二引导部246。

第一引导部246可以包括引导主体246a和引导凹槽246b。

引导主体246a可以具有带有空腔的圆筒形式。具体地,它可以具有一侧面对送风部30而另一侧面对第一排放部41的管的形式。

引导凹槽246b可以形成在引导主体246a上。对引导凹槽246b的形状没有限制,只要引导凹槽246b形成在引导主体246a上以帮助空气循环。在该实施方式中,引导凹槽246b可以形成为沿着引导主体246a的周界具有多个孔。

第二引导部247可以形成为抵靠第一引导部246滑动。具体地,第二引导部247可以形成为能够抵靠第一引导部246来回滑动。第二引导部247可以形如具有空腔的圆筒。

第二引导部247被构造为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一引导部246的引导凹槽246b。换言之,第二引导部247可以被构造为在第一引导部246的打开位置247a与关闭位置247b之间可移动。具体地,当第二引导部247处于打开位置247a时,它放置为离第一引导部246这样的距离使得第一引导部246的引导凹槽246b打开。当第二引导部247处于关闭位置247b时,它放置为如此接近第一引导部246使得第一引导部246的引导凹槽246b关闭。可以看到,第二引导部247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地具有与第一引导部246b对应的形状,并且被构造为在打开位置247a与关闭位置247b之间滑动以与第一引导部246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然而,其不限于此,而是第二引导部248也可以被构造为在打开位置248a与关闭位置248b之间滑动以与第一引导部246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

现在将描述空调的前述排放引导部和操作模式。

如果空调1处于第一模式,则门单元60位于门打开位置60a。此时,第二引导部247位于关闭位置247b。

如果第二引导部247、248处于关闭位置247b、248b,则第一引导部246的引导凹槽246b关闭。这允许空调1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仅通过形成在排放引导部45内部的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排至第一排放部41。此时,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被第二引导部247、248关闭,所以热交换后的空气不被排至第二排放部50。

如果空调1处于第二模式,则门单元60位于门关闭位置60b。此时,第二引导部247、248位于打开位置247a、248a。

如果第二引导部247、248处于打开位置247a、248a,则第一引导部246的引导凹槽246b打开。这允许空调1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仅通过形成为经过排放引导部245的引导凹槽246b的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排至第二排放部50。此时,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被门单元60关闭,所以热交换后的空气不被排至第一排放部41。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布置重叠的布置。

图17和图18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放引导部。

排放引导部345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部346和第二引导部347。

第一引导部346可以包括第一引导主体346a和第一引导凹槽346b。

第一引导主体346a可以具有带有空腔的圆筒形式。具体地,它可以具有一侧面对送风部30而另一侧面对第一排放部41的管的形式。

第一引导凹槽346b可以形成在第一引导主体346a上。对第一引导凹槽346b的形状没有限制,只要第一引导凹槽346b形成在第一引导主体346a上以帮助空气循环。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凹槽346b可以形成为沿着第一引导主体346a的周界具有多个孔。

第二引导部347被构造为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一引导部346的第一引导凹槽346b。第二引导部347可以形成为在周界方向上抵靠第一引导部346滑动。具体地,第二引导部347可以形成为能够在周界方向上抵靠第一引导部346滑动。第二引导部347可以形如具有空腔的圆筒。第二引导部347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引导部346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然而,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紧密地接触第一引导部的内周表面。

第二引导部347可以包括第二引导主体347a和第二引导凹槽347b。第二引导主体347a对应于第一引导主体346a,第二引导凹槽347b对应于第一引导主体346a。

排放引导部345被构造为在打开位置345a与关闭位置345b之间可移动。具体地,当排放引导部345处于打开位置345a时,第一引导部346的第一引导凹槽346b和第二引导部347的第二引导凹槽347b对准。这允许空气流过第一引导凹槽346b和第二引导凹槽347b。

如果排放引导部345处于关闭位置345b,则第一引导部346的第一引导凹槽346b和第二引导部347的第二引导主体347a对准。相反,第二引导部347的第二引导凹槽347b可以与第一引导部346的第一引导主体346a对准。通过该布置,第一引导凹槽346b和第二引导凹槽347b分别被第二引导主体347a和第一引导主体346a关闭。这防止了移动的空气流过第一引导凹槽346b和第二引导凹槽347b。

