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76358发布日期:2019-03-22 20:3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背景技术:

睡眠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在人处于睡眠状态时,无法主动调控空调的运行参数,为了提高人在睡眠状态下空调的运行参数,现有技术提出了多种方案。

在公开号:cn104848474b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误判确定方法,包括: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及预设的误判条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是否有误;根据确定结果,控制空调器的睡眠参数调整。在公开号:cn103126650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声音检测技术的睡眠质量辅助系统,包括:两个分别放于枕头两端,用于接收鼾声信号的声音传感器;与声音传感器相连的信号调理电路;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调节室内温度及通风度、实现紧急报警的睡眠辅助单元;与信号调理电路、睡眠辅助单元及温度传感器相连,用于对声音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及分析并控制睡眠辅助单元工作的核心处理器。

现有的技术中,用户在睡眠中时仍然会出现被冷醒或热醒的问题,造成用户体验低。

因此,提高用户在睡眠时使用空提的用户体验,改善用户睡眠质量,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以提高用户睡眠时使用空调的用户体验,改善睡眠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用户睡眠时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

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

根据预期睡眠状态调节空调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运行参数;

其中,睡眠状态包括浅度睡眠、深度睡眠和睡醒状态。

可选的,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包括:

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其中,用户的睡眠时段包括多个控制周期。

可选的,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包括:

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发出的声响和/或翻身次数;

根据声响和/或翻身次数确定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可选的,根据声响和/或翻身次数确定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的睡眠质量,包括;

获取任一控制周期为目标周期;

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的睡眠状态;

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翻身次数和睡眠状态,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可选的,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的睡眠状态,包括:

获取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的平均值;

当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睡醒状态;和/或,

当平均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浅度睡眠;和/或,

当平均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

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可选的,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包括:

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采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

可选的,根据预期睡眠状态调节空调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运行参数,包括:

获取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和/或目标风速;

若预期睡眠状态为浅度睡眠,则将目标温度升高第一温度,和/或,将目标风速降低第一风速;

和/或,若预期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则将目标温度升高第二温度,和/或,将目标风速降低第一风速;

和/或,若预期睡眠状态为睡醒状态,则按照目标温度和目标风速控制空调运行;

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在用户睡眠时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预期睡眠状态调节空调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运行参数;

其中,睡眠状态包括浅度睡眠、深度睡眠和睡醒状态。

可选的,监测单元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包括:

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其中,用户的睡眠时段包括多个控制周期。

可选的,监测单元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包括:

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发出的声响和/或翻身次数;

根据声响和/或翻身次数确定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可选的,监测单元根据声响和/或翻身次数确定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的睡眠质量,包括;

获取任一控制周期为目标周期;

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的睡眠状态;

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翻身次数和睡眠状态,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可选的,监测单元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的睡眠状态,包括:

获取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的平均值;

当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睡醒状态;和/或,

当平均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浅度睡眠;和/或,

当平均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

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可选的,计算单元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包括:

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采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

可选的,控制单元根据预期睡眠状态调节空调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运行参数,包括:

获取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和/或目标风速;

若预期睡眠状态为浅度睡眠,则将目标温度升高第一温度,和/或,将目标风速降低第一风速;

和/或,若预期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则将目标温度升高第二温度,和/或,将目标风速降低第一风速;

和/或,若预期睡眠状态为睡醒状态,则按照目标温度和目标风速控制空调运行;

