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39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目前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家用制冷/制热设备。随着空调的普及,用户对于空调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的多数空调主要通过调节室内机风机转速来控制空调的出风风速,通过驱动出风口处的摆叶来调节空调的出风方向。然而目前还缺少一种能够调节空调出风区域、出风面积和出风风量的空调,这种空调预计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在同一房间内部,用户a希望空调冷风直吹,而用户b不希望冷气直吹,此时需要空调出风口在特定区域开启,而其他区域关闭,即需要空调具有可调节出风区域的功能。又例如,当用户希望室内空气快速流通时,需要空调大量出风换热,当用户希望室内空气缓慢流通时,需要空调小量出风换热,即需要空调具有可调节出风风量的功能。然而,目前市面上还并没有比较好的实现上述多种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器室内机。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室内机的出风量和出风区域。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滑板运行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的前侧面板开设有多个出风口组,每个出风口组包含至少一个出风口;出风口开闭装置,用于可控地打开或封闭多个出风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组;多个风机,每个风机对应设置于一个出风口组的后侧,多个风机配置成向处于打开状态的出风口组送风,并停止向处于封闭状态的出风口组送风。

可选地,出风口开闭装置包括:滑板,设置于壳体的前侧面板的后侧,配置成可滑动地打开或封闭多个出风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组。

可选地,多个出风口组沿室内机的竖向排列设置;滑板平行于壳体的前侧面板设置,且配置成可沿室内机的竖向滑动。

可选地,出风口开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滑板驱动装置,每个滑板驱动装置包括:滑板电机,固定设置于壳体内部;滑板齿轮,设置于滑板电机的输出端上,配置成可双向转动;其中滑板的两条竖边边缘设置有齿条,齿条与每个滑板驱动装置的滑板齿轮啮合,以使得滑板驱动装置驱动滑板沿室内机的竖向滑动。

可选地,出风口开闭装置还包括:多个导风板组件,每个导风板组件对应设置于一个出风口的后侧,用于打开或封闭出风口;并且对应于同一出风口组的多个导风板组件同步开闭出风口组中的多个出风口。

可选地,多个出风口组包括第一出风口组和第二出风口组;第一出风口组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组包括第三出风口;其中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沿室内机的竖向排列设置。

可选地,多个风机包括:沿室内机竖向设置的第一贯流风机,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后侧;和沿室内机竖向设置的第二贯流风机,设置于第三出风口的后侧。

可选地,上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内衬板,平行于壳体的前侧面板固定设置于多个出风口组的后侧,内衬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出风口相对应的多个圆形开口,每个圆形开口设置于对应的出风口的正后方,每个圆形开口的周缘具有朝向后侧突起的翻边,内衬板与壳体前侧面板之间形成供滑板滑动的空间。

可选地,每个导风板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平行排列设置于圆形开口处,每个导风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枢转轴,枢转轴连接翻边;连杆,沿多个导风板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摇杆,沿连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摇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个对应的导风板一端的枢转轴;其中连杆配置成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以带动多个导风板绕其枢转轴转动。

可选地,多个导风板组件包括:对应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后侧的第一导风板组件;对应设置于第二出风口后侧的第二导风板组件;和对应设置于第三出风口后侧的第三导风板组件;出风口开闭装置还包括:固定于内衬板上的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导风板组件的连杆的一端,配置成驱动连杆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第二步进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三导风板组件的连杆的一端,配置成驱动连杆沿其长度方向运动;其中第二导风板组件的多个导风板的枢转轴对应地与第二导风板组件的多个导风板的枢转轴以实现同步开闭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室内机的壳体的前侧面板开设有多个出风口组,每个出风口组包含至少一个出风口。出风口开闭装置可控地打开或封闭多个出风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组。该室内机还包括多个风机,每个风机对应设置于一个出风口组的后侧,多个风机向处于打开状态的出风口组送风,并停止向处于封闭状态的出风口组送风。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机可以根据用户指示打开或关闭部分出风口组的数量,以调节室内机的出风风量和出风区域。