排放引导部345可以被构造为在关闭位置345b与打开位置345a之间移动,并且第一引导部346可以被构造为在周界方向上抵靠第二引导部347滑动。相反,第二引导部347也可以在周界方向上抵靠第一引导部346滑动。

现在将描述空调的前述排放引导部和操作模式。

如果空调1处于第一模式,则门单元60位于门打开位置60a。此时,排放引导部345位于关闭位置345b。

当排放引导部345处于关闭位置345b时,第一引导凹槽346b和第二引导凹槽347b被关闭。这允许空调1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仅通过形成在排放引导部345内部的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排至第一排放部41。此时,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不将热交换后的空气排至第二排放部50,因为第一引导凹槽346b和第二引导凹槽347b被关闭。

如果空调1处于第二模式,则门单元60位于门关闭位置60b。此时,排放引导部345位于打开位置345a。

当排放引导部345处于打开位置345a时,第一引导凹槽346b和第二引导凹槽347b打开。这允许空调1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仅通过形成为经过排放引导部345的第一引导凹槽346b和第二引导凹槽347b的第二排放流体路径50a排至第二排放部50。此时,第一排放流体路径41a被门单元60关闭,所以热交换后的空气不被排至第一排放部41。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布置重叠的布置。

图19和图20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空调401的室内单元可以包括:壳体410,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417并形成外观;热交换器(未显示),其用于与流到壳体410中的空气交换热;送风部430,其用于使空气循环到壳体410中或将空气循环出壳体410;以及空气排放部440,其用于将从送风部430吹送的空气排出壳体410。

送风部430可以包括送风风扇(未显示)和送风格栅434。

送风格栅434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的排放方向上。在该实施方式中,送风风扇可以是混流风扇而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使外部空气流到壳体410中并将空气排出壳体410的任何种类的风扇。例如,送风风扇可以是交叉式风扇、涡轮式风扇或多叶式风扇。对送风风扇的数量没有限制,并且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有与至少一个开口417对应的至少一个送风风扇432。

送风部430可以具有布置在送风风扇432的中心用于驱动送风风扇432的风扇驱动器433。风扇驱动器433可以包括电机。

送风格栅434可以布置在壳体410内部的送风风扇前面用于引导气流。此外,送风格栅434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432与排放部之间,用于最小化外部条件对送风风扇432的影响。

送风格栅434可以包括多个翼436和圆盘板435。送风格栅434可以形成为从圆盘板435径向地延伸。多个翼436可以通过控制翼436的数量、形状和/或设置角度而控制从送风风扇432吹送到空气排放部440的空气的方向或量。

空气排放部440可以包括第一排放部441和第二排放部450。

第一排放部441形成在送风格栅434的多个翼436之间,用于将壳体41内部的空气排至外部,第二排放部450被构造为通过壳体410的排放板414将壳体410内部的空气排至外部。

壳体410可以包括此处形成第二排放部450的排放板414,并且第二排放部450包括形成在排放板414中的多个孔。虽然排放板414形成在壳体410的前部,但是对在哪放置排放板414没有限制。例如,它可以形成在侧部或顶部。

第二排放部450可以以多个排放孔的形式被提供在排放板414中,用于通过第二排放部450均匀地且缓慢地排出由送风部430吹送的空气。

空调41可以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中操作。

不同的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441排出的第一模式、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部450排出的第二模式、以及净化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441和第二排放部450排出的第三模式。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布置重叠的布置。

图21和图22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空调501可以包括:壳体510,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517并形成外观;热交换器(未显示),其用于与流到壳体510中的空气交换热;送风风扇(未显示),其用于使空气循环到壳体510中或将空气循环出壳体510;以及空气排放部540,其用于将从送风部(未显示)吹送的空气排出壳体510。

