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自动组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3857阅读:1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自动组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组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边框组件进行自动组装的自动组框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所以,集热器是各种利用太阳能装置的关键部分。太阳能集热器主要有吸热板、玻璃板、保温棉层、底板边框组件和芯管组件,在太阳能集热器的这些部件在进行组装时,底板边框组件预先组装后放置保温面层,而芯管组件和吸热板焊接后放置在底板上,最终经过涂胶操作后将玻璃板放置在吸热板上方且与底板边框组件粘结,玻璃板将整个集热器封盖。然底板边框组件为矩形,主要包括底板、四条边框和八个角码,边框的的两端具有45°斜面,边框通过角码完成固定,从而形成直角结构,其中,同一个直角处的角码需要在高度方向上安装两个,边框上设置有方便角码板部插入的上插孔和下插孔和底板插槽,边框处于底板的四周,角码的直角板部对应插入到上插孔和下插孔内而底板则插入底板插槽内就完成边框的相互连接。

然目前的底板边框组件组装比较落后,基本上都是采用的人工操作,并辅佐挤压机实现。即人工将边框和底板先部分插入,并且在边框的四角插上角码,然后再将其放置在挤压机的操作台上进行逐边组装。这种组装方式效率差,组装的质量稳定性低,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自动组框装置,该预组框装置可以实现底板、边框和角码的自动组装,从而提高了组装的效率,组装后的组件质量更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自动组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矩形的组装区域,所述组装区域的下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输送并贯穿组装区域的底板输送装置,所述底板输送装置上位于组装区域的正下方竖直滑动安装有底板定位升降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组装区域的左侧安装有由左夹送动力装置驱动左右滑动的左边框夹持装置,所述组装区域的右侧安装有由右夹送动力装置驱动左右滑动的右边框夹持装置,所述组装区域的前侧安装有由前夹送动力装置驱动前后滑动的前边框夹持装置,所述组装区域的后侧安装有由后夹送动力装置驱动前后滑动的后边框夹持装置;

所述机架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位于组装区域的下游侧,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固定有基准安装座,另一端安装有由第一角码驱动装置驱动沿前后方向滑动的第一滑动安装座,所述机架位于组装区域的上游侧左右滑动安装有第二横梁,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第二横梁移动的横梁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安装座,另一端安装有由第二角码驱动装置驱动沿前后方向滑动的第二滑动安装座;所述基准安装座、固定安装座、第一滑动安装座和第二滑动安装座上均水平弹性滑动安装有用于放置两层角码方便边框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和角码插装的角码移载装置;该角码移载装置的移动方向与组装区域的对应该处直角的角平分线平行,各角码移载装置放置的上层角码的高度与各边框的上插孔高度对应;各角码移载装置放置的下层角码高度与各边框的下插孔高度对应,所述机架上位于组装区域的四个直角处均设置有用于将角码送入角码移载装置的角码自动上料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角码移载装置包括上顶板、支座顶板、中间支座、支座底板和下底板;所述支座顶板和支座底板分别固定于中间支座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顶板、中间支座和下底板通过连接侧板固定为一体,所述上顶板和支座顶板之间设置有方便角码沿角码的角平分线方向运行通过的上层通道,所述下底板和支座底板之间设置有方便角码沿角码的角平分线方向运行通过的下层通道;

所述中间支座上竖直滑动安装有同步运动的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所述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的结构相同且上下镜像设置,所述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从中间支座露出并分别伸入上层通道和下层通道的范围内阻挡角码的直角内侧;所述中间支座上设置有带动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同步伸缩的同步驱动结构;

