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0920发布日期:2022-03-12 12:3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橡胶制造行业的硫化机乏汽一般都是采用外排的方式,不能够利用乏汽中的热能,也没有有效的设备对乏汽的热能进行回收和利用,浪费掉蒸汽和热量,而硫化机人为手动开启阀门排凝的方式进行排出乏汽,存在不确定和时间节点不规律的因素,浪费蒸汽的同时也对排凝阀造成损伤,后期的循环热水冷却一般的都是采用多级冷却结构的冷却塔,不仅浪费电而且降温效果不好,为此设计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包括自动排凝装置、立式冷凝装置、喷雾式冷却塔、排汽管、冷媒供管路、冷媒回管路、冷媒供给流体泵、冷凝水蓄水箱、冷却喷淋水泵、冷凝水供给管路、冷却水箱、配阀泄水口,所述立式冷凝装置设有两组,两组立式冷凝装置并列设置在冷凝水蓄水箱的顶面,且两组立式冷凝装置连通冷凝水蓄水箱,所述自动排凝装置通过排汽管连接在两组立式冷凝装置的前侧面顶端,所述喷雾式冷却塔设在冷却水箱的顶面,且喷雾式冷却塔与冷却水箱相互连通,所述冷却喷淋水泵通过冷凝水供给管路连接在冷凝水蓄水箱的右侧面底端,且冷却喷淋水泵通过冷凝水供给管路连接喷雾式冷却塔的顶端,所述冷媒供给流体泵通过冷媒供管路连接在冷却水箱的左侧底端,且冷媒供给流体泵左侧通过冷媒供管路连接在立式冷凝装置的后侧面顶端,所述冷媒回管路连接在立式冷凝装置的后侧面底段,且冷媒回管路通过冷媒回管路连接冷却水箱,所述配阀泄水口连接在冷却水箱的右侧面底端。
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自动排凝装置由汽端连接头、软接管段、配阀管段、单向流体阀、蓄汽罐、连接管段、电控排凝阀、积液排放口组成,所述汽端连接头连接在软接管段的左端,所述软接管段连接在配阀管段的左端,所述配阀管段设在蓄汽罐的左端,所述连接管段设在蓄汽罐的右端,所述配阀管段、蓄汽罐、连接管段一体成型,所述单向流体阀固定在配阀管段上,所述电控排凝阀固定在连接管段上,所述积液排放口设在蓄汽罐的底端,所述连接管段的右端连接排汽管。
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软接管段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排汽管、冷媒供管路、冷媒回管路、冷凝水供给管路、端连接头、配阀管段、蓄汽罐、连接管段由铸铁材料制成,且内壁均做氧化处理,所述冷凝水蓄水箱、冷却水箱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硫化机乏汽排放
结构的设置,改变为一种能够吸收硫化机乏汽热量的设备,设备可以将热量通过立式冷凝装置将热量吸收,然后将冷凝水在冷却塔的作用下得到降温得到冷却水,冷却水可以作为冷凝器的冷媒再次传输和运转,而冷媒达到一定温度还可以作为设备所处环境的供热源,节省了冬季供暖软水处理的缓解,还可以提供橡胶生产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水,解决了用水的需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外观状态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连接示意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排凝装置示意图。
11.图中:自动排凝装置1、立式冷凝装置2、喷雾式冷却塔3、排汽管4、冷媒供管路5、冷媒回管路6、冷媒供给流体泵7、冷凝水蓄水箱8、冷却喷淋水泵9、冷凝水供给管路10、冷却水箱11、配阀泄水口12、汽端连接头13、软接管段14、配阀管段15、单向流体阀16、蓄汽罐17、连接管段18、电控排凝阀19、积液排放口20。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13.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包括自动排凝装置1、立式冷凝装置2、喷雾式冷却塔3、排汽管4、冷媒供管路5、冷媒回管路6、冷媒供给流体泵7、冷凝水蓄水箱8、冷却喷淋水泵9、冷凝水供给管路10、冷却水箱11、配阀泄水口12,所述立式冷凝装置2设有两组,两组立式冷凝装置2并列设置在冷凝水蓄水箱8的顶面,且两组立式冷凝装置2连通冷凝水蓄水箱8,所述自动排凝装置1通过排汽管4连接在两组立式冷凝装置2的前侧面顶端,所述喷雾式冷却塔3设在冷却水箱11的顶面,且喷雾式冷却塔3与冷却水箱11相互连通,所述冷却喷淋水泵9通过冷凝水供给管路10连接在冷凝水蓄水箱8的右侧面底端,且冷却喷淋水泵9通过冷凝水供给管路10连接喷雾式冷却塔3的顶端,所述冷媒供给流体泵7通过冷媒供管路5连接在冷却水箱11的左侧底端,且冷媒供给流体泵7左侧通过冷媒供管路5连接在立式冷凝装置2的后侧面顶端,所述冷媒回管路6连接在立式冷凝装置2的后侧面底段,且冷媒回管路6通过冷媒回管路6连接冷却水箱11,所述配阀泄水口12连接在冷却水箱11的右侧面底端。