空气排放部540可以包括第一排放部541和第二排放部550。

第一排放部541可以形成在开口517中。开口517可以具有用于控制通过第一排放部541排出的空气的方向的叶片517a。具体地,开口517可以被提供在前面板510a上。通过具有叶片517a的开口517,通过第一排放部541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可以由叶片517a的操作控制。第二排放部550被构造为通过壳体510的排放板514将壳体510内部的空气排至外部。

壳体510可以包括此处形成第二排放部550的排放板514,并且第二排放部550包括形成在排放板514中的多个孔。虽然排放板514形成在壳体510的前部,但是对在哪放置排放板514没有限制。例如,它可以形成在侧部或顶部。

第二排放部550可以以多个排放孔的形式被提供在排放板514中,用于通过第二排放部550均匀地且缓慢地排出由送风部(未显示)吹送的空气。

空调501可以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中操作。

不同的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541排出的第一模式、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部550排出的第二模式、以及净化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541和第二排放部550排出的第三模式。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23和图24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空调601被构造为进入天花板中。

空调601可以包括:壳体610,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617并形成外观;热交换器(未显示),其用于与流到壳体610中的空气交换热;送风部(未显示),其用于将空气循环到壳体610中或将空气循环出壳体610;以及空气排放部640,其用于将从送风部吹送的空气排出壳体610。壳体610可以被提供为与天花板组合。送风部可以包括送风风扇。

空气排放部640可以包括第一排放部641和第二排放部650。

第一排放部641可以形成在开口617中。开口617可以具有用于控制通过第一排放部641排出的空气的方向的叶片617a。第二排放部650被构造为通过壳体610的排放面板614将壳体610内部的空气排至外部。

壳体610可以包括此处形成第二排放部650的排出面板614,并且第二排放部650包括形成在排放面板614中的多个孔。壳体610置于天花板上,其底表面暴露于室内空间,所以排放面板614可以被提供在壳体610的底表面上。

第二排放部650可以以多个排放孔的形式被提供在排放面板614中,用于通过第二排放部650均匀地且缓慢地排出由送风部吹送的空气。

空调601可以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中操作。

不同的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641排出的第一模式、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部650排出的第二模式、以及净化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641和第二排放部650排出的第三模式。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25和图26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空调701布置为固定于墙壁。

空调701可以包括:壳体710,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717并形成外观;热交换器(未显示),其用于与流到壳体710中的空气交换热;送风部(未显示),其用于将空气循环到壳体710中或将空气循环出壳体710;以及空气排放部740,其用于将从送风部吹送的空气排出壳体710。壳体710可以固定于室内墙壁。送风部可以包括送风风扇。

空气排放部740可以包括第一排放部741和第二排放部750。

第一排放部741可以形成在开口717中。开口717可以具有用于控制通过第一排放部741排出的空气的方向的叶片717a。第二排放部750被构造为通过壳体710的排放面板712将壳体710内部的空气排至外部。

壳体710可以包括此处形成第二排放部750的排放板714,并且第二排放部750包括形成在排放板714中的多个孔。虽然排放板714形成在壳体710前部,但是对在此放置排放板714没有限制。例如,它可以形成在侧部或顶部。

第二排放部750可以以多个排放孔的形式被提供在排放板714中,用于通过第二排放部750均匀地且缓慢地排出由送风部730吹送的空气。

空调701可以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中操作。

不同的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741排出的第一模式、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部750排出的第二模式、以及净化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741和第二排放部750排出的第三模式。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27和图28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

作为空调的一种,空气净化器801将被描述。

空气净化器801可以包括:壳体810,其形成外观;抽吸部816,其布置在壳体810的一侧用于抽吸壳体810的外部空气;以及空气排放部840,其用于将通过抽吸部816流入的空气排至壳体810的外部。

此外,空气净化器801可以包括:灰尘收集器过滤器,其放置在壳体810内部用于吸附和滤出空气中包含的诸如灰尘、臭味颗粒等的异物;以及送风部(未显示),其用于执行吹送操作以通过空气排放部840排出通过抽吸部816吸入并由灰尘收集器过滤器净化的室内空气。

空气排放部840可以包括第一排放部841和第二排放部850。

第一排放部841被构造为以高风速排出由灰尘收集器过滤器净化的空气,第二排放部850被构造为通过壳体810的排放面板812以低风速排出由灰尘收集器过滤器净化的空气。

