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1160发布日期:2019-11-16 01:3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重工业发达的地区,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大多数家庭中一般都采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常见的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的方式一般有物理式、化学式和静电式,其中物理式是家用净化器中采用最多的方式,物理式的空气净化器通常使用hepa等具有吸附效果的材料。hepa滤材将颗粒物吸附于内部无法水洗,且hepa滤材为了增大吸附面积所使用的纸或无纺布做为折叠、分隔定型基材,吸水后不易干,更易产生霉菌,成为细菌培养温床。这类材料的吸附效果会随着使用时长而变差,需要经常更换过滤材料,大幅增加了用户的购买成本。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多为单次过滤,无法满足大空间或复杂空气环境下的过滤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进风口的监测模块、设置在底座上的过滤模块、设于过滤模块上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送风组件、安装在外壳上方的导风盖、设置在导风盖上的操作面板盖、安装在操作面板盖内的导风栅,以及用于控制净化器工作的电控模组,所述过滤模块包括与底座连接的过滤座、用于封闭过滤座的侧盖、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过滤组件,以及设于第一过滤组件上方的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通过滤材隔座与第一过滤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下护架、设置在下护架上的非消耗性滤材和铝基光触媒滤层、设于非消耗滤材上的上护架,以及用于固定所述下护架、非消耗性滤材和上护架的滤材外罩,所述滤材外罩的上方还设置有一容纳部;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的容纳部处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安装在底座进风口的pm2.5粉尘监测器和安装在导风盖上的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机底座、设置在风机底座上的风机、以及用于固定风机的固定罩,在风机底座内还设置有uvc冷阴极杀菌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罩上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优选的,所述电控模组包括与底座连接的通风罩、设置在通风罩内的电源板、与电源板连接的插座端子、以及设置在导风盖上方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还连接有用于显示工作参数的显示屏,以及用于操作的触摸按键。

优选的,所述侧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侧盖锁紧在过滤座上的扣手及连杆装置。

优选的,所述导风栅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放置香薰的香薰座和香薰面盖。

优选的,所述底座处设置有多个供空气通过的气孔,在底座下方还设置有方便移动的万向脚轮。

非消耗滤材的材质为聚丙烯,并覆以纳米静电吸附分子结构,通过纳米打孔,且以不同孔径的细密不规则排列的结构,多层次卷绕成形。

对照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清洗的非消耗性滤材,可重复使用,不必更换新的滤材,使用及维护成本较低,设置了两组过滤组件,分别针对多种空气环镜,双重过滤的方式针对较大空间环境,有更好的过滤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非消耗性滤材使用聚丙烯为基材,通过纳米打孔并多次卷绕成型,过滤效果好、不易吸水且快干,避免了滋生细菌,更加环保。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铝基光触媒滤层可过滤多种有害气体并抑制细菌再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实施例过滤模块部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实施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实施例操作面板盖和导风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实施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落地式空气净化器实施例。其大体呈圆柱形,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上的过滤模块2、设置在过滤模块上的外壳3、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送风组件4、安装在外壳上方的导风盖5,以及用于控制净化器工作的电控模组8,在导风盖5上还设置有操作面板盖6,操作面板盖内安装有一导风栅7。底座1处设置有多个供空气通过的气孔11和用于监测空气质量的粉尘传感器52及防尘盖53,底座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和移动的万向脚轮12。在导风盖5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器51。

在侧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侧盖锁紧到过滤座上的扣手28以及用于扣紧侧盖22的连杆281和锁扣282。

导风栅7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用添加香薰的香薰座71,香薰座上设有用于防尘的装饰面盖72,香薰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而更换用户需要的味道,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中,过滤模块2包括与底座连接的过滤座21、用于封闭过滤座的侧盖22、和用于隔离外部空气的密封垫212,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过滤组件23,以及设于第一过滤组件上方的第二过滤组件24。

