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高效换热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238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持久高效换热暖气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动暖气供热的暖气炉,尤其是可燃烧洁净煤及压缩秸秆燃料的持久高效换热暖气炉。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不过多增加炉膛内部换热面积,保持炉膛高温燃烧状态,实现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污染排放的前提下,在暖气炉的水套烟道中设置上下贯通且前后交错的换热水管,明显提升了暖气炉的换热效率。但在清除烟道内部换热水管下端的积灰时,由于进火口端的换热水管整体遮挡了后排换热水管的横向间隔,就使得后排换热水管下端的清灰较为困难,进而阻碍换热水管的通烟换热。为此,本申请人在2012200380736专利文件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空心体水循环换热暖气炉,它是在水套烟道内上壁设置了多排空心换热体,并在该多排空心换热体上端,设置沟通该空心换热体内部至烟道侧边水套的供水装置。这样,该空心换热体下端与水套烟道下板就可以留出适量空间进行清灰。但由于该空心换热体下端是封闭的,在暖气系统泄水时,该空心换热体内部的水体将无法从其上端开口中排出,在冬季停火情况下,该空心换热体内部水体形成的冰胀就会对结构造成损害。且空心换热体的下端是悬空的,水套烟道内上壁板在与其焊接时出现的热变形就很难保持空心换热体间的相互平行状态,妨碍设置清灰板在该空心换热体间移动清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可保持前后换热水管交错换热,又可以在前后换热水管下端便利清灰,且换热水管间均相互平行,可设置清灰板在该空心换热体间灵活移动清灰的持久高效换热暖气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持久高效换热暖气炉,其包括水套炉体及其相互连通的水套烟道,该水套炉体及水套烟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水套烟道内部具有多个前后交错且能与烟道水套上下贯通的换热水管,该换热水管的下端为其横向宽度小于该换热水管径向宽度的管状体。

通过在换热水管下端设置其横向宽度小于该换热水管径向宽度的管状体,可在前后换热水管下端留出清灰通道,从而实现换热水管下端积灰的清除、保持换热水管间的通烟换热,且上下两端焊接的换热水管、管状体可保持换热水管间的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横向宽度小于该换热水管径向宽度的管状体,其截面形状呈具有两个直边的扁圆体。采用这种结构,该管道体在其内部同等通水面积条件下,可进一步减小自身宽度,加宽清灰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该换热水管的排烟口一侧,设置有旋转调控装置,该旋转调控装置的调控板上排列分布长条形透孔,该长条形透孔可为一段设置或连续多段设置,该长条形透孔的排列数量与相邻换热水管的排列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该调控板与转轴相固接。采用这种结构,可在调控板旋转压缩烟道的排烟空间后,可将各相邻空心换热体间直接排出的烟气,转变为环绕空心换热体背火面的换热气流,使烟气得到进一步换热。且消除了调控板迎火面与背火面形成的压力差,从而克服暖气炉在高效换热状态下出现的紊乱排烟气流,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提升暖气炉的供热能力和换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对应长条形透孔延伸线内的调控板板面上,具有与相邻换热水管相对应的內弧面,该调控板上排列分布的长条形透孔能与各相邻换热水管对应封闭。采用这种结构,可利用该旋转调控装置,实现封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该水套烟道内部,设置有其透孔可对应套在换热水管上的清灰板,该清灰板上设置有可带动该清灰板沿该换热水管轴向移动的推拉杆,该推拉杆从水套烟道上部引出,该推拉杆外部设置有隔离套管,该隔离套管与水套烟道的内、外壁板相固接。采用这在结构,可通过移动清灰板清除换热水管表面灰尘,保持换热水管高效换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清灰板位于水套烟道的进火口端为向下的延伸体,该水套烟道内上壁板具有与该延伸体位置对应的凸起,该凸起向排烟口方向延伸,该延伸体及清灰板可向上移动至该所对应的凸起内。采用这种结构,可调节扩大暖气炉的排烟能力,缩短缓火时间,以及在较低火炕排烟抽力使用条件下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小污染排放,还可以调节扩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持久高效换热暖气炉实施方式半剖视示意图。

图2为沿A向水套烟道内部前后两排换热水管及其下端管状体的横向交错设置示意图。

图3为沿A-A线管状体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4为沿B向带有长条形透孔的调控板板面示意图。

图5为旋转调控装置可实现封火的水套烟道剖视示意图。

图6为沿B-B线对应长条形透孔延伸线内带有内弧面的调控板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知,水套炉体1顶部设置了单层炉盘6或与炉体1水套相连通的水套炉盘6。炉盘6上留有燃料添入口兼做炊口14,该燃料添入口14也可以设置在炉体一侧。该炉盘6下位可以设置单体或水套体换热板4,该换热板4上设置有做炊口14且与炉盘6上的做炊口14相对应;该做炊口上设置有封盖24。当然,水套炉体1的截面形状可以大体呈方形或其他适宜形状。水套炉体1下面设置有炉篦22,炉篦22下面设置有进风口25;水套炉体1内部设置有炉衬3;在水套炉体1一侧,设置有水套烟道5;该水套烟道5的横向宽度可以与水套炉体1的宽度相对应。该水套烟道5与水套炉体1的水套相连通。该水套烟道5内壁,可以由各种适宜形状的内壁板所构成。其与水套炉体1连接处的对应开口为进火口7,对应该进火口7的另一端,为排烟口17,在水套炉体1下部设置的进水口2及水套烟道5上部设置的出水口12与暖气系统相连通。在水套炉道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前后交错的换热水管8。该换热水管8不论前后设置,都可以横向设置多个。当然,也可以设置单个。该换热水管8的下端为其横向宽度小于该换热水管8径向宽度的管状体18。该管状体18可以是换热水管8下端的一段变形体,也可以是换热水管8下端的一段连接体。该管状体18、换热水管8与烟道上下水套相贯通。该换热水管8可保持相互间的平行。该管状体18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其他适宜性状,这样,进火口7端的换热水管8下端就不会整体遮挡后面换热水管8的横向间隔,便于烟道内部积灰的清除,确保换热水管8间的通烟换热。

在图1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管状体18的截面形状大致如图3所示为具有两个直边的扁圆体,这样,该形状管状体18在内部同等通水面积条件下,就可以进一步减小自身宽度,加宽清灰通道,方便烟道内部积灰的清理。

在换热水管8的排烟口一侧,设置有旋转调控装置,该旋转调控装置包括穿过烟道两侧壁板的转轴16和与该转轴固接的调控板20。该调控板上如图4所示排列分布长条形透孔21,该长条形透孔21可为一段设置或连续多段设置,该长条形透孔21的排列数量与相邻换热水管8的排列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该转轴16可以如图1所示固定在调控板20的一端,且与烟道下板留出适量间隔,以便于清灰处理。该转轴16的一个引出端设置有转动定位装置,以带动转轴16及调控板20的旋转和定位。当调控板20旋转打开烟道时,烟气通过后排换热水管8的相邻间隔直接排出,实现快速排烟缓火;当调控板20靠近换热水管8的侧边时,烟气则从两侧环绕至换热水管8的背火端从长条形透孔中排出,使换热水管8得到进一步换热。烟气从调控板20的长条形透孔21中排出后,也消除了调控板20迎火面与背火面存在的压力差,从而克服调控板20背面在高效换热状态下出现的紊乱排烟气流,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小污染排放,提升暖气炉的换热效率。

图5、图6示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在对应长条形透孔21延伸线内的调控板20板面上,具有与相邻换热水管8相对应的內弧面31,该长条形透孔21及其延伸线内的调控板20板面能与各相邻换热水管8对应封闭。该旋转调控装置还可以如图5所示,将转轴16设置在调控板20的适宜板面中,可转动封闭整个烟道,实现封火。

图1、图5示出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在水套烟道5内部,设置有清灰板9,该清灰板9上具有的透孔可对应套在换热水管8上。该清灰板9上设置有推拉杆10,可带动该清灰板9沿该换热水管8轴向移动,以清除换热水管8表面的灰尘。该推拉杆10从水套烟道5上部引出,该推拉杆10外部设置有隔离套管11,该隔离套管11与水套烟道5的内、外壁板相固接。该清灰板9位于水套烟道的进火口7端为向下的延伸体19。该水套烟道5的内上壁板,具有一个与该延伸体19位置对应的凸起29,该凸起29向排烟口方向延伸。该延伸体19及清灰板9可向上移动至该所对应的凸起29内。这样,就可以扩大水套烟道5的排烟面积和通风量,在较低火炕排烟抽力使用条件下,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小污染排放。在清灰板9向下移动至延伸体19端与烟道下壁板相接时,还可以封闭前后管状体18间的直通排烟,增大烟道上壁板的受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1至图6所示实施方式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