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6226阅读:1603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冷制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背景技术:

目前,风管机的3d导风面板在中央空调的应用中逐渐普及,相对于简易面板,在使用上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更加舒适的摆风功能。但是由于热风上升、冷风下沉的物理规律,以及风管机现有的导风板结构的局限原因,风管机的导风面板难以实现热风垂直下吹、冷风上吹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风管机3d导风面板,通过导风条垂直至水平90°的导风角度调节出风方向,该导风面板,不能使得热风垂直向下吹,只能沿斜向向下吹,而且当导风条与垂直方向夹角过小时,会加大风阻,影响出风。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出风口设在底部的风管机,由此实现热风垂直下吹的功能,但是该风管机在制冷状态下,冷风也只能向下吹,严重影响了用户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风管机的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能够实现热风垂直下吹、冷风上吹的功能。

本发明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所述风管机出风组件的风管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风管机的出风组件,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板和下边板,所述下边板从所述主板的底端向下且向后延伸设置,所述主板上设有主出风口,所述下边板上设有辅助出风口;主导风板,所述主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主出风口;辅助导风板,所述辅助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辅助导风板形成为与所述辅助出风口相适配的形状,所述辅助导风板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辅助导风板关闭所述辅助出风口,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时所述辅助导风板均打开所述辅助出风口,其中,在第二位置时所述辅助导风板的自由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前侧,在第三位置时所述辅助导风板的自由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

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出风组件,通过设置可双向旋转的辅助导风板,方便地实现了热风垂直向下吹、冷风向上吹的功能,符合冷热风的物理性质,使得风管机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出风效果,保证了使用风管机时,室内空气温度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管机的出风组件还包括:内撑板,所述内撑板连接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后端且位于所述辅助导风板的轴向一端,所述内撑板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辅助导风板的转动幅度的限位组件。

具体地,所述主导风板与所述辅助导风板的转动轴平行设置,所述主导风板的后侧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内撑板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配合有可滑动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铰接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辅助导风板的后侧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自由端形成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内撑板上的限位组件相配合。

更具体地,在第三位置时,所述定位块卡在邻近的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导向柱构成所述限位组件的一部分。

更具体地,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止抵块,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块卡在所述止抵块上。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为以所述弧形导向板的转轴为圆心的圆弧形,在所述弧形导向板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止抵块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导风板为多个,多个所述主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每个所述均形成为直板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角度为90度,所述辅助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转动角度大于10度且小于30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所述的风管机的出风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由于其导风板具有可双向旋转的辅助导风板,方便地实现了热风垂直向下吹、冷风向上吹的功能,符合冷热风的物理性质,使得风管机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出风效果,保证了使用风管机时,室内空气温度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在关闭时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在出暖风时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在出冷风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出风组件100、

显示面板1、主板11、下边板12、

主导风板2、第一连接板21、

辅助导风板3、第二连接板31、定位块311、

内撑板4、导向槽41、导向柱42、限位组件40、止抵块4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出风组件100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出风组件100包括显示面板1、主导风板2和辅助导风板3。

显示面板1包括主板11和下边板12,下边板12从主板11的底端向下且向后延伸设置,主板11上设有主出风口,下边板12上设有辅助出风口。

主导风板2可转动地设在显示面板1上以打开或者关闭主出风口。

辅助导风板3可转动地设在显示面板1上,辅助导风板3形成为与辅助出风口相适配的形状。具体而言,在一些示例中,下边板12形成为相对主板11向下向后延伸的斜板时,下边板12上形成的辅助出风口位于一个平面上,此时辅助导风板3为平直板。在另一些示例中,下边板12形成为相对主板11向下向后延伸的弧形板时,下边板12上形成的辅助出风口位于一个曲面上,此时辅助导风板3为弧形板。这里,辅助导风板3的形状可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封闭辅助出风口即可。

辅助导风板3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关闭辅助出风口,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均打开辅助出风口,其中,在第二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的自由端位于显示面板1的前侧,在第三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的自由端位于显示面板1的后侧。

需要说明的,风管机运行时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即风管机可通过出风组件100吹出冷风,也可以通过出风组件100吹出热风。但是冷空气相对常温空气比重大,吹出的冷空气容易下沉;而热空气相对常温空气比重小,吹出的热空气又容易上漂。因此如果出风组件100的出风口仅朝向一个方向出风,那么很难同时兼顾制冷和制热状态下的需求。

