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7720发布日期:2018-11-02 22:4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属于加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1500万大卡/小时以上的大型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存在一些发展瓶颈,一方面的原因由于炉体的不断大型化,使炉体的运输出现难题;另外卧式加热炉的大型化,使得打开前盖部件进行检验检修变得不太方便;同时由于大型燃油气有机热载体炉的运输直径的限制以及燃烧器火焰直径的不断增大,直接影响了内圈盘管内的有机热载体的最高膜温的安全性,使管内有机热载体容易结焦并堵塞炉管,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它不仅有利于燃烧器内燃料的充分燃尽,同时确保了足够多的受热面积,而且可有效地提高内圈盘管内的有机热载体的最高膜温的安全性,使有机热载体不容易结焦而堵塞炉管,杜绝了燃油气有机热载体炉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的一些发展瓶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它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炉膛,所述炉体还设置有烟气接口,所述炉体上安装有燃烧器;

热载体管路,所述热载体管路包括内圈盘管、外圈盘管和顶盘管,所述内圈盘管、外圈盘管和顶盘管均设置在炉膛内,所述内圈盘管的出口与所述顶盘管的进口相连通,所述顶盘管的出口与所述外圈盘管相连通,所述外圈盘管设置在内圈盘管和所述炉体的内壁之间,所述内圈盘管的内侧和所述顶盘管的内侧围成辐射区域,所述内圈盘管和所述外圈盘管之间以及所述外圈盘管和所述炉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对流区域,所述燃烧器产生高温烟气先进入辐射区域再进入对流区域,最后由烟气接口排出;

集管组,所述集管组包括进集管和出集管,所述进集管的出口与内圈盘管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外圈盘管的出口与所述出集管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炉体的结构,所述炉体包括壳体、前盖部件和后盖部件,所述前盖部件可拆卸式地与壳体的前部连接,所述后盖部件与所述壳体的后部相连,所述燃烧器安装在前盖部件上。

进一步为了使辐射区域的高温烟气不会直接串流入对流区域内,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前端连接在前盖部件上,所述密封圈的后端伸入内圈盘管内,所述密封圈隔开辐射区域和对流区域,所述前盖部件上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口,所述燃烧器燃烧口通过密封圈与所述辐射区域相连通。

进一步为了防止前盖部件发烫的现象,所述壳体的前部内侧设置有密封槽体,所述密封槽体内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前盖部件的四周与保温层相抵。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后盖部件的具体结构,所述后盖部件包括由前往后依次设置的后密封盖、后部保温层和后盖板,并且后密封盖与顶盘管之间密封相抵。

进一步为了观察火焰燃烧情况和平时检验维修的方便,所述后盖部件上还设置有带视镜并可通过视镜观测炉膛内情况的人孔。

进一步为了提高炉体后部的密封性能,所述后密封盖的四周连接有密封环,后密封盖的后侧面连接有向后延伸的人孔密封圈,所述后部保温层设置在人孔密封圈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人孔安装在人孔密封圈内。

进一步为了能够吸收炉管的热胀冷缩,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壳体之间为非焊接式抵接。

进一步,所述人孔与所述后密封盖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和/或所述人孔与所述人孔密封圈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圈密封绳。

进一步为了运输时可拆下可拆卸式支座,用底座为圆弧形的元宝车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高度,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式支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辐射区域有足够的炉膛空间,有利于燃烧器中天然气和燃油的充分燃尽,同时确保了足够的受热面积。

2、前盖部件和后盖部件的设计确保了烟气的密封。

3、带视镜的人孔便于观察火焰燃烧情况和方便平时检验检修。

4、采用可拆卸式支座,可有效降低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的运输高度。

5、本结构中进集管和内圈盘管相连通,使得此结构的最大火焰直径在热载体加热炉的炉管内的有机热载体为低温区,可有效地提高内圈盘管内的有机热载体的最高膜温的安全性,使热载体加热炉内的有机热载体不容易结焦而堵塞炉管,杜绝了热载体加热炉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大型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的一些发展瓶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它包括:

炉体2,所述炉体2内设置有炉膛,所述炉体2还设置有烟气接口20,所述炉体2上安装有燃烧器1;

热载体管路,所述热载体管路包括内圈盘管9、外圈盘管10和顶盘管11,所述内圈盘管9、外圈盘管10和顶盘管11均设置在炉膛内,所述内圈盘管9的出口与所述顶盘管11的进口相连通,所述顶盘管11的出口与所述外圈盘管10相连通,所述外圈盘管10设置在内圈盘管9和所述炉体2的内壁之间,所述内圈盘管9的内侧和所述顶盘管11的内侧围成辐射区域,所述内圈盘管9和所述外圈盘管10之间以及所述外圈盘管10和所述炉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对流区域,所述燃烧器1产生高温烟气先进入辐射区域再进入对流区域,最后由烟气接口20排出;

集管组,所述集管组包括进集管4和出集管3,所述进集管4的出口与内圈盘管9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外圈盘管10的出口与所述出集管3的进口相连通。

热载体从进集管4进入内圈盘管9、顶盘管11再流入外圈盘管10,最后经与高温烟气换热以后的热载体从出集管3流出,烟气采用三回程设计,天然气或轻油、重油等经过燃烧器1燃烧形成高温烟气,经过内圈盘管9内部进行辐射换热后,进入内圈盘管9、外圈盘管10之间和外圈盘管10与壳体21之间进行对流换热,最后从炉体2后上部的烟气接口20排出。

所述炉体2包括壳体21、前盖部件5和后盖部件,所述前盖部件5可拆卸式地与壳体21的前部连接,所述后盖部件与所述壳体21的后部相连,所述燃烧器1安装在前盖部件5上。

卧式燃油气热载体加热炉还包括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的前端连接在前盖部件5上,所述密封圈6的后端伸入内圈盘管9内,所述密封圈6隔开辐射区域和对流区域,所述前盖部件5上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口,所述燃烧器燃烧口通过密封圈6的内腔与所述辐射区域相连通。前盖部件5和内圈盘管9内侧用密封圈6来密封,使辐射区域的烟气不会直接串流入对流区域。

所述壳体21的前部内侧设置有密封槽体8,所述密封槽体8内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前盖部件5的四周与保温层7相抵。由于前盖部件5的侧壁和壳体21间一般有25mm的间隙,为防止前盖部件5发烫,在壳体21上设计了密封槽体8,用来压紧和前盖部件5之间的保温层7。

所述后盖部件包括由前往后依次设置的后密封盖13、后部保温层14和后盖板15,并且后密封盖13与顶盘管11之间密封相抵;具体地,顶盘管11与后密封盖13之间用耐高温胶泥和硅酸铝纤维棉密封。

为了观察火焰燃烧情况和平时检验维修的方便,所述后盖部件上还设置有带视镜并可通过视镜观测炉膛内情况的人孔19。

所述后密封盖13的四周连接有密封环12,后密封盖13的后侧面连接有向后延伸的人孔密封圈17,所述后部保温层14设置在人孔密封圈17和所述壳体21之间,所述人孔19安装在人孔密封圈17内。后部保温层14由人孔密封圈17与壳体21之间层层填充满硅酸铝纤维毡构成。

为了吸收炉管的热胀冷缩,所述密封环12与所述壳体21之间为非焊接式抵接。

所述人孔19与所述后密封盖13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6;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6为不锈钢丝加强纤维毡,宽度少于60mm,所述人孔19与所述人孔密封圈17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圈密封绳18。密封绳18由石棉制成,并且缠绕有6圈,充分保证了烟气密封。

所述炉体2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式支座22。大型炉炉本体由于直径大,难运输,故采用可拆卸式支座22,运输时拆下可拆卸式支座22,用底座为圆弧形的元宝车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进集管4和出集管3设置在炉体的前侧部,并且进集管4、出集管3、内圈盘管9、顶盘管11和外圈盘管10为加热炉的受压部件,非受压部件由前盖部件5、密封圈6、壳体21、后盖部件及人孔19等组成。

前盖部件5采用快开门形式,便于大修时容易拆卸再安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