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格栅结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2069发布日期:2018-08-07 23:1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格栅结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客户对空调器的送风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再是仅满足于对制冷和制热的能力,其中出风风向和均匀性对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贯流风叶的大流量和低噪音优点,目前现有的柜机室内机的风机系统中普遍采用贯流风机,但贯流风道存在出风偏向右的问题。因此,现有的柜机出风格栅结构(图1所示)送风存在均匀性差、居中送风偏向严重以及左右送风角度不足等问题,本专利根据贯流风道内出风特点设计一种出风格栅结构,可有效的改善和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出风口风道格栅存在送风均匀性差、居中送风偏向严重(包括出风偏右和出风偏左),以及左右送风角度范围不足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出风格栅结构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出风口风道格栅存在居中送风时偏向严重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出风格栅结构和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风格栅结构,其包括:

多个间隔设置的格栅片,使得气流能从相邻的所述格栅片之间流出;每个所述格栅片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布置、且每个所述格栅片包括位于气流流动方向上游的上游端和位于气流流动方向下游的下游端;

且多个所述格栅片包括位于最左端的左格栅片、位于中部的中部格栅片和位于最右端的右格栅片:

所述左格栅片的下游端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中部格栅片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和/或,所述右格栅片的下游端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中部格栅片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

优选地,

定义靠近所述左格栅片的格栅片为第一格栅片,且所述第一格栅片的下游端也形成为具有朝向中部格栅片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和/或,定义靠近所述右格栅片的格栅片为第二格栅片,且所述第二格栅片的下游端也形成为具有朝向中部格栅片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

优选地,

所述第一格栅片的下游端的弯曲弧度小于所述左格栅片的下游端的弯曲弧度;所述第二格栅片的下游端的弯曲弧度小于所述右格栅片的下游端的弯曲弧度。

优选地,

所述第一格栅片与所述左格栅片相邻,所述第二格栅片与所述右格栅片相邻。

优选地,

所述格栅片的长度方向沿出风口气流流动方向布置,且有:

从所述左格栅片至所述中部格栅片的方向,格栅片的长度逐渐减小;

和/或,从所述右格栅片至所述中部格栅片的方向,格栅片的长度逐渐减小。

优选地,

所述中部格栅片的长度为最短,且多个所述格栅片相对于所述中部格栅片呈左右对称分布。

优选地,

多个所述格栅片的下游端的位置位于同一个圆弧面上。

优选地,

所述出风格栅结构设置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处并能在与出风口气流相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口,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出风格栅结构,所述出风格栅结构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

优选地,

所述出风格栅结构能在出风口处沿出风口气流相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出风格栅结构具有向左运动的最大左极限位置和向右运动的最大右极限位置,

且当所述出风格栅结构运动至所述最大左极限位置时,所述中部格栅片位于出风口的最左侧相对应的位置,当所述出风格栅结构运动至所述最大右极限位置时,所述中部格栅片位于出风口的最右侧相对应的位置。

优选地,

还包括滚轮和驱动机构,所述滚轮与所述出风格栅结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运动以带动所述出风格栅结构在出风口处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出风格栅结构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格栅结构和空调器,通过将所述左格栅片的下游端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中部格栅片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和/或,所述右格栅片的下游端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中部格栅片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能够使得气流通过该弧形结构向中部位置导流,使得空调器出风口风道格栅在居中送风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贯流风叶的旋转出风而导致的出风偏向(例如如图3所示贯流风叶逆时针转动时风叶吹出的风向偏右、顺时针转动时风叶吹出的风向偏左)发生偏移,即将偏移的气流流向通过该弯曲的弧形结构朝中部进行修正,使得气流朝中部流动,而有效地解决和避免了出风口风道格栅存在的居中送风时偏向严重的缺陷,使得出口格栅居中时,减小送风偏向,提高出风口送风均匀性;

2.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格栅结构和空调器,通过将多个格栅片从左端和/或右端向中部逐渐减小的结构分布,能够使得格栅从右向中部引导气流时防止被流动路径上的格栅片给挡住而削弱气流的流量和流速,和/或使得格栅从右向中部引导气流时防止被流动路径上的格栅片给挡住而削弱气流的流量和流速,使得进一步增大了对气流的流动导向作用,进一步减小送风偏向,进一步提高出风口的送风均匀性,且进一步增加出风格栅向右出风和/或向左出风的扫风角度和扫风范围;

3.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格栅结构和空调器,通过在格栅左右两端的四个格栅采用弧形结构,弧形分别弯向右和左,该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格栅运动至左右极限位置时的送风角度;出风格栅的长度分布特点,从左到右,格栅长度在出风口内侧均等减小和增大,格栅在出风口外侧保持在一个圆弧面上,同时格栅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这种长度分布有效的提高出风口送风均匀性和减小居中送风偏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包括出风口格栅结构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格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格栅位于居中送风位置时的空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格栅位于右极限送风位置时的空调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格栅位于左极限送风位置时的空调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00、出风格栅结构;1、格栅片;11、左格栅片;12、中部格栅片;13、右格栅片;14、第一格栅片;15、第二格栅片;2、出风口;3、滚轮;4、运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风格栅结构100,其包括:

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格栅片1,使得气流能从相邻的所述格栅片1之间流出;每个所述格栅片1的长度方向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布置、且每个所述格栅片1包括位于气流流动方向上游的上游端和位于气流流动方向下游的下游端;

且多个所述格栅片1包括位于最左端的左格栅片11、位于中部的中部格栅片12和位于最右端的右格栅片13:

所述左格栅片11的下游端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中部格栅片12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以使流经该弧形结构的最左端格栅片下游端的气流被朝向中部格栅片方向进行导流;和/或,所述右格栅片13的下游端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中部格栅片12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以使流经该弧形结构的最右端格栅片下游端的气流被朝向中部格栅片方向进行导流。

能够使得气流通过该弧形结构向中部位置导流,使得空调器出风口风道格栅在居中送风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贯流风叶的旋转出风而导致的出风偏向(例如如图3所示贯流风叶逆时针转动时风叶吹出的风向偏右、顺时针转动时风叶吹出的风向偏左)发生偏移,即将偏移的气流流向通过该弯曲的弧形结构朝中部进行修正,使得气流朝中部流动,而有效地解决和避免了出风口风道格栅存在的居中送风时偏向严重的缺陷,使得出口格栅居中时,减小送风偏向,提高出风口送风均匀性。

出口格栅居中时,减小送风偏向,提高出风口送风均匀性;解决现有的出风口格栅居中送风时偏向严重的缺陷,还能提高出口格栅在左右极限位置送风角度,解决现有的出风口格栅运动至左右极限位置时送风角度不足的缺陷,通过提高左右送风角度、送风均匀性以及减小送风偏向,进而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出风格栅的长度分布特点,从左到右,格栅长度在出风口内侧均等减小和增大,格栅在出风口外侧保持在一个圆弧面上,同时格栅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这种长度分布有效的提高出风口送风均匀性和减小居中送风偏向的问题。

优选地,

定义靠近所述左格栅片11的格栅片为第一格栅片14,且所述第一格栅片的下游端也形成为具有朝向中部格栅片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和/或,定义靠近所述右格栅片13的格栅片为第二格栅片15,且所述第二格栅片的下游端也形成为具有朝向中部格栅片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

通过在左格栅片靠近的格栅下游端也设置成弧形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对左端气流朝中部的导向作用,使得送风均匀性更好、送风偏向更优地降低,且提高朝右方的送风角度(尤其是体现在出风格栅结构运动至右极限位置时),通过在右格栅片靠近的格栅下游端也设置成弧形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对右端气流朝中部的导向作用,使得送风均匀性更好、送风偏向更优地降低,且提高朝左方的送风角度(尤其是体现在出风格栅结构运动至左极限位置时);通过在格栅左右两端设置的四个格栅采用弧形结构,弧形分别弯向右和左,该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格栅运动至左右极限位置时的送风角度;

优选地,

所述第一格栅片14的下游端的弯曲弧度小于所述左格栅片11的下游端的弯曲弧度;所述第二格栅片15的下游端的弯曲弧度小于所述右格栅片13的下游端的弯曲弧度。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和第二格栅片的下游端的优选结构形式,将其弯曲弧度设置为比左格栅片或右格栅片小的形式,能够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对气流进行方向的修正作用,即最右端需要修正和改变的方向最大、即该处的弯曲弧度最大,靠近其的格栅片需要修正和改变方向的作用次之、因此该处的弯曲弧度低于最右端的弯曲弧度;同理,对于靠近最左端的格栅片的第一格栅片的弧度小于左格栅片的原理分析也相同。

优选地,

所述第一格栅片14与所述左格栅片11相邻,所述第二格栅片15与所述右格栅片13相邻。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和第二格栅片的优选位置,将其设置为与左格栅片相邻、与右格栅片相邻,能够保证具有弧形结构的格栅片位于两端的位置、而尽量不出现在中部,因为中部的格栅片要保证出风气流的正常平行地出风,尤其是出风格栅结构位于出风口居中位置时需要保证其正面方向的出风效果,而两端的弧形格栅片则将偏斜的气流导向中部,几部分共同作用而提高室内舒适性。

优选地,

所述格栅片1的长度方向沿出风口气流流动方向布置,且有:

从所述左格栅片11至所述中部格栅片12的方向,格栅片1的长度逐渐减小;

