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管以及具有该配管结构的大型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9567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管以及具有该配管结构的大型冷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温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管以及具有该配管结构的大型冷箱。



背景技术:

大型冷箱是化工换热工艺中的重大核心设备,可应用于超大型空分、百万吨级乙烯、大型液化以及大型煤制油等生产装置。由于面临装置大型化与工作条件极端化的发展趋势,冷箱内的流体均配与传热优化已成为其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

板翅式换热器是冷箱中的核心部件,在使用中经常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板翅式换热器进行串联或并联,从而组成大型的板翅式换热器组装体。实际冷箱中各串并联板翅式换热器组装体通过相应的配管进行连接。由于配管结构问题一般都无法保证流入每个板翅换热器入口的流量相等,从而造成不同板翅式换热器通过流体的流量不等,降低整个板翅式换热器组的换热效率。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已有专利CN200680027238,通过在配管中设置将配管流路分成多个细流路的分流结构来解决配管分流不均匀的问题。但该技术仅能解决换热器流道两相流体分布不均问题,无法解决换热器串并联时总体上的流体分布不均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大型冷箱的配管分流不均造成的换热器组装体性能而下降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配管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配管,包括分配管和支路汇合管;分配管上设置有N个支路开口,N>1;支路汇合管为三叉管,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第二分支与第三分支是以第一分支为轴的轴对称结构;分配管和支路汇合管的数量分别为2根和N件;一根分配管上的支路开口与另一根分配管上的支路开口通过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逆序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总管;总管为分叉管,分叉数量为M个,分别为第一分叉管路、第二分叉管路、……第M-1分叉管路和第M分叉管路,M>2;第二分叉管路、……第M-1分叉管路和第M分叉管路两两之间均是以第一分叉管路为轴的轴对称结构;两根分配管分别与第二分叉管路、……第M-1分叉管路和第M分叉管路中的任意两条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M=3,总管呈T字形。

进一步地,支路汇合管的直径是总管的直径的1/3~1/2。

进一步地,总管与分配管以焊接方式连接;分配管与和支路汇合管以焊接方式连接。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总管、分配管和支路汇合管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总管、分配管和支路汇合管的材质与大型冷箱的其他管道材质保持一致。由于大型冷箱的壳体内是是大于2mPa的高压空间,管壁厚度需要根据实际压力决定;管直径由具体设计流量决定。

进一步地,支路汇合管呈T字形。

进一步地,分配管呈L字形。

进一步地,分配管包括彼此连接的垂直段和水平段;分配管的N个支路开口均设置在水平段上。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大型冷箱,包括如上所述的配管。

进一步地,配管的数量为多个。

有益效果是:解决了换热器组装体的性能下降问题,尤其是板翅式换热器组装体的性能下降问题。通过在配管中设置对称的流路结构,并在最后的出口处对对称流路的支路进行汇合来均衡多个支路的流体流量,减少进入不同换热器(比如板翅式换热器)流体的流量不均匀性,改善换热器组装体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配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配管对流体进行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配管对流体进行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配管包括总管1、分配管2和支路汇合管3。总管1为M叉管(这里M为3),呈T字形,包括第一分叉管路11、第二分叉管路12和第三分叉管路13;第二分叉管路12与第三分叉管路13是以第一分叉管路11为轴的轴对称结构。两根分配管2分别与第二分叉管路12和第三分叉管路13连接。分配管2呈L字形,包括垂直段21和水平段22。在水平段22上设置有N个支路开口221,这里N为3。支路汇合管3为三叉管,呈T字形,包括第一分支31、第二分支32和第三分支33。支路汇合管3的数量与一根分配管2上的支路开口221的数量相同,这里也为3。一根分配管2上的支路开口221与另一根分配管2上的支路开口221通过第二分支32和第三分支33逆序对应连接。

逆序对应连接具体可见图3,从与总管1的连接方向向前数,分配管2上依次设置的支路开口包括第一支路开口23、第二支路开口24和第三支路开口25。通过3根支路汇合管3,一根分配管2上的第一支路开口23、第二支路开口24和第三支路开口25分别与另一根分配管2上的第三支路开口25、第二支路开口24和第一支路开口23连接。

现有技术中流体很难实现均分,如图2所示。经过3支分流后,每支分得的流体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5%、30%和45%,完全不等。从而造成不同换热器通过流体的流量不等,降低整个换热器组的换热效率。

在图2和图3中,箭头表示流体方向;以最初进入配管的流体为100%,百分数值表示流体的量占最初进入配管的流体的百分含量。

本实用新型的配管则可以基本上均分流体,如图3所示。从总管1进入的流体(含量100%)均分成两股,分别进入2根分配管2,每根分配管2得到50%的流体。这50%的流体通过第一支路开口23、第二支路开口24和第三支路开口25的流体百分含量分别为12.5%、15%和22.5%。当两根分配管2上的第一支路开口23、第二支路开口24和第三支路开口25通过支路汇合管3逆序对应连接后,则从支路汇合管3的第一分支31流出的流体的百分含量大体上均分为三股,分别为35%、30%和35%。这样就比现有技术,比如图2所示的分配均匀了很多,从而解决了换热器组装体的性能下降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M=3,N=3。实际上M可以为任意>2的整数,N可以为任意>1的整数。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大型冷箱,具有如上所述的配管。配管的数量为1个或者多个。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