14.所述自动排凝装置1由汽端连接头13、软接管段14、配阀管段15、单向流体阀16、蓄汽罐17、连接管段18、电控排凝阀19、积液排放口20组成,所述汽端连接头13连接在软接管段14的左端,所述软接管段14连接在配阀管段15的左端,所述配阀管段15设在蓄汽罐17的左端,所述连接管段18设在蓄汽罐17的右端,所述配阀管段15、蓄汽罐17、连接管段18一体成型,所述单向流体阀16固定在配阀管段15上,所述电控排凝阀19固定在连接管段18上,所述积液排放口20设在蓄汽罐17的底端,所述连接管段18的右端连接排汽管4。
15.所述软接管段14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排汽管4、冷媒供管路5、冷媒回管路6、冷凝水供给管路10、端连接头13、配阀管段15、蓄汽罐17、连接管段18由铸铁材料制成,且内壁均做氧化处理,所述冷凝水蓄水箱8、冷却水箱11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1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硫化乏汽从硫化机排出的时候,通过汽端连接头、软接管
段、配阀管段流入到设备的蓄汽罐内,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电控排凝阀可以打开使得蓄积的乏汽排出,后续设备中的立式冷凝装置能迅速高效的把硫化乏汽转变为冷凝水自动流入到冷凝水蓄水箱,杜绝了蒸汽外排的现象,然后通过喷雾式冷却塔,可以实现热交换的功能,而冷凝水经过冷却后可以作为冷媒再次循环,也可以作为热源进行外用。
17.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排凝装置(1)、立式冷凝装置(2)、喷雾式冷却塔(3)、排汽管(4)、冷媒供管路(5)、冷媒回管路(6)、冷媒供给流体泵(7)、冷凝水蓄水箱(8)、冷却喷淋水泵(9)、冷凝水供给管路(10)、冷却水箱(11)、配阀泄水口(12),所述立式冷凝装置(2)设有两组,两组立式冷凝装置(2)并列设置在冷凝水蓄水箱(8)的顶面,且两组立式冷凝装置(2)连通冷凝水蓄水箱(8),所述自动排凝装置(1)通过排汽管(4)连接在两组立式冷凝装置(2)的前侧面顶端,所述喷雾式冷却塔(3)设在冷却水箱(11)的顶面,且喷雾式冷却塔(3)与冷却水箱(11)相互连通,所述冷却喷淋水泵(9)通过冷凝水供给管路(10)连接在冷凝水蓄水箱(8)的右侧面底端,且冷却喷淋水泵(9)通过冷凝水供给管路(10)连接喷雾式冷却塔(3)的顶端,所述冷媒供给流体泵(7)通过冷媒供管路(5)连接在冷却水箱(11)的左侧底端,且冷媒供给流体泵(7)左侧通过冷媒供管路(5)连接在立式冷凝装置(2)的后侧面顶端,所述冷媒回管路(6)连接在立式冷凝装置(2)的后侧面底段,且冷媒回管路(6)通过冷媒回管路(6)连接冷却水箱(11),所述配阀泄水口(12)连接在冷却水箱(11)的右侧面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凝装置(1)由汽端连接头(13)、软接管段(14)、配阀管段(15)、单向流体阀(16)、蓄汽罐(17)、连接管段(18)、电控排凝阀(19)、积液排放口(20)组成,所述汽端连接头(13)连接在软接管段(14)的左端,所述软接管段(14)连接在配阀管段(15)的左端,所述配阀管段(15)设在蓄汽罐(17)的左端,所述连接管段(18)设在蓄汽罐(17)的右端,所述配阀管段(15)、蓄汽罐(17)、连接管段(18)一体成型,所述单向流体阀(16)固定在配阀管段(15)上,所述电控排凝阀(19)固定在连接管段(18)上,所述积液排放口(20)设在蓄汽罐(17)的底端,所述连接管段(18)的右端连接排汽管(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接管段(14)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排汽管(4)、冷媒供管路(5)、冷媒回管路(6)、冷凝水供给管路(10)、端连接头(13)、配阀管段(15)、蓄汽罐(17)、连接管段(18)由铸铁材料制成,且内壁均做氧化处理,所述冷凝水蓄水箱(8)、冷却水箱(11)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橡胶生产硫化机乏汽回收及热能转换装置,优化了硫化机乏汽排放结构的设置,设备可以将热量通过立式冷凝装置将热量吸收,然后将冷凝水在冷却塔的作用下得到降温得到冷却水,冷却水可以作为冷凝器的冷媒再次传输和运转,而冷媒达到一定温度还可以作为设备所处环境的供热源,节省了冬季供暖软水处理的缓解,还可以提供橡胶生产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水,解决了用水的需求,宜推广使用。宜推广使用。宜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秀彦
技术研发日:2021.07.01
技术公布日:2022/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