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及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8614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空调及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及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用户都通过使用空调来控制室内的温度,现有技术公开的空调,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改变空调出风口摆叶角度来控制空调出风口风的方向变化,由于空调工作过程中出风口风的方向由摆叶控制,出风口风的方向只能沿摆叶摆动的方向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及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出风口风的方向只能沿摆叶摆动的方向变化的问题。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

设置在出风口上方可转动的涡舌条,涡舌条用于控制出风口的出风角度;

控制器,用于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并,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其中,送风模式包括水平送风模式、竖直送风模式、最大送风模式和无盲点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空调,空调还包括:

设置在出风口下方的可沿出风风道壁移动的导风板,导风板可沿出风方向伸出出风风道壁;

控制器还用于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空调,控制器用于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

当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当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空调,空调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环境温度;

控制器,用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或根据温度差和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空调,控制器用于,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无盲点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空调,控制器用于,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最大送风模式;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或者,控制涡舌条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或者,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和涡舌条转动角度都随时间变化,实现无盲点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空调,控制器用于,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空调,控制器用于,

当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

当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空调,控制器用于,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最大且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水平送风模式;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大,实现竖直送风模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其中,送风模式包括水平送风模式、竖直送风模式、最大送风模式和无盲点送风模式;

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其中,涡舌条设置在出风口上方,可在出风口上方转动并控制出风口的出风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控制方法,送风模式包括水平送风模式、竖直送风模式、最大送风模式和无盲点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控制方法,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其中,导风板设置在出风口下方,可沿出风风道壁移动并可沿出风方向伸出出风风道壁。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控制方法,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包括:

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或者,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或者,根据温度差和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控制方法,根据温度差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包括: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无盲点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控制方法,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的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最大送风模式;

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或者,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或者,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都随时间变化,实现无盲点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控制方法,根据温度差和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包括: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控制方法,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包括:

当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

当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控制方法,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最大且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水平送风模式;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大,实现竖直送风模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空调运行过程中,控制器可以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通过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提高空调出风方向控制的灵活性,且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出风口风的方向不会只沿摆叶摆动的方向变化。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的结构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的结构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的结构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

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10、导风板;120、涡舌条;122、延伸部;131、齿轮;141、齿轮组;150、摆叶;160、温度传感器;170、控制器;102、涡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结构、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目前市场上的壁挂空调,空调制冷,制热的时候,空调结构和出风风道不能实现固定地点,精准的送风,本发明主要通过改变空调结构使空调出风风道发生改变来实现空调可以固定地点送风,提高空调精准送风的能力,提高空调送风的精确度,提高空调的控制度和舒适度。

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控制空调出风口下方的导风板110移动或者通过控制空调出风口上方的涡舌条120转动,或者可以同时通过控制空调出风口下方的导风板110移动和空调出风口上方的涡舌条120转动使出风口的风方向发生变化。

如图1和图3所示,空调包括具有出风风道和出风口的壳体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出风口下方的可移动的导风板110,导风板110与出风风道壁贴合,空调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0上与导风板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导风板110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出风风道壁移动,并沿出风方向伸出出风风道壁。当导风板110沿出风方向伸出出风风道壁,通过出风口的风的方向发生变化,送风距离发生变化。空调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出风口上方的涡舌条120和设置在壳体100上的第二驱动机构,壳体100还包括涡壳102,涡舌条120第一端与涡壳102铰接,涡舌条120第二端沿出风方向位于出风口上方,涡舌条第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涡舌条120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出风口上方转动,控制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当涡舌条120转动时,通过出风口的风的方向发生变化,送风距离发生变化。

空调使用过程中可以只控制导风板110移动,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导风板110沿a向没有移动时,导风板110的移动距离最小,此时导风板110没有伸出出风风道壁,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导风板110沿a向逐渐移动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逐渐变大,空调出风口的风沿外伸的导风板110导出,送风方向逐渐变化,送风距离由近及远逐渐变化,直至如图2所示导风板110移动到极限位置,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大,送风距离最大。如图2所示,当导风板110沿b向逐渐移动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由最大逐渐变小,空调出风口的风沿收缩的导风板110导出,送风方向逐渐变化,送风距离由远及近逐渐变化,直至导风板110移动到如图1所示的极限位置,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空调送风距离最小。