第一排放部841以开口的形式被提供在壳体810上,用于直接排出由送风部(未显示)吹送的空气。

壳体810可以包括此外形成第二排放部850的排放板814,并且第二排放部850包括形成在排放板814中的多个孔。

第二排放部850可以以多个排放孔的形式被提供在排放板814中,用于通过多个排放孔均匀地且缓慢地排出由送风部830吹送的空气。

空调801可以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中操作。

不同的操作模式可以包括净化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841排出的第一模式、净化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部850排出的第二模式、以及净化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部841和第二排放部850排出的第三模式。

现在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描述驱动门单元60以及根据门单元60的驱动控制排出的气流。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2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后透视图,图30是示出图29的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31显示图29的门单元的门叶片,图32显示图29的门单元的第一壳体盖,图33显示图29的门单元的内壳体,图34显示图29的门单元的外壳体和动力传递部的结构,图35显示将和图29的门单元的外壳体联接的齿轮部与动力传递部之间的联接关系,图36至图38显示空调中的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图29的门单元的驱动经其排出的流动路径。

参照图29至图38,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6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7(见图3)的门叶片62、以及用于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62的门操作部66。

门操作部66可以包括外壳体67、内壳体68、动力传递部67b和壳体盖69。

外壳体67可以具有抵靠侧面以一角度斜线地形成在其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67a。在第一联接部分68a插入到第一引导部67a之后,第一引导部67a可以如稍后将描述地引导内壳体68的第一联接部分68a的移动方向。

齿轮部67c可以形成在外壳体67的一侧。齿轮部67c可以连接到动力传递部67b,用于以产生自动力传递部67b的旋转力旋转外壳体67。齿轮部67c可以包括联接到动力传递部67b的第一齿轮67d、形成在外壳体67内部的第二齿轮67e、以及与第一齿轮67d和第二齿轮67e啮合的第三齿轮67f。动力传递部67b可以联接到外壳体67内部的齿轮部67c。

内壳体68可以布置在外壳体67内部。内壳体68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以与第一引导部67a组合的第一联接部分68a。第一联接部分68a可以形成在将插入第一引导部67a的位置处。

内壳体68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以与形成在门叶片62的底部上的组合孔62a组合的第二联接部分68b。第二联接部分68b可以形成在与门叶片62的相对侧上。第二联接部分68b可以被提供在将插入组合孔62a的位置处。

壳体盖69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盖69a和第二壳体盖69b。

第一壳体盖69a可以与内壳体68和门叶片62组合。第一壳体盖69a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第二引导部69c、69d。第二引导部69c、69d可以引导第一联接部分68a在与门叶片62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引导部69c、69d可以形成为使第一联接部分68a沿着第二引导凹槽69d移动。

门操作部66可以利用产生自动力传递部67b的旋转力使门叶片62向前或向后移动。

产生自动力传递部67b的旋转力通过齿轮部68b旋转外壳体67,使内壳体68和第一壳体盖69a能够以与外壳体67的第一引导部67a组合的第一联接部分68a以及第二引导部69c、69d从空调向前或向后移动。这可以使门操作部66能够通过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62而打开或关闭开口17(见图3)。

如图36至图38中所示,通过门单元60的操作,通过开口17排出的空气的移动方向可以被控制。

如图36中所示,当门单元60关闭开口17时,热交换后的空气可以通过形成在开口17的外侧上的第二排放部50排出。

如图37中所示,以门单元60与开口17之间的第一距离d1的间隙,通过第一排放部41排出的空气可以以直线从空调向前移动。第一距离d1可以被设定为45到55mm。

如图38中所示,以门单元60与开口17之间的第二距离d2的间隙,通过第一排放部41排出的空气可以从空调的开口17径向地排出。第二距离d2可以被设定为25到45mm。

