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7823发布日期:2022-05-17 13:5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炉。


背景技术:

2.随着生物质燃料的不断增加,且生物质燃料通常是放入燃烧炉内进行燃烧的,生物质燃烧炉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燃烧设备,但是目前的生物质燃烧炉,为了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通常会在炉体内安装蛇形换热管进行换热,由于每次通过进料管添加燃料时,热量易从进料管排出流失,热量损失严重,会降低热量对蛇形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并且炉体内的灰烬难以快速的排出清理,导致灰烬的排放不够方便,且灰烬排放出炉体后易飘浮至空气当中,灰烬易污染空气,导致不够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燃烧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热量损失严重,会降低热量对蛇形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导致灰烬的排放不够方便,且不够环保的问题。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包括炉体、进料管和下端为开口端的降尘筒,所述进料管贯穿连通于所述炉体上端右侧,所述降尘筒设于所述炉体左端:
5.所述进料管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下端固定有穿插进所述进料管内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端相接有盖于所述进料管下端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呈圆台状,所述炉体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蛇形换热管,所述炉体左上端固定有吸尘器,所述降尘筒内顶端设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上端连通有贯穿出所述降尘筒上方的进水管。
6.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内底端安装有点火器,所述炉体内部固定有位于所述蛇形换热管和点火器之间的网格板。
7.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左下端与所述炉体上端之间相接有液压缸,所述炉体上端左侧连通有排烟管。
8.进一步地,所述蛇形换热管右上端和右下端出水端和进水端,所述蛇形换热管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贯穿出所述炉体右面。
9.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下端固定有往左延伸的底板,所述降尘筒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端左侧。
10.进一步地,所述吸尘器下端连通有吸尘管,所述炉体左端连通有两根分别位于所述点火器上端和网格板上端的进尘管,两根所述进尘管的外端均与所述吸尘管连通,所述吸尘管内部上端安装有电磁密封阀。
11.进一步地,所述吸尘器左端与所述降尘筒之间连通有呈倾斜状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喷淋头的下端右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13.通过在炉体内安装蛇形换热管,利于提升炉体内热量的利用率,且通过进料管往
炉体内加入燃料时,密封塞则堵塞在进料管的下端,当进料管内部燃料填充完毕后,再使密封盖往下盖在进料管的上端,此时密封塞则在进料管下端打开,燃料则沿着密封塞的斜面顺利的掉入至炉体内进行燃烧,而热量则无法通过进料管排出炉体,以免热量通过进料管排出流失,有效的减少了热量的浪费,从而保证了蛇形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并且通过吸尘器及进尘管便于快速的将炉体内的灰烬抽出,保证了炉体内灰烬的排放便捷性,再将灰烬排放至降尘筒内,结合喷淋头对灰烬洒水降尘,有效的防止了灰烬飘浮至空气当中,以免灰烬污染空气,使灰烬的排放处理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结构示意图。
17.图1-3中:炉体1、进料管2、蛇形换热管3、密封盖4、密封塞5、固定杆6、液压缸7、排烟管8、点火器9、网格板10、底板11、吸尘器12、降尘筒13、喷淋头14、连通管15、进水管16、吸尘管17、进尘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至图3:
19.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包括;
20.炉体1、进料管2和下端为开口端的降尘筒13,所述进料管2贯穿连通于所述炉体1上端右侧,所述降尘筒13设于所述炉体1左端,所述炉体1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蛇形换热管3,所述炉体1内底端安装有点火器9,所述炉体1内部固定有位于所述蛇形换热管3和点火器9之间的网格板10,所述蛇形换热管3右上端和右下端出水端和进水端,所述蛇形换热管3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贯穿出所述炉体1右面;
21.具体地,当需要往炉体1内添加生物质燃料时,将燃料通过进料管2放入至炉体1内,燃料则掉在网格板10上端,然后启动点火器9并将燃料点着燃烧,由于在炉体1内安装了蛇形换热管3,通过蛇形换热管3的进水端往蛇形换热管3引入外部冷水,冷水则被炉体1内的热量进行加热,热水则从蛇形换热管3的出水端排出利用,利于提升炉体1内热量的利用率。
22.所述进料管2上端设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下端固定有穿插进所述进料管2内的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下端相接有盖于所述进料管2下端的密封塞5,所述密封塞5呈圆台状,所述密封盖4左下端与所述炉体1上端之间相接有液压缸7,所述炉体1上端左侧连通有排烟管8;
23.进一步地,当需要继续往炉体1内加入生物质燃料时,由于在进料管2的下端盖有密封塞5,此时密封盖4没有盖在进料管2的上端,然后将燃料加入至进料管2内,当进料管2内部燃料填充完毕后,启动液压缸7并带动密封盖4往下盖在进料管2的上端,同时密封盖4则通过固定杆6带动密封塞5往下移动,此时密封塞5则在进料管2下端打开,燃料则沿着密封塞5的斜面顺利的掉入至炉体1内进行燃烧,由于密封盖4盖在进料管2上端,因此热量则无法通过进料管2排出炉体1,以免热量通过进料管2排出流失,有效的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从而保证了蛇形换热管3的换热效率,且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则通过排烟管8排出。
24.所述炉体1左上端固定有吸尘器12,所述吸尘器12下端连通有吸尘