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本申请提出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出另一种空调,包括本申请提出的任一的装置。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根据已经监测到的睡眠质量数据预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从而对应调节空调的运行参数,以提高用户在睡眠时使用空提的用户体验,改善用户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的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电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电器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用户在使用空调时会根据自身的感受调节空调的运行状态,然而用户在睡眠时无法主动调节空调的运行状态,而且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和心率是随着睡眠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在不同的睡眠状态时用户所感到最舒适的空调的运行参数因此采用固定的运行参数控制空调容易导致用户感到不舒适,造成用户体验低,容易被冷醒或是热醒,降低了睡眠质量。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s11:在用户睡眠时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获取用户穿戴的智能设备中的数据,以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例如通过用户佩戴的智能手环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或是可以通过在空调上设置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通过摄像头拍摄用户睡眠时的动作,并结合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用户的体表温度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通常情况下睡眠状态包括浅度睡眠、深度睡眠和睡醒状态。在睡醒阶段用户的体温和心率最高、在浅度睡眠时用户的体温和心率略有下降在深度睡眠时用户的体温和心率相对最低,对于不同的用户而言,其睡醒阶段、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的体温和心率略有差异,因此可以预先存储不同的用户在各个睡眠状态下的体温和心率,通过摄像头采用用户的头像以确定用户的身份,在用户睡眠时根据用户的体温和心率判断用户处于的睡眠状态,再根据体温和心率的具体值确定睡眠质量,通常对于特定的睡眠状态,其体温和心率是处于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而在任一睡眠状态心率变化越小,体温越平稳其睡眠质量越高。

s12: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

具体的,控制周期是预先设置的重复的时段,作为空调调控的单位时段,在任一控制周期内空调的运行参数保持不变。在用户睡眠时,将整个睡眠时段分为多个控制周期,例如用户从22:00到早6点进行睡觉,共8个小时,将这8个小时分为8个控制周期,每个控制周期为1小时。控制周期是不断重复的,一个控制周期接着下一个控制周期,各个控制周期的运行参数可相同或不同。在监测到睡眠质量后,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预期睡眠状态,例如用户从昨天22点开始睡眠,控制周期为1小时,从用户开始睡眠时开始计算控制周期,现在是4点50分,则获取了昨天22点到今天4点这6个小时内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中包括睡眠状态,假设在这6个小时中检测到用户的睡眠周期为2小时,即需要2小时完成一次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其中浅度睡眠时长为40分钟到45分钟,深度睡眠的时长为75分钟到80分钟,之后不断重复浅睡眠和深睡眠过程,那么,现在用户的睡眠状态就是刚刚进入深度睡眠,下一个控制周期为5点到6点,用户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预期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在用户睡眠过程中,其睡眠周期大部分时候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的时长都处于一个可检测的范围内,根据其睡眠周期的时长、浅度睡眠的时长和深度睡眠的时长就可以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监测到的睡眠质量的数据越多,预期睡眠状态就越准确,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睡眠质量中不仅包括睡眠状态还包括在该睡眠状态下的睡眠评分,此处的睡眠评分是指睡眠的好坏,睡眠评分越高用户睡的越“香”,在睡眠质量的计算中,深度睡眠时间越长、睡眠情况越高,睡眠质量就越高,例如:睡眠质量=浅度睡眠时间*浅度睡眠评分*浅度加权+深度睡眠时间*深度睡眠评分*深度加权,其中浅度加权小于深度加权。

s13:根据预期睡眠状态调节空调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运行参数;

具体的,在确定了下一个控制周期内预期运行状态后,再根据预设算法控制空调的运行参数,此处的预设算法例如可以是预先通过大数据采集的人们在各个睡眠状态下所优选的运行参数,或是由用户自己设置的在各个睡眠状态下所采取的运行参数,或是预先在不同的睡眠状态下采用各个运行参数控制空调,并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和红外监测装置采集用户在此时的反应,从而确定用户在各个睡眠状态下最优选的运行参数,保证在各个控制周期内都处于最舒适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是先预测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再调节空调的运行参数,而不是实时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再调节空调的运行参数,因为如果实时监测再进行调节空调的运行参数会导致延时,如果加大空调的功率以加速调节过程则容易导致噪音或是用户体感温度变化过快影响睡眠质量,本申请通过提前调节空调的运行参数保证了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都不会突然变化,保证运行参数符合睡眠状态、防止噪音且避免了体感温度突变造成的用户不适,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包括: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其中,用户的睡眠时段包括多个控制周期。