所述中间支座上竖直滑动安装有一对上锁舌和下锁舌,每对上锁舌和下锁舌之间设置有竖直的第二压缩弹簧,上锁舌和下锁舌分别贯穿支座顶板和支座底板伸入上层通道和下层通道范围内,上锁舌和下锁舌分别位于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的角码行进上游侧,该上锁舌和下锁舌的角码行进的上游侧部设置有方便与角码配合的锁舌收缩施力斜面,两个上锁舌和上角码限位块相互配合限制上层角码的两个直角板部使其处于待装工位,两个下锁舌下角码限位块相互配合限制下层角码的两个直角板部使其处于待装工位,角码处于上层通道的待装工位时,角码的两个直角板部与上层通道的角码行进的下游端部之间设置有方便边框插装的上插装间隙,同样,角码处于下层通道的待装工位时,角码的两个直角板部与下层通道的角码行进的下游端部之间设置有方便边框插装的下插装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同步驱动结构包括滑动安装于中间支座上的第一施力楔块、第二施力楔块、第三施力楔块和第四施力楔块,所述第一施力楔块和第三施力楔块上下对称设置于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的一侧,第一施力楔块和第三施力楔块的滑动方向与角码的一个直角板部平行,所述第二施力楔块和第四施力楔块上下对称设置于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的另一侧,第二施力楔块和第四施力楔块的滑动方向与角码的另一个直角板部平行,所述上角码限位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施力楔块和第二施力楔块配合的第一收缩施力斜面和第二收缩施力斜面,所述下角码限位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三施力楔块和第四施力楔块配合的第三收缩施力斜面和第四收缩施力斜面,第一收缩施力斜面和第二收缩施力斜面沿处于待装工位时的角码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且与水平面成一锐角,第三收缩施力斜面和第四收缩施力斜面沿所述角平分线对称设置且与水平面成一相同锐角,所述第一施力楔块和第二施力楔块均设置有处于上层插装间隙范围内的顶推配合斜面,所述第三施力楔块和第四施力楔块均设置有处于下层插装间隙范围内的顶推配合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各角码移载装置与对应的基准安装座、固定安装座、第一滑动安装座和第二滑动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调整对应角码移载装置的水平位置和竖直高度位置的微调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角码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料架的角码储料仓,该角码储料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与角码形状适配的储料腔室,所述料架上位于角码储料仓的一侧竖直滑动安装有缓存储料块,所述缓存储料块上设置有方便角码通过的长方体的上层缓存通道和下层缓存通道,所述上层缓存通道和下层缓存通道分别与上层通道和下层通道位置对应,所述缓存储料块由竖直驱动装置驱动在接料工位和出料工位之间滑动;所述料架上位于储料腔室的下端设置有落料平台,该落料平台与角码储料仓的下端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一个角码的高度小于两个角码的高度,所述落料平台上水平滑动安装有上推料板,该上推料板设置有与角码形状适应的推料直角面,该上推料板由第一推料动力装置驱动将落入落料平台上的角码推入上层缓存通道或下层缓存通道中,该上推料板位于角码储料仓的下方时上推料板的上端面与角码储料仓的下端部之间的间距小于一个角码的高度,所述料架上水平滑动安装有与出料工位位置对应的出料推动座,该出料推动座上设置有与上层缓存通道和下层缓存通道一一对应适配的上出料板部和下出料板部,该出料板部上设置有与角码形状适应的出料直角面,所述出料推动座由第二推料动力装置驱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板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由输送动力装置驱动的输送辊,所述底板定位升降装置包括竖直滑动安装于输送架上的由顶升动力装置驱动的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若干个可从输送辊的间隙中顶出的吸盘组件;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将底板定位于组装区域下方的定位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竖直滑动设置于输送架上的下游定位板,下游定位板由下游定位动力装置驱动升降将已侧面定位的底板定位于组装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左边框夹持装置、前边框夹持装置、后边框夹持装置的结构均相同,所述左边框夹持装置包括左右滑动安装于机架上的左横梁,所述左横梁上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一个主动滑台和至少一个从动滑台,各从动滑台均位于主动滑台的同一侧,主动滑台与从动滑台、各从动滑台之间依次通过方便各滑台靠近或分开的联动机构连接,所述左横梁上安装有左滑台驱动装置,所述左滑台驱动装置与最边缘的主动滑台之间传动连接,主动滑台和从动滑台上均安装有用于夹持左边框的左夹具,所述左横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主动滑台滑动的极限位置的张开状态检测传感器和合拢状态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通过中部铰轴两两铰接的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侧铰轴与相邻的连杆的对应端部铰接,若干个连杆构成了顶点共用的若干个顺次相连的等边菱形,中间铰轴与侧铰轴均构成了等边菱形的顶点,各中间铰轴中包括与滑台总数量对应的固定中间铰轴,各固定中间铰轴等间距设置且对应设置在主动滑台与从动滑台上;所述左夹具包括固定于主动滑台或从动滑台上的左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上固定有左夹座,所述左夹座的右侧面上设置有方便容纳边框的夹槽,所述左夹座上位于夹槽的上槽沿上竖直滑动安装有上夹块,所述左夹座上安装有驱动上夹块下压滑向夹槽的下槽沿的上夹持动力装置,所述上夹块和下槽沿配合夹持左边框。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右边框夹持装置包括沿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机架上的右横梁,所述右横梁由右夹送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右横梁上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一个主动滑台和至少一个从动滑台,各从动滑台均位于主动滑台的同一侧,主动滑台与从动滑台之间、各从动滑台之间依次通过方便各滑台靠近或远离的联动机构连接,所述右横梁上安装有右滑台驱动装置,所述右滑台驱动装置与最边缘的主动滑台之间传动连接,主动滑台和从动滑台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夹持边框的右夹具,所述右夹具包括右连接板,所述右连接板的下部设置有侧夹板,该侧夹板与右边框的左侧面配合,所述侧夹板上安装有可水平伸缩同时可翻转的侧夹块,所述侧夹块由翻转夹持动力装置驱动和侧夹板配合从水平两侧夹持右边框。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效果是:该自动组框装置可以实现边框、底板和角码的组装,首先底板由底板输送装置输送,经过底板定位升降装置定位于组装区域后提升,使底板达到合适高度进行等待;角码分别由角码自动上料装置送入角码移载装置中,其中以基准安装座上的角码移载装置为基准,其他的角码移载装置分别由第一滑动安装座、第二滑动安装座和第二横梁的滑动带动移动,从而使四个角码移载装置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与底板的尺寸适配并且分别处于底板的四个直角处;将四条边框放置在底板的对应边的外侧并由对应的边框夹持装置进行夹持,边框逐渐由对应的夹送装置向底板移动靠拢,在移动的过程中,底板会逐渐插入边框的底板插槽中,而边框的两端由于都是45°的斜面,因此,边框的斜面会接触角码从而方便角码逐渐进入到对应的插孔中,而各边框均继续移动时,此时角码会受到与角码平分线方向平行的合力,这样角码移载装置会沿对应的角码的角平分线移动靠拢底板,边框和边框之间越来越靠近,边框所组成的矩形区域也越来越和底板接近,而此过程中角码的直角板部就会逐渐插入边框的插孔内,最终当边框与相邻边框之间的45°斜面完成配合时即边框、角码和底板完全组装;而组装后,角码移载装置可弹性复位,方便下一次的组装动作,该预组框装置可以实现边框、角码和底板的自动组装,提高了组装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组装后的质量稳定性更高。