空调使用过程中可以控制导风板110处于移动距离最小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控制导风板110处于移动距离最大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控制导风板110处于移动距离最小与移动距离最大间的任一位置,或者,还可以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例如,控制导风板110处于从移动距离最小到移动距离最大,或者从移动距离最大到移动距离最小的随时间变化中。导风板110伸出出风风道壁的长度不同,空调出风口的风方向不同,空调的送风距离也不同。

空调使用过程中可以只控制涡舌条120转动,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设置涡舌条120沿d向还没有转动时,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最小,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涡舌条120沿d向转动,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逐渐变大,出风风道上方角度α逐渐变小,出风口角度逐渐变小,送风方向逐渐变化,送风距离由远及近逐渐变化,直至涡舌条120移动到如图4所示的极限位置,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最大,空调送风距离最小。如图4所示,当第二驱动机构控制涡舌条120沿c向移动,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由最大逐渐变小,出风风道上方角度α逐渐变大,出风口上方角度变大,送风方向逐渐变化,送风距离由近及远逐渐变化,直至涡舌条120移动到如图2和图3所示的极限位置,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最小,空调送风距离最大。

空调使用过程中可以控制涡舌条120处于转动角度最小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控制涡舌条120处于转动角度最大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控制涡舌条120处于转动角度最小与转动角度最大间的任一位置,或者,还可以控制涡舌条120处于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例如,控制涡舌条120处于从转动角度最小到转动角度最大,或者从转动角度最大到转动角度最小的随时间变化中。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不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不同,空调出风口的风方向不同,空调的送风距离也不同。

空调使用过程中可以同时控制涡舌条120转动和导风板110移动,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控制涡舌条120转动到转动角度最小的位置,导风板110移动到移动距离最大的位置,空调出风口的风沿水平方向吹出,空调处于水平送风模式。

如图4所示,空调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控制涡舌条120转动到转动角度最大的位置,导风板110移动到移动距离最小的位置,空调出风口的风沿竖直方向吹出,空调处于竖直送风模式。

如图5所示,空调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控制涡舌条120转动到转动角度最小的位置,导风板110移动到移动距离最小的位置,空调出风口面积最大,从空调出风口吹出的风的面积最大,空调处于最大送风模式。

如图6所示,空调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控制涡舌条120转动到转动角度最大的位置,导风板110移动到移动距离最大的位置,空调出风口被关闭。以便不使用空调时,将出风口关闭,防止灰尘进入。

空调使用过程中,可以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控制涡舌条120转动方向和导风板110移动方向相同;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逐渐减小,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逐渐增大,或者,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逐渐增大,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逐渐减小。如图5和图6所示,还可以控制涡舌条120转动方向和导风板110移动方向相反;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逐渐减小,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逐渐减小,或者,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逐渐增大,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逐渐增大。

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风板110移动的距离不同,涡舌条120转动的角度不同,空调的送风模式不同。空调的送风模式可以包括:水平送风模式、竖直送风模式、最大送风模式和无盲点送风模式。

其中,如图3所示,水平送风模式是指出风口的风沿水平方向吹出。如图4所示,竖直送风模式是指出风口的风沿竖直方向吹出。如图5所示,最大送风模式是指出风口的风沿最大出风口面积吹出。无盲点送风模式,是指出风口的风沿变化方向吹出。当出风口下方的导风板110移动或者出风口上方的涡舌条120转动时,出风方向发生变化。

水平送风模式可以包括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大,实现水平送风模式;或者,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水平送风模式;或者,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大且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水平送风模式。

竖直送风模式可以包括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实现竖直送风模式;或者,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大,实现竖直送风模式;或者,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大,实现竖直送风模式。

最大送风模式可以包括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实现最大送风模式;或者,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最大送风模式;或者,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最大送风模式。

