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8482阅读:10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铜管,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冷却水运用于高密度等离子设备中,传统的冷却水循环铜管材质为铜,它使用焊接的方式将固定脚焊接到铜管上,固定脚高密度等离子设备之间再使用螺丝固定,固定脚与铜管之间因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焊接处会对铜管有损伤,相对比较薄弱,使用一段时间后焊接处会因为腐蚀导致裂缝,出现渗漏,降低了冷却铜管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冷却铜管,相互之间很难进行连接,一般通过焊接。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包括固定脚、第一铜管、弯头、第二铜管和夹层,所述第一铜管一端设有连接凸件,且连接凸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脚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铜管与固定脚通过螺纹孔和连接凸件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铜管另一端内管壁表层设有内螺纹,所述弯头两端设有弯头连接件,且弯头的两端分别通过弯头连接件与第一铜管和第二铜管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铜管内设有内管和外管,且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夹层,且夹层内安装有折叠支撑件,所述夹层内填充有硅胶,所述内管和外管表层设有防腐蚀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管和连接凸件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弯头连接件表层也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管和第二铜管通过弯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管和第二铜管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防腐蚀层采用防腐蚀涂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铜管的一端设置连接凸件,并在连接凸件表层设置外螺纹,以及在固定脚内设置螺纹孔,利用螺纹将铜管与固定脚连接,不易破坏铜管,便于延长钢管实用寿命,且通过在铜管另一端内管壁表层设置内螺纹,便于将多组钢管进行连接,增加实用性。

2、通过将钢管设置为内外双层结构,并在夹层中设置折叠支撑件,降低了实心管壁的重量,降低单根铜管的铜材料的使用重量,降低成本,且当其中一层管体损坏后,不会立马发生冷却液流失的状况,铜管依旧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的铜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脚;2、连接凸件;3、第一铜管;4、内螺纹;5、弯头;6、弯头连接件;7、第二铜管;8、外螺纹;9、螺纹孔;10、夹层;11、外管;12、硅胶;13、折叠支撑件;14、防腐蚀层;15、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包括固定脚1、第一铜管3、弯头5、第二铜管7和夹层10,所述第一铜管3一端设有连接凸件2,且连接凸件2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脚1上设有螺纹孔9,所述第一铜管3与固定脚1通过螺纹孔9和连接凸件2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铜管3另一端内管壁表层设有内螺纹4,所述弯头5两端设有弯头连接件6,且弯头5的两端分别通过弯头连接件6与第一铜管3和第二铜管7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铜管3内设有内管15和外管11,且内管15和外管11之间设有夹层10,且夹层10内安装有折叠支撑件13,所述夹层10内填充有硅胶12,所述内管15和外管11表层设有防腐蚀层14。

其中,所述第一铜管3和连接凸件2为一体结构。

其中,所述弯头连接件6表层也设有外螺纹8,便于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铜管3和第二铜管7通过弯头5连接,便于组成U型冷却铜管。

其中,所述第一铜管3和第二铜管7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防腐蚀层14采用防腐蚀涂料,便于增加冷却铜管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连接的冷却铜管,工作时,由于第一铜管3一端设有连接凸件2,且连接凸件2表层设有外螺纹8,且第一铜管3另一端管体内壁设有内螺纹4,使用者可根据需求将多个铜管进行连接,只需将铜管一端的连接凸件2插入另一根铜管的管体内将两者之间进行螺纹连接即可,需要安装时,将固定脚1的螺纹孔9对准第一铜管3的连接凸件2,然后利用螺纹进行连接即可,避免了利用焊接会破坏第一铜管3的弊端,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可利用弯头5将第一铜管3和第二铜管7进行连接,只需将弯头5两端的弯头连接件6与铜管内官壁进行螺纹连接,即可组成U型冷却铜管,由于铜管采用外管11和内管15的双层结构,且外管11和内管15之间设置有夹层10,以及夹层10内安装有折叠支撑件13,在保证冷却铜管的硬度后,降低了冷却铜管的重量,且在使用过程中,外管11损坏后,冷却液不会从内管15中流出,冷却铜管依旧可以使用,反之亦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