其中第二过滤组件24通过滤材隔座25与第一过滤组件23连接。当第一过滤组件23和第二过滤组件24安装在过滤座内后,将侧盖22和过滤座21连接即可封闭过滤座。

第一过滤组件23和第二过滤组件2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下护架231、设置在下护架上的非消耗性滤材26和铝基光触媒滤层,本实施例中铝基光触媒滤层采用铝基蜂巢网光触媒滤层27、设于非消耗滤材上的上护架233,以及用于固定下护架、非消耗性滤材和上护架的滤材外罩234,滤材外罩上还设置有容纳部。第一过滤组件23通过滤材外罩234连接在过滤座21上,第二过滤组件24通过滤材外罩连接在滤材隔座25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23的容纳部和第二过滤组件24的容纳部上都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232。

非消耗滤材的材质为聚丙烯,并覆以纳米静电吸附分子结构,通过纳米打孔,且以不同孔径的细密不规则排列的结构,多层次卷绕成形。该非消耗滤材不易吸水且快干,其最小孔径为纳米级,吸附空气中的有害分子颗粒后可通过其层层密集的卷绕而使颗粒物不易脱附,且当颗粒物聚集较多时可通过水洗或其他通用洗涤用品清洁晾干后继续使用。

铝基蜂巢网光触媒滤层是一种把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涂布于基材表面,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光触媒本身是一种催化剂,不直接参与降解反应,因此可以长期使用而无需更换,本实用新型采用蜂巢结构加大光触媒与空气接触面积,进而更高效的发生作用。

外壳3为中空的管体,送风组件4设置在外壳的内部。送风组件包括和过滤模块2连接的风机底座41、固定在风机底座上的风机42、以及用于固定风机的固定支架43。在风机底座内设置有uvc冷阴极杀菌器44,当空气通过时,可将空气中的有害细菌杀死同时给光触媒层提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紫外线光源。在固定罩的上方,还设置有一负离子发生器45。

电控模组8包括与底座连接的通风罩81、设置在通风罩内的电源板82、与电源板连接的插座端子83以及设置在导风盖5上方的控制电路板85。控制电路板具体通过导线连接微动开关84和位于下方的电源板82连接,同时控制电路板上还连接有显示屏86和触摸按键87,显示屏可以显示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参数,触摸按键可供用户对空气净化器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调节。本实施例中,触摸按键设置有多个,包括电源键、定时键、风速调节键,以及功能模式按键,比如:用于开启净化模式的智能键、风速键、清新键,用于开启杀菌功能的杀菌键、开启睡眠模式的睡眠键等等。

具体工作时,启动电源后风机42开始工作,将外界未净化的空气从底座1的气孔11导入内部,随后空气进入到过滤模块2中,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组件23、活性炭层232和第二过滤组件24,滤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及有害气体。接下来空气来到送风组件4处,uvc冷阴极杀菌器44可除去空气中的有害细菌。最后,空气经过负离子发生装置45,与负离子发生装置所释放的电子(e-)混合成饱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后,结合香薰座71内的香薰释放出香味分子,从导风栅处导出。在进气孔处的pm2.5粉尘监测器52可检测空气中的pm2.5数值并显示到触摸控制屏上。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的显示屏控制实现净化、杀菌、风机的风量、定时开关机,智能等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自身还有具有智能控制机制,可依据实时监测效果智能调整工作模式,以达到最佳净化效果。

当需要清洗非消耗性滤材26时,可按压拉动扣手28,后拉出侧盖22,即可将第一过滤组件23和第二过滤组件24取出。随后将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的滤材罩234打开,取出非消耗性滤材26,使用清洁剂对非消耗性滤材进行清洗晾干之后,即可将非消耗性滤材26、上护架233、下护架231放回滤材外罩,再将滤材外罩连接到过滤座21或滤网隔座25上,盖回侧盖22即可。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清洗的非消耗性滤材,可重复使用,不必更换新的滤材,使用及维护成本较低,设置了两组过滤组件,分别针对多种空气环镜,双重过滤的方式针对较大空间环境,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同时,非消耗性滤材使用聚丙烯为基材,通过纳米打孔并多次卷绕成型,过滤效果好、不易吸水且快干,避免了滋生细菌,更加环保。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铝基光触媒滤层可过滤多种有害气体并抑制细菌再生。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