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1257发布日期:2019-11-16 01:32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热水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结构是为了把热水器内部的废气排出室外,同时为燃烧系统提供空气,但由于排烟结构内部的风压不均衡,导致提供给燃烧系统前后两端的空气量不一致,造成燃烧系统前后两端的燃烧工况差异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内部风压相对均衡,有效提高燃气热水器燃烧工况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包括电机、支架组件、叶轮、蜗壳组件以及集烟罩,叶轮设于蜗壳组件内,电机通过支架组件固定于蜗壳组件上,电机的转轴与叶轮连接;蜗壳组件的进气口与集烟罩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的集烟罩内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沿烟气方向将集烟罩的内部分隔为第一烟气通道和第二烟气通道。导流板把集烟罩内部分隔为两个气道,通过设置导流板,从而使得两个气道同一水平面上的各个位置风压值相同,使得空气流过燃气热水器燃烧系统的空气量相对一致,达到提高燃烧系统燃烧工况的效果。

在使用时,电机转动轴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带动空气形成气流,气流从蜗壳组件的进气口流向出气口,由于集烟罩的排气口与蜗壳组件的进气口连通,所以气流同时带动集烟罩的内部空气从进气口流向出气口,而集烟罩的进气口又是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系统连接,使得气流从燃气热水器内部沿着排烟结构的气道经过集烟罩、蜗壳组件最终排除燃气热水器外。

进一步的,所述集烟罩包括集烟罩前板、两个集烟罩侧板以及集烟罩后板;集烟罩前板与集烟罩后板相对设置,两个集烟罩侧板连接于集烟罩前板与集烟罩后板之间。通过集烟罩前板、集烟罩侧板以及集烟罩后板使得集烟罩构成一个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集烟罩前板包括由上至下并依顺次连接的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和第三导流部,第一导流部垂直设置,第二导流部朝集烟罩后板倾斜并且与第一导流部之间的夹角a为100°到135°,这样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之间形成转角,将两者之间的夹角a设为100°到135°,使得转角处于平滑过渡,不会影响气流的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流部和第三导流部之间设有朝向集烟罩后板的凸起,凸起可以防止集烟罩内部形成空气涡流,从而提高空气流速,降低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凸起和第三导流部一体压铸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还包括蜗壳固定板;所述蜗壳固定板竖向设置,底部与集烟罩前板的一端连接,顶部与集烟罩后板的一端连接,两侧分别与两个集烟罩侧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蜗壳固定板上设有螺钉孔,蜗壳组件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于蜗壳固定板上;蜗壳组件的另一侧与支架组件的一侧连接,支架组件的另一侧与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蜗壳组件包括集烟腔和排烟筒,叶轮设于集烟腔内,所述的集烟腔为类凸轮形状,排烟筒为圆柱形结构,集烟腔与排烟筒的连接口位置为方形,且两者之间平滑过渡连接。集烟腔为类凸轮结构,叶轮设于集烟腔较大的腔体内,其较小的一端与排烟筒连接,类凸轮结构更有利于将气流聚集在排烟口排出;而集烟腔与排烟筒的连接口位置为方形,可以有效的让蜗壳内部的空气通过方形孔排出排烟结构,排烟筒为圆柱形结构便于与热水器排烟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叶轮的转动轴与排烟筒的中心轴相互垂直。通过转动叶轮,叶轮将气流吹向排烟筒,从而将空气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通过设置导流板,从而使得两个烟道同一水平面上的各个位置风压值相同,使得空气流过燃气热水器燃烧系统的空气量相对一致,达到提高燃烧系统燃烧工况的效果。集烟罩前板的凸起可以防止集烟罩内部形成空气涡流,提高空气流速,降低噪音;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的结构简单,改进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集烟罩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蜗壳组件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电机;2、支架组件;3、叶轮;4、蜗壳组件;41、集烟腔;42、排烟筒;5、集烟罩;51、集烟罩前板;510、第一导流部;511、第二导流部;512、第三导流部;52、蜗壳固定板;53、集烟罩侧板;54、集烟罩后板;6、导流板;7、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燃气热水器排烟结构,包括电机1、支架组件2、叶轮3、蜗壳组件4以及集烟罩5,叶轮3设于蜗壳组件4内,电机1通过支架组件2固定于蜗壳组件4上,电机1的转轴与叶轮3连接;蜗壳组件4的进气口与集烟罩5的出气口连接;集烟罩5内部设有导流板6,导流板6沿烟气方向将集烟罩5的内部分隔为第一烟气通道和第二烟气通道,通过设置导流板6,从而使得两个烟气通道同一水平面上的各个位置风压值相同,使得空气流过燃气热水器燃烧系统的空气量相对一致,达到提高燃烧系统燃烧工况的效果。

