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燃油、生物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1557发布日期:2019-11-16 01:3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燃油、生物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燃气、燃油、生物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又能作为节能设备使用。

在余热回收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发现,烟气多为直上的换热方式,由于烟气在锅炉高温压力下流动速度相对较快,当烟气经过换热管时,停留时间较短,导致烟气中的大部分热量流失,浪费能源,并且由于换热管沿换热器内部均匀分布,烟气难以均匀分布到各个换热管中,为达到充分利用余热节能的目的,现有换热器仍有改进的空间。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燃气、燃油、生物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燃油、生物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以解决现有在余热回收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发现,烟气多为直上的换热方式,由于烟气在锅炉高温压力下流动速度相对较快,当烟气经过换热管时,停留时间较短,导致烟气中的大部分热量流失,浪费能源,并且由于换热管沿换热器内部均匀分布,烟气难以均匀分布到各个换热管中,为达到充分利用余热节能的目的,现有换热器仍有改进的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燃气、燃油、生物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燃气、燃油、生物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热气缓冲罐、安装墙、固定柱、热气进口、热气出口、进水口、排水口、管程清洗口、冷凝水排放口、人孔、导流片、温度传感器、连接杆、换热管、上封盘、下封盘、折流板和安装孔;所述换热器主体通过两个上下相互平行的固定柱使用高压膨胀螺栓安装在所述安装墙上;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下端通过高压防爆螺栓封接有热气缓冲罐;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左侧上方开设有热气出口;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右侧上方开设有排水口,而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左侧下方则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热气缓冲罐的下端中央竖直连接有冷凝水排放口;所述热气进口和管程清洗口上下竖直安装在热气缓冲罐上;所述热气缓冲罐的右侧开设有所述人孔,而所述热气缓冲罐的左侧与人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内壁下端和换热器主体的的内壁上端处于排水口的下方分别对应安装有所述上封盘和所述下封盘,且所述上封盘和所述下封盘之间固定安装有四十四根所述换热管,而换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所述上封盘和所述下封盘上开设的安装孔与换热器主体上端内腔和热气缓冲罐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热气缓冲罐的内腔侧壁上竖直安装有八片所述导流片,且所述导流片呈210度扇形排列,其所述导流片形成的缺口处恰好对应热气进口所在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的为上窄下宽的鳍片状结构,且所述导流片的下端长度为热气缓冲罐内腔半径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所述下封盘的顶部平面上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折流板,且折流板的上方又通过连接杆连接有一个相互交错的所述折流板,而上封盘的下方也同样连接有两个间隔均匀的折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的末端为上弯的折板状结构,且折流板的折弯部分开设有与换热管相适应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片和折流板的设置,当热空气喷洒在导流片能够立刻分散充满热气缓冲罐,提高热空气的分布均匀度,避免热气缓冲罐内的边缘位置温度差异过大,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并且当热空气吹扫在导流片上后,气流能够在导流片的作用在各个导流片之间回旋上升,直至热空气均匀散布在下封盘处进入到各个换热管中,提高了换热效率,而折流板则增加了水在壳程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热传递的效能,引导水流在折流板之间的增加停留时间,使得冷流体能够在折流板的折弯部分的作用下下沉在折流板低凹处进行短暂的停留,待到加热成高温流体后自行融入水流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各种结构,利用排烟冲刷换热管,加热在管中强制循环流动的软水,使其从常温(20℃)升高至60℃—90℃再进入锅炉,锅炉热效率提高8℃-13℃,达到降低燃烧消耗的目的。而经过热交换的锅炉排烟温度将下降80℃—150℃,当烟温将至露点时,出现冷凝现象,生成冷凝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部分污染物则熔解沉积,随同冷凝水由换热器专设排水口排出,排出的冷凝水经中和处理后,可做为中水回收利用,提升了软水温度,使锅炉在大量补水时压力波动范围缩小,运行更加稳定,同时具有除氧功能,避免或减少了锅炉氧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前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视结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气缓冲罐部分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气缓冲罐部分无下封盘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折流板和上封盘与下封盘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换热器主体;2、热气缓冲罐;3、安装墙;4、固定柱;5、热气进口;6、热气出口;7、进水口;8、排水口;9、管程清洗口;10、冷凝水排放口;11、人孔;12、导流片;13、温度传感器;14、连接杆;15、换热管;16、上封盘;17、下封盘;18、折流板;19、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燃油、生物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热气缓冲罐2、安装墙3、固定柱4、热气进口5、热气出口6、进水口7、排水口8、管程清洗口9、冷凝水排放口10、人孔11、导流片12、温度传感器13、连接杆14、换热管15、上封盘16、下封盘17、折流板18和安装孔19;所述换热器主体1通过两个上下相互平行的固定柱4使用高压膨胀螺栓安装在所述安装墙3上;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下端通过高压防爆螺栓封接有热气缓冲罐2;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左侧上方开设有热气出口6;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右侧上方开设有排水口8,而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左侧下方则开设有进水口7;所述热气缓冲罐2的下端中央竖直连接有冷凝水排放口10;所述热气进口5和管程清洗口9上下竖直安装在热气缓冲罐2上;所述热气缓冲罐2的右侧开设有所述人孔11,而所述热气缓冲罐2的左侧与人孔11相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下端和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上端处于排水口8的下方分别对应安装有所述上封盘16和所述下封盘17,且所述上封盘16和所述下封盘17之间固定安装有四十四根所述换热管15,而换热管1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所述上封盘16和所述下封盘17上开设的安装孔19与换热器主体1上端内腔和热气缓冲罐2内腔相连通。