无盲点送风模式可以包括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实现无盲点送风模式;或者,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实现无盲点送风模式;或者,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和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都随时间变化,实现无盲点送风模式。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空调的送风模式,确定出风方向,并根据空调的出风方向控制导风板110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确定出风方向。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空调的送风模式,确定出风方向,根据确定的出风方向控制第一驱动机构运行,驱动导风板110沿出风风道壁移动,并沿出风方向伸出出风风道壁。当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时,出风方向为沿水平方向吹出,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大;当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时,出风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吹出,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当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出风方向为沿最大出风口面积吹出,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当送风模式为无盲点送风模式时,出风方向为沿变化方向吹出,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空调的送风模式,确定出风方向,根据确定的出风方向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运行,驱动涡舌条120在出风口的上方转动,控制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当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时,出风方向为沿水平方向吹出,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当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时,出风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吹出,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大;当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出风方向为沿最大出风口面积吹出,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当送风模式为无盲点送风模式时,出风方向为沿变化方向吹出,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空调的送风模式,确定出风方向,根据确定的出风方向控制第一驱动机构运行,驱动导风板110沿出风风道壁移动,并沿出风方向伸出出风风道壁;并,根据确定的出风方向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运行,驱动涡舌条120在出风口的上方转动,控制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当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时,出风方向为沿水平方向吹出,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大且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当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时,出风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吹出,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大;当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出风方向为沿最大出风口面积吹出,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当送风模式为无盲点送风模式时,出风方向为沿变化方向吹出,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和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都随时间变化。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中,可以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和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控制空调运行的送风模式,以便提高空调的舒适度。

其中,设定温度是指空调运行要达到的温度,使用空调时可以进行设置。温度差是指室内环境温度减设定温度的温度值的绝对值。温度差大于等于零。

当空调刚开始运行,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比较大,可以控制空调运行最大送风模式,此时空调出风口面积最大,可以使室内最大面积区域迅速的降温或者升温。当空调运行第一设定时间后,室内环境温度接近设定温度,可以控制空调运行无盲点送风模式,从空调出风口吹出的风方向变化,送风距离变化,以保证空调吹出的风不在固定地方,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其中,第一设定时间可以是30分钟。

当然,也可以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控制空调运行的送风模式,其中,空调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当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水平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冷风密度大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水平吹出时,冷风会逐渐下沉,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冷时感觉更舒适。当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竖直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热风密度小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竖直吹出时,热风会逐渐上升,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热时感觉更舒适。

其中,竖直送风模式风沿竖直方向吹出是指风沿地面方向竖直吹出。

其中温度差包括第一阈值,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阀值时,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比较大,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阀值时,室内环境温度接近设定温度。例如第一阈值为3℃。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齿轮131和与齿轮131配合的齿条,齿轮131设置在壳体100上,齿条设置在导风板110上,齿轮131,用于控制导风板110移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运行,包括控制齿轮131转动。当齿轮131转动时,设置在导风板110上的齿条带动导风板110移动,空调送风方向变化,送风距离变化。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齿轮131、与齿轮131配合的齿条和第一电机,齿轮131设置在壳体上,齿条设置在导风板110上,齿轮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电机用于控制齿轮131转动,并用于控制导风板110沿出风风道壁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其它形式的第一驱动机构,只要可以控制导风板110移动即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00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涡舌条120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机用于控制涡舌条120转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运行,包括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当第二电机转动时,第二电机带动涡舌条120转动,空调送风方向变化,送风距离变化。

其中,涡舌条12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00上的齿轮组141,齿轮组141的输出轴端与涡舌条120连接,齿轮组141用于控制涡舌条120转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运行,包括控制齿轮组141转动。当齿轮组141转动时,齿轮组141带动涡舌条120转动,空调送风方向变化,送风距离变化。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00上的第二电机和齿轮组141,第二电机与齿轮组141的输入轴端连接,齿轮组141的输出轴端与涡舌条120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机用于控制齿轮组141转动,齿轮组141用于控制涡舌条120转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运行,包括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当第二电机转动时,第二电机带动齿轮组141转动,齿轮组141带动涡舌条120转动,空调送风方向变化,送风距离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其它形式的第二驱动机构,只要可以控制涡舌条120转动即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涡舌条12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出风口上方的延伸部122,延伸部122第一端可移动的设置在壳体100上,延伸部122第二端与涡舌条120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机,用于控制涡舌条转动,涡舌条,用于带动延伸部122移动。增加延伸部122以便提高涡舌条120的强度,且可以将涡舌条120与壳体100设置成一体,防止灰尘从涡舌条120的上方进入空调内部。

