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遥控室内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4494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遥控室内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室内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室内加热器应用比较普遍,其自带灯具的控制功能主要是开关,或者需要手动旋转调节其功率大小,以控制其亮度,当人们夜间起夜(睡醒后)需要开启照明灯具时,往往灯具为额定功率的亮度,人的视觉在黑暗环境突然转变到明亮环境,灯光会对眼睛有刺激,从而使人的精神由睡眠浅意识状态转到清醒状态,做完事情后就难以再次入睡,尤其对于失眠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遥控室内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室内加热器,包括主机,所述主机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的遥控器,遥控器上设有风暖按键、照明按键和夜灯按键,所述主机包括箱体以及盖设在箱体上的面板,箱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电容和接线端子,电容和接线端子的外侧通过接线盒盖固定,箱体的内部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风轮,所述箱体与面板之间设有上盖,上盖上固定有由PTC支架固定的PTC发热器,PTC支架的一侧设有电控板,电控板上固定有电控板盒盖,所述面板上设有出风窗,出风窗的一侧设有通过连接线与电控板电性连接的LED灯,LED灯的一侧固定有接收器盒,接收器盒的内部设置带有显示屏的接收器,接收器通过连接线与电控板电性连接,接收器上盖设有接收器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室内加热器,所述主机与遥控器之间通过红外线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或射频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室内加热器,所述上盖的底部设有位于PTC发热器下方的PTC支架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室内加热器结构新颖,加热器通过遥控器控制,同时遥控器设置夜灯按键,夜间选择遥控器的“夜灯”功能后,通过电控板使LED灯维持在极低功率下工作,既能满足对光线的需要,又不刺激视觉神经,有助于事后的入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遥控室内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遥控室内加热器中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机;2、遥控器;3、风暖按键;4、照明按键;5、夜灯按键;6、箱体;7、面板;8、电容;9、接线端子;10、接线盒盖;11、电机;12、风轮;13、上盖;14、PTC支架;15、PTC发热器;16、电控板;17、电控板盒盖;18、出风窗;19、LED灯;20、接收器盒;21、接收器;22、接收器盖板;23、PTC支架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遥控室内加热器,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的遥控器2,遥控器2上设有风暖按键3、照明按键4和夜灯按键5,所述主机1包括箱体6以及盖设在箱体6上的面板7,箱体6的外侧壁上设有电容8和接线端子9,电容8和接线端子9的外侧通过接线盒盖10固定,箱体6的内部固定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端部连接风轮12,所述箱体6与面板7之间设有上盖13,上盖13上固定有由PTC支架14固定的PTC发热器15,PTC支架14的一侧设有电控板16,电控板16上固定有电控板盒盖17,所述面板7上设有出风窗18,出风窗18的一侧设有通过连接线与电控板16电性连接的LED灯19,LED灯19的一侧固定有接收器盒20,接收器盒20的内部设置带有显示屏的接收器21,接收器21通过连接线与电控板16电性连接,接收器21上盖设有接收器盖板22。

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室内加热器,所述主机1与遥控器21之间通过红外线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或射频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室内加热器,所述上盖13的底部设有位于PTC发热器15下方的PTC支架座23。

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室内加热器在具体工作时,带有风道的箱体内安装好电机、风轮及电容,然后盖好接线盒盖,打好螺钉固定好,将PTC组件(PTC支架、PTC发热器及上盖)安装到上盖上,对准箱体内的出风风道。将电控板安装在上盖的相应位置处,并将电机、电容、PTC发热器的连接线与电控板连接。电控板会引出两根连接线分别连接面板上的LED灯和接收器。电控板的输入火线零线通过连接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接线端子为3个孔位,分别连接用户家里的火线、零线和地线。用户使用时,电源线连接接线柱的火线、零线和地线后,点击遥控器后,遥控器发出信号给接收器,接收器通过连接线将信号传送给电控板,触发电控板的电路程序,通过主控板上设置的程序文件,改变控制灯具、电机、电容、PTC发热器的工作,电控板通过调节对LED灯部分的电压或者电流等,从而实现夜灯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