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1995发布日期:2020-09-18 20:4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车间中,往往需要对原料食品进行加热,而加热的方式大多采用蒸汽加热,即将蒸汽通入盛放有原料油的罐内盘管实现对原料油的加热。而在加热过程中回产生大量的温度较高的冷凝水(多为70℃-90℃)。针对这些冷凝水,目前的做法是将冷凝水直接排放至位于加工车间外部的排放沟内。但是,因排放沟设置在加工车间外部,其周围设置有大量的设备管道,直接排放这些高温冷凝水,会在排放沟周边形成大量闪蒸汽飘溢,一方面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闪蒸汽聚集在管道位置,可能会造成管道上的油漆脱落,长久以往,容易导致管道因油漆脱落而生锈,进而导致管道破裂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能够回收冷凝水的热能,实现能源再利用的同时减少对周边管道设备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包括:

冷凝水储罐,用于盛放冷凝水,其顶部设有进水口、排气口以及回流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回流口之间,所述排气口用于排出所述冷凝水储罐内的空气,所述进水口用于管道连接至冷凝水排出设备,所述冷凝水储罐上还设有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用于检测所述冷凝水储罐内的液位;

水泵,管道连接于所述冷凝水储罐的出水口;以及

储油罐,其内设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管道连接于所述水泵,用于接收自所述水泵泵入的冷凝水,所述储油罐设有与所述换热盘管连通的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出口管道连接至所述回流口,用于将与所述换热盘管换热后的所述冷凝水输送至所述回流口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水泵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于所述冷凝水储罐的出水口,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液位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阀用于在所述液位开关控制下控制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连接通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水泵为两台,两所述水泵并联设置,其中一所述水泵为主水泵,另一所述水泵为备用水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罐的一侧部设有液体入口,所述液体入口与所述换热盘管相通,所述水泵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于所述液体入口,且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单向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显示器,所述压力显示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泵内的当前压力,所述压力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当前压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的外部包覆有保温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出口设于所述储油罐的与所述液体入口相对的另一侧部,且所述液体出口通过第三管道连接至所述回流口,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单向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水储罐的侧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临近所述冷凝水储罐的顶部设置,所述溢流口上设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与所述液位开关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水储罐临近所述出水口的位置设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用于检测所述冷凝水储罐内的所述冷凝水温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罐为多个,多个所述储油罐间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利用冷凝水储罐将车间排出的冷凝水收集后,通过水泵泵送至储油罐内与换热盘管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能够利用冷凝水的热量加热储油罐内的原料油,一方面实现能源的再利用,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避免高温的冷凝水直接排放至车间外部而可能导致的大量蒸汽飘溢在车间外部,同时可能对车间外部的管道造成腐蚀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储油罐上设置液体出口,将与换热盘管换热后的冷凝水输送回至冷凝水储罐内进行再次加热,从而实现冷凝水重复利用,有效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该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可用于食品加工车间,尤其是油脂产品加工车间和原料油储存车间中。该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冷凝水储罐10、水泵20以及储油罐30,该冷凝水储罐10用于盛放冷凝水。冷凝水储罐10的顶部设有进水口11、排气口12和回流口13。其中,冷凝水储罐10可设置在加工车间内,该进水口11可用于管道连接至冷凝水排出设备100,该冷凝水排出设备100可为设置在油脂产品加工车间的制冷设备,例如蒸发器等,其排出的冷凝水通过管道进入至冷凝水储罐10内进行统一盛放。排气口12位于进水口11和回流口13之间,排气口12主要用于排出冷凝水储罐10内的空气,避免冷凝水储罐10内的压力过低或过高,保持冷凝水储罐10内的压力平衡。这是因为,该冷凝水储罐10为常压储罐,由进水口11进入的冷凝水多为高压液体,冷凝水进入冷凝水储罐10内时,容易导致冷凝水储罐10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此时可通过排气口12及时进行排压,保持冷凝水储罐10内的压力平衡。冷凝水储罐10上还设有液位开关14,用于检测冷凝水储罐10内的液位。水泵20管道连接于该冷凝水储罐10的出水口15。储油罐30可设置在原料油储存空间内,其用于盛放原料油,且储油罐30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未图示),该换热盘管管道连接于水泵20,用于接收自水泵20泵入的冷凝水。该储油罐30上设有与换热盘管连通的液体出口31,该液体出口31管道连接至回流口13,用于将与换热盘管换热后的冷凝水输送至回流口13内。

可以得知的是,该冷凝水排出设备100可为一个或多个,若为多个,则多个冷凝水排出设备100均设有冷凝水排出管道101,多条冷凝水排出管道101统一连通至与冷凝水储罐10的进水口11连接的管道,从而可将多个冷凝水排出设备100排出的冷凝水输送至冷凝水储罐10内。具体地,为了避免冷凝水排出设备100的冷凝水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倒流情况,在冷凝水排出管道101上可设置单向阀。

该冷凝水排出设备100排出的冷凝水温度较高,通常为70-90℃,因此,若将这些冷凝水直接排放,一方面浪费水资源和热能,另一方面,排放至车间外部可能产生大量的闪蒸汽,长此以往可能对车间外部的管道造成腐蚀。

