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6513发布日期:2021-08-10 14:1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标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



背景技术:

在软性材料(如生猪皮)上打印标识时,由于表面水渍导致打印失败,使得打印图案模糊不清,不符合使用需求,为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此问题的技术方案,以确保打印图案的清晰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以解决容易因水渍导致打印失败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包括打码机、输送线、除水带、驱动轮组和加热件;所述打码机的下表面设有喷头;所述输送线设于所述喷头下方;所述除水带套于所述驱动轮组外,所述驱动轮组用于带动所述除水带循环传输,所述除水带的下部与所述输送线相对布置,所述除水带的下部用于与所述输送线输送的材料抵接,以吸附所述材料上的水分;所述加热件与所述除水带相离布置,所述加热件用于烘干吸水后的所述除水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组设有挤压轮,所述挤压轮与所述加热件布置于所述除水带相对的两表面,所述挤压轮与所述加热件夹持所述除水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为热吹风机,所述热吹风机吹送热风至所述除水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组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方,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喷头的水平间距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喷头的水平间距,所述除水带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与邻近所述喷头的所述除水带相离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除水带的下部用于与所述输送线输送的材料抵接,以吸附所述材料上的水分,所以在对软性材料进行打印前,除水带已经能够吸附带走软性材料表面的水分,而所述加热件与所述除水带相离布置,所述加热件用于烘干吸水后的所述除水带,则确保了除水带的循环使用,从而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容易因水渍导致打印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打码机;11、喷头;

20、输送线;

30、除水带;

40、驱动轮组;41、第一传动轮;42、第二传动轮;43、挤压轮;

50、加热件;

60、软性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其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打码机10、输送线20、除水带30、驱动轮组40和加热件50;打码机10的下表面设有喷头11;输送线20设于喷头11下方;除水带30套于驱动轮组40外,驱动轮组40用于带动除水带30循环传输,除水带30的下部与输送线20相对布置,除水带30的下部用于与输送线20输送的材料抵接,以吸附材料上的水分;加热件50与除水带30相离布置,加热件50用于烘干吸水后的除水带30。

所以在对软性材料60进行打印前,除水带30已经能够吸附带走软性材料60表面的水分,从而确保了喷头11能够在软性材料60上进行清晰打印,而在除水带30进行吸水后,加热件50则能对除水带30进行及时烘干,确保了除水带30的循环使用,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容易因水渍导致打印失败的问题。

具体的,驱动轮组40设有挤压轮43,挤压轮43与加热件50布置于除水带30相对的两表面,挤压轮43与加热件50夹持除水带30。

所以在除水带30进行吸收后,除水带30将会被挤压轮43和加热件50夹持挤压,以此减少除水带30的水分含量,此时再利用加热件50对除水带30进行加热烘干,则可大大提高除水带30的烘干效率。

具体的,加热件50为热吹风机,热吹风机吹送热风至除水带30。

加热件50可以是电热棒等加热元件,但此实施例优选设置加热件50为热吹风机,则避免了加热件50与除水带30接触产生粘合现象,也能确保热量传递的全面性,为提高烘干效率提供了重要帮助。

具体的,驱动轮组40包括第一传动轮41和第二传动轮42,第一传动轮41置于第二传动轮42上方,第一传动轮41与喷头11的水平间距小于第二传动轮42与喷头11的水平间距,除水带30套于第一传动轮41和第二传动轮42外。

譬如以图1所示方向为参考,第一传动轮41置于左上方,第二传动轮42置于右下方,所以除水带30将在右下方进行吸水,使得除水带30能够在距离喷头11更远的位置实现吸水操作,延长了软性材料60自然风干的距离。

具体的,加热件50与邻近喷头11的除水带30相离布置。

以图1所示方向为参考,喷头11置于左侧,加热件50置于中部,除水带30置于右侧,则加热件50实现了除水带30在吸收后的及时烘干,延长了除水带30的自然风干距离,切实提高了除水带30的烘干质量。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打码机、输送线、除水带、驱动轮组和加热件;

所述打码机的下表面设有喷头;

所述输送线设于所述喷头下方;

所述除水带套于所述驱动轮组外,所述驱动轮组用于带动所述除水带循环传输,所述除水带的下部与所述输送线相对布置,所述除水带的下部用于与所述输送线输送的材料抵接,以吸附所述材料上的水分;

所述加热件与所述除水带相离布置,所述加热件用于烘干吸水后的所述除水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设有挤压轮,所述挤压轮与所述加热件布置于所述除水带相对的两表面,所述挤压轮与所述加热件夹持所述除水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热吹风机,所述热吹风机吹送热风至所述除水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方,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喷头的水平间距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喷头的水平间距,所述除水带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邻近所述喷头的所述除水带相离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性材质表面除水轮,包括打码机、输送线、除水带、驱动轮组和加热件;打码机的下表面设有喷头;输送线设于喷头下方;除水带套于驱动轮组外,驱动轮组用于带动除水带循环传输,除水带的下部与输送线相对布置,除水带的下部用于与输送线输送的材料抵接,以吸附材料上的水分;加热件与除水带相离布置,加热件用于烘干吸水后的除水带;所以在对软性材料进行打印前,除水带已经能够吸附带走软性材料表面的水分,而加热件的设置则确保了除水带的循环使用,从而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容易因水渍导致打印失败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颐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