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平板集热器。
背景技术:
平板集热器作为阳台壁挂等太阳能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由玻璃盖板、吸热板、导热液循环流道、保温棉、底板和边框组成。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效果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热水的需求,平板集热器导热液循环流道的设计结构又是影响平板集热器集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中图1为传统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内部流道结构多采用两侧笛管中间支管的方式,笛管四端采用封堵焊接。即一侧设置有笛管a 2,另一侧设置有笛管b 3、笛管c 9,笛管a 2两端设置有封堵10,笛管b 3一端设置有封堵10,另一端拐角处通过焊接的弯头8与介质循环进口7连接,笛管c 9一端设置有封堵10,另一端拐角处通过焊接的弯头8与介质循环出口6连接,而笛管a 2分别与笛管b 3、笛管c 9之间均连接有支管4。
这种工艺方式,焊接点较多,不仅操作复杂,容易产生焊接瑕疵,弯头8处焊接容易出现焊渣、焊瘤,并且存在焊接漏液风险,人工成本较高。而且极其容易出现压力“顶牛”,导致导热液体流淌不畅,从而影响整片集热器的吸热效果,而且配套水箱的水温较低,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
因此,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出一款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存在漏液风险,减少人工成本,增强导热介质流动性,提高集热器吸热效果,能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高效平板集热器,正是发明人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平板集热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存在漏液风险,减少人工成本,增强导热介质流动性,提高集热器吸热效果,能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平板集热器,其包括有集热器本体,所述集热器本体上设置有笛管a、笛管b、支管、介质循环出口、介质循环进口,所述笛管a包括进水段、中间段、回流段,所述笛管a为一体结构,所述进水段、回流段分别设置在集热器本体的两侧,所述进水段与中间段连接处设置有弧形连接部,所述中间段与支管平行,所述笛管a的进水段一端向外侧弯曲成弧形弯头段a,所述弧形弯头段a连接有介质循环进口,所述笛管a的回流段末端设置有与笛管a一体连接的封闭缩口,所述回流段与笛管b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支管,所述笛管b末端设置有与笛管b一体连接的封闭缩口,所述笛管b首端向外侧弯曲成弧形弯头段b,所述弧形弯头段b连接有介质循环出口,所述介质循环出口与介质循环进口设置在集热器本体的同一侧。
进一步,所述弧形弯头段a、弧形弯头段b的弯曲角度为90°。
进一步,所述弧形弯头段a与介质循环进口之间、所述弧形弯头段b与介质循环出口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管设置有五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只使用两根笛管,减少了笛管与支管之间的焊接点,且省去了笛管各端焊接的封堵,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会出现压力“顶牛”,介质在笛管内流通更加顺畅无阻,提高了整片集热器的吸热效果,满足了用户的热水需求。
2、本实用新型省去较多的焊接点,不仅操作方便,降低工人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总体重量减轻,方便了安装,对墙体的承重力要求降低,使用更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笛管整管折弯,不需要在笛管上焊接弯头,减少了传统弯头处焊接容易出现焊渣、焊瘤的情况,避免焊接过程中出现流道堵塞,同时杜绝了在弯头焊接处的漏液风险。
4、本实用新型的笛管末端采用缩口工艺,解决了焊接笛管堵头时容易出现焊接瑕疵而导致漏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平板集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板集热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集热器本体;2-笛管a;21-进水段;210-弧形弯头段a;22-中间段;23-回流段;24-弧形连接部;3-笛管b;31-弧形弯头段b;4-支管;5-缩口;6-介质循环出口;7-介质循环进口;8-弯头;9-笛管c;10-封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板集热器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一种高效平板集热器,包括有集热器本体1,集热器本体1上设置有笛管a 2、笛管b 3、支管4、介质循环出口6、介质循环进口7,笛管a 2包括进水段21、中间段22、回流段23,笛管a 2为一体结构,进水段21、回流段23分别设置在集热器本体1的两侧,进水段21与中间段22连接处设置有弧形连接部24,中间段22与支管4平行,笛管a 2的进水段21一端向外侧弯曲成弧形弯头段a 210,弧形弯头段a 210连接有介质循环进口7,笛管a 2的回流段23末端设置有与笛管a 2一体连接的封闭缩口5,回流段23与笛管b 3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支管4,笛管b 3末端设置有与笛管b 3一体连接的封闭缩口5,笛管b 3首端向外侧弯曲成弧形弯头段b 31,弧形弯头段b 31连接有介质循环出口6,介质循环出口6与介质循环进口7设置在集热器本体1的同一侧,弧形弯头段a 210与介质循环进口7之间、弧形弯头段b 31与介质循环出口6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其中支管4设置有五根。
参见图1是传统平板集热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板集热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笛管a 2与笛管c 9换成本实用新型图2中一体结构的笛管a 2,使本实用新型只使用两根笛管,省去了图1中笛管c 9与支管4之间的焊接点,且省去了笛管各端焊接的封堵10,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会出现压力“顶牛”,介质在笛管内流通更加顺畅无阻,提高了整片集热器的吸热效果,比普通流道平板集热器温度高,满足了用户的热水需求。
而且本实用新型省去了较多的焊接点,不仅操作方便,降低工人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焊接所出现的瑕疵;而且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总体重量减轻,方便了安装,对墙体的承重力要求降低,使用更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笛管整管折弯,取代传统拐角处使用弯头8焊接。弧形弯头段均为笛管的一端通过弯曲成90°形成的,不需要在笛管上焊接弯头8,整体性强,安装也较为方便,避免焊接过程中出现流道堵塞,解决了传统弯头处焊接容易出现焊渣、焊瘤的情况,不会出现漏液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支管4作为介质循环出口的循环回路,支管4的数量、直径以及长度可以根据所匹配水箱的大小而改变。笛管作为整个平板集热器的介质循环回路,同样可以根据所匹配水箱的大小对直径和长度进行改变。
在笛管末端采用缩口工艺,解决了焊接笛管堵头时容易出现焊接瑕疵而导致漏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增强了整体一致性,产品质量提高。同等面积实验对比,新式导热液循环流道平板集热器温度比普通流道平板集热器温度高出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