其中,延伸部12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部122为弧形。一般空调壳体出风口上方板为弧形,为了便于将延伸部122设置在壳体的上方板上,延伸部122设置成与上方板相同的形状,以便减小延伸部122设置在壳体上的面积。延伸部122与涡舌条120成90°。以便在涡舌条120转动过相同角度时,延伸部122移动的面积最大。导风板110为弧形。一般空调壳体出风口下方的出风风道壁为弧形,为了便于导风板110与出风风道壁贴合,导风板110设置成与出风风道壁相同的形状,以便减小导风板110设置在出风风道壁上的面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调还包括设置有送风距离模式的遥控器,遥控器与控制器连接。

当使用遥控器时,可以进入送风距离模式,可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运行,驱动导风板110移动,导风板110移动距离越大,送风距离越远;或者可以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运行,驱动涡舌条120转动,涡舌条120转动角度越大,送风距离越近;或者同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运行,驱动导风板110移动和涡舌条120转动,达到需求的送风距离,提高空调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调还包括设置有出风方向模式的遥控器,遥控器与控制器连接。

当使用遥控器时,可以进入出风方向模式,可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运行,驱动导风板110移动,导风板110移动距离越大,送风方向越接近水平方向送风;或者可以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运行,驱动涡舌条120转动,涡舌条120转动角度越大,送风方向越接近竖直方向送风;或者同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运行,驱动导风板110移动和涡舌条120转动,达到需求的出风方向,提高空调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空调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0出风口下方的摆叶150。以便在控制导风板110和涡舌条120移动的同时,也控制摆叶150摆动,达到更灵活的控制空调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空调包括:

设置在出风口上方可转动的涡舌条120,涡舌条120用于控制出风口的出风角度;

控制器170,用于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并,控制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其中,送风模式包括水平送风模式、竖直送风模式、最大送风模式和无盲点送风模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空调运行过程中,控制器170可以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通过控制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提高空调出风方向控制的灵活性,且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出风口风的方向不会只沿摆叶摆动的方向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空调还包括:

设置在出风口下方的可沿出风风道壁移动的导风板110,导风板110可沿出风方向伸出出风风道壁;

控制器170还用于控制导风板110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

空调运行过程中,控制器170可以通过控制导风板110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空调送风模式不同,出风方向不同,送风距离也不同,提高空调出风方向控制的灵活性,且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出风口风的方向不会只沿摆叶摆动的方向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空调还包括遥控器或控制面板,遥控器或控制面板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的送风模式,控制器170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送风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以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送风模式,提高空调的出风方向控制的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用于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当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当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

当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水平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冷风密度大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水平吹出时,冷风会逐渐下沉,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冷时感觉更舒适。当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竖直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热风密度小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竖直吹出时,热风会逐渐上升,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热时感觉更舒适。通过运行模式自动控制空调的送风模式,使空调出风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且利用冷风和热风的不同走向控制空调运行不同的送风模式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空调还可以包括:

温度传感器160,用于测量室内环境温度;

控制器170,用于计算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根据温度差或根据温度差和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

空调运行过程中,控制器170可以用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通过温度差自动控制空调的送风模式,使空调出风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

空调运行过程中,控制器170可以用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和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通过温度差和空调运行模式自动控制空调的送风模式,使空调出风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170可以用于,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无盲点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差较大,控制最大送风模式,此时空调出风口面积最大,可以使室内最大面积区域迅速的降温或者升温,以便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室内环境温度接近设定温度,可以控制空调运行无盲点送风模式,从空调出风口吹出的风方向随时间变化,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保证空调吹出的风不在固定地方,提高空调的舒适性。通过温度差自动控制空调的送风模式,使空调出风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当空调只设置涡舌条120时,控制器170用于,

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最大送风模式;

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实现无盲点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当空调既设置涡舌条120,又设置导风板110时,控制器170用于,

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最大送风模式;

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或者,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或者,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和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都随时间变化,实现无盲点送风模式。

实现空调无盲点送风模式,即控制空调出风口吹出的风方向随时间变化,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可以通过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方向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也可以通过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方向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还可以通过同时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方向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以便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无盲点送风模式实现方式,使空调出风方向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还包括与导风板110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和与涡舌条120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器170分别与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连接。通过控制第一驱动机构运行实现控制导风板110移动,通过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运行实现控制涡舌条120转动,最终实现空调的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170用于,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差较大,控制最大送风模式,此时空调出风口面积最大,可以使室内最大面积区域迅速的降温或者升温,以便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室内环境温度接近设定温度,可以根据空调运行模式控制送风模式,以便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器170用于,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可以根据空调运行模式控制送风模式,以便提高空调的舒适性,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水平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冷风密度大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水平吹出时,冷风会逐渐下沉,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冷时感觉更舒适。当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竖直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热风密度小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竖直吹出时,热风会逐渐上升,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热时感觉更舒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当空调只设置涡舌条120,控制器170用于,