门单元60还可包括控制器(未显示),其用于通过控制门叶片62与开口17之间的距离而控制从开口17排出的空气以直线向前移动或从开口17径向地排出。控制器可以控制用于门单元60的动力传递部67b的旋转方向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7。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用于门单元60的动力传递部67b的旋转方向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7,从而控制从第一排放部41排出的空气的方向。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门单元70。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3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透视图,图40是示出图39的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1是图39的门单元中的门操作部的后视图,图42显示图39的门单元的与外壳体分离的门操作部,图43显示图39的门单元的与外壳体、内壳体和壳体盖分离的门操作部,图44至图46显示图39的门单元的驱动。

参照图39至图46,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7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7(见图3)的门叶片71、门操作部75、76、77、以及用于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71的驱动器78。

门叶片71可以包括第一叶片71a以及成包围第一叶片71a的外侧的环形式的第二叶片71b。第一叶片71a和第二叶片71b可以在分别移动的同时打开或关闭开口17。

门单元70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盖73,第一联接部分73a形成在第一壳体盖73上使第二叶片71b与第一叶片71a分开地被驱动。第一壳体盖73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第二叶片71b。第一壳体盖73可以被提供为随着第一联接部分73a与稍后将描述的第一引导部75b和第三引导部76b组合而移动。

第一叶片71a可以与壳体盖77组合并随壳体盖77的移动而向前或向后移动。壳体盖77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77a,并且可以随着第二联接部分77a与第二引导部75a和第四引导部76a组合而向前或向后移动。

外壳体75可以在侧面具有第一引导部75b和第二引导部75a。第一引导部75b可以与第一壳体盖73的第一联接部分73a组合以引导第一壳体盖73和第二叶片71b的移动。第二引导部75a可以与壳体盖77的第二联接部分77a组合以引导壳体盖77和第一叶片71a的移动。

内壳体76可以在侧面具有第三引导部76b和第四引导部76a。第三引导部76b可以被构造为具有面对第一引导部75b的至少一部分。第三引导部76b可以与第一壳体盖73的第一联接部分73a组合以引导第一壳体盖73和第二叶片71b的移动。

第四引导部76a可以被构造为具有面对第二引导部75a的至少一部分。第四引导部76a可以与第一壳体盖73的第一联接部分73a组合以引导第一壳体盖73和第二叶片71b的移动。

门单元70还可以包括边界部72,用于将门单元70分成内侧和外侧以在门单元70中形成流体路径。门单元70可以在边界部72的内侧形成流体路径。

随着第一叶片71a和第二叶片71b移动到空调的内部,门单元70可以改善以直线移动从第一排放部41排出的空气的效果。这可以提高空调的效率。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门单元80。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4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透视图,图48是示出图47的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9至图51显示图47的门单元的驱动。

参照图47至图51,门单元8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7(见图3)的门叶片81、82、以及用于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81、82的门操作部85、86。

门叶片81、82可以包括第一叶片81以及成包围第一叶片81的外侧的环形式的第二叶片82。第一叶片81和第二叶片82可以在分别移动的同时打开或关闭开口17。第一叶片81和第二叶片82可以移动不同的距离。

门叶片81、82可以与门操作部85、86组合。门操作部85、86可以被构造为分别移动第一叶片81和第二叶片82。

门操作部85、86可以包括底座板85和连杆构件86。底座板85可以具有形成在与门叶片81、82的相对侧的引导凹槽85a。连杆构件86的一端可以与引导凹槽85a组合使连杆构件86沿着引导凹槽85a移动。

连杆构件86可以包括第一连杆86a、第二连杆86b和第三连杆86c。

第一连杆86a可以在一端处与第一叶片81组合,而另一端在引导凹槽85a中可移动。第一连杆86a可以被构造为使第一叶片81可自开口17(见图3)向前或向后移动。

第二连杆86b可以在一端处与第一连杆86a组合,而另一端固定于引导凹槽85a。

第三连杆86c可以连接第一连杆86a和第二连杆86b。第三连杆86c可以与第二叶片82的联接部分82a组合。第三连杆86c可以被构造为使第二叶片82可自开口17(见图3)向前或向后移动。