又由于所述角码移载装置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可以方便角码和边框准确的配合,边框和角码在初始插装时角码是被限制在待装工位上,而在边框的持续移动过程中,角码逐渐插入,而后由同步驱动结构带动限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的收缩,从而角码与角码移载装置脱离,这样,整个角码的插装完全在边框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完成,这样动作更加顺畅,组装时间最少。

又由于该同步驱动结构采用了上述的结构,这样将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的收缩和伸出就由边框的移动位置确定,从而与边框位置的联动,当边框的端部挤压四个施力楔块时,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收缩,表明边框和角码的插装深度足够,角码可以脱离角码移载装置而与边框同步移动插装,而当角码脱离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后,边框也脱离了四个施力楔块,这样,上角码限位块和下角码限位块又弹性复位,方便对下一个角码的限位,这样,角码的插装稳定性更高,并且节省了动力源。

又由于各角码移载装置与对应的基准安装座、固定安装座、第一滑动安装座和第二滑动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调整对应角码移载装置的水平位置和竖直高度位置的微调装置,该微调装置可以方便调试各角码移载装置的位置,确保初始位置准确。

又由于所述角码自动上料装置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只需要将角码放置在角码储存料仓中即可完成上层角码和下层角码的自动上料至角码移载装置,这样确保了预组框装置长期稳定的运行,只需要角码储存料仓中进行补料即可,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自动组框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自动组框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自动组框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驱动边框动作的部件结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驱动边框动作的部件俯视图;

图6是左边框夹持装置的结构意图;

图7是右边框夹持装置的结构意图;

图8是右边框夹持装置夹持边框时的侧面结构意图;

图9是驱动角码运动的结构的整体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左视图;

图11是角码移载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角码移载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左视图;

图14是边框刚插入角码时的结构立体图;

图15是边框插入角码后作用于施力楔块的立体图;

图16是上锁舌和下锁舌的立体剖视图;

图17是上角码限位块的立体图;

图18是上角码限位块的俯视图;

图19是中间支座的立体图;

图20是第二施力楔块的立体图;

图21是微调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微调装置沿竖直面的剖视图;

图23是微调装置沿水平面的剖视图;

图24是底板定位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图25是底板定位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26是角码自动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7是图26的左视图;

图28是边框和角码组装过程中未插装前的示意图;

图29是边框和角码组装过程中角码刚进入插孔时的示意图;

图30是边框和角码组装过程中边框刚顶触施力楔块的示意图;

图31是边框和角码组装过程中施力楔块到位后上角码限位块完全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32是边框和角码组装过程中角码随边框移动即将脱离上角码限位块的示意图;

