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和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8414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风道组件和暖风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暖风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应用该风道组件的暖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暖风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取暖设备,因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而被普遍使用。但是,现有暖风机工作时的风量普遍较低,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组件,旨在提高暖风机的出风风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风道组件,应用于暖风机,包括:蜗壳;蜗舌,所述蜗舌设于所述蜗壳,且与所述蜗壳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风道内,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风道内,并将所述风道内的气流由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蜗舌部,所述蜗舌包括第二蜗舌部,所述第一蜗舌部与所述第二蜗舌部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两侧;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蜗舌部之根部m到所述贯流风轮轴心o的连线,与所述第二蜗舌部之根部n到所述贯流风轮轴心o的连线的夹角a的大小为110°~170°。可选地,所述第一蜗舌部与所述贯流风轮之间的最小间距b为2mm~4mm。可选地,所述第二蜗舌部与所述贯流风轮之间的最小间距c为2mm~4mm。可选地,所述蜗壳还包括沿所述第一蜗舌部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靠近所述出风口和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两端,所述第一导风板于其两端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风道的凸起部。可选地,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二蜗舌部之根部n到所述凸起部的距离d为所述第二蜗舌部之根部n到所述第一导风板上任一点的距离之中最短。可选地,所述第二蜗舌部之根部n到所述凸起部的距离d,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e的比值为1:(2~2.5)。可选地,所述第二蜗舌部之根部n到所述凸起部的距离d为18mm~30mm。可选地,所述蜗舌还包括沿所述第二蜗舌部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的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风道外的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风道外的表面设有线扣。可选地,所述蜗壳具有沿所述贯流风轮轴线方向设置的两端部,两端部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蜗舌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暖风机,所述暖风机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应用于暖风机,包括:蜗壳;蜗舌,所述蜗舌设于所述蜗壳,且与所述蜗壳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风道内,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风道内,并将所述风道内的气流由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蜗舌部,所述蜗舌包括第二蜗舌部,所述第一蜗舌部与所述第二蜗舌部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两侧;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蜗舌部之根部m到所述贯流风轮轴心o的连线,与所述第二蜗舌部之根部n到所述贯流风轮轴心o的连线的夹角a的大小为110°~170°。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的蜗壳和/或蜗舌设有定位凸耳,所述定位凸耳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暖风机的壳体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的蜗壳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朝向所述暖风机的壳体延伸设置,且固接于所述暖风机的壳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蜗舌部之根部m到贯流风轮轴心o的连线,与第二蜗舌部之根部n到贯流风轮轴心o的连线的夹角设置在110°~170°之间,优化了风道结构,减少了二蜗舌部间隙的漏流,改善了漏流的流动状态,降低了漏流对贯流风轮的冲击作用,从而使得贯流风轮进风侧叶片通道的进风条件及贯流风轮的内部流场得以有效改善,减小了贯流风轮内部偏心蜗的尺度,改善了偏心蜗的形状和位置,使得偏心蜗变小、变圆、且靠近贯流风轮的内边缘,进而增大了贯流风轮内部的有效流通面积,且使得贯流风轮的内部流场更加稳定,提高了风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风道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风道组件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风道组件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风道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2中ⅴ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ⅵ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ⅶ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ⅷ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ⅸ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风道组件153固定柱10蜗壳30蜗舌11第一蜗舌部31第二蜗舌部13第一导风板33第二导风板131凸起部35第二固定板133定位凸耳351安装柱1331定位孔50贯流风轮135线扣70风道15第一固定板71进风口151安装孔73出风口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风道组件100,其应用于暖风机(未图示)。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风道组件100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100包括:蜗壳10;蜗舌30,所述蜗舌30设于所述蜗壳10,且与所述蜗壳10形成风道70,所述风道70具有进风口71和出风口73;贯流风轮50,所述贯流风轮50设于所述风道70内,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71引入所述风道70内,并将所述风道70内的气流由所述出风口73吹出;所述蜗壳10包括第一蜗舌部11,所述蜗舌30包括第二蜗舌部31,所述第一蜗舌部11与所述第二蜗舌部31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71的两侧;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蜗舌部11之根部m到所述贯流风轮50轴心o的连线,与所述第二蜗舌部31之根部n到所述贯流风轮50轴心o的连线的夹角a的大小为110°~170°。