和/或,从所述右格栅片13至所述中部格栅片12的方向,格栅片1的长度逐渐减小。

通过将多个格栅片从左端和/或右端向中部逐渐减小的结构分布,能够使得格栅从右向中部引导气流时防止被流动路径上的格栅片给挡住而削弱气流的流量和流速,和/或使得格栅从右向中部引导气流时防止被流动路径上的格栅片给挡住而削弱气流的流量和流速,使得进一步增大了对气流的流动导向作用,进一步减小送风偏向,进一步提高出风口的送风均匀性,且进一步增加出风格栅向右出风和/或向左出风的扫风角度和扫风范围。

当出口格栅位于图3中居中送风位置时,由于格栅长度在出风口内侧从左到右呈现出均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可以将贯流风道内送出偏右的风向,逐渐向左引导,减小出风偏向。可见,通过格栅在长度上的变化规律能使出口风向以居中位置分布。

优选地,

所述中部格栅片12的长度为最短,且多个所述格栅片相对于所述中部格栅片12呈左右对称分布。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格栅片的优选分布形式,能够使得左边部分的格栅片和右边部分的格栅片形成对称的结构,使得气流能够在左右方向均匀地分布,保证出风的均匀性和舒适性。

优选地,

多个所述格栅片1的下游端的位置位于同一个圆弧面上。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保证空调出风口格栅外部的美观性和气流流畅性和均匀性。

优选地,

所述出风格栅结构100设置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处并能在与出风口气流相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

出口格栅可以在运动机构的作用下,通过滚轮在运动轨迹上左右来回运动,实现空调器左右扫风的送风模式,可见,当出口格栅运动至图4中所示的右边极限位置时,出口格栅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增加向右送风角度和范围:

一方面,通过格栅最左端两个向右弯曲弧形格栅的导向作用下,增加了右极限位置向右的扫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另一方面,出口格栅是关于中间最短格栅左右对称分布,当最短格栅运动至风道出风口的最右边位置,此时位于出风口外侧的格栅长度是以从左到右均等减小分布,表明该长度变化规律将逐渐削弱了格栅对出风口的向右送风的阻挡影响,可进一步的增加出口格栅向右出风的扫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同理,当出口格栅运动至图5中所示的左极限位置时,格栅对向左导向送风的作用原理与上述中格栅位于右极限位置时一致,也可增加空调器向左出风的扫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出风口2,其还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出风格栅结构100,所述出风格栅结构100设置于所述出风口2的位置。能够使得气流通过该弧形结构向中部位置导流,使得空调器出风口风道格栅在居中送风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贯流风叶的旋转出风而导致的出风偏向(例如如图3所示贯流风叶逆时针转动时风叶吹出的风向偏右、顺时针转动时风叶吹出的风向偏左)发生偏移,即将偏移的气流流向通过该弯曲的弧形结构朝中部进行修正,使得气流朝中部流动,而有效地解决和避免了出风口风道格栅存在的居中送风时偏向严重的缺陷,使得出口格栅居中时,减小送风偏向,提高出风口送风均匀性。

优选地,

所述出风格栅结构100能在出风口处沿出风口气流相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且所述出风格栅结构100具有向左运动的最大左极限位置和向右运动的最大右极限位置,

且当所述出风格栅结构100运动至所述最大左极限位置时,所述中部格栅片12位于出风口的最左侧相对应的位置,当所述出风格栅结构100运动至所述最大右极限位置时,所述中部格栅片12位于出风口的最右侧相对应的位置。

通过滚轮在运动轨迹上左右来回运动,实现空调器左右扫风的送风模式,可见,当出口格栅运动至图4中所示的右边极限位置时,出口格栅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增加向右送风角度和范围:

一方面,通过格栅最左端两个向右弯曲弧形格栅的导向作用下,增加了右极限位置向右的扫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另一方面,出口格栅是关于中间最短格栅左右对称分布,当最短格栅运动至风道出风口的最右边位置,此时位于出风口外侧的格栅长度是以从左到右均等减小分布,表明该长度变化规律将逐渐削弱了格栅对出风口的向右送风的阻挡影响,可进一步的增加出口格栅向右出风的扫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当出口格栅运动至图5中所示的左极限位置时,格栅对向左导向送风的作用原理与上述中格栅位于右极限位置时一致,也可增加空调器向左出风的扫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优选地,

还包括滚轮3和驱动机构,所述滚轮3与所述出风格栅结构100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运动以带动所述出风格栅结构100在出风口处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出风格栅,提高出风送风角度、送风均匀性以及减小居中送风偏向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当出口格栅位于图3中居中送风位置时,由于格栅长度在出风口内侧从左到右呈现出均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可以将贯流风道内送出偏右的风向,逐渐向左引导,减小出风偏向。可见,通过格栅在长度上的变化规律能使出口风向以居中位置分布。

出口格栅可以在运动机构的作用下,通过滚轮在运动轨迹上左右来回运动,实现空调器左右扫风的送风模式,可见,当出口格栅运动至图4中所示的右边极限位置时,出口格栅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增加向右送风角度和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