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58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体是涉及一种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它适用于流体介质的加热。



背景技术:

以电为能源加热流体介质主要有电磁感应加热器和电阻加热器两种。

电磁感应加热器采用电磁感应方式加热流体介质,传统的电磁感应加热器的感应加热采用螺旋线圈用于对流体介质的加热,如水、气体、油等介质。它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其加热原理是在金属外筒18上缠绕螺旋线圈17,在螺旋线圈17中通入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金属导磁体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在物体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又称涡流,涡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加热金属外筒18内的流体介质。这种结构的感应加热器在加热流体介质时存在问题如下:流体介质与金属外筒接触面积小,加热不均匀;功率越大,要求螺旋线圈的电感量就越小,金属导磁体接触面积功率分布越不均匀,因此难于实现大功率流体介质感应加热。

电阻加热器,主要结构为电热管,利用电阻的原理对介质进行加热,它是在金属管中放入电热元件,并在空隙部分紧密填充有绝缘体。工作时电热元件发出的热量经过绝缘体和金属管的热传导来加热周围的流体介质。电阻加热流体介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电热元件在电热管的中心,不与加热介质直接接触,因此,它的温度高,热效率低。特别是加热水时,易在金属管表面结垢后使传热效率降低,使其局部温度升高而烧坏,安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它的转换效率高、换热面积大、热量分布均匀,无电磁辐射、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它包括外筒、发热体、安装在外筒左右外端的左端盖和右端盖,其中外筒内设置有蜂窝式电磁发热体,筒体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蜂窝式电磁发热体的左端板和右端板密封连接,蜂窝式电磁发热体结构如下:呈蜂窝式布置的电磁热管安装在左端板和右端板上。

上述的左端板和右端板之间位置设有导流隔板,导流隔板上设有蜂窝式分布的孔,装配时电磁热管穿入其中,导流隔板在上部或下部设有开口。

上述的电磁热管的结构为:由内至外设置的载流导体、绝缘材料和金属导磁体构成。

上述的载流导体的两个接线端子外套装有绝缘套,绝缘套安装在右端盖和左端盖的载流导体的出线孔处。

上述的筒体上安装有测温元件,测温元件与电磁热管的金属导磁体接触。

上述的左端板和右端板上设有孔,电磁热管穿入孔中。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是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电磁热管是一种新型直线发热电感,采用蜂窝结构布置,改变了传统螺旋线圈感应加热的方式。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产生的交变磁场通过金属导磁体和筒体、端盖等多重屏蔽设计实现完全屏蔽,电磁辐射、电磁兼容性符合国标,对人体无危害,对其它设备无干扰。本实用新型的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直线式电磁热管采用蜂窝结构布置,发热面均布在筒体内,加热均匀,加热介质无过热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采用电磁热管技术,在电磁热管上产生1KHz~100KHz振动,流体中的杂质不易附着在发热元件金属导磁体上,加热水时不在发热元件金属导磁体上结垢,有效保证了热管与加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充分保证设备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

3、本实用新型的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发热元件金属导磁体换热面积比传统螺旋线圈大2~10倍,加热介质升温快,升温平稳,效率高,加热器温度低。

附图说明

图1 为传统螺旋线圈感应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2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 本实用新型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体入口,2、筒体,3、右端板,4、右法兰,5、螺栓,6、绝缘套,7、载流导体,8、右端盖,9、流体出口,10、金属导磁体,11、绝缘材料,12、导流隔板,13、测温元件,14、左端板,15、左法兰,16、左端盖,17、螺旋线圈,18、金属外筒,19、蜂窝式电磁发热体,20、电磁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下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一目了然,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蜂窝式电磁热管加热器是由外筒2和设置在外筒2内的蜂窝式电磁发热体19构成,筒体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蜂窝式电磁发热体19的左端板14和右端板3密封连接,筒体2的左下部设有流体入口1,筒体2的右上部设有流体出口9,筒体2左外端设有左法兰15,左法兰15与左端盖16通过螺栓连接,筒体2右外端设有右法兰4,右法兰4与右端盖8通过螺栓5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蜂窝式电磁发热体19的结构如下:呈蜂窝式布置的电磁热管20安装在左端板14和右端板3上,左端板14和右端板3上设有圆孔,电磁热管20穿入圆孔中,并通过焊接方法连接,根据需要可以在左端板14和右端板3之间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导流隔板12,导流隔板12上设有蜂窝式分布的圆孔,装配时电磁热管20穿入其孔中,并通过焊接方法连接在一起,导流隔板12在上部或下部设有开口,使导流隔板左右的腔体连通。

如图3所示,电磁热管20的结构为由内至外设置的载流导体7、绝缘材料11和金属导磁体10构成,工作时,载流导体7中通过交变电流而产生交变磁场,金属导磁体10切割磁力线在内部产生涡流而发热,因此,金属导磁体10是发热元件。载流导体7的两个接线端子外套装有绝缘套6,绝缘套6安装在右端盖和左端盖的载流导体的出线孔处。

如图1所示,筒体2上安装有测温元件13,测温元件13与电磁热管的金属导磁体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蜂窝式布置的电磁热管的载流导体7中通过1KHz~100KHz的交变电流,在其周围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导磁体10时会产生涡流,使金属导磁体10本身发热;流动的流体介质通过流体入口1进入筒体2内,在导流隔板12的作用下沿设计的线路在筒体内流动,同时接受金属导磁体10传递的热量而升温,加热后的流体由流体出口9输出至用热单元。加热时测温元件13实测量电磁热管温度,防止因温度过高烧坏热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提出,并非旨在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种创新的实施方式能以其它各种形态来实施,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