现以暖风机水平放置为例进行介绍。具体地,蜗壳10包括第一蜗舌部11、第一导风板13、及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固定板15,第一导风板13与第一蜗舌部11连接且沿第一蜗舌部11朝向风道70的出风口73延伸设置,二第一固定板15沿贯流风轮50的轴线方向布置且相对设置,第一蜗舌部11和第一导风板13固设于二第一固定板15之间。蜗舌30包括第二蜗舌部31、第二导风板33,及相对设置的二第二固定板35,第二导风板33与第二蜗舌部31连接且沿第二蜗舌部31朝向风道70的出风口73延伸设置,二第二固定板35沿贯流风轮50的轴线方向布置且相对设置,第二蜗舌部31和第二导风板33固设于二第二固定板35之间。一第二固定板35与一第一固定板15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蜗舌30与蜗壳10的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蜗舌部11之根部m到贯流风轮50轴心o的连线,与第二蜗舌部31之根部n到贯流风轮50轴心o的连线的夹角a设置在110°~170°之间,优化了风道70结构,减少了二蜗舌部间隙的漏流,改善了漏流的流动状态,降低了漏流对贯流风轮50的冲击作用,从而使得贯流风轮50进风侧叶片通道的进风条件及贯流风轮50的内部流场得以有效改善,减小了贯流风轮50内部偏心蜗的尺度,改善了偏心蜗的形状和位置,使得偏心蜗变小、变圆、且靠近贯流风轮50的内边缘,进而增大了贯流风轮50内部的有效流通面积,且使得贯流风轮50的内部流场更加稳定,提高了风量。需要说明的是,蜗壳10和蜗舌30可均由塑料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得到,亦可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蜗舌部11与所述贯流风轮50之间的最小间距b为2mm~4mm。如此,优化了蜗壳10结构,优化了风道70结构,减少了第一蜗舌部11与贯流风轮50之间的漏流,改善了贯流风轮50的内部流场,改善了偏心蜗的状态,提高了风压。同时,漏流的减少,还可降低对贯流风轮50的冲击作用,降低了噪音。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蜗舌部31与所述贯流风轮50之间的最小间距c为2mm~4mm。如此,优化了蜗舌30结构,优化了风道70结构,减少了第二蜗舌部31与贯流风轮50之间的漏流,改善了贯流风轮50的内部流场,改善了偏心蜗的状态,提高了风压。同时,漏流的减少,还可降低对贯流风轮50的冲击作用,降低了噪音。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风板13具有靠近所述出风口73和远离所述出风口73的两端,所述第一导风板13于其两端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风道70的凸起部131。可以理解的,凸起部131的设置,可改善风道70内部的流场,使得风道70内部的气流在经过凸起部131时,由于缩口效应,气流的风压和流速均得以提升。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131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3靠近所述出风口73的一端,所述第二蜗舌部31之根部n到所述凸起部131的距离d为所述第二蜗舌部31之根部n到所述第一导风板13上任一点的距离之中最短。如此,可有效增强缩口效应,从而进一步提升风压和流速。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蜗舌部31之根部n到所述凸起部131的距离d,与所述出风口73的宽度e的比值为1:(2~2.5)。这样,可进一步优化风道70结构,优化风道70内部的流场,使得出风口73处的气流流速更大、吹得更远,且噪音更低。具体地,所述第二蜗舌部31之根部n到所述凸起部131的距离d为18mm~30mm,所述出风口73的宽度e为36mm~75mm。如图2、图3、图4及图9所示,所述第一导风板13位于所述风道70外的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33位于所述风道70外的表面设有线扣135。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3位于风道70外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线扣135,第二导风板33位于风道70外的表面亦设置有若干线扣135。这样,在风道组件100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线扣135可对贯流风轮50的驱动电机的电源线进行锁扣定位,并且,通过线扣135的有序排布,可对电源线的走线起引导作用,从而使得电源线的走线更加合理和有序,避免电源线触碰风轮而对风轮转动造成不良影响。如图2、图3、图5至图8所示,所述蜗壳10具有沿所述贯流风轮50轴线方向设置的两端部,两端部分别设有安装孔151,所述蜗舌30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安装柱351,所述安装柱351插设于所述安装孔151内。本实施例中,蜗壳10的第一固定板15开设有安装孔151,相应地,蜗舌30的第二固定板35于其面向对应的安装孔151处凸设有安装柱351,安装柱351插设并卡持于安装孔151内,实现了第二固定板35与第一固定板15的固定连接,进而完成了蜗舌30于蜗壳10的安装。具体地,每一第一固定板15上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安装孔151,对应的第二固定板35上凸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安装柱351,每一安装柱351插设并卡持于一安装孔151内,以实现固定,从而有效提高蜗舌30安装于蜗壳1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这样的安装方式简单、可靠,不仅便于零部件的加工与制造,还有效节省了资源消耗和成本投入,实用性更高。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安装柱的形状和大小与对应的安装孔相匹配,而各安装柱之间可相同,亦可不同。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暖风机(未图示),所述暖风机包括壳体(未图示)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是如前所述的风道组件100。由于本暖风机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地,如图2、图3及图9所示,所述风道组件100的蜗壳10和/或蜗舌30设有定位凸耳133,所述定位凸耳133开设有定位孔1331,所述暖风机的壳体设有定位柱(未图示),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1331内。本实施例中,蜗壳10的第一导风板13和蜗舌30的第二导风板33上均设有定位凸耳133,其上的定位孔1331可用于风道组件100安装时与暖风机壳体的定位柱进行预安装工序,为后续安装起到的定位和导向作用,从而便于风道组件100于暖风机壳体的安装及固定,提升安装效率。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风道组件100的蜗壳10设有固定柱153,所述固定柱153朝向所述暖风机的壳体延伸设置,且固接于所述暖风机的壳体。本实施例中,蜗壳10的二第一固定板15分别设置有一固定柱153,用于与暖风机的壳体固定连接,从而有效提升风道组件100安装稳定性、结构可靠性,防止整体震动,保障整机工作。可以理解的,固定柱153与壳体的固接方式,可采用螺钉连接方式、卡扣连接方式、胶接方式、销接方式、或其他合理且有效的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