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油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1109发布日期:2019-11-16 01:2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油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油汀。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电热油汀热效率,很多油汀产品以“max闪热引擎”技术为基础,创新采用迅热组合设计,在传统油汀导热油通过散热片散热的基础上,在下部增加高效发热管,大大弥补了油汀发热慢、效率低的缺点。

油汀电暖器家用越来越普遍,从结构上看,市场常见有滑板型、v型等形状各异的散热片,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各类电暖器的散热效率也不一样。经过设计角度不断优化改进,有“v”型等结构散热片,能有效提高36%的散热面积。

然而,目前的油汀散热片在一定的空间内有效散热面积仍较小,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油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结构的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片部件,散热片部件包括散热片主体和油包,油包设置在散热片主体上,散热片主体具有循环腔体,油包具有储油腔,储油腔与循环腔体连通,以使油包向循环腔体内供油;其中,散热片主体为沿第一预设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结构,以使循环腔体呈螺旋状。

进一步地,散热片主体沿第二预设方向呈波浪状延伸,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交叉设置;或者,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散热片主体由板状结构扭转为螺旋结构。

进一步地,板状结构为条形板,散热片主体沿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呈波浪状延伸。

进一步地,散热片主体具有第一对称中心,散热片主体以第一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设置,散热片部件为多个,多个散热片部件的散热片主体并排设置,各个散热片主体的第一对称中心均位于第一预设直线上,过第一对称中心并与第一预设直线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沿第一预设直线的延伸方向,散热片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与第一板面相切并与第一基准面之间呈最大倾斜角度设置的平面为第一切平面,第一切平面与第一基准面之间角度a为10°至40°。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设置,散热片部件为多个,多个散热片部件并排设置,各个散热片部件的第一对称中心均位于第一预设直线上,过第一对称中心并与第一预设直线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沿散热片部件的延伸方向,散热片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过第一端面的中心点并与第一预设直线垂直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第一基准面与第二基准面之间的距离d为7cm至25cm。

进一步地,油包为圆柱状,油包穿设在散热片主体上,第一对称中心位于油包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散热片部件为多个,多个散热片部件的油包依次连接,多个油包的中心线重合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汀,包括散热结构和发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片部件,多个散热片部件的油包依次连接以形成油包部件,发热结构设置在油包部件内,散热结构为上述的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片部件,通过将散热片部件的散热片主体设置为沿第一预设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结构,可以使循环腔体呈螺旋状,这样可以降低导热油沿循环腔体热循环运动中克服重力的位垒,即导热油在由下至上的循环过程中更容易爬升,所耗电能减少,电热油汀额定功率变小,达到高效节能目的。并且,在有限空间内,该散热片主体螺旋结构的设置可以直接增大散热片部件的散热面积,实现三维立体散热,提高热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第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第二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第三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第四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第五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第六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散热片部件的正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散热片部件的后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散热片部件的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散热片部件的另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散热片部件;11、散热片主体;111、第一端面;112、第二端面;113、第一板面;114、第二板面;12、油包。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10,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片部件10,散热片部件10包括散热片主体11和油包12,油包12设置在散热片主体11上,散热片主体11具有循环腔体,油包12具有储油腔,储油腔与循环腔体连通,以使油包12向循环腔体内供油;其中,散热片主体11为沿第一预设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结构,以使循环腔体呈螺旋状。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片部件10,通过将散热片部件10的散热片主体11设置为沿第一预设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结构,可以使循环腔体呈螺旋状,这样可以降低导热油沿循环腔体热循环运动中克服重力的位垒,即导热油在由下至上的循环过程中更容易爬升,所耗电能减少,电热油汀额定功率变小,达到高效节能目的。并且,在有限空间内,该散热片主体11螺旋结构的设置可以直接增大散热片部件10的散热面积,实现三维立体散热,提高热转化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主体11沿第二预设方向呈波浪状延伸,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交叉设置;或者,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导热油在由下至上的循环过程中更容易爬升,且进一步增大了散热片部件10的散热面积,实现了三维立体散热,提高了热转化效率。

优选地,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直设置。

具体实施时,散热片主体11由板状结构扭转为螺旋结构。当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时,沿第一预设方向,板状结构具有第一中心线;沿第一预设方向,板状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板状结构的第一端绕所述第一中心线呈顺时针扭转,板状结构的第二端绕第一中心线呈逆时针扭转,以形成呈螺旋结构的散热片主体11。

具体实施时,板状结构为条形板,散热片主体11沿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呈波浪状延伸。首先,使条形板沿其长度方向呈波浪状延伸,然后,呈波浪状延伸的条形板绕沿其第一中心线螺旋以形成散热片主体11。

具体实施时,所述板状结构为矩形板。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主体11具有第一对称中心,散热片主体11以第一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设置,散热片部件10为多个,多个散热片部件10的散热片主体11并排设置,各个散热片主体11的第一对称中心均位于第一预设直线上,过第一对称中心并与第一预设直线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沿第一预设直线的延伸方向,散热片主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113和第二板面114,与第一板面113相切并与第一基准面之间呈最大倾斜角度设置的平面为第一切平面;优选地,第一切平面与第一基准面之间角度a为10°至40°。

