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导气孔的稳定高效燃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4526发布日期:2018-12-12 00:1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导气孔的稳定高效燃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烧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导气孔的稳定高效燃烧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锅炉热效率是指锅炉有效利用热量与单位时间内锅炉的输入热量的百分比,也称为锅炉效率,用符号η表示,它是表明锅炉热经济性的指标。在水流管路中,因为加热、碰撞等因素会产生气泡,管路中的气泡受热体积会快速发生变化,进一步会造成锅炉抖动,影响锅炉的稳定性。为此,

本技术:
人在现有锅炉基础上发明创造了本专利申请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带导气孔的稳定高效燃烧锅炉,其通过在单个燃烧锅炉内增加水流管道数量和设置导气孔排出水内的气泡,更好地利用燃烧热量,提高锅炉稳定性和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导气孔的稳定高效燃烧锅炉,包括锅炉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主体由前端盖、后端盖和位于中部的若干相同规格的燃气加热单元组成,所述燃气加热单元为内部带水流管道的铝合金压铸件,所述水流管道为双流通道,分别为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均为蛇形管道且对称设置,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均为下进上出水结构,在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的管壁上均设有贯通管壁以便于气体向上导出的导气孔。

如上所述一种带导气孔的稳定高效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内径为1.5-2.5毫米,导气孔位于所述水流通道的水流回转角位置。

如上所述一种带导气孔的稳定高效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上均为下进上出水设计,在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的管壁上均设有贯通管壁以便于气体向上导出的导气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燃气加热单元为内部带水流管道的铝合金压铸件,所述水流管道为双流通道,该设计使得燃气加热单元具有足够的内部空间用于加热水,同时双流通道有利于减小水流管道的管径,避免大管径水流管道容易因空气累计形成气泡加热后造成的燃烧锅炉抖动,出热水效率高且稳定。

2、在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的管壁上均设有贯通管壁以便于气体向上导出的导气孔,该设计使得水流中的气体能及时、快速导出到出水口,避免因空气累计形成气泡加热后造成的燃烧锅炉抖动,出热水效率高且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燃烧锅炉的燃气燃烧排放通道内燃气流向原理示意图。

图2为燃气加热单元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燃气加热单元内部的水流管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所示,图1为燃烧锅炉的燃气燃烧排放通道内燃气流向原理示意图。图2为燃气加热单元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燃气加热单元内部的水流管道结构示意图。

一种带导气孔的稳定高效燃烧锅炉,包括锅炉主体100,锅炉主体100由前端盖2、后端盖3和位于中部的若干相同规格的燃气加热单元1组成。

其中,燃气加热单元1为内部带水流管道11的铝合金压铸件,水流管道11为双流通道,分别为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均为蛇形管道且对称设置。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均为下进上出水结构,燃气加热单元1下部设有与水流管道11连通的进水管71,燃气加热单元1上部设有与水流管道11连通的出水管72。在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的管壁上均设有贯通管壁以便于气体向上导出的导气孔110,导气孔110内径为1.5-2.5毫米,导气孔110位于水流通道11的水流回转角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子中,燃气加热单元1上部设有供燃气穿过的进气孔12,燃气加热单元1下部设有供燃烧后烟气穿过的排气孔13,燃气加热单元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内凹的腔室10,腔室10内壁上设有外凸的导热柱6。

使用时,若干相同规格的燃气加热单元1上的进气孔12顺次对接连通形成一轴向贯通的进气通道101;若干相同规格的燃气加热单元1上的排气孔13顺次对接连通形成一轴向贯通的排气通道102。

后端盖3封盖在位于最后端的燃气加热单元1的外侧以封堵住排气通道102的一端,后端盖3上部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101后端正对连通的进气接头41;所述前端盖2封盖在位于最前端的燃气加热单元1的外侧以封堵住进气通道101的另一端,前端盖2下部设有与所述排气通道102另一端正对连通的排气管42。

相邻两个燃气加热单元1之间的外边缘密封配合形成,相邻两个燃气加热单元1之间的腔室10正对接形成用于加热水流管道11的中间燃烧室200;前端盖2边缘与位于最前端的燃气加热单元1的外边缘密封配合形成能加热位于最前端燃气加热单元1上的水流管道11的前端燃烧室201;后端盖3边缘与位于最后端的燃气加热单元1的外边缘密封配合形成能加热位于最后端燃气加热单元1上的水流管道11的后端燃烧室202。前端燃烧室201、中间燃烧室200和后端燃烧室202上端均与进气通道101连通;前端燃烧室201、中间燃烧室200和后端燃烧室202下端均与排气通道102连通,构成完整的燃气燃烧排放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子中,相邻两个燃气加热单元1之间、前端盖2与燃气加热单元1前端之间、以及后端盖3与燃气加热单元1后端之间通过螺栓锁紧连接,前端盖2、各个燃气加热单元1、后端盖3边缘对应设有供螺栓连接的连接耳8。

为方便燃气燃烧排放通道内的积水排出,在排气通道102内的底部设有方便收集积水并排出的积水槽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导气孔的稳定高效燃烧锅炉,包括锅炉主体,锅炉主体由前端盖、后端盖和位于中部的若干相同规格的燃气加热单元组成,燃气加热单元为内部带水流管道的铝合金压铸件,水流管道为双流通道,分别为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均为蛇形管道且对称设置,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均为下进上出水结构,在第一水流管道和第二水流管道的管壁上均设有贯通管壁以便于气体向上导出的导气孔。本发明通过在单个燃烧锅炉内增加水流管道数量,并通过设置导气孔排出水内的气泡,从而更好地利用燃烧热量,提高锅炉稳定性和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艾孚威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29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