图33是角码完全脱离上角码限位块的角码移载装置复位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1、机架;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固定安装座;5.第二滑动安装座;6.第一滑动安装座;7.基准安装座;8.左夹送动力装置;9.左边框夹持装置;901.左横梁;902.主动滑台;903.左夹座;904.夹槽;905.上夹块;906.上夹持动力装置;907.连杆;908.侧铰轴;909.中部铰轴;910.从动滑台;911.丝杠螺母机构;912.左滑台驱动装置;913.合拢状态传感器;914.张开状态检测传感器;915.左连接板;10.后夹送动力装置;11.后边框夹持装置;12.右夹送动力装置;13.右边框夹持装置;1301.右横梁;1302.右滑台驱动装置;1303.右连接板;1304.侧夹板;1305.侧夹块;1306.回转气缸;14.前边框夹持装置;15.前夹送动力装置;16.边框自动上料机械手;17.角码自动上料装置;1701.料架;1702.角码储料仓;17021;固定护板;17022.滑动护板;1703.缓存储料块;1704.上层缓存通道;1705.下层缓存通道;1706.落料平台;1707.上推料板;1708.第一推料动力装置;1709.出料推动座;17091.上出料板部;17092.下出料板部;1710.第二推料动力装置;1711.竖直驱动装置;18.角码移载装置;1801.上连接座;1802.缓冲座;1803.缓冲复位弹簧;1804.光杆;1805.上顶板;1806.支座顶板;1807.支座底板;1808.下底板;1809.中间支座;18091.竖直导向槽;18092.安装槽;18093.第一导向槽;18094.第二导向槽;18095.第三导向槽;18096.第四导向槽;1810.上角码限位块;18101.限位块本体;18102.连接块;18103.导向块;18104.第一收缩施力斜面;18105.第二收缩施力斜面;1811.下角码限位块;1812.第一施力楔块;1813.第二施力楔块;18131.导向销孔;18132.导向斜面;18133.顶推配合斜面;184.第三施力楔块;1815.第四施力楔块;1816.第一垫块;1817.第二垫块;1818.连接侧板;1819.第一压缩弹簧;1820.上锁舌;18201.锁舌收缩施力斜面;1821.下锁舌;1822.第二压缩弹簧;19.微调装置;1901.微调底座;1902.水平微调滑座;1903.竖直微调滑座;1904.第一螺旋测微头;1905.水平锁紧螺栓;1906.水平锁紧板;1907.竖直锁紧板;1908.竖直锁紧螺栓;1909.第二螺旋测微头;1910.固定座;1911.顶推座;1912.曲柄;1913.竖直导杆;1914.复位弹簧;1915.配合螺栓;20.底板输送装置;2001.输送架;2002.输送辊;2003.输送电机;21.底板定位升降装置;2101.升降平台;2102.吸盘本体;2103.吸盘顶推气缸;2104.下游定位板;22.第一角码驱动装置;23.横梁驱动装置;24.第二角码驱动装置;25.边框;25-1.左边框;25-2.右边框;25-3.前边框;25-4.后边框;26.角码;26-1.上层角码;26-2.下层角码;26-3.后直角板部;26-4.右直角板部;a、上层通道;b、下层通道;c、上插装间隙;d、下插装间隙;e、组装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3所示,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自动组框装置,该自动组框装置用来将太阳能集热器的底板、边框25和角码26进行预组装。其中底板为矩形的底板,边框25的数量为四根,分别为左边框25-1、右边框25-2、前边框25-3和后边框25-4,边框25上设置有底板插槽、上插孔和下插孔,边框25的底板插槽直接与底板插装,而相邻的边框25的上插孔之间和下插孔之间均通过角码26插装配合。

如图1至图3所示,该自动组框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矩形的组装区域e,所述组装区域e的下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输送并贯穿组装区域e的底板输送装置20,所述底板输送装置20上位于组装区域e的正下方竖直滑动安装有底板定位升降装置21。如图24和图25所示,所述底板输送装置20包括输送架2001,所述输送架2001上设置有若干个由输送动力装置驱动的输送辊2002,输送动力装置采用输送电机2003继续驱动,通过链传动带动输送辊2002转动,所述底板定位升降装置21包括竖直滑动安装于输送架2001上的由顶升动力装置驱动的升降平台2101,该升降平台2101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规的x形液压升级平台,所述升降平台2101上设置有若干个可从输送辊2002的间隙中顶出的吸盘组件;该吸盘组件包括吸盘本体2102和驱动吸盘升降的吸盘顶推气缸2103,所述吸盘数量为多个且与抽真空系统连通,利用负压的原理吸附固定底板,所述升降平台2101上设置有将底板定位于组装区域e下方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竖直滑动设置于输送架2001上的下游定位板2104,下游定位板2104由下游定位动力装置驱动升降将已侧面定位的底板定位于组装区域e。底板进入到输送辊2002上时已经经过了侧面定位,此时只需下游定位板2104进行定位即可,当然,也可以在升降平台2101上设置侧定位结构,即可以通过在升降平台2101上设置由气缸驱动的侧定位板,而在另一侧设置水平推板,就可以完成侧边定位。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机架1上位于组装区域e的左侧安装有由左夹送动力装置8驱动左右滑动的左边框夹持装置9,所述组装区域e的右侧安装有由右夹送动力装置12驱动左右滑动的右边框夹持装置13,所述组装区域e的前侧安装有由前夹送动力装置15驱动前后滑动的前边框夹持装置14,所述组装区域e的后侧安装有由后夹送动力装置10驱动前后滑动的后边框夹持装置11.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前后左右是以图3中的方位确定的,其中图3左侧的为左,右侧的为右,图纸上侧为前,图纸下侧为后。