进一步地,出风口开闭装置包括滑板。滑板设置于壳体的前侧面板的后侧,配置成可滑动地打开或封闭多个出风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组。当用户需要打开某一出风口组时,只需要滑动滑板使该出风口组显露即可;当用户需要关闭某一出风口组时,则滑动滑板覆盖该出风口组的后侧。本发明利用可滑动的滑板开启或关闭出风口,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滑板驱动装置包括:滑板电机和滑板齿轮。滑板的两条竖边边缘设置有齿条,齿条与每个滑板驱动装置的滑板齿轮啮合,以使得滑板驱动装置驱动滑板沿室内机的竖向滑动。本发明利用滑板齿轮和滑板的两侧齿条相配合驱动滑板上下滑动,使得滑板运行更加稳定,噪音更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出风口处的示意图;和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0、出风口开闭装置和多个风机。壳体10的前侧面板开设有多个出风口组,每个出风口组包含至少一个出风口。上述出风口可以为圆形出风口。出风口开闭装置用于可控地打开或封闭多个出风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组。每个风机对应设置于一个出风口组的后侧,多个风机配置成向处于打开状态的出风口组送风,并停止向处于封闭状态的出风口组送风。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组包括第一出风口组和第二出风口组。第一出风口组包括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第二出风口组包括第三出风口113。本实施例的室内机为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上述第一出风口111、第二出风口112和第三出风口113沿室内机的竖向排列设置。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11位于三个出风口110的最上方,第二出风口112位于中间,第三出风口113位于三个出风口的最下方。上述三个出风口设置于壳体10前侧面板的上半部分,也就是说,第三出风口113大致位于壳体10前侧面板的中间位置。在本发明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前侧面板可以设置3个或更多的出风口组,每个出风口组也可以包含3个或更多的出风口。

出风口开闭装置包括:滑板20。滑板20设置于壳体10的前侧面板的后侧,配置成可滑动地打开或封闭多个出风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组。在本实施例中,滑板20平行于壳体10的前侧面板设置,且配置成可沿室内机的竖向滑动。具体地,上述滑板20的宽度与壳体10的前侧面板近似相等,其长度约为壳体10前侧面板的一半,滑板20可以沿壳体10的前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

上述滑板20具有三个预设的工作位置。在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时,如图1所示,滑板20位于壳体10前侧面板的上半部分的后侧,且完全封闭两个出风口组,即同时封闭第一出风口111、第二出风口112和第三出风口113。在用户开启空调器室内机后,滑板20向下滑动并根据用户指令开启至少部分出风口组。若用户指示希望室内机大量出风,则滑板20向下滑动至壳体10前侧面板的下半部分后侧,如图2所示,以完全打开两个出风口组,此时两个出风口组均能够送风。若用户指示希望室内机少量出风,则滑板20向下滑动至其上边缘位于第二出风口112和第三出风口113之间的位置,如图3所示,此时滑板20仅封闭第二出风口112组,即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处于打开状态,第三出风口113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仅第一出风口111组能够出风。

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通过调整滑板20的位置,选择性地打开不同位置和不同数量的出风口110,以调整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量和出风区域,以使得用户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上述多个出风口组还可以沿室内机横向排列设置,相应的,滑板20配置成可沿室内机的横向滑动,以打开或封闭出风口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室内机内部还设置有内衬板40。内衬板40平行于壳体10的前侧面板固定设置于多个出风口组的后侧,内衬板40的长度约为壳体10前面板长度的一半,其宽度与壳体10前面板的宽度大致相等。上述内衬板40设置于壳体10前侧面板上半部分的后侧。内衬板40上开设有多个与出风口110相对应的多个圆形开口,每个圆形开口设置于对应的出风口的正后方。室内机内部的气流先后通过圆形开口和出风口离开室内机。内衬板40与壳体10前侧面板之间形成供滑板20滑动的空间,也就是说,滑板20位于壳体10前侧面板和内衬板40之间。

