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8723发布日期:2021-07-30 13:1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用pvc硬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药品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运输等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它即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本、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等主要包装材料,又包括涂料、粘合剂、捆扎带、装潢、印刷材料等辅助材料。药用pvc硬片是药品包装材料的一种,药用pvc硬片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对其原料进行水浴加热。

现有的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在使用时难以保证水浴器皿的稳定,水浴加热效果较差,而且水浴加热所产生的热水以及高温蒸汽难以被再利用,不够环保。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内支撑架以及水浴桶,所述外壳体上端中部设置有所述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内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外围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内支撑架上端设置有环形盖,所述环形盖中部设置有所述水浴桶,所述水浴桶两侧壁上部均成型有把手槽,所述水浴桶上端设置有封盖,位于所述水浴桶一侧的所述环形盖上设置有排气管。

所述外壳体一侧壁上端焊接有进水管,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进水管一侧壁下端焊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以及所述排气管上端均通过法兰连接有电子阀门。

所述内支撑架与所述外壳体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支撑杆上端与所述内支撑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支撑杆下端与所述外壳体内底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电加热器为螺旋形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缠绕固定于所述内支撑杆外围。

所述外壳体一内壁上通过螺钉连接有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水位传感器正对的所述外壳体内壁上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形盖与所述外壳体上端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水浴桶外壁与所述环形盖滑动连接,所述封盖与所述水浴桶上端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封盖下端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环形盖通过法兰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内支撑架、内支撑杆和环形盖,可对水浴桶进行良好的制成,保证水浴桶能够稳定的悬空于外壳体内中部,使水浴桶不会被沸腾的水晃动,保证水浴加热的效果,并保证水浴桶内物料能够保持稳定状态;水位传感器的设置可防止装置内的水浴用水不足,出水管和排气管的设置可使装置内的热水和高温蒸汽能够被便捷的再利用,十分环保节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

本技术:
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浴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内支撑架;3-内支撑杆;4-电加热器;5-环形盖;6-水浴桶;7-把手槽;8-封盖;9-排气管;10-进水管;11-出水管;12-电子阀门;13-水位传感器;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第二温度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1、内支撑架2以及水浴桶6,外壳体1上端中部设置有内支撑架2,内支撑架2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内支撑杆3,内支撑杆3外围设置有电加热器4,内支撑架2上端设置有环形盖5,环形盖5中部设置有水浴桶6,水浴桶6两侧壁上部均成型有把手槽7,水浴桶6上端设置有封盖8,位于水浴桶6一侧的环形盖5上设置有排气管9,通过把手槽7可便捷的将水浴桶6从外壳体1内吊出。

如图1-图3所示,外壳体1一侧壁上端焊接有进水管10,外壳体1远离进水管10一侧壁下端焊接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以及排气管9上端均通过法兰连接有电子阀门12;内支撑架2与外壳体1内壁通过螺栓连接,内支撑杆3上端与内支撑架2通过螺栓连接,内支撑杆3下端与外壳体1内底端通过螺钉连接,电加热器4为螺旋形加热器,电加热器4缠绕固定于内支撑杆3外围。

本例中,进水管10与外部输水管路连接,可向外壳体1内输水,将出水管11上的电子阀门12打开后,外壳体1内的水可通过出水管11排出,这样外壳体1内的热水可供其他设备所用,内支撑杆3可对内支撑架2进行支撑,并为电加热器4提供依托,在内支撑杆3和内支撑架2的辅助下,水浴桶6可稳定的悬空于外壳体1内中部,以保证良好的水浴加热效果,电加热器4在工作时可对外壳体1内的水进行加热。

如图3-图4所示,其中外壳体1一内壁上通过螺钉连接有水位传感器13,位于水位传感器13正对的外壳体1内壁上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环形盖5与外壳体1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水浴桶6外壁与环形盖5滑动连接,封盖8与水浴桶6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封盖8下端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5,排气管9与环形盖5通过法兰连接。

本例中,环形盖5可对水浴桶6进行支撑,水位传感器13可实时感知外壳体1内的水位,并将感知信息反馈至装置的外部控制设备,若发现外壳体1内水位较低,则可继续向外壳体1内输水,第一温度传感器14可实时感知外壳体1内的水温,并将感知信息反馈至装置的外部控制设备,药用pvc硬片的制备材料置于水浴桶6内,易被外壳体1内的水水浴加热,外壳体1内的高温水蒸气可通过排气管9排出,以被再利用,十分环保节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1)、内支撑架(2)以及水浴桶(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端中部设置有所述内支撑架(2),所述内支撑架(2)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内支撑杆(3),所述内支撑杆(3)外围设置有电加热器(4),所述内支撑架(2)上端设置有环形盖(5),所述环形盖(5)中部设置有所述水浴桶(6),所述水浴桶(6)两侧壁上部均成型有把手槽(7),所述水浴桶(6)上端设置有封盖(8),位于所述水浴桶(6)一侧的所述环形盖(5)上设置有排气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一侧壁上端焊接有进水管(10),所述外壳体(1)远离所述进水管(10)一侧壁下端焊接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以及所述排气管(9)上端均通过法兰连接有电子阀门(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架(2)与所述外壳体(1)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支撑杆(3)上端与所述内支撑架(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支撑杆(3)下端与所述外壳体(1)内底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电加热器(4)为螺旋形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4)缠绕固定于所述内支撑杆(3)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一内壁上通过螺钉连接有水位传感器(13),位于所述水位传感器(13)正对的所述外壳体(1)内壁上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所述环形盖(5)与所述外壳体(1)上端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桶(6)外壁与所述环形盖(5)滑动连接,所述封盖(8)与所述水浴桶(6)上端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8)下端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5),所述排气管(9)与所述环形盖(5)通过法兰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药用PVC硬片生产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内支撑架以及水浴桶,所述外壳体上端中部设置有所述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内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外围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内支撑架上端设置有环形盖,所述环形盖中部设置有所述水浴桶,所述水浴桶两侧壁上部均成型有把手槽。通过设置内支撑架、内支撑杆和环形盖,可对水浴桶进行良好的制成,保证水浴桶能够稳定的悬空于外壳体内中部,使水浴桶不会被沸腾的水晃动,保证水浴加热的效果,并保证水浴桶内物料能够保持稳定状态;水位传感器的设置可防止装置内的水浴用水不足,出水管和排气管的设置可使装置内的热水和高温蒸汽能够被便捷的再利用,十分环保节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竞峰;刘汝常;徐国兵;邱兴浩;倪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凯威药用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