具体实施时,与第一板面113相切的平面有无数个,其中,无数个切面与第一基准面之间均具有一个夹角,其中,存在一个切面与第一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最大,该切面为第一切平面。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设置,散热片部件10为多个,多个散热片部件10并排设置,各个散热片部件10的第一对称中心均位于第一预设直线上,过第一对称中心并与第一预设直线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沿散热片部件10的延伸方向,散热片主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过第一端面111的中心点并与第一预设直线垂直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优选地,第一基准面与第二基准面之间的距离d为7cm至25cm。

在本实施例中,油包12为圆柱状,油包12穿设在散热片主体11上,第一对称中心位于油包12的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部件10为多个,多个散热片部件10的油包12依次连接,多个油包12的中心线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油汀,包括散热结构和发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片部件10,多个散热片部件10的油包12依次连接以形成油包部件,发热结构设置在油包部件内,其中,散热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散热结构。

优选地,发热结构为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如下技术问题:

1、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部件在一定空间里,有效增大散热面积及空间利用率,提高热效率,实现在立体空间的直接发热辐射。

2、电热油汀存在发热慢等问题,螺旋结构从空间三维辐射热量,发热传递速率明显提高,实现速热。

3、导热油经发热管加热后,往上循环传递热量,过程中导热油需克服重力势能,损耗电能。有别于传统散热片,螺旋结构可大大降低导热油运动循环中克服重力所需的位垒,从而减小油汀额定功率,有效提高热转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使散热片主体11沿第一预设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结构,以使循环腔体呈螺旋状,增大散热面积,提高热转化效率。同时,电热油汀热量辐射、传递明显加快,取暖效果更佳,增强客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将普通散热片改为螺旋结构和波浪状结构的结合。在有限空间内,直接增大散热面积,实现三维立体散热,提高热转化效率。同时,该结构可降低导热油热循环运动中克服重力的位垒,即导热油由下至上的循环过程更容易,所耗电能减少,电热油汀额定功率变小,达到高效节能目的。另外,三维空间的散热方式,解决一直以来油汀存在发热慢的问题,增强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受dna双螺旋分子结构启发,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将散热片主体11改为螺旋结构和波浪状结构的结合,增大散热面积,提高热转化效率,同时实现三维立体辐射。

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结构的散热原理为:当接通电源后,安装在散热片部件10内部的电热管周围导热油被加热,升到循环腔体上部,沿散热片主体11对流循环,通过循环腔体表面将热量辐射,从而实现空间加热。被空气冷却的导热油下降到电热管周围又被加热,开始新的循环对流。当油温达到调定温度时,温控元件会自行断开电源。基于上述散热原理,对散热片结构作优化设计,使散热片主体11为沿第一预设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结构,以使循环腔体呈螺旋状,并且散热片主体11沿第二预设方向呈波浪状延伸,以使热转化效率最大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片部件10为9个,9个散热片部件10并联连接,油包12置于散热片主体11的中间,不断供油,实现上下对流循环。具体方式为:

在接电加热时,散热片部件10内部的导热油开始被加热,随着温度升高,油分子剧烈运动,开始向上流动。此时沿着螺旋状的循环腔体内壁,克服重力、摩擦力等因素,上升至循环腔体上部,作为介质将热量辐射、传递,达到取暖效果。

在正常运行时,导热油在发热管的作用下,实现上下往复对流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cosa=mgcosa可知,螺旋结构的散热片主体11,导热油向上运动受到的力减小,位垒降低,更容易实现向上运动。因此,与普通散热片相比,导热油在循环腔体内循环对流所需克服的位垒减小,发热管供热相应减少,热转化效率提高一倍。

在运行后期时,散热片主体11在一定空间内,表面积明显增加,通过腔体表面热量传递更多,转化效率更高。同时,由常规的二位空间扩展至三维,在纵向上也可直接辐射热量。随着腔内导热油往复循环对流,油温将逐渐冷却衰减,但当运动至发热管周围时,又被重新加热,开始新的对流循环。

因此,该结构的优化,首先减少发热管供给导热油的热能,从根本上降低电暖器额定功率;其次螺旋结构及波浪状结构的结合,直接增大散热片表面积,增加热传递空间,提高热转化效率;最后,新结构由二维空间转化为三维立体空间,实现多维传热,增强客户产品体验,提升产品竞争力。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片部件10,通过将散热片部件10的散热片主体11设置为沿第一预设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结构,可以使循环腔体呈螺旋状,这样可以降低导热油沿循环腔体热循环运动中克服重力的位垒,即导热油在由下至上的循环过程中更容易爬升,所耗电能减少,电热油汀额定功率变小,达到高效节能目的。并且,在有限空间内,该散热片主体11螺旋结构的设置可以直接增大散热片部件10的散热面积,实现三维立体散热,提高热转化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