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1875发布日期:2020-08-21 16:0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分流技术领域,具体是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的电暖器都是利用风机鼓动空气经过电热元件进行对流以达到热交换的方式,内部大多装有限温器,当风口被堵住时可自行断电,有的还装有倾倒开关,当电暖器倾倒时实现自动断电,但是一旦内部进水或者局部过热,就会导致内部出现过短路或者过热损害内部零件导致部件卷曲无法使用的现象,因此合理的分散内部风流以及在过热时限制容易变形的部件防止过热卷曲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

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包括顶盖,还包括实现对顶盖限位的风道板,以及:

卡合结构,设置在顶盖和风道板上,用于使得顶盖和风道板连接配合;

分流结构,设置在风道板上,用于进行风向的分流。

所述的卡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顶盖上的若干组卡扣组件、设置在风道板上且与卡扣组件一一对应配合的扣眼、设置在顶盖上的环形圈、设置在风道板上且与环形圈配合防止环形圈受热卷缩的若干组限位组件。

所述的卡扣组件包括卡板、设置在卡板上的卡扣、在卡板两侧端均有设置用于防止多次拆卸后卡板折损的加强板。

所述的顶盖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渗透的水渍的内圈凹槽,所述的内圈凹槽的内部设置有与风道板端面上设置的螺纹孔配合的螺孔。

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风道板上端面上的限位板、与限位板连接用于支撑防止限位板形变的支撑板。

所述的限位板上设置有与环形圈配合的缺口。

所述的分流结构包括设置在风道板外表面上用于将竖直方向的暖风改为水平输出的分流曲面、设置在风道板上端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风道板发生形变的若干组加强筋、设置在分流曲面顶端且向上延伸的外环型圈。

所述的风道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固连的连接通孔,所述的风道板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通过电线的进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在顶盖上用于放置渗透的水渍的内圈凹槽,在工作时可被底部出风蒸干,保证了内部不进水,减少内部电路短路的可能;通过设置在限位板上与外环型圈配合的缺口实现在高温状态下对环形圈的限制,防止高温时外环形圈发生形变,使得顶盖与风道板之间的缝隙配合均匀,保障环形圈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i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包括顶盖2、实现对顶盖2限位的风道板1,还包括:

卡合结构,设置在顶盖2和风道板1上,用于使得顶盖2和风道板1连接配合;

分流结构,设置在风道板1上,用于进行风向的分流。

所述的卡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顶盖2上的若干组卡扣组件、设置在风道板1上且与卡扣组件一一对应配合的扣眼12、设置在顶盖2上的环形圈23、设置在风道板1上且与环形圈23配合防止环形圈23受热卷缩的若干组限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顶盖2的形状为中部中通且具有圆角过渡的方形,实际形状可根据电暖器的形状进行相应的改变。

所述的卡扣组件包括卡板24、设置在卡板24上的卡扣26、在卡板24两侧端均有设置用于防止多次拆卸后卡板24折损的加强板25。

所述的顶盖2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渗透的水渍的内圈凹槽22,所述的内圈凹槽22的内部设置有与风道板1端面上设置的螺纹孔11配合的螺孔21。

通过设置在顶盖2上用于放置渗透的水渍的内圈凹槽22,在工作时可被底部出风蒸干,保证了内部不进水,减少内部电路短路的可能。

所述的螺纹孔1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

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风道板1上端面上的限位板14、与限位板14连接用于支撑防止限位板14形变的支撑板15,所述的限位板14上设置有与环形圈23配合的缺口a。

通过设置在限位板14上与外环型圈18配合的缺口a实现在高温状态下对环形圈23的限制,防止高温时外环形圈23发生形变,使得顶盖2与风道板1之间的缝隙配合均匀,保障环形圈23的平整度。

所述的分流结构包括设置在风道板1外表面上用于将竖直方向的暖风改为水平输出的分流曲面17、设置在风道板1上端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风道板1发生形变的若干组加强筋13、设置在分流曲面17顶端且向上延伸的外环型圈18。

所述的风道板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固连的连接通孔16,所述的风道板1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通过电线的进线孔19。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装配时,将卡板24上的卡扣26与扣眼12一一配合,然后分别在螺纹孔11和螺孔21上放置螺钉用以紧固,根据实际需要在连接通孔16中放入紧固螺钉进行加强紧固,使得缺口与环形圈23配合,顶盖2与风道板1之间缝隙均匀。组装完成后,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电暖器的出风口位置,从而可以将鼓出的风在分流曲面17的作用下分散到四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包括顶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对顶盖(2)限位的风道板(1),以及:

卡合结构,设置在顶盖(2)和风道板(1)上,用于使得顶盖(2)和风道板(1)连接配合;

分流结构,设置在风道板(1)上,用于进行风向的分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顶盖(2)上的若干组卡扣组件、设置在风道板(1)上且与卡扣组件一一对应配合的扣眼(12)、设置在顶盖(2)上的环形圈(23)、设置在风道板(1)上且与环形圈(23)配合防止环形圈(23)受热卷缩的若干组限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组件包括卡板(24)、设置在卡板(24)上的卡扣(26)、在卡板(24)两侧端均有设置用于防止多次拆卸后卡板(24)折损的加强板(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2)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渗透的水渍的内圈凹槽(22),所述的内圈凹槽(22)的内部设置有与风道板(1)端面上设置的螺纹孔(11)配合的螺孔(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风道板(1)上端面上的限位板(14)、与限位板(14)连接用于支撑防止限位板(14)形变的支撑板(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板(14)上设置有与环形圈(23)配合的缺口(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结构包括设置在风道板(1)外表面上用于将竖直方向的暖风改为水平输出的分流曲面(17)、设置在风道板(1)上端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风道板(1)发生形变的若干组加强筋(13)、设置在分流曲面(17)顶端且向上延伸的外环型圈(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板(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固连的连接通孔(16),所述的风道板(1)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通过电线的进线孔(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分流技术领域,具体是应用于电暖器出风口的分流结构,包括顶盖,实现对顶盖限位的风道板,还包括:卡合结构,设置在顶盖和风道板上,用于使得顶盖和风道板连接配合;分流结构,设置在风道板上,用于进行风向的分流,通过设置在顶盖上用于放置渗透的水渍的内圈凹槽,在工作时可被底部出风蒸干,保证了内部不进水,减少内部电路短路的可能;通过设置在限位板上与环形圈配合的缺口实现在高温状态下对外环型圈的限制,防止高温时外环型圈发生形变,使得顶盖与风道板之间的缝隙配合均匀,保障风道板外环型圈的平整度。

技术研发人员:黄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暖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1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