其中,所述热气缓冲罐2的内腔侧壁上竖直安装有八片所述导流片12,且所述导流片12呈210度扇形排列,其所述导流片12形成的缺口处恰好对应热气进口5所在的位置,当热空气喷洒在导流片12能够立刻分散充满热气缓冲罐2,提高热空气的分布均匀度,避免热气缓冲罐2内的边缘位置温度差异过大,导致换热效率降低。

其中,所述导流片12的为上窄下宽的鳍片状结构,且所述导流片12的下端长度为热气缓冲罐2内腔半径的三分之二,当热空气吹扫在导流片12上后,气流能够在导流片12的作用在各个导流片12之间回旋上升,直至热空气均匀散布在下封盘17处进入到各个换热管15中,提高了换热效率。

其中,所述下封盘17的顶部平面上通过连接杆14固定连接有折流板18,且折流板18的上方又通过连接杆14连接有一个相互交错的所述折流板18,而上封盘16的下方也同样连接有两个间隔均匀的折流板18,增加了水在壳程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热传递的效能。

其中,所述折流板18的末端为上弯的折板状结构,且折流板18的折弯部分开设有与换热管15相适应的凹槽,引导水流在折流板18之间的增加停留时间,使得冷流体能够在折流板18的折弯部分的作用下下沉在折流板18低凹处进行短暂的停留,待到加热成高温流体后自行融入水流中。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将热气进口5、热气出口6、进水口7和排水口8分别与外部锅炉设备连接好,当烟气进入到热气缓冲罐2中后,由于热气缓冲罐2的内腔侧壁上竖直安装有八片所述导流片12,且所述导流片12呈210度扇形排列,其所述导流片12形成的缺口处恰好对应热气进口5所在的位置,当热空气喷洒在导流片12能够立刻分散充满热气缓冲罐2,提高热空气的分布均匀度,避免热气缓冲罐2内的边缘位置温度差异过大,导致换热效率降低,且导流片12的为上窄下宽的鳍片状结构,且所述导流片12的下端长度为热气缓冲罐2内腔半径的三分之二,当热空气吹扫在导流片12上后,气流能够在导流片12的作用在各个导流片12之间回旋上升,直至热空气均匀散布在下封盘17处进入到各个换热管15中,提高了换热效率,烟气从换热管15中向上排出换热,而水则直接从下封盘17上方的进水口7进入,由于封盘17的顶部平面上通过连接杆14固定连接有折流板18,且折流板18的上方又通过连接杆14连接有一个相互交错的所述折流板18,而上封盘16的下方也同样连接有两个间隔均匀的折流板18,增加了水在壳程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热传递的效能,并且折流板18的末端为上弯的折板状结构,且折流板18的折弯部分开设有与换热管15相适应的凹槽,引导水流在折流板18之间的增加停留时间,使得冷流体能够在折流板18的折弯部分的作用下下沉在折流板18低凹处进行短暂的停留,待到加热成高温流体后自行融入水流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