如图4至图8所示,左边框夹持装置9、前边框夹持装置14和后边框夹持装置11的结构均相同,并且对应的夹送动力装置均为气缸。

如图6所示,以左边框夹持装置9为例,所述左边框夹持装置9包括左右滑动安装于机架1上的左横梁901,所述左横梁901上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一个主动滑台902和至少一个从动滑台910,各从动滑台910均位于主动滑台902的同一侧,主动滑台902与从动滑台910、各从动滑台910之间依次通过方便各滑台靠近或分开的联动机构连接,所述左横梁901上安装有左滑台驱动装置912,所述左滑台驱动装置912与最边缘的主动滑台902之间传动连接,其中,左滑台驱动装置912为电机,并通过丝杠螺母机构911与主动滑台902传动连接,主动滑台902和从动滑台910上均安装有用于夹持左边框25-1的左夹具,所述左横梁90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主动滑台902滑动的极限位置的张开状态检测传感器914和合拢状态传感器913。该张开状态检测传感器914和合拢状态传感器913可以采用目前市面上的常规传感器,例如感应开光。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通过中部铰轴909两两铰接的连杆907,连杆907的两端分别通过侧铰轴908与相邻的连杆907的对应端部铰接,若干个连杆907构成了顶点共用的若干个顺次相连的等边菱形,中间铰轴与侧铰轴908均构成了等边菱形的顶点,各中间铰轴中包括与滑台总数量对应的固定中间铰轴,各固定中间铰轴等间距设置且对应设置在主动滑台902与从动滑台910上;所述左夹具包括固定于主动滑台902或从动滑台910上的左连接板915,所述左连接板915上固定有左夹座903,所述左夹座903的右侧面上设置有方便容纳边框25的夹槽904,所述左夹座903上位于夹槽904的上槽沿上竖直滑动安装有上夹块905,所述左夹座903上安装有驱动上夹块905下压滑向夹槽904的下槽沿的上夹持动力装置906,该上夹持动力装置906采用夹持气缸,所述上夹块905和下槽沿配合夹持左边框25-1。

而前边框夹持装置14和后边框夹持装置11的结构相同,只是安装方位不同,并且由于前边框25-3和后边框25-4的长度较长,从动滑台910的数量较多为四个。

再如图7和图8所示,右边框夹持装置13的结构与左边框夹持装置9的结构类似,所述右边框夹持装置13包括沿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机架1上的右横梁1301,所述右横梁1301由右夹送动力装置12驱动,所述右横梁1301上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一个主动滑台902和至少一个从动滑台910,各从动滑台910均位于主动滑台902的同一侧,主动滑台902与从动滑台910之间、各从动滑台910之间依次通过方便各滑台靠近或远离的联动机构连接,所述右横梁1301上安装有右滑台驱动装置1302,所述右滑台驱动装置1302与最边缘的主动滑台902之间传动连接,主动滑台902和从动滑台910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夹持边框25的右夹具,所述右夹具包括右连接板1303,所述右连接板1303的下部设置有侧夹板1304,该侧夹板1304与右边框25-2的左侧面配合,所述侧夹板1304上安装有可水平伸缩同时可翻转的侧夹块1305,所述侧夹块1305由翻转夹持动力装置驱动和侧夹板1304配合从水平两侧夹持右边框25-2。该翻转夹持动力装置采用回转气缸1306,所述侧夹板1304包括竖直的侧夹板1304部、设置于侧夹板1304部上部的台阶部和连接台阶部的连接板部,所述连接板部与右连接板1303连接,所述台阶部与右边框25-2的上插孔的下部配合,所述侧夹板1304部位于上插孔和下插孔之间与右边框25-2配合。该右夹具采用左右方向夹持可以节省了上部的空间,这样方便右侧的角码移载装置的移动,避免运动干涉。

如图9至图20所示,

所述机架1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2,所述第一横梁2位于组装区域e的下游侧,所述第一横梁2的一端固定有基准安装座7,另一端安装有由第一角码驱动装置22驱动沿前后方向滑动的第一滑动安装座6,该第一角码驱动装置22采用无杆电缸。所述机架1位于组装区域e的上游侧左右滑动安装有第二横梁3,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驱动第二横梁3移动的横梁驱动装置23,同样,该横梁驱动装置23也采用无杆电缸,所述第二横梁3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安装座4,另一端安装有由第二角码驱动装置24驱动沿前后方向滑动的第二滑动安装座5;所述基准安装座7、固定安装座4、第一滑动安装座6和第二滑动安装座5上均水平弹性滑动安装有用于放置两层角码26方便边框25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和角码26插装的角码移载装置18;该角码移载装置18的移动方向与组装区域e的对应该处直角的角平分线平行,各角码移载装置18放置的上层角码26-1的高度与各边框25的上插孔高度对应;各角码移载装置18放置的下层角码26-2高度与各边框25的下插孔高度对应,所述机架1上位于组装区域e的四个直角处均设置有用于将角码26送入角码移载装置18的角码26自动上料装置17。