在使用时,电机1转动轴带动叶轮3转动,叶轮3带动空气形成气流,气流从蜗壳组件4的进气口流向出气口,由于集烟罩5的排气口与蜗壳组件4的进气口连通,所以气流同时带动集烟罩5的内部空气从进气口流向出气口,而集烟罩5的进气口又是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系统连接,使得气流从燃气热水器内部沿着排烟结构的气道经过集烟罩5、蜗壳组件4最终排除燃气热水器外。

如图3所示,集烟罩5包括集烟罩前板51、两个集烟罩侧板53以及集烟罩后板54;集烟罩前板51与集烟罩后板54相对设置,两个集烟罩侧板53连接于集烟罩前板51与集烟罩后板54之间。集烟罩前板51、两个集烟罩侧板53以及集烟罩后板54不能仅仅理解为相互独立的四个板,也可以是该集烟罩5的四个部位,即该集烟罩5的组合方式有一体或若干个部件构成。通过集烟罩前板51、集烟罩侧板53以及集烟罩后板54使得集烟罩5构成一个腔体。

集烟罩前板51、两个集烟罩侧板53以及集烟罩后板54的下端围成集烟罩5的进气口;集烟罩前板51设有集烟罩5的出气口。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垂直。

具体的,集烟罩前板51包括由上至下并依顺次连接的第一导流部510、第二导流部511和第三导流部512,第一导流部510垂直设置,第二导流部511朝集烟罩后板54倾斜并且与第一导流部510之间的夹角a为100°到135°,这样第一导流部510和第二导流部511,将两者之间的夹角a设为100°到135°,使得转角处于平滑过渡,不会影响气流的流向。

具体的,第二导流部511和第三导流部512之间设有朝向集烟罩后板54的凸起7,凸起7设于第二导流部511和第三导流部512之间夹角过渡位置可以防止集烟罩5内部形成空气涡流,提高空气流速,降低噪音。

具体的,第一导流部510、第二导流部511、凸起7和第三导流部512一体压铸成型,简化集烟罩前板51的生产工艺,增强集烟罩前板51的整体结构强度。

集烟罩5还包括蜗壳固定板52;蜗壳固定板52竖向设置,底部与集烟罩前板51的一端连接,顶部与集烟罩后板54的一端连接,两侧分别与两个集烟罩侧板53连接,蜗壳组件4通过蜗壳固定板52安装固定于集烟罩5上。

另外,蜗壳固定板52上设有螺钉孔,蜗壳组件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于蜗壳固定板52上;蜗壳组件4的另一侧与支架组件2的一侧连接,支架组件2的另一侧与电机1连接。

如图4所示,蜗壳组件4包括集烟腔41和排烟筒42,叶轮3设于集烟腔41内,集烟腔41为类凸轮形状,排烟筒42为圆柱形结构,集烟腔41与排烟筒42的连接口位置为方形,且两者之间平滑过渡连接。集烟腔41为类凸轮结构,叶轮3设于集烟腔41较大的腔体内,其较小的一端与排烟筒42连接,类凸轮结构更有利于将气流聚集在排烟口排出;而集烟腔41与排烟筒42的连接口位置为方形,可以有效的让蜗壳内部的空气通过方形孔排出排烟结构,排烟筒42为圆柱形结构便于与热水器排烟管连接。叶轮3的转动轴与排烟筒42的中心轴相互垂直。通过转动叶轮3,叶轮3将气流吹向排烟筒42,从而将空气排出,且电机1转动轴带动叶轮3转动时,叶轮3任何时候都不与蜗壳组件4相接触。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