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助手外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1139发布日期:2019-11-16 01:2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助手外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泵助手外机结构。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或者三恒系统的空气源热泵的,通常安装在外墙,安装条件通常比较恶劣,有的建筑物没有专门的空调设备安装平台,需要在墙体上进行打孔安装,且安装空间有限,在夏季时,室外温度过高,致使换热不好或者高温导致热泵无法工作,在冬季时,室外温度又较低,零下时会出现热泵翅片结冰现象,因此需要一种占用空间小,方便安装又能解决夏季高温和冬季结冰问题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泵助手外机结构。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泵助手外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设置在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的壳体和中支架,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水管以及与水管连接的喷头,所述水管包括软管和紧邻软管设置的电伴热带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电伴热带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外设置有环绕软管外周的保温管。

作为优选,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下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喷头和水管的一端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水管的另一端插入设置左支架或者右支架内。

作为优选,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喷头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垂直于左支架和右支架,并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中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件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所述中支架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水平位置可变动。

作为优选,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均设置有水管接口和接线口,所述水管的一端插入水管接口设置。

作为优选,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不规则形状的通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左支架、右支架、中支架和壳体均为钣金件。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热泵助手外机结构,结构小巧,占地面积小,质量轻,稳定性好,便于携带和安装,大大方便了将热泵助手安装在热泵的外壳上,在夏季为热泵降温,在冬季为热泵化冰,保证热泵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热泵助手外机结构立体图;

图2是热泵助手外机结构局部图;

图3是热泵助手外机结构主视图;

图4是热泵助手外机结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申请的热泵助手外机结构,主要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2、侧支架3、中支架4、固定架5、接线口6、水管7、水管接口71、壳体8、喷头9、第一温度传感器10、软管11、电伴热带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支架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2,以及设置在左支架1与右支架2之间的壳体8和中支架4,在壳体8上设置有水管7以及与水管7连接的喷头9,水管7包括软管11和紧邻软管11设置的电伴热带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0,在电伴热带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0外设置有环绕软管11外的保温管,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软管11内的热水的温度,控制调整电伴热带12的加热功率,使水温满足冬季除霜和化冰的使用。

在壳体8的中部下端设置有固定架5,固定架5通过螺栓连接件固定在壳体8的下侧面上,喷头9和水管7的一端设置在固定架5上,水管7的另一端插入设置在左支架1或者右支架2的水管接口71内。

在固定架5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3,第二温度传感器13位于喷头9的上方,第二温度传感器13可实时检测室外的温度,当夏季温度过高时,可开启水管7和喷头9进行自来水洒水降温,当冬季温度较低,热泵出现结霜或者结冰现象时,控制电伴热带开启进行加热。

壳体8垂直于左支架1和右支架2,同时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在壳体8的左右两端安装有分别与左支架1和右支架2固定连接的侧支架3,在侧支架3上设置自由加强筋,增加稳定性。在壳体8上设置有不规则通风口81,便于气流流动,通风口81间隔设置,所有通过口的总面积大于壳体总面积的70%。

中支架4在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水平位置可变动,在左支架1和右支架2上可设置若干位置相对应的螺丝孔,中支架4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件与左支架1和右支架2连接,中支架4的固定位置可移动,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热泵。

在左支架1和右支架2上均设置有水管接口71和接线口6,适合从不同方向连接水管7和线缆,使用方便。

左支架1、右支架3、侧中级3和中支架4和壳体8均采用钣金件,强度高,稳定性好,耐腐蚀,增加热泵助手外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左支架1和右支架2将整个热泵降温助手外机安装在热泵的外壳上,在利用中支架4将本热泵助手外机和热泵固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