如图11至图20所示,所述角码移载装置18包括上顶板1805、支座顶板1806、中间支座1809、支座底板1807和下底板1808;所述支座顶板1806和支座底板1807分别固定于中间支座1809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顶板1805、中间支座1809和下底板1808通过连接侧板1818固定为一体,所述上顶板1805和支座顶板1806之间设置有方便角码26沿角码26的角平分线方向运行通过的上层通道a,所述下底板1808和支座底板1807之间设置有方便角码26沿角码26的角平分线方向运行通过的下层通道b;上层通道a的下游端部为l型,而下层通道b的下游端为w型。其中,上顶板1805的上部安装有缓冲座1802,缓冲座1802上通过两根光杆1804滑动安装于上连接座1801上,并且缓冲座1802和上连接座1801之间设置有缓冲复位弹簧1803,这样缓冲座1802就可以相对于上连接座1801弹性滑动,而上连接座1801直接与对应的安装座固定。下底板1808上弹性滑动安装有第一垫块1816和第二垫块1817,第一垫块1816和第二垫块1817的滑动方向分别与角码26的两个直角板部平行,并且第一垫块1816和第二垫块1817的上端面支撑下层角码26-2,这样可以确保下层角码26-2摆放状态稳定,而第一垫块1816和第二垫块1817的弹性收缩可以方便边框25移动的行程。

所述中间支座1809上竖直滑动安装有同步运动的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所述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的结构相同且上下镜像设置,所述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之间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压缩弹簧1819,所述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从中间支座1809露出并分别伸入上层通道a和下层通道b的范围内阻挡角码26的直角内侧;所述中间支座1809上设置有带动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同步伸缩的同步驱动结构。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上角码限位块1810包括限位块本体18101,限位块本体18101为正四棱柱,该限位块本体18101的相邻直角侧面的下部设置有连接块18102,所述第一收缩施力斜面18104和第二收缩施力斜面18105设置于连接块18102上,所述连接块18102上还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导向块18103,导向块18103为t形的导向块18103且竖直滑动安装于所述中间支座1809的内角处的竖直导向槽18091,所述限位块本体18101的内部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压缩弹簧1819安装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819设置于第一压缩弹簧1819安装孔内,而第一压缩弹簧1819预压于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之间从而实现同步收缩。

如图19所示,该中间支座1809为一个截面为l形的柱状体结构,所述中间支座1809的内直角处设置有竖直导向槽18091,该竖直导向槽18091方便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的滑动安装,所述中间支座1809上位于竖直导向槽1809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槽18092,用来安装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中间支座1809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8093、第二导向槽18094、第三导向槽18095和第四导向槽18096。

如图16所示,所述中间支座1809上竖直滑动安装有一对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竖直安装于安装槽18092中,每对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之间设置有竖直的第二压缩弹簧1822,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分别贯穿支座顶板1806和支座底板1807伸入上层通道a和下层通道b范围内,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分别位于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的角码26行进上游侧,该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的角码26行进的上游侧部设置有方便与角码26配合的锁舌收缩施力斜面18201,两个上锁舌1820和上角码限位块1810相互配合限制上层角码26-1的两个直角板部使其处于待装工位,两个下锁舌1821下角码限位块1811相互配合限制下层角码26-2的两个直角板部使其处于待装工位,角码26处于上层通道a的待装工位时,角码26的两个直角板部与上层通道a的角码26行进的下游端部之间设置有方便边框25插装的上插装间隙c,同样,角码26处于下层通道b的待装工位时,角码26的两个直角板部与下层通道b的角码26行进的下游端部之间设置有方便边框25插装的下插装间隙d。

如图11、13、14、15、20所示,所述同步驱动结构包括滑动安装于中间支座1809上的第一施力楔块1812、第二施力楔块1813、第三施力楔块184和第四施力楔块1815,所述第一施力楔块1812和第三施力楔块184上下对称设置于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的一侧,第一施力楔块1812和第三施力楔块184的滑动方向与角码26的一个直角板部平行,所述第二施力楔块1813和第四施力楔块1815上下对称设置于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的另一侧,第二施力楔块1813和第四施力楔块1815的滑动方向与角码26的另一个直角板部平行,本实施例中,中间支座1809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8093、第二导向槽18094、第三导向槽18095和第四导向槽18096,其中第一施力楔块1812上设置有导向销孔18131,并通过约束于第一导向槽18093内的导向销滑动,同理,第二施力楔块1813、第三施力楔块184和第四施力楔块1815分别通过导向销滑动安装在第二导向槽18094、第三导向槽18095和第四导向槽18096中。各施力楔块上设置有导向斜面18132,该导向斜面18132用于与对应的上角码限位块1810的施力斜面配合。