上述出风口开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滑板驱动装置30。每个滑板驱动装置30包括:滑板电机和滑板齿轮31。滑板电机固定设置于壳体10内部。如图6所示,滑板齿轮31设置于滑板电机的输出端上,配置成可双向转动。滑板20的两条竖边边缘设置有齿条21,齿条21与每个滑板驱动装置30的滑板齿轮31啮合,以使得滑板驱动装置30驱动滑板20沿室内机的竖向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滑板驱动装置30的数量为两个,固定设置于内衬板40面向壳体10前侧面板的侧面上。两个滑板驱动装置30设置于靠近内衬板40两个底角的位置。

出风口开闭装置还包括:多个导风板组件。每个导风板组件对应设置于一个出风口的后侧,用于打开或封闭出风口。对应于同一出风口组的多个导风板组件同步开闭出风口组中的多个出风口。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风板组件包括:对应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1后侧的第一导风板组件51;对应设置于第二出风口112后侧的第二导风板组件52;和对应设置于第三出风口113后侧的第三导风板组件53。其中,第一导风板组件51和第二导风板组件52同步开闭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上述三个导风板组件还根据滑板20的位置状态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出风口,也就是说三个导风组件和滑板20同步打开或封闭相同的出风口组。具体地,当滑板20位于壳体10前侧面板的最上方,即滑板20封闭三个出风口时,三个导风板组件也封闭各自的出风口;当滑板20位于壳体10前侧面板的中间位置,即滑板20只封闭第三出风口113时,第三导风板组件53封闭第三出风口113,其他两个导风板501组件打开各自的出风口110;当滑板20位于壳体10前侧面板的最下方,即滑板20打开三个出风口时,三个导风板501组也打开各自的出风口110。

如图7所示,每个导风板501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501、连杆502、多个摇杆503。多个导风板501平行排列设置于圆形开口处,每个导风板50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枢转轴。枢转轴连接上述内衬板40的圆形开口的翻边上,以使得每个导风板501可以绕两端枢转轴的连线。连杆502沿多个导风板501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摇杆503沿连杆5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摇杆503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连杆502,另一端固定对应连接一个导风板501一端的枢转轴。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风板501为条形,且竖直设置于圆形开口限定的范围内,每个导风板501两端的枢转轴端部分别穿过对应的圆形开口翻边的上边沿和下边沿。每个连杆502可以设置于对应的圆形开口边缘的上方,且横向设置。连杆502配置成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同时带动多个摇杆503摇动,以带动多个导风板501绕其枢转轴转动。

出风口开闭装置还包括:固定于内衬板40上的第一步进电机61和第二步进电机62。第一步进电机61输出端连接第一导风板组件51的连杆502的一端,配置成驱动第一导风板组件51的连杆502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第二步进电机62输出端连接第三导风板组件53的连杆502的一端,配置成驱动第三导风板组件53的连杆502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第二导风板组件52的多个导风板501的枢转轴对应地与第二导风板组件52的多个导风板501的枢转轴以实现同步开闭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开闭装置还包括多个转轴连接件70,每个转轴连接件70连接第一导风板组件51中的一个导风板501的下端枢转轴的端部和第二导风板组件52中的一个对应的导风板501的上端枢转轴的端部,以实现第一导风板组件51和第二导风板组件52连动。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风机为贯流风机。如图8所示,多个贯流风机包括:沿室内机竖向设置的第一贯流风机81和第二贯流风机82。第一贯流风机81的风扇长度约为第二贯流风机82风扇长度的两倍。第一贯流风机81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的后侧,同时向两个出风口送风。第二贯流风机82设置于第三出风口113的后侧,向第三出风口113送风。当滑板20封闭三个出风口时,两个贯流风机均停止工作;当滑板20仅封闭第三出风口113时,第一贯流风机81开启,第二贯流风机82关闭;当滑板20打开三个出风口110时,两个贯流风机均开启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空调器室内机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