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8406发布日期:2018-07-10 22:4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贯流风道广泛地应用于空调器上。贯流风道系统两端为相对低压区,贯流风叶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在两端面位置处形成回流涡,造成出风不均的现象,容易引起噪声问题。另外,在空调应用制热送风时,由于存在回流现象,导致两端面卷吸出风口外空气,从而导致出风口两端面的温度明显低于风口其余位置的温度,存在出风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出风不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进风口、空调器出风口和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和空调器出风口之间的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贯流风叶;蜗壳蜗舌组件,贯流风叶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内;其中,蜗壳蜗舌组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沿贯流风叶的延伸方向,进风口的高度为a,出风口的高度为b,空调器进风口的高度为h,空调器出风口的高度为k,其中,k<b<a<h。

进一步地,6mm≤a-b≤15mm。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还包括:上端盖,上端盖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的第一端;第一挡圈,第一挡圈设置在上端盖上,贯流风叶的第一端的至少部分穿设在第一挡圈内。

进一步地,贯流风叶与第一挡圈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贯流风叶与第一挡圈之间的间隙为c,其中,5mm≤c≤10mm。

进一步地,第一挡圈包括:第一进风挡圈段,第一进风挡圈段设置在上端盖靠近进风口的一侧;第一出风挡圈段,第一出风挡圈段设置在上端盖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其中,第一进风挡圈段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的第一端的端面的距离为e,第一出风挡圈段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的第一端的端面的距离为d,e<d。

进一步地,3mm≤d-e≤8mm。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还包括:下端盖,下端盖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的第二端;第二挡圈,第二挡圈设置在下端盖上,贯流风叶的第二端的至少部分穿设在第二挡圈内;其中,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相对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之间。

进一步地,贯流风叶与第二挡圈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贯流风叶与第二挡圈之间的间隙为s,其中,5mm≤s≤10mm。

进一步地,第二挡圈包括:第二进风挡圈段,第二进风挡圈段设置在下端盖靠近进风口的一侧;第二出风挡圈段,第二出风挡圈段设置在下端盖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第二进风挡圈段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的第二端的端面的距离为f,第二出风挡圈段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的第二端的端面的距离为g,f<g。

进一步地,3mm≤g-f≤8mm。

进一步地,6mm≤h-a≤15mm,和/或,6mm≤b-k≤15mm。

本发明的空调器,沿贯流风叶的延伸方向,进风口的高度为a,出风口的高度为b,空调器进风口的高度为h,空调器出风口的高度为k,通过设置有k<b<a<h,从而可以减小风道结构的贯流风道的两端面位置处形成的回流涡,以此避免造成出风不均的现象。其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器进风口、空调器出风口和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和空调器出风口之间的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蜗壳蜗舌组件和贯流风叶,贯流风叶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内,蜗壳蜗舌组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减小风道结构的贯流风道的两端面位置处形成的回流涡,以此避免造成出风不均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出风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器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蜗壳蜗舌组件;11、进风口;12、出风口;20、贯流风叶;30、上端盖;40、下端盖;50、第一挡圈;51、第一进风挡圈段;52、第一出风挡圈段;60、第二挡圈;61、第二进风挡圈段;62、第二出风挡圈段;70、空调器进风口;80、空调器出风口;9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请参考图1和图2,包括空调器进风口70、空调器出风口80和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70和空调器出风口80之间的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贯流风叶20;蜗壳蜗舌组件10,贯流风叶20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10内;其中,蜗壳蜗舌组件10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沿贯流风叶20的延伸方向,进风口11的高度为a,出风口12的高度为b,空调器进风口70的高度为h,空调器出风口80的高度为k,其中,k<b<a<h。

本发明的空调器,沿贯流风叶20的延伸方向,进风口11的高度为a,出风口12的高度为b,空调器进风口70的高度为h,空调器出风口80的高度为k,通过设置有k<b<a<h,从而可以减小风道结构的贯流风道的两端面位置处形成的回流涡,以此避免造成出风不均的现象。其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器进风口70、空调器出风口80和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70和空调器出风口80之间的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蜗壳蜗舌组件10和贯流风叶20,贯流风叶20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10内,蜗壳蜗舌组件10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减小风道结构的贯流风道的两端面位置处形成的回流涡,以此避免造成出风不均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出风不均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蜗舌组件10具有贯流风道,贯流风道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优选地,6mm≤a-b≤15mm。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风道结构,进风风阻变大,风道结构的流通负载阻力变大。出风风阻变大,风道结构流通负载阻力变小。因此当出风口12高度小于进风口11高度时,有利于保证风道结构的进出风的连续性和顺畅程度。在6mm≤a-b≤15mm时,既可以保证较佳的进出风顺畅程度,又不至于对贯流风叶20造成较大的遮挡高度,进而保证贯流风叶20的有效工作高度。

