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折流式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7330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部折流式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军用飞机空调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部折流式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是板翅式散热器的一种,现有技术中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冷、热流体的回转折流均是通过折流端盖进行的,如图1所示:产品由进口端盖、散热芯体、折流端盖和出口端盖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由进口端盖流入的流体在分流后进入散热芯体右侧的每一层流道,在由各层隔断封条、封条及散热翅片组成的流道中流动,一个流程结束后,从每层流道出来的流体汇入折流端盖中,并在压力的作用下进行180度转向折流,然后再次分流进入散热芯体左侧的每一层流道,再由各层流道中流动,第二个流程结束后,从每层流道出来的流体汇入出口端盖中流出。

上述板翅式散热器的结构为目前军用飞机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普遍采用的典型结构,由于该结构散热器流体在进行转向折流时需要进入折流端盖进行折流,在流进及流出的过程中流体会产生额外的集分流阻力损失,增加了流体的阻力损失,另折流端盖还占据了一定的与散热无关的多余体积及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内部折流式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以解决现有军用飞机所采用的板翅式散热器所存在的流体流动过程汇总会产生额外集分流阻力损失、流体的阻力损失增大、散热器整体体积大、重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内部折流式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包括散热芯子,散热芯子两个相邻的侧边分别设有进口端盖和出口端盖,散热芯体内安装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通过位于散热芯体中部的隔断封条分隔,散热芯体内设有三角形的折流区,折流区内设有若干折流翅片,折流翅片左右两侧分别与出口端盖和进口端盖内的散热翅片端部相连。

所述散热芯体包括若干层交错叠加的热流体层和冷流体层,热流体层与冷流体层呈90°的正交布置。

所述散热翅片两侧均设有与其相平行的封条。

所述散热芯体后端设有折流封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内部折流式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取消了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折流端盖,流体在散热芯体的每一层流道中通过三角形的折流区自行进行折流,减少了流体进出折流端盖所产生的阻力损失,且取消了折流端盖,减少了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中:1-进口端盖,2-出口端盖,3-散热芯体,4-隔断封条,5-折流封条,6-散热翅片,7-封条,8-折流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3-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内部折流式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包括散热芯子3,散热芯子3两个相邻的侧边分别设有进口端盖1和出口端盖2,散热芯体3内安装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翅片6,散热翅片6通过位于散热芯体3中部的隔断封条4分隔,散热芯体3内设有三角形的折流区,折流区内设有若干折流翅片8,折流翅片8左右两侧分别与出口端盖2和进口端盖1内的散热翅片6端部相连。

所述散热芯体3包括若干层交错叠加的热流体层和冷流体层,热流体层与冷流体层呈90°的正交布置。

所述散热翅片6两侧均设有与其相平行的封条7。

所述散热芯体3后端设有折流封条5。

其工作原理如下:由进口端盖1流入的流体分流后进入散热芯体3右侧的每一层流道,在由各层隔断封条4、封条7及散热翅片6组成的流道中流动,在流到该流程后段时,流体由散热翅片6均匀的流入折流翅片8中进行180度折流,然后再均匀的流入第二流层的散热翅片6,在由隔断封条4、封条7及散热翅片6组成的流道中流动,第二个流程结束后,从每层流道出来的流体汇入出口端盖2中流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设计结构,本发明由于取消了折流端盖,流体在散热芯体3的每一层流道中自行进行折流,减少了流体进出折流端盖所产生的阻力损失,并由于取消了折流端盖,减少了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在同等工况条件下,冷、热流体的流阻能降低20%,散热器的体积减少15%。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部折流式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包括散热芯子,散热芯子两个相邻的侧边分别设有进口端盖和出口端盖,散热芯体内安装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通过位于散热芯体中部的隔断封条分隔,散热芯体内设有三角形的折流区,折流区内设有若干折流翅片,折流翅片左右两侧分别与出口端盖和进口端盖内的散热翅片端部相连。本发明取消了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折流端盖,流体在散热芯体的每一层流道中通过三角形的折流区自行进行折流,减少了流体进出折流端盖所产生的阻力损失,且取消了折流端盖,减少了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周增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30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