具体的,用户的睡眠时段是指用户从开始睡眠到结束睡眠的整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中包括多个控制周期,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的目的在于方便计算,因为各个控制周期的时间长度相同,所以在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的睡眠状态时的可比性较强。

可选的,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包括:

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发出的声响和/或翻身次数;

根据声响和/或翻身次数确定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具体的,声响指的是声音的响度,用户在不同的睡眠状态时发出的声响和翻身次数均不同,深度睡眠的翻身次数远少于浅度睡眠时的翻身次数,深度睡眠发出的声响也较小,可以在空调上设置图像采集装置和语音检测装置以采集用户的翻身次数和发出的声响,或者是用户的手机中下载应用软件通过手机采集用户睡眠时发出的声响,再根据采集到的声响数据确定睡眠状态,然后发送给空调,对应控制空调的运行参数,手机可以放置在用户的床头处以保证采集的声响足够清楚,采集的睡眠质量数据可以保存在手机存储器中或是存储在服务器上,优选设置在服务器上,这样当用户更换空调时只需要空调具有wifi功能就可以从服务器获取存储的睡眠质量数据。当然,也可以采用语音盒子或是其他具有语音采集功能的设备监测用户睡眠时发出的声响。

可选的,根据声响和/或翻身次数确定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的睡眠质量,包括;获取任一控制周期为目标周期;

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的睡眠状态;

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翻身次数和睡眠状态,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先通过用户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所处的睡眠状态,再根据睡眠状态和翻身次数确定睡眠质量,对于任一睡眠状态,翻身次数越少睡眠质量越高,检测翻身次数的时候可是在床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变化确定用户是否翻身和翻身次数。

可选的,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的睡眠状态,包括:

获取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的平均值;

当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睡醒状态;和/或,

当平均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浅度睡眠;和/或,

当平均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

具体的,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时睡醒状态和前度睡眠的临界值,在平均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表明用户不处于睡醒阶段,第二预设值是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的临界值,在平均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用户处于深度睡眠。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以是从网上获取的,或者是预先通过实验收集的大多数用户睡眠时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例如可以通过采集用户的脑电波判断其处于的睡眠状态,再采集此睡眠状态下用户发出的声响,就可以知道各个睡眠状态声响的平均值,也就知道了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

可选的,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包括: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采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

具体的,神经网路模型可以是卷积神经网路或残差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输入值是已经监测到的各个控制周期的睡眠质量,输出值为下一个控制周期的预期睡眠状态,可选的,还包括监测用户在下一个睡眠周期内的实际睡眠状态,根据实际睡眠状态对神经网路模型进行强化训练,通过不断采集真实的用户数据可以对神经网络不断的进行强化训练以保证预期睡眠状态真实可靠。

可选的,根据预期睡眠状态调节空调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运行参数,包括:获取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和/或目标风速;

若预期睡眠状态为浅度睡眠,则将目标温度升高第一温度,和/或,将目标风速降低第一风速;

和/或,若预期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则将目标温度升高第二温度,和/或,将目标风速降低第一风速;

和/或,若预期睡眠状态为睡醒状态,则按照目标温度和目标风速控制空调运行。

具体的,目标温度和目标风速是用户在睡眠前设置的温度和风速,也可以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采用的用户睡眠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温度和风速,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第一温度可以是1℃-3℃,第二温度可以是2℃-4℃,在用户睡眠的过程中,由睡醒状态进入浅度睡眠时体温会逐渐降低,因此在浅度睡眠时需要适当提高室温降低室内的风速以防止用户受凉或感冒,由浅度睡眠进入深度睡眠时体温会进一步降低,所以需要进一步降低室温。而当用户睡醒时,体温逐渐恢复,则按照目标温度和目标风速控制空调运行。可选的,还包括:在用户睡醒后将监测到的睡眠质量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存储,以用于提高以后确定预期睡眠状态的准确度。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监测单元10、计算单元20和控制单元30。