例如,如果风道组件100的主出风口仅向上出风,此时虽然制冷时冷空气可由上向下下沉,但是在制热时很可能热空气只能堆积在房间顶部。又例如,如果风道组件100主出风口仅向下出风,此时虽然制热时热空气可由下向上浮起,但是在制冷时很可能冷空气只能沉积在房间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当辅助导风板3位于第二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呈向前向下延伸的状态,此时从辅助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以及邻近的主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受辅助导风板3的影响向下流动。

如图3所示,当辅助导风板3位于第三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呈向前向上延伸的状态,此时从辅助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以及邻近的主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受辅助导风板3的影响向上流动。

由此,当风管机制热时,可以驱动辅助导风板3朝向第二位置转动,此时辅助导风板3可使热风向下流动,使得热风从辅助出风口向下吹出,从而提高制热效果。

此外辅助导风板3还可以保证在热风下吹时,热风不会受到显示面板1的边框阻拦。

当风管机制冷时,可以驱动辅助导风板3朝向第三位置转动,此时辅助导风板3可使冷风向上流动,使得冷风从辅助出风口向上吹出,从辅助出风口吹出的冷风还可以对从主风口吹出的冷风产生影响,使其也向上吹入房间,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出风组件100,通过设置可双向旋转的辅助导风板3,方便地实现了热风向下吹、冷风向上吹的功能,符合冷热风的物理性质,使得风管机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出风效果,保证了风管机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均匀度,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的出风组件100还包括内撑板4,内撑板4连接在显示面板1的后端且位于辅助导风板3的轴向一端,内撑板4上设有用于限定辅助导风板3的转动幅度的限位组件40。限位组件40的设置,可保证辅助导风板3能够在制热时准确停留在第二位置,辅助导风板3能够在制冷时准确停留在第三位置,避免辅助导风板3因风阻而大幅度晃动导致导向不稳的问题。

具体地,主导风板2与辅助导风板3的转动轴平行设置,主导风板2的后侧设有第一连接板21,内撑板4上设有导向槽41,导向槽41内配合有可滑动的导向柱42,导向柱42与第一连接板21铰接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电机驱动主导风板2的转动轴转动时,导向柱42会在导向槽41内滑动,由于导向柱42与第一连接板21铰接连接,因此,导向柱42对主导风板2转动起到了导向和限制作用,保证了主导风板2能够平稳地旋转。

此外,当有气流经主导风板2导流吹入房间时,会使主导风板2产生一定的振动,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吹入房间的气流不稳,降低用户使用舒适度,另一方面,长时间的振动可能会导致主导风板2与转动轴连接处损坏,降低主导风板2的使用寿命。因此设置限制主导风板2的导向柱42还能使得吹入房间的气流更加稳定,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同时限制主导风板2的振动,延长其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21形成为三角形,由此既可以很好的起到支撑第一主导风板2的作用,又可以防止第一连接板21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当然,第一连接板21的形状还可以有其他类型,例如方形、弧形等等。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辅助导风板3的后侧设有第二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1的自由端形成定位块311,定位块311与内撑板4上的限位组件40相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当有气流经辅助导风板3导流吹入房间时,会使主导风板2产生晃动,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吹入房间的气流不稳,降低用户使用舒适度,另一方面,长时间的晃动可能会导致辅助导风板3与转动轴连接处损坏,降低了辅助导风板3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内撑板4上设置限位组件40能够稳定经辅助导风板3导流的气流,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

更具体地,在第三位置时,定位块311卡在邻近的导向柱42上,导向柱42构成限位组件40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辅助导风板3具有三个不同的位置,而主导风板2具有两个位置,因此,辅助导风板3与主导风板2的驱动电机不是同一个,即辅助导风板3和主导风板2均具有独立的电机。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在辅助导风板3朝向第三位置转动时,主导风板2也在由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转动,在合理设置下,可使辅助导风板3先于主导风板2转动到位,从而辅助导风板3在转动到位后,相邻的主导风板2上的导向柱42才逐渐滑动到定位块311的后侧,使辅助导风板3的定位块311卡在相邻主导风板2上的导向柱42上。

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主导风板2由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转动的角度约为90度,而辅助导风板3由第一位置朝向第三位置转动的角度约为15度,等主导风板2和辅助导风板3同时等角速度转动时,辅助导风板3可早于主导风板2转动到位。

又例如,在启动时可设置辅助导风板3先转动,等辅助导风板3转动到位后再安排主导风板2转动,当辅助导风板3转动到第三位置时,主导风板2还在转动。当主导风板2停止转动时,与辅助导风板3相邻的导向柱42正好挡在辅助导风板3的定位块311上,由此限制辅助导风板3的晃动。反之,当辅助导风板3由第三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旋转时,同时主导风板2由打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旋转时,可设置主导风板2先转动,辅助导风板3后传,由此定位块311和导向柱42便可脱离。