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将冷凝水排出设备100排出的高温冷凝水集中盛放至冷凝水储罐10内,并将其运送至用于储存原料油(温度低时容易凝结,所以需对其进行加热)的储油罐30内进行换热,从而一方面可实现能源再利用,另一方面,也无需额外设置加热设备或者加热介质对原料油进行加热,减少加热设备的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水储罐10可选用圆柱形罐体,其体积可根据实际盛放的冷凝水进行设置。进水口11和回流口13在冷凝水储罐10的顶部上的设置位置可相对冷凝水储罐10的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液位开关14可设置在冷凝水储罐10的一侧壁面上。冷凝水储罐10上可设置有最低液位线和最高液位线,该液位开关14主要用于检测冷凝水储罐10内的冷凝水的当前液位。

更进一步地,该冷凝水储罐10的出水口15设置在冷凝水储罐10的底部,这样,有利于水泵20将冷凝水泵20送至储油罐30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水泵20可通过第一管道21连接至冷凝水储罐10的出水口15,并且该第一管道21上设置有控制阀21a,该控制阀21a与液位开关14电连接,用于在液位开关14的控制下控制出水口15与水泵20的连接通断。具体地,若液位开关14检测到冷凝水储罐10内的当前液位低于最低液位线时,则液位开关14发出低液位电信号至控制阀21a,控制控制阀21a关闭,此时,水泵20与出水口15连接断开,冷凝水无法继续通过水泵20泵送。而当液位开关14检测到冷凝水储罐10内的当前液位高于最低液位线时,则可发出正常信号至控制阀21a,控制阀21a可打开或正常运行,此时,水泵20与出水口15可连通,可通过水泵20泵送该冷凝水。

采用在水泵20与出水口15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控制阀21a的设计,并使得控制阀21a与液位开关14电连接,从而可自动控制水泵20与出水口15的连接通断,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可避免低液位泵送冷凝水可能造成水泵20出现运行故障的问题。

进一步地,该水泵20可选用两台,该两台水泵20可并联设置,其中一台水泵20为主水泵20,另一台水泵20为备用水泵20。即,当主水泵20出现运行故障或损坏时,备用水泵20可及时切入使用,从而避免影响该冷凝水的泵送。

在本实施例中,在储油罐30的一个侧部设置有液体入口32,该液体出口31与换热盘管相通,该水泵20可通过第二管道22连接于液体入口32,用于将冷凝水泵20送至储油罐30的换热盘管内。具体地,为了防止在泵送过程中出现倒流情况,该第二管道22上可设置有单向阀22a。

进一步地,为了及时获知水泵20内的压力情况,避免出现液爆现象,在第二管道22上可设置压力传感器22b和压力显示器22c,该压力显示器22c与压力传感器22b电连接,压力传感器22b用于检测该水泵20内的当前压力,压力显示器22c则用于显示该当前压力。这样,车间工作人员可通过该压力显示器22c及时获知水泵20内的压力情况,一旦水泵20内的压力情况超过设定的安全压力值,则可及时关闭水泵20,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更进一步地,若储油罐30与冷凝水储罐10未设置在同一车间,或者是储油罐30与冷凝水储罐10相距较远,则为了减少冷凝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在第二管道22外部可包覆有保温部件22d。具体地,该保温部件22d可为包覆在第二管道22外部上的保温棉或者是保温玻璃纤维套管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出口31可设置在储油罐30的另一个侧部上,并且该液体出口31可高于该液体入口32设置。该液体出口31可通过第三管道31a连接至该冷凝水储罐10上的回流口13,且为了避免倒流,在第三管道31a上可设置单向阀311。

进一步地,由于储油罐30会将换热后温度降低的冷凝水回流至冷凝水储罐10内,因此,为了防止冷凝水储罐10内的冷凝水液位过高而无法继续接收自车间的冷凝水排出设备100排出的高温冷凝水,在该冷凝水储罐10的侧部设有溢流口16,该溢流口16临近冷凝水储罐10的顶部设置,且该溢流口16上设置有溢流阀(未图示),该溢流阀与液位开关14电连接。具体地,当液位开关14检测到冷凝水储罐10内的当前液位高于最高液位线时,该液位开关14发送高水位电信号至溢流阀,控制溢流阀开启,从而溢流口16开启可将冷凝水储罐10内的多余冷凝水排出。当液位开关14检测到冷凝水储罐10内的当前液位低于最高液位线时,则液位开关14控制溢流阀关闭,此时,溢流口16不再排出冷凝水。

采用在冷凝水储罐10的侧部上设置溢流口16的设计,可以及时将冷凝水储罐10内的多余冷凝水排出。

进一步地,在冷凝水储罐10临近出水口15的位置设有温度计17,该温度计用于检测冷凝水储罐10内的冷凝水温度。具体地,该温度计17为具有温度值显示的温度计,其可实时显示冷凝水储罐10内的冷凝水温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获知该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储油罐30可设置为多个,多个储油罐30可间隔设置。该多个储油罐30均管道连接于水泵20和冷凝水储罐10,从而实现能够对多个储油罐30内的原料油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利用冷凝水储罐将车间排出的冷凝水收集后,通过水泵泵送至储油罐内与换热盘管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能够利用冷凝水的热量加热储油罐内的原料油,一方面实现能源的再利用,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避免高温的冷凝水直接排放至车间外部而可能导致的大量蒸汽飘溢在车间外部,同时可能对车间外部的管道造成腐蚀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储油罐上设置液体出口,将与换热盘管换热后的冷凝水输送回至冷凝水储罐内进行再次加热,从而实现冷凝水重复利用,有效节约能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的冷凝水热能回收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