监测单元10用于在用户睡眠时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

计算单元20用于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

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预期睡眠状态调节空调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运行参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监测单元10可以包括用户穿戴的智能穿戴设备,以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例如通过用户佩戴的智能手环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或是监测单元10可以包括空调上设置的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通过摄像头拍摄用户睡眠时的动作,并结合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用户的体表温度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通常情况下睡眠状态包括浅度睡眠、深度睡眠和睡醒状态。在睡醒阶段用户的体温和心率最高、在浅度睡眠时用户的体温和心率略有下降在深度睡眠时用户的体温和心率相对最低,对于不同的用户而言,其睡醒阶段、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的体温和心率略有差异,因此可以预先存储不同的用户在各个睡眠状态下的体温和心率,通过摄像头采用用户的头像以确定用户的身份,在用户睡眠时根据用户的体温和心率判断用户处于的睡眠状态,再根据体温和心率的具体值确定睡眠质量,通常对于特定的睡眠状态,其体温和心率是处于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而在任一睡眠状态心率变化越小,体温越平稳其睡眠质量越高。

控制周期是预先设置的不断重复的时段,作为空调调控的单位时段,在任一控制周期内空调的运行参数保持不变。在用户睡眠时,将整个睡眠时段分为多个控制周期,例如用户从22:00到早6点进行睡觉,共8个小时,将这8个小时分为8个控制周期,每个控制周期为1小时。控制周期是不断重复的,一个控制周期接着下一个控制周期,各个控制周期的运行参数可相同或不同。在监测到睡眠质量后,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预期睡眠状态,例如用户从昨天22点开始睡眠,控制周期为1小时,从用户开始睡眠时开始计算控制周期,现在是4点50分,则获取了昨天22点到今天4点这6个小时内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中包括睡眠状态,假设在这6个小时中检测到用户的睡眠周期为2小时,即需要2小时完成一次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其中浅度睡眠时长为40分钟到45分钟,深度睡眠的时长为75分钟到80分钟,之后不断重复浅睡眠和深睡眠过程,那么,现在用户的睡眠状态就是刚刚进入深度睡眠,下一个控制周期为5点到6点,用户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预期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在用户睡眠过程中,其睡眠周期大部分时候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的时长都处于一个可检测的范围内,根据其睡眠周期的时长、浅度睡眠的时长和深度睡眠的时长就可以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监测到的睡眠质量的数据越多,预期睡眠状态就越准确,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睡眠质量中不仅包括睡眠状态还包括在该睡眠状态下的睡眠评分,此处的睡眠评分是指睡眠的好坏,睡眠评分越高用户睡的越“香”,在睡眠质量的计算中,深度睡眠时间越长、睡眠情况越高,睡眠质量就越高,例如:睡眠质量=浅度睡眠时间*浅度睡眠评分*浅度加权+深度睡眠时间*深度睡眠评分*深度加权,其中浅度加权小于深度加权。在确定了下一个控制周期内预期运行状态后,控制单元30再根据预设算法控制空调的运行参数,此处的预设算法例如可以是预先通过大数据采集的人们在各个睡眠状态下所优选的运行参数,或是由用户自己设置的在各个睡眠状态下所采取的运行参数,或是预先在不同的睡眠状态下采用各个运行参数控制空调,并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和红外监测装置采集用户在此时的反应,从而确定用户在各个睡眠状态下最优选的运行参数,保证在各个控制周期内都处于最舒适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是先预测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再调节空调的运行参数,而不是实时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再调节空调的运行参数,因为如果实时监测再进行调节空调的运行参数会导致延时,如果加大空调的功率以加速调节过程则容易导致噪音或是用户体感温度变化过快影响睡眠质量,本申请通过提前调节空调的运行参数保证了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都不会突然变化,保证运行参数符合睡眠状态、防止噪音且避免了体感温度突变造成的用户不适,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监测单元10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包括:

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其中,用户的睡眠时段包括多个控制周期。

具体的,用户的睡眠时段是指用户从开始睡眠到结束睡眠的整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中包括多个控制周期,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的目的在于方便计算,因为各个控制周期的时间长度相同,所以在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的睡眠状态时的可比性较强。