由上述的叙述可知,辅助导风板3在第三位置时,通过临近的导向柱42卡位,这样的设计无需在内撑板4上增加多余的卡位结构,简化了内撑板4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限位组件40还包括止抵块403,在第二位置时定位块311卡在止抵块403上。由此,可以实现辅助导风板3在第二位置不会发生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的止抵块403仅是用于对定位块311限位的一种示意结构,止抵块403可以是位于第二连接板31后侧的块件,也可以是显示面板1上的边框。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板31形成为以辅助导风板3的转轴为圆心的圆弧形,在辅助导风板3转动时第二连接板31沿止抵块403滑动。这样,辅助导风板3在转动的过程中,止抵块403一直止抵着第二连接板31,止抵块403支撑着第二连接板31,从而使得辅助导风板3转动非常平稳。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板31形成为圆弧形,当热风经由辅助导风板3向下吹入房间时,对热气流的风阻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导风板2为多个,多个主导风板2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每个均形成为直板条。由此可以使得经由主导风板2导流的气流更为均匀地吹入房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辅助导风板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角度为90度,辅助导风板3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转动角度大于10度且小于30度。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辅助导风板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角度为90度,即辅助导风板3在第二位置时水平设置,由此经过辅助导风板3导流的气流将垂直向下吹入房间,较好地满足了在制热状态下的导风需要。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在制冷模式下,辅助导风板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小,越有利于冷风向上吹入房间,但是辅助导风板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小,仅辅助导风板3导流吹入房间的风量越小,因此为了兼顾风向和风量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可将辅助导风板3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转动角度大于10度且小于30度。但是,上诉角度范围只是较为优质的选择,并不是对转动角度的限制,根据情况的不同,上述转到角度的范围可以进行变换。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出风组件100。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包括显示面板1、主导风板2、辅助导风板3和内撑板4。

显示面板1包括主板11和下边板12,下边板12从主板11的底端向下且向后延伸设置,主板11上设有主出风口,下边板12上设有辅助出风口。

主导风板2可转动地设在显示面板1上以打开或者关闭主出风口。

辅助导风板3可转动地设在显示面板1上,辅助导风板3形成为与辅助出风口相适配的形状。本实施例的主导风板2和辅助导风板3分别由不同的驱动电机驱动。

如图1-图3所示,辅助导风板3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关闭辅助出风口,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均打开辅助出风口,在第二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的自由端位于显示面板1的前侧,在第三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的自由端位于显示面板1的后侧。

如图1所示,内撑板4连接在显示面板1的后端且位于辅助导风板3的轴向一端,内撑板4上设有用于限定辅助导风板3的转动幅度的限位组件40。

主导风板2与辅助导风板3的转动轴平行设置,主导风板2的后侧设有第一连接板21,内撑板4上设有导向槽41,导向槽41内配合有可滑动的导向柱42,导向柱42与第一连接板21铰接连接。

辅助导风板3的后侧设有第二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1形成为以辅助导风板3的转轴为圆心的圆弧形,且自由端形成定位块311,定位块311与内撑板4上的限位组件40相配合。如图2所示,辅助导风板3位于第二位置时定位块311卡在限位组件40的止抵块403上。如图3所示,辅助导风板3位于第三位置时,辅助导风板3的定位块311卡在邻近的导向柱42上。

下面参考图2-图3描述本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的工作状态。

如图2所示,当风管机设定为制热模式时,辅助导风板3位于第二位置,此时主导风板2沿水平方式设置且突出显示面板1的前边缘,辅助导风板3也沿水平方向设置,根据辅助导风板3的形状,此时径辅助导风板3导流的热风可以垂直向下吹入房间。

如图3所示,当风管机设定为制冷模式时,辅助导风板3位于第三位置,此时主导风板2沿水平方式设置且突出显示面板1的前边缘,辅助导风板3向后倾斜,根据辅助导风板3的形状,此时径辅助导风板3导流的冷风可以斜向上吹入房间,并且径辅助导风板3导流的冷风还可以影响经主导风板2导流的冷风也斜向上吹入房间。

本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方便地实现风管机热风垂直下吹、冷风向上的功能,符合冷热风的物理属性,使得风管机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出风效果,保证使用风管机时,室内的空气温度均匀,使得人们获得优质的风管机使用体验及优质的空调使用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的风管机的出风组件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由于其导风板具有可双向旋转的辅助导风板3,方便地实现了热风垂直向下吹、冷风向上吹的功能,符合冷热风的物理性质,使得风管机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出风效果,保证了使用风管机时,室内空气温度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