为了进一步避免风道结构出风不均的问题,如图2所示,风道结构还包括:上端盖30,上端盖30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10的第一端;第一挡圈50,第一挡圈50设置在上端盖30上,贯流风叶20的第一端的至少部分穿设在第一挡圈50内。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还包括上端盖30和第一挡圈50,其中,上端盖30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10的第一端,第一挡圈50设置在上端盖30上,贯流风叶20的第一端的至少部分穿设在第一挡圈50内。

为了保证贯流风叶20正常运行,贯流风叶20与第一挡圈50间隙配合。

优选地,贯流风叶20与第一挡圈50之间的间隙为c,其中,5mm≤c≤10mm。

在本实施例中,贯流风叶20两端的流量和流速较低,压力梯度较大,控制间隙较小,可以减少这种压力梯度的剧烈变化,改善因压力变化产生的喘振现象。但间隙太小,对风叶的动平衡、风道精度等要求很高,实际很难达到而导致风机运转时与风道内壁产生碰撞或摩擦的问题,故,在本实施例中,当5mm≤c≤10mm时,可以有效地减少贯流风叶20两端的压力梯度的剧烈变化。

针对第一挡圈50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挡圈50包括:第一进风挡圈段51,第一进风挡圈段51设置在上端盖30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第一出风挡圈段52,第一出风挡圈段52设置在上端盖30靠近出风口12的一侧;其中,第一进风挡圈段51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20的第一端的端面的距离为e,第一出风挡圈段52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20的第一端的端面的距离为d,e<d。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圈50由第一进风挡圈段51和第一出风挡圈段52组成,其中,第一进风挡圈段51设置在上端盖30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第一出风挡圈段52设置在上端盖30靠近出风口12的一侧。

为了保证进风口11的高度为大于出风口12的高度,优选地,第一进风挡圈段51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20的第一端的端面的距离为e,第一出风挡圈段52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20的第一端的端面的距离为d,其中,e<d。

优选地,3mm≤d-e≤8m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3mm≤d-e≤8mm,既可以保证较佳的进出风顺畅程度,又不至于对贯流风叶20造成较大的遮挡高度,进而保证贯流风叶20的有效工作高度。

相应地,风道结构还包括:下端盖40,下端盖40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10的第二端;第二挡圈60,第二挡圈60设置在下端盖40上,贯流风叶20的第二端的至少部分穿设在第二挡圈60内;其中,第一挡圈50和第二挡圈60相对设置,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位于第一挡圈50和第二挡圈60之间。

优选地,贯流风叶20与第二挡圈60间隙配合。

优选地,贯流风叶20与第二挡圈60之间的间隙为s,其中,5mm≤s≤10mm。

针对第二挡圈6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第二挡圈60包括:第二进风挡圈段61,第二进风挡圈段61设置在下端盖40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第二出风挡圈段62,第二出风挡圈段62设置在下端盖40靠近出风口12的一侧;第二进风挡圈段61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20的第二端的端面的距离为f,第二出风挡圈段62的外端面距贯流风叶20的第二端的端面的距离为g,f<g。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挡圈段51和第二进风挡圈段61之间为进风口11,第一出风挡圈段52和第二出风挡圈段62之间为出风口12。

优选地,3mm≤g-f≤8mm。

优选地,空调器包括空调器进风口70和空调器出风口80,风道结构位于空调器进风口70和空调器出风口80之间;其中,沿贯流风叶20的延伸方向,空调器进风口70的高度大于进风口11的高度,和/或出风口12的高度大于空调器出风口80的高度。

优选地,沿贯流风叶20的延伸方向,空调器进风口70的高度为h,空调器出风口80的高度为k,其中,6mm≤h-a≤15mm,和/或,6mm≤b-k≤15mm。

在本实施例中,整体风道沿流动方向满足风道高度逐步变小的变化趋势。空调器进风口70、进风口11、出风口12和空调器出风口80为逐渐收窄的结构设计。

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90,换热器90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70和贯流风道的进风口11之间。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空调器,沿贯流风叶20的延伸方向,进风口11的高度为a,出风口12的高度为b,空调器进风口70的高度为h,空调器出风口80的高度为k,通过设置有k<b<a<h,从而可以减小风道结构的贯流风道的两端面位置处形成的回流涡,以此避免造成出风不均的现象。其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器进风口70、空调器出风口80和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70和空调器出风口80之间的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蜗壳蜗舌组件10和贯流风叶20,贯流风叶20设置在蜗壳蜗舌组件10内,蜗壳蜗舌组件10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减小风道结构的贯流风道的两端面位置处形成的回流涡,以此避免造成出风不均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出风不均的问题。

贯流风道系统两端为相对低压区,贯流风叶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在两端面位置处形成回流涡,造成出风不均的现象,容易引起噪声问题,另外在空调应用制热送风时,由于存在回流现象,导致两端面卷吸出风口外空气,从而导致出风口两端面的温度明显低于风口其余位置的温度,存在出风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的空调器,整体风道沿流动方向满足风道高度逐步变小的变化趋势。空调器进风口70、进风口11、出风口12和空调器出风口80为逐渐收窄的结构设计,解决了贯流风道出风端面出风不均、出风温度不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