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734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室内机、尤其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采用摆叶结构进行导风,实现左右出风方向的调节。

现有摆叶式导风结构中的摆叶一般均为片状结构,需要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摆动,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节。片状结构的摆叶的导风面积小,导风角度也小,很难加快出风速度。因此,经摆叶送出空调器出风口的风速度低,范围小,较为集中。风速较低的出风的送风距离短,而且,较为集中的出风局部风力强劲,吹到人体上不够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结构存在的出风速度低、送风距离近、出风集中等导致出风不舒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导风结构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室内机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有杆体和形成在所述杆体上的多个旋向不同的螺纹,相邻两个所述螺纹之间形成导风风道。

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形成所述导风风道的螺纹的螺纹面为渐开螺旋面。

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所述螺纹包括有左右两个螺纹面,两个所述螺纹面形成封闭的中空空间。

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所述多个旋向不同的螺纹形成有左旋螺纹段和右旋螺纹段,所述左旋螺纹段包括有多个左旋螺纹,所述右旋螺纹段包括有多个右旋螺纹。

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在左旋螺纹段或右旋螺纹段中,形成所述导风风道的相邻两个同向螺纹中,相对的两个螺纹面的间距从靠近所述杆体的底部向远离所述杆体的外端部逐渐变大。

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所述杆体与所述螺纹熔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所述杆体与所述螺纹超声波焊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所述杆体与所述螺纹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有与所述杆体转动连接、驱动所述杆体转动的驱动机构。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有出风口,在所述室内机内、靠近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导风结构,包括有杆体和形成在杆体上的多个旋向不同的螺纹,相邻两个螺纹之间形成导风风道,风从导风风道导出的过程中,经螺纹面加速,增加了导风结构导出的风的加速流动,提高了出风速度,增大了送风距离;而且,螺纹面导风面积大,旋向不同的螺纹的导风角度和范围更大,出风变得分散,减弱了局部出风风力,吹到人体上更加舒适。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具有导风结构的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具有导风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上述各图中,附图标记及其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00、室内机;10、出风口;

20、导风结构;21、杆体;22、驱动机构;231、第一螺纹;2311、左螺纹面;2312、右螺纹面;232、第二螺纹;233、第三螺纹;234、第四螺纹;235、第五螺纹;236、第六螺纹;237、第七螺纹;238、第八螺纹;239、第九螺纹;240、第十螺纹;24、导风风道;

200、室内机;30、出风口;

40、导风结构;41、杆体;42、驱动机构;431、第一螺纹;432、第二螺纹;433、第三螺纹;434、第四螺纹;435、第五螺纹;436、第六螺纹;437、第七螺纹;438、第八螺纹;439、第九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的一个实施例,具体来说,图1是基于本发明具有导风结构的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意,该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出风口10,在室内机100内部设置有换热器、风机、出风风道等结构。在室内机100内、靠近出风口10处,具体来说是在风机与出风口10之间、沿出风口10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导风结构20,用来将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导向,然后从出风口10吹出。

具体而言,导风机构20包括有杆体21和形成在杆体21上的多个螺纹,相邻两个螺纹之间形成导风风道。而且,多个螺纹为旋向不相同的螺纹。具体来说,在该实施例中,杆体21上共形成有十个螺纹,以杆体21中间点的垂线l为分界线,右侧包括有五个螺纹,从左向右分别为第一螺纹231、第二螺纹232、第三螺纹233、第四螺纹234和第五螺纹235。这五个螺纹均为右旋螺纹,五个右旋螺纹形成右旋螺纹段。右旋螺纹段中的五个螺纹中,相邻两个螺纹之间形成导风风道。譬如,第一螺纹231和第二螺纹232之间形成导风风道24。而且,右旋螺纹段中的五个螺纹中,螺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垂线l左侧也包括有五个螺纹,从右向左分别为第六螺纹236、第七螺纹237、第八螺纹238、第九螺纹239和第十螺纹240。折五个螺纹均为左旋螺纹,五个左旋螺纹形成左旋螺纹段。左旋螺纹段中的五个螺纹中,相邻两个螺纹之间形成导风风道。而且,左旋螺纹段中的五个螺纹中,螺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此外,导风机构20还包括有驱动机构22,该驱动机构22与杆体21转动连接,驱动机构22能够驱动杆体21转动,具体来说,是驱动杆体21以其轴线为转动轴转动。驱动机构22可以采用驱动电机来实现。

各螺纹在杆体21上的形成,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譬如,杆体21与各螺纹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如果是分体成型,杆体21与各螺纹可以通过熔接方式进行固定;杆体21与各螺纹还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

在室内机100内采用上述结构的导风机构20,风从导风风道导出的过程中,经螺纹面加速,增加了导风结构20所导出、并经出风口10送出的风的加速流动,提高了出风速度,增大了送风距离。而且,螺纹面导风面积大,旋向不同的螺纹的导风角度和范围更大,出风变得分散,减弱了局部出风风力,吹到人体上更加舒适。并且,导风机构20中的螺纹还可以在驱动机构22的作用下,跟随杆体21的转动进行转动。螺纹在转动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导风风道导出的风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出风口10的出风速度和送风距离。

更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螺纹231和第二螺纹232为例,进一步描述螺纹的结构如下:

第一螺纹231包括有左螺纹面2311和右螺纹面2312,两个螺纹面形成封闭的中空空间,从而使得第一螺纹231形成为中空、具有一定厚度的螺纹,导风阻力更小,导风更加顺畅。

并且,第一螺纹231的两个螺纹面均为渐开螺旋面,且相邻的第一螺纹231和第二螺纹232的相对的两个螺纹面的间距从靠近杆体21的底部向远离杆体21的外端部逐渐变大。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第一螺纹231和第二螺纹232的相对的两个螺纹面在靠近杆体21的底部的间距为h,在远离杆体21的外端部的间距为螺距h,h大于h,且从h到h的变化过程为自下而上逐渐变大。通过采用渐开螺旋面结构,使得形成导风风道24的导风面为过渡曲面,对所导的风起到散风的效果。将两个相对螺纹面的间距采用上述从底部向端部渐增的结构,使得导风风道23在导风时,从靠近杆体21的底部向上、下方向的外端部形成底部风速大、端部风速小的出风形式,将风进一步打散。而打散的风从出风口10吹出后,局部风力减弱,出风较为柔和,吹到人体上感觉极为舒适,提高空调器送风的舒适性。

请参见图3和图4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具体来说,图3是基于本发明具有导风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意,该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200具有出风口30,在室内机200内部设置有换热器、风机、出风风道等结构。在室内机200内、靠近出风口30处,具体来说是在风机与出风口30之间、沿出风口30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导风结构40,用来将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导向,然后从出风口30吹出。

具体而言,导风机构40包括有杆体41、形成在杆体41上的多个螺纹和驱动杆体41转动的驱动机构42,相邻两个螺纹之间形成导风风道。而且,多个螺纹为旋向不相同的螺纹。具体到本实施例,杆体41上共形成有九个螺纹,自左向右依次为第一螺纹431、第二螺纹432、第三螺纹433、第四螺纹434、第五螺纹435、第六螺纹436、第七螺纹437、第八螺纹438和第九螺纹439。其中,第一螺纹431、第二螺纹432、第三螺纹433和第四螺纹434均为左旋螺纹,四个左旋螺纹形成左旋螺纹段;第五螺纹435、第六螺纹436和第七螺纹437均为右旋螺纹,三个右旋螺纹形成右旋螺纹段;第八螺纹438和第九螺纹439为左旋螺纹,两个左旋螺纹形成左旋螺纹段。在每个螺纹段中,相邻两个螺纹之间形成导风风道,而在每个螺纹段中,螺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通过采用左旋螺纹段和右旋螺纹段依次交叉的螺纹形式形成的导风结构40,在通过螺纹增大出风风速和送风距离、扩大送风范围的同时,还可以将出风进一步打散,减弱局部出风风量,使得出风吹到人体上更加舒适。螺纹的其他结构及相应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图1和图2实施例的描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