可选的,监测单元10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包括:

监测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发出的声响和/或翻身次数;

根据声响和/或翻身次数确定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具体的,用户在不同的睡眠状态时发出的声响和翻身次数均不同,深度睡眠的翻身次数远少于浅度睡眠时的翻身次数,深度睡眠发出的声响也较小。监测单元10可以包括在空调上设置的图像采集装置和语音检测装置,以采集用户的翻身次数和发出的声响,或者是用户的手机中下载应用软件通过手机采集用户睡眠时发出的声响,再根据采集到的声响数据确定睡眠状态,然后发送给空调,对应控制空调的运行参数,手机可以放置在用户的床头处以保证采集的声响足够清楚,采集的睡眠质量数据可以保存在手机存储器中或是存储在服务器上,优选设置在服务器上,这样当用户更换空调时只需要空调具有wifi功能就可以从服务器获取存储的睡眠质量数据。当然,也可以采用语音盒子或是其他具有语音采集功能的设备监测用户睡眠时发出的声响。

可选的,监测单元10根据声响和/或翻身次数确定用户在各个控制周期的睡眠质量,包括;

获取任一控制周期为目标周期;

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的睡眠状态;

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翻身次数和睡眠状态,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质量。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先通过用户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所处的睡眠状态,再根据睡眠状态和翻身次数确定睡眠质量,对于任一睡眠状态,翻身次数越少睡眠质量越高,检测翻身次数的时候可是在床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变化确定用户是否翻身和翻身次数。

可选的,监测单元10根据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确定用户在目标周期的睡眠状态,包括:

获取用户在目标周期内发出的声响的平均值;

当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睡醒状态;和/或,

当平均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浅度睡眠;和/或,

当平均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用户在目标周期内的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

具体的,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时睡醒状态和前度睡眠的临界值,在平均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表明用户不处于睡醒阶段,第二预设值是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的临界值,在平均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用户处于深度睡眠。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以是从网上获取的,或者是预先通过实验收集的大多数用户睡眠时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例如可以通过采集用户的脑电波判断其处于的睡眠状态,再采集此睡眠状态下用户发出的声响,就可以知道各个睡眠状态声响的平均值,也就知道了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

可选的,计算单元20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包括:

根据监测到的睡眠质量采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用户的预期睡眠状态。具体的,神经网路模型可以是卷积神经网路或残差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输入值是已经监测到的各个控制周期的睡眠质量,输出值为下一个控制周期的预期睡眠状态,可选的,还包括强化单元,用于获取检测单元10监测到的用户在下一个睡眠周期内的实际睡眠状态,根据实际睡眠状态对神经网路模型进行强化训练,通过不断采集真实的用户数据可以对神经网络不断的进行强化训练以保证预期睡眠状态真实可靠。

可选的,控制单元30根据预期睡眠状态调节空调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的运行参数,包括:

获取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和/或目标风速;

若预期睡眠状态为浅度睡眠,则将目标温度升高第一温度,和/或,将目标风速降低第一风速;

和/或,若预期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则将目标温度升高第二温度,和/或,将目标风速降低第一风速;

和/或,若预期睡眠状态为睡醒状态,则按照目标温度和目标风速控制空调运行。

具体的,目标温度和目标风速是用户在睡眠前设置的温度和风速,也可以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采用的用户睡眠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温度和风速,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第一温度可以是1℃-3℃,第二温度可以是2℃-4℃,在用户睡眠的过程中,由睡醒状态进入浅度睡眠时体温会逐渐降低,因此在浅度睡眠时需要适当提高室温降低室内的风速以防止用户受凉或感冒,由浅度睡眠进入深度睡眠时体温会进一步降低,所以需要进一步降低室温。而当用户睡醒时,体温逐渐恢复,则按照目标温度和目标风速控制空调运行。可选的,还包括:传输单元,用于在用户睡醒后将监测到的睡眠质量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存储,以用于提高以后确定预期睡眠状态的准确度。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本申请提出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出另一种空调,包括本申请提出的任一的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