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石灰窑窑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8733发布日期:2018-11-07 08:1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石灰窑窑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石灰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石灰窑窑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立窑,为圆柱空腔结构,采用底部供风,由于窑体内部的物料不均匀,加之窑体直径相对较大,因此风量的分布并不均匀;我们希望当窑体中的某部位温度过低时,可以增加该处的风量,而当温度过高时,需要降低经过该处的风量,但是,针对传统的立窑,风量无法如此调控,因为风量依然会往阻力小的部位流动,一旦石灰窑烧偏,只能将整个窑的温度下降或者上升,只能将整个窑进行卸料或加料,因此生产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石灰窑窑体,能够方便地解决石灰窑烧偏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石灰窑窑体,包括混凝土的底座和钢结构的主窑体,所述的混凝土底座和主窑体贯通,中心轴设置有芯柱,主窑体的下部设置有6块隔板,隔板连接主窑体内壁和芯柱外壁,将主窑体的下部空间分割成6个分区,所述的个分区的底部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的底座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所述的底座侧面设置至少1个门洞。

底座和主窑体的侧面设置有环形的平台,相邻环形平台通过楼梯连接。

所述的主窑体内壁设置有一层耐火砖,芯柱外壁设置有一层耐火砖或芯柱的位于主窑体的烧制段的外壁设置有一层耐火砖,所述的隔板为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主窑体内部设置有芯柱,在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窑内的烧制区域由圆形变成了环形,传统的窑的风的路径可以是圆内任意流动,但设有芯柱后,对气流的路径做了一定的限制;当采用隔板将主窑体的下部分隔成多个分区,在各个分区底部分别进风,能够使各个分区的风更加集中,而避免了因其他区域的阻力小,风向其他分区流动的情况发生,因此能够实现对窑体内某个特定区域的进风量进行调节,而传统的只能对窑体内的总进风量进行调节无法控制风在窑体内的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一种改进的石灰窑窑体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一种改进的石灰窑窑体在石灰窑中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石灰窑窑体,包括混凝土的底座1和钢结构的主窑体2,所述的混凝土底座1和主窑体2贯通,中心轴设置有芯柱3,主窑体2的下部设置有6块隔板24,隔板24连接主窑体2内壁和芯柱3外壁,将主窑体2的下部空间分割成6个分区,所述的6个分区的底部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的底座1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所述的底座1侧面设置至少1个门洞11。

底座1和主窑体2的侧面设置有环形的平台21,相邻环形平台21通过楼梯连接。

所述的主窑体2内壁设置有一层耐火砖,芯柱3外壁设置有一层耐火砖或芯柱3的位于主窑体2的烧制段的外壁设置有一层耐火砖,所述的隔板24为钢板。

如图2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石灰窑窑体的石灰窑结构示意图,包括底座1,底座1上部设置有柱状的窑体2,底座1和窑体2内部沿轴布置有芯柱3,其中窑体2内壁设置有一层耐火砖层23,芯柱3外部亦设置耐火砖;所述的窑体2分为上部的烧结段21和下部的冷却段22,冷却段22内设置有6块沿径向布置的隔板24,隔板24连接在芯柱3和耐火砖层23之间,将环形的空间分割成6个分区25,窑体2顶部设置布料器4,窑体2底部侧壁设置6进风口6和6个卸料装置5,每个进风口6和卸料装置5对应一个分区25;窑体2内部设置有测温热电偶和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进料量、进料位置、卸料量、卸料点、进风量等,通过调节各参数,实现对石灰窑内部温度的精确控制,防止烧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石灰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石灰窑窑体,包括混凝土的底座和钢结构的主窑体,所述的混凝土底座和主窑体贯通,中心轴设置有芯柱,主窑体的下部设置有6块隔板,隔板连接主窑体内壁和芯柱外壁,将主窑体的下部空间分割成6个分区,所述的个分区的底部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的底座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本发明能够防止石灰窑烧偏,实现精确控温。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万方圆窑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6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