通过该构造,随着第一叶片81和第二叶片82移动到空调的内部,门单元80可以改善以直线移动从第一排放部41排出的空气的效果。这可以提高空调的效率。

图5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53是图52的门单元中的门操作部的后视图,图54显示图52的与外壳体分离的门操作部,图55显示图52的与外壳体、内壳体和壳体盖分离的门操作部,图56至图57显示图52的门操作部的驱动。

参照图52至图57,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9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7(见图3)的门叶片92、以及用于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92的门操作部96。

门操作部96可以包括外壳体97、内壳体98、动力传递部98c和壳体盖99。

外壳体97可以形成门操作部96的外侧。外壳体97可以具有形成在与门叶片92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一引导孔97a。当组合凸起99a插入第一引导孔97a时,第一引导孔97a可以引导稍后将描述的壳体盖99的组合凸起99a的移动方向。

内壳体98可以布置在外壳体97内部。内壳体98可以被提供为能够在外壳体97内部相对于外壳体97旋转。

内壳体98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第二引导孔98a。第二引导孔98a可以具有位于与第一引导孔97a重叠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引导孔98a可以斜线地形成在与第一引导孔97a的相对侧上。插入第一引导孔97a的组合凸起9a可以插入第二引导孔98a。第二引导孔98a可以根据内壳体98的旋转引导组合凸起99a沿着第二引导孔98a向前或向后移动。

内壳体98可以具有形成在底部上的齿轮部98b。齿轮部98b可以与动力传递部98c啮合。齿轮部98b可以被构造为利用产生自动力传递部98c的旋转力旋转内壳体98。

壳体盖99可以与内壳体98和门叶片92组合。壳体盖99可以包括用于插入第一引导孔97a和第二引导孔98a的组合凸起99a。壳体盖99可以根据内壳体98的旋转而沿着第一引导孔97a和第二引导孔98a向前或向后移动。这可以使壳体盖99能够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92。

如图48和图49中所示,门操作部96可以利用产生自动力传递部98c的旋转力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92。

产生自动力传递部98c的旋转力可以通过齿轮部98b旋转内壳体98,并且插入内壳体98的第二引导孔98a的壳体盖99可以沿着第二引导孔98a具有到内壳体98的增大或减小的相对距离。因为壳体盖99的组合凸起99a插入第二引导孔98a和第一引导孔97a两者,所以壳体盖99可以从空调向前或向后移动而不旋转。这可以使壳体盖99能够通过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92而打开或关闭开口17(见图3)。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门单元100。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58至图6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参照图58至图6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10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7(见图3)的门叶片101、门操作部105、以及用于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101的驱动器108。

门叶片101可以包括第一叶片101a以及成包围第一叶片101a的外侧的环形式的第二叶片101b。第一叶片101a和第二叶片101b可以在分别移动的同时打开或关闭开口17。

第一叶片101a可以包括用于引导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曲部103。第二叶片101b可以包括形成在内周表面和/或外周表面上以引导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曲部104。

门叶片101的第一叶片101a和第二叶片101b可以通过图39至图46中所示的驱动方法被分别驱动。

门单元100还可以包括边界部102,用于将门单元100分成内侧和外侧以在门单元100中形成流体路径。门单元100可以在边界部102的内侧形成流体路径。

随着第一叶片101a和第二叶片101b如图59中所示顺序地移动到空调的内侧或者如图60中所示顺序地移动到空调的外侧,门单元100可以改善以直线移动从第一排放部41排出的空气的效果。因此,门单元100可以提高空调的效率。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门单元110。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61至图6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参照图61至图63,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11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7的门叶片111、门操作部115、以及用于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111的驱动器118。

门叶片111可以包括第一叶片111a、成包围第一叶片111a的外侧的环形式的第二叶片111b、以及包围第二叶片111b的外侧的第三叶片111c。第一叶片111a、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111c可以在分别移动的同时打开或关闭开口17。

第一叶片111a可以包括用于引导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曲部113。第二叶片111b可以包括形成在内周表面和/或外周表面上以引导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曲部114。第三叶片111c可以包括形成在内周表面和/或外周表面上以引导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曲部116。

