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炉体外分离渣料的富氧侧吹熔炼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87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炉体外分离渣料的富氧侧吹熔炼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炉体外分离渣料的富氧侧吹熔炼炉。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冶炼企业使用的熔炼炉,是在熔炼炉内把原料溶化成液态后,利用金属比重大的原理,在熔炼炉下部将金属与渣料分离,再通过排渣口和溶液出口收集液态金属和液态渣料。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液态渣料的分离在熔炼炉下部进行,熔炼炉内的溶液占据熔炼炉内一部分空间,使熔炼炉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原料量(日处理原料量约60吨)减少,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二是熔炼炉的侧壁是由水套制成,工作中,冷却水从水套流过,对炉体进行降温,熔炼炉工作一段时间后,熔炼炉内的溶液将在熔炼炉内壁形成结垢,且结垢随熔炼炉工作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厚,较厚的结垢既影响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又减少熔炼炉内的空间;企业在熔炼炉连续工作一个月至两个月的时间后,必须停产对熔炼炉进行清理、检修,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冶炼企业在生产中,出现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炉体外分离渣料的富氧侧吹熔炼炉,使用该一种在炉体外分离渣料的富氧侧吹熔炼炉,熔炼炉内的溶液能及时流出,溶液没有占据熔炼炉内的空间,熔炼炉的日处理原料量由60吨提高到150吨,生产效率高。同时,避免溶液在熔炼炉的内壁结垢,熔炼炉连续工作时间由一~两个月延长到十~十二个月,清理、检修熔炼炉次数少,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

熔炼炉的顶部有加料口,熔炼炉下部有溶液出口,熔炼炉下部的溶液出口与分离池之间由溶液槽连通,分离池的上部有渣料槽,分离池的下部有出料孔,出料孔的旁边有出料槽;塞杆的一端插入出料孔内。所述的出料孔是横置的圆台形状,塞杆的一端是与出料孔相吻合的圆台形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塞杆的一端插入出料孔后,封闭出料孔。所述的分离池的底板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二~五度,这种结构在抽出塞杆后,有利于分离池内的金属溶液从出料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熔炼炉内的溶液能及时流出,在熔炼炉体外沉积分离溶液中的渣料,熔炼炉的生产空间大,生产效率高,日处理原料量由60吨提高到150吨。2、避免了溶液在熔炼炉的内壁结垢,流过熔炼炉水套壁的冷却水,能长时间达到正常的冷却效果,保证了正常生产。3、熔炼炉连续工作时间由一~两个月延长到十~十二个月,清理、检修熔炼炉次数少,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4、结构筒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在炉体外分离渣料的富氧侧吹熔炼炉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视图。

图中

1、熔炼炉 2、溶液槽 3、分离池 4、出料槽 5、塞杆 6、加料口 7、渣料槽 8、出料孔 9、溶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熔炼炉1的顶部有加料口6,熔炼炉1下部有溶液出口9,熔炼炉1下部的溶液出口9与分离池3之间由溶液槽2连通,分离池3的上部有渣料槽7,分离池3的下部有出料孔8,出料孔8的旁边有出料槽4;塞杆5的一端插入出料孔8内。所述的出料孔8是横置的圆台形状,塞杆5的一端是与出料孔8相吻合的圆台形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塞杆5的一端插入出料孔8后,封闭出料孔8。所述的分离池3的底板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二~五度,这种结构在抽出塞杆5后,有利于分离池3内的金属溶液从出料孔8流出。

工作时,固体原料与燃料混合后,从加料口6加入熔炼炉1内,熔炼炉1内的高温把原料溶化成溶液,熔炼炉1内的溶液经溶液出口9、溶液槽2流入分离池3,在分离池3内,因金属的比重大,液态金属沉积在下部,液态渣料浮在上部,分离池3内上部的液态渣料经渣料槽7流入水渣池。

工作中,每间隔一段时间,将空的模具放置在出料槽4的下方,再把塞杆5从出料孔8内抽出,沉积在分离池3内下部的液态金属经出料孔8、出料槽4流入模具内。当模具内接近装满液态金属时,再把塞杆5插入出料孔8。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由于熔炼炉1内的溶液能及时流出,在熔炼炉1内,一是溶液不会沿熔炼炉1的内壁结垢;二是溶液不是在熔炼炉1内下部沉积分离,溶液没有占据熔炼炉1内的空间。上述两点,使熔炼炉1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原料量增多,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因溶液不会沿熔炼炉1内壁结垢,流过熔炼炉1水套壁的冷却水,能始终达到正常的冷却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