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水平送风模式;

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最大,实现竖直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当空调既设置涡舌条120,又设置导风板110时,控制器170用于,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最大且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水平送风模式;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大,实现竖直送风模式。

通过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和涡舌条120转动角度实现需要的送风模式,使用空调出风口出风方向控制更智能化。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

s701、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其中,送风模式包括水平送风模式、竖直送风模式、最大送风模式和无盲点送风模式;

s702、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其中,涡舌条设置在出风口上方,可在出风口上方转动并控制出风口的出风角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空调运行过程中,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通过控制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提高空调出风方向控制的灵活性,且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出风口风的方向不会只沿摆叶摆动的方向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还包括:

s703、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其中,导风板设置在出风口下方,可沿出风风道壁移动并可沿出风方向伸出出风风道壁。

空调运行过程中,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通过控制导风板110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120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空调送风模式不同,出风方向不同,送风距离也不同,提高空调出风方向控制的灵活性,且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出风口风的方向不会只沿摆叶摆动的方向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步骤s701可以包括:

s7011、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或者,

s7012、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或者,

s7013、根据温度差和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确定送风模式的方式,以便提高空调的出风方向控制的灵活性,使空调出风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步骤s7011根据温度差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包括:

s70111、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

s70112、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无盲点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差较大,控制最大送风模式,此时空调出风口面积最大,可以使室内最大面积区域迅速的降温或者升温,以便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室内环境温度接近设定温度,可以控制空调运行无盲点送风模式,从空调出风口吹出的风方向随时间变化,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保证空调吹出的风不在固定地方,提高空调的舒适性。通过温度差自动控制空调的送风模式,使空调出风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时,对应的步骤s703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的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最大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时,对应的步骤s702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最大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送风模式为无盲点送风模式时,对应的步骤s703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或者,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或者,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都随时间变化,实现无盲点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送风模式为无盲点送风模式时,对应的步骤s702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

实现空调无盲点送风模式,即控制空调出风口吹出的风方向随时间变化,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可以通过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方向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也可以通过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方向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还可以通过同时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控制涡舌条120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方向随时间变化,空调送风距离随时间变化。以便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无盲点送风模式实现方式,使空调出风方向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步骤s7012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包括:

s70121、当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

s70122、当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

当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水平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冷风密度大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水平吹出时,冷风会逐渐下沉,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冷时感觉更舒适。当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竖直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热风密度小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竖直吹出时,热风会逐渐上升,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热时感觉更舒适。通过运行模式自动控制空调的送风模式,使空调出风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且利用冷风和热风的不同走向控制空调运行不同的送风模式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步骤s7013根据温度差和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包括:

s70131、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最大送风模式;

s70132、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大于第一阈值时,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差较大,控制最大送风模式,此时空调出风口面积最大,可以使室内最大面积区域迅速的降温或者升温,以便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室内环境温度接近设定温度,可以根据空调运行模式控制送风模式,以便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步骤s70132包括;

当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

当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时,确定空调的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

当温度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可以根据空调运行模式控制送风模式,以便提高空调的舒适性,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水平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冷风密度大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水平吹出时,冷风会逐渐下沉,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冷时感觉更舒适。当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可以控制空调运行竖直送风模式。因为空调吹出的热风密度小于室内自然风密度,当风竖直吹出时,热风会逐渐上升,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这样会让用户在制热时感觉更舒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时,对应的步骤s703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最大且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水平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送风模式为水平送风模式时,对应的步骤s702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小,实现水平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时,对应的步骤s703控制导风板的移动距离和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导风板移动距离最小且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大,实现竖直送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送风模式为竖直送风模式时,对应的步骤s702控制涡舌条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模式包括:

控制涡舌条转动角度最大,实现竖直送风模式。

通过控制导风板110移动距离和涡舌条120转动角度实现需要的送风模式,使用空调出风口出风方向控制更智能化。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