门叶片111的第一叶片111a、第二叶片111b和第三叶片111c可以通过图39至图46中所示的驱动方法被分别驱动。

门单元110还可以包括边界部112,用于将门单元110分成内侧和外侧以在门单元100中形成流体路径。门单元110可以在边界部112内侧形成流体路径。

随着第一叶片111a、第二叶片111b和第三叶片111c如图62中所示顺序地移动到空调的内侧或者如图63中所示顺序地移动到空调的外侧,门单元110可以改善以直线移动从第一排放部41排出的空气的效果。因此,门单元110可以提高空调的效率。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门单元120。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64至图6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参照图64至图66,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12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7的门叶片121、以及用于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121的门驱动器128。

门叶片121可以具有圆盘的形式并且包括用于引导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曲部123。

门叶片121可以随着门驱动器128具有图39至图46中所示的驱动结构而被驱动到空调的内侧和/或外侧。

形成开口17的壳体10的内侧可以包括弯曲部分123,弯曲部分123形成为朝壳体10的外侧弯曲以增大通过第一排放部41排出的空气的排放流体路径的面积。弯曲部分123可以提高空调的排放效率。

随着门叶片121如图65中所示地移动到空调的内侧或者如图66中所示地移动到空调的外侧,门单元120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7以排出热交换后的空气。此外,弯曲部分123可以增大通过第一排放部41排出的空气的排放效率。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门单元130。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67和图6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参照图67和图6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13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7的门叶片131、门操作部135、136、以及用于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131的驱动器138。

门叶片131可以包括柔性材料。门叶片131可以是可卷曲的膜。门叶片131可以通过在开口17的径向方向上在开口17上滑动而打开或关闭开口17。

门叶片131可以包括在面对壳体10内部的后表面上的导轨135,用于通过从稍后将描述的动力传递部136接收动力而移动门叶片131。

门叶片131在开口17上的滑动可以由提供在壳体10内部的引导部133引导。

门操作部135、136可以包括形成在门叶片131的后表面上的导轨135、以及用于以从稍后将描述的驱动器138接收的动力移动门叶片131的动力传递部136。

驱动器138产生动力并将动力传递到动力传递部136。驱动器138可以是电机。

随着门操作部135、136以由驱动器138产生的动力将开口17上的门叶片131向左或向右移动,门单元130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7。具体地,随着驱动器138在门叶片131如图67中所示地关闭开口时被启动,门操作部135、136可以如图68看所示地向右移动门叶片131以打开开口。在这方面,因为门叶片131由柔性材料形成,所以它可以抵靠壳体10的内侧弯曲并且可以保持在壳体10内部。然而,门叶片131的移动方向不限于左方向或右方向,而是也可以垂直地移动或者以一角度移动。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门单元100。

这里将省略与以上描述的构造重叠的构造。

图69和图7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的驱动的示意图。

参照图69和图7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单元14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7的门叶片141、以及用于向前或向后移动门叶片141的门驱动器148。

门叶片141可以形如圆盘并且可以包括弹性材料。门叶片141可以包括硅或橡胶。门叶片141的前部的一部分固定于壳体10,后表面连接到门驱动器148。通过该结构,门叶片141可以具有可随着门驱动器148向前或向后移动而改变的直径。

具体地,参照图69,当门驱动器148向前移动时,门叶片141可以具有第一直径并且可以关闭开口17。更具体地,当门驱动器148向前移动并向前推动门叶片141的后表面时,门叶片141具有增大的直径并关闭开口17。相反,参照图70,当门驱动器148向后移动时,门叶片141可以具有比第一直径更小的第二直径并打开开口17的外周界的部分。更具体地,当门驱动器148向后移动并向后拉动门叶片141的后表面时,门叶片141具有减小的直径并打开开口17。在这方面,门单元140可以包括控制器(未显示),用于通过控制门驱动器148的向前和/或向后距离以控制门叶片141的直径的尺寸而控制开口17的打开程度。

门驱动器148可以连接到门叶片141的后表面以改变门叶片141的直径。门驱动器148可以根据图39至图46中所示的驱动方法在壳体10内部向前或向后移动。

已经描述了若干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和明白,能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改而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

因此,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显的是,本公开不限于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已提供的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