所述上角码限位块18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施力楔块1812和第二施力楔块1813配合的第一收缩施力斜面18104和第二收缩施力斜面18105,所述下角码限位块18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三施力楔块184和第四施力楔块1815配合的第三收缩施力斜面和第四收缩施力斜面,第一收缩施力斜面18104和第二收缩施力斜面18105沿处于待装工位时的角码26的角平分线对称设置且与水平面成一锐角,第三收缩施力斜面和第四收缩施力斜面沿所述角平分线对称设置且与水平面成一相同锐角,所述第一施力楔块1812和第二施力楔块1813均设置有处于上层插装间隙范围内的顶推配合斜面18133,所述第三施力楔块184和第四施力楔块1815均设置有处于下层插装间隙范围内的顶推配合斜面18133,该顶推配合斜面18133为45°斜面,与边框25的两端斜面适配。该同步驱动结构采用的是被动式的驱动结构,通过边框25的移动迫使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收缩避让。当然,同步驱动结构还可以采用主动式的驱动结构,如可以采用同步气缸或同步电机进行驱动,可直接安装在中间支座1809上完成驱动。

如图各角码移载装置18与对应的基准安装座7、固定安装座4、第一滑动安装座6和第二滑动安装座5之间设置有调整对应角码移载装置18的水平位置和竖直高度位置的微调装置19。

如图21至图24所示,微调装置19包括微调底座1901,所述微调底座1901上水平滑动安装有水平微调滑座1902,水平微调滑座1902上固定有顶推座1911,微调底座1901上固定有固定座1910,固定座1910上转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螺旋测微头1904,该第一螺旋测微头1904与顶推座1911接触;微调底座1901上固定有水平锁紧板1906,水平锁紧板1906上设置有水平延伸的水平条孔,水平条孔内安装有水平锁紧螺栓1905用来锁紧水平微调滑座1902。水平微调滑座1902上设置有导套,竖直微调滑座1903是通过四根竖直导杆1913滑动安装在水平微调滑座1902上,水平微调滑座1902上设置有导套,竖直导杆1913插装在导套内,竖直导杆1913和导套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914。竖直微调滑座1903和水平微调滑座1902之间通过竖直锁紧板1907和竖直锁紧螺栓1908锁紧固定,水平微调滑座1902内转动安装有曲柄1912,该曲柄1912包括驱动端和提升端,水平微调滑座1902上安装有与曲柄1912的驱动端配合的第二螺旋测微头1909,所述竖直微调滑座1903上设置有配合螺栓1915。

如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角码26自动上料装置17包括设置于料架1701的角码26储料仓1702,该角码26储料仓1702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与角码26形状适配的储料腔室,该角码26储料仓1702是由固定护板17021和滑动护板17022组成,板固定护板17021上设置有与角码26外侧面形状匹配的外侧直角面,滑动护板17022上设置有与角码26内侧面形状匹配的内侧直角面,所述外侧直角面和内侧直角面相互配合容纳角码26,滑动护板17022可以由调节机构调节,使出料腔室能更准确的容纳角码26,也适合不同尺寸的角码26放置。

所述料架1701上位于角码26储料仓1702的一侧竖直滑动安装有缓存储料块1703,所述缓存储料块1703上设置有方便角码26通过的长方体的上层缓存通道1704和下层缓存通道1705,所述上层缓存通道1704和下层缓存通道1705分别与上层通道a和下层通道b位置对应,所述缓存储料块1703由竖直驱动装置1711驱动在接料工位和出料工位之间滑动;该竖直驱动装置1711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并且通过丝杠螺母机构911与缓存储料块1703连接,实现缓存储料块1703的准确的移动。

所述料架1701上位于储料腔室的下端设置有落料平台1706,该落料平台1706与角码26储料仓1702的下端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一个角码26的高度小于两个角码26的高度,所述落料平台1706上水平滑动安装有上推料板1707,该上推料板1707设置有与角码26形状适应的推料直角面,该上推料板1707由第一推料动力装置1708驱动将落入落料平台1706上的角码26推入上层缓存通道1704或下层缓存通道1705中,该上推料板1707位于角码26储料仓1702的下方时上推料板1707的上端面与角码26储料仓1702的下端部之间的间距小于一个角码26的高度,所述料架1701上水平滑动安装有与出料工位位置对应的出料推动座1709,该出料推动座1709上设置有与上层缓存通道1704和下层缓存通道1705一一对应适配的上出料板部17091和下出料板部17092,该出料板部上设置有与角码26形状适应的出料直角面,所述出料推动座1709由第二推料动力装置1710驱动。第一推料动力装置1708和第二推料动力装置1710均采用气缸,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直线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1、初始状态时,各角码移载装置18均与角码26自动上料装置17位置对应,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伸出阻挡上层通道a和下层通道b,同样,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因弹力作用而伸出上层通道a和下层通道b;

2、角码26的自动上料,底板的输送可同步进行;角码26储料仓1702内的角码26因为上推料板1707后扯而落入落料平台1706中,上推料板1707将角码26先推入缓存储料块1703的下层缓存通道1705中的过程中上推料板1707也封堵了角码26储料仓1702底部;经过两次推料,缓存储料块1703上就储存有上层角码26-1和下层角码26-2;而后缓存储料块1703向下运动与出料推动座1709位置对应,出料推动座1709将上层角码26-1和下层角码26-2同时推入上层通道a和下层通道b中;而底板放置在输送辊2002上输送并被下下游定位板2104定位,而后升降平台2101上升并通过吸盘组件真空吸附后由吸盘顶推气缸2103顶升与边框25的位置适配,底板移动到位;

3、角码26按照与角码26平分线的进入方向从上层通道a和下层通道b进入后,由于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的上游部设置了锁舌收缩施力斜面18201,因此,在角码26的推动过程中,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收缩,角码26通过上锁舌1820和下锁舌1821被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限位时使其处于待装工位,而后角码移载装置18移动将上层角码26-1和下层角码26-2移动到指定位置,如图28所示。此时边框25可被边框25自动上料机械手16(六轴)进行夹持放置在底板的四周外侧,边边框25自动上料机械手16采用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六轴机械手实现,其结构是现有技术,为外购产品;此时角码26、边框25、底板均到位为组装做准备;

4、如图29所示,左边框25-1、右边框25-2、前边框25-3、后边框25-4分别由对应的夹持装置夹持移动,边框25与四个角处的角码26的组装情况一致,因此,以图29中描述的右边框25-2和后边框25-4的组装为例,右边框25-2向左移动、后边框25-4向前移动,而由于上层插装间隙和下层插装间隙的存在,而边框25的两端均为45°斜面,这样当边框25移动到与角码26接触时,角码26的后直角板部26-3和右直角板部26-4就分别与后边框25-4和右边框25-2的插孔位置对应,在高度方向是哪个,上层角码26-1和下层角码26-2分别与上插孔和下插孔位置对应。

5、如图30所示,右边框25-2和后边框25-4继续移动,右边框25-2会作用角码26向左移动,后边框25-4会作用角码26向前移动,从而角码26会受到挤推力而插入插孔内,并且与此同时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的限位,整个角码移载装置18会被带动沿光杆1804滑动压缩缓冲复位弹簧1803,直到边框25的端部与四个施力楔块接触;

6.如图31所示,右边框25-2和后边框25-4继续移动,角码263受到同样的作用力继续插入插孔内,此时边框25的端部就会推动对应的施力楔块移动迫使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收缩,此时整个角码移载装置18依旧会移动直到上角码限位块1810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完全收缩后,角码移载装置18就可以与角码26分离,此时角码移载装置18停止移动;

7.如图32所示,右边框25-2和后边框25-4继续移动,角码26受到同样的作用力继续插入插孔内,此时,角码26不受任何的约束从上角码限位块1810的上方和下角码限位块1811的下方移出与其脱离,而此时,角码移载装置18受到到缓冲复位弹簧1803的作用而逐渐复位;

8.如图33所示,右边框25-2和后边框25-4继续移动,角码26继续插入插孔中,角码移载装置18复位完全并可以被带动移动到与角码26自动上料装置17配合,进而完成下一组角码26的上料,右边框25-2和后边框25-4继续移动直到角码26完全插入后就形成了矩形直角框结构,从而完成整个边框25底板的插装。

9.左边框夹持装置9、右边框夹持装置13、前边框夹持装置14和后边框夹持装置11均松开对应的边框25后复位,升降平台2101复位将组合后的底板边框25组件下落到输送辊2002上,并被输送辊2002送出,而后进行下一个底板边框25组件的组装周期。

该组装装置不但可以适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边框组件的的组装,而且还可适用于同类型的边框组件的组装,例如门窗边框组件。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气缸、电机等执行装置、齿轮齿条机构、丝杠螺母机构911均为目前的常规技术,在2008年4月北京第五版第二十八次印刷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中详细的公开了气缸、电机以及其他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和其他的设计,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清楚明了,2008年08月0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实用气动技术第3版smc培训教材中就详细的公开了真空元件、气体回路和程序控制,表明了本实施例中的气路结构也是现有的技术,清楚明了,在2015年07月01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机驱动与调速》书中也详细的介绍了电机的控制以及行程开关,因此,电路、气路连接都是清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