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集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7628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矿、石油等,因此有的国家甚至因为能源的争夺而发生战争,此外对能源的不断需消耗过程中,也会严重破坏环境,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现在很多国家开始研发一些清洁能源,一方面保证了对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如今利用水的势能、风能和太阳能来发电和利用太阳能来取暖等已经被人们得到了广泛的利用。集热管是利用太阳能的关键部件,现有技术中的集热管安装在平板上用于太阳能的集热,但是存在着效率低下、自适应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集热管,该集热管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实时适应太阳角的变化,集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壳体和集热管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换热管和换热管壳体之间设置有泡沫保温材料,所述的换热管的上部设置有透明盖板,所述的集热管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固定架、U形支架、滑动块和铰轴,其中所述的换热管壳体固定在壳体固定架的叉形开口中,所述的壳体固定架的底部具有伸缩套筒,U形支架的两臂与壳体固定架的叉形开口的两臂通过转动轴Ⅰ连接,壳体固定架和换热管壳体能够绕着转动轴Ⅰ转动,滑动块与U形支架通过转动轴Ⅱ活动连接,U形支架连同壳体固定架以及换热管壳体可以绕转动轴Ⅱ转动,固定架包括竖向固定架和水平固定架,所述的竖向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升降齿条,所述的滑动块上设置有齿轮,所述的齿轮与升降齿条啮合,所述的齿轮与升降电机连接,所述的伸缩套筒的下端与转动臂通过铰轴连接,转动臂的另一端与转动电机的转轴的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电机固定在水平固定架上。

其中所述的换热管和透明盖板之间设置有透镜。

其中所述的透明盖板为钢化玻璃板。

其中所述的泡沫保温材料为酚醛泡沫板。

其中所述的换热管壳体上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感应追踪太阳角。

其中所述的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其中所述的控制系统与所述的转动电机和升降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集热管角度调节装置使得集热管的角度能够自由调节,通过传感器对太阳照射角的设置,可以调整换热管壳体的角度,进而使得集热效率最大化;

(2)集热管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单合理,可实现多维度的无级调节,使得集热管始终保持在吸热效率最大化的角度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换热管壳体;

2——壳体固定架;

3——U形支架;

4——转动轴Ⅰ;

5——滑动块;

6——转动轴Ⅱ;

7——升降齿条;

8——竖向固定架;

9——水平固定架;

10——伸缩套筒;

11——铰轴;

12——转动臂;

13——转动电机;

14——换热管;

15——透明盖板;

16——透镜;

17——泡沫保温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包括换热管(14)、换热管壳体(1)和集热管角度调节装置,换热管(14)和换热管壳体(1)之间设置有泡沫保温材料(17),换热管(14)的上部设置有透明盖板(15),集热管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固定架(2)、U形支架(3)、滑动块(5)和铰轴(11),其中换热管壳体(1)固定在壳体固定架(2)的叉形开口中,壳体固定架(2)的底部具有伸缩套筒(10),U形支架(3)的两臂与壳体固定架(2)的叉形开口的两臂通过转动轴Ⅰ(4)连接,壳体固定架(2)和换热管壳体(1)能够绕着转动轴Ⅰ(4)转动,滑动块(5)与U形支架(3)通过转动轴Ⅱ(6)活动连接,U形支架(3)连同壳体固定架(2)以及换热管壳体(1)可以绕转动轴Ⅱ(6)转动,固定架包括竖向固定架(8)和水平固定架(9),竖向固定架(9)的内侧设置有升降齿条(7),滑动块(5)上设置有齿轮,齿轮与升降齿条(7)啮合,齿轮与升降电机连接,伸缩套筒(10)的下端与转动臂(12)通过铰轴(11)连接,转动臂(12)的另一端与转动电机(13)的转轴的固定连接,转动电机(13)固定在水平固定架(9)上。

其中换热管(14)和透明盖板(15)之间设置有透镜(16)。

其中透明盖板(15)为钢化玻璃板。

其中泡沫保温材料(17)为酚醛泡沫板。

其中换热管壳体(1)上设置有传感器。

其中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其中控制系统与转动电机(13)和升降电机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实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