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封式中心小炉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091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封式中心小炉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封式中心小炉盖。



背景技术:

电炉中心小炉盖一般位于大炉盖上,中心小炉盖上有三个孔,是电极的上下移动的通道,中心小炉盖主要起到屏蔽弧光和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心小炉盖电极孔与电极间存在间隙,当炉盖下方压力过大时,就会有气体通过电极孔与电极间的间隙排出,不但污染了环境,还使炉子内的气氛不能稳定调节。本发明阐述的一种气封式中心小炉盖,能够通过排出气体形成的气幕,保证炉内的污染气体不从电极孔排出,这在国内外还未见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中心小炉盖电极孔与电极间存在间隙,当炉盖下方压力过大时,就会有气体通过电极孔与电极间的间隙排出,不但污染环境,还使炉子内的气氛不能稳定调节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封式中心小炉盖,包括炉盖本体,进气管、排气圆环管和电极,电极竖直连接在炉盖本体的内部,排气圆环管水平套接在电极的外圆周且位于炉盖本体的内部,进气管连通排气圆环管,排气圆环管开有气孔。

所述的电极至少为三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炉盖本体的内部,每个电极外圆周均套接一个排气圆环管。

所述的进气管连通每个排气圆环管。

所述的排气圆环管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多个气孔。

所述的炉盖本体采用耐火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气封式中心小炉盖,进气管通入气体时,排气圆环管会通过气孔向电极喷出气体,在中心小炉盖与电极间形成一圈气幕,从而保证炉盖下方的气体不会沿电极孔冲出,结构新颖,简单实用,保证冶炼气氛的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在炼钢事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气封式中心小炉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封式中心小炉盖的主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炉盖本体;2、进气管;3、排气圆环管;4、电极;5、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封式中心小炉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炉盖本体1,进气管2、排气圆环管3和电极4,电极4竖直连接在炉盖本体1的内部,排气圆环管3水平套接在电极4的外圆周且位于炉盖本体1的内部,进气管2连通排气圆环管3,排气圆环管3开有气孔5。进气管2通入气体时,排气圆环管3会通过气孔5向电极4喷出气体,在炉盖本体1与电极4间形成一圈气幕,从而保证炉盖本体1下方的气体不会沿电极孔冲出,结构新颖,简单实用,保证冶炼气氛的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在炼钢事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电极4至少为三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炉盖本体1的内部,每个电极4外圆周均套接一个排气圆环管3;确保排气圆环管3通过气孔5向电极4喷出的气体在炉盖本体1与电极4间形成一圈气幕,且炉盖本体1受力均匀,结构稳定。

所述的进气管2连通每个排气圆环管3,确保每个排气圆环管3都有进气,使每个电极孔都被气幕封锁,防止烟气不排出,同时保证炉子内气氛的功能。

所述的排气圆环管3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多个气孔5,确保形成的气幕分布均匀,密封效果更好。

所述的炉盖本体1采用耐火材料,电炉中心小炉盖位于大炉盖上,用在炼钢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抗压、屏蔽弧光和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进气管2通入气体时,排气圆环管3会通过气孔5向电极4喷出气体,在炉盖本体1与电极4间形成一圈气幕,从而保证炉盖本体1下方的气体不会沿电极孔冲出。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封式中心小炉盖,包括炉盖本体,进气管、排气圆环管和电极,电极竖直连接在炉盖本体的内部,排气圆环管水平套接在电极的外圆周且位于炉盖本体的内部,进气管连通排气圆环管,排气圆环管开有气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中心小炉盖电极孔与电极间存在间隙,当炉盖下方压力过大时,就会有气体通过电极孔与电极间的间隙排出,不但污染环境,还使炉子内的气氛不能稳定调节的问题,结构新颖,简单实用,保证冶炼气氛的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在炼钢事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余嘉;焦志远;赵腾;张虎;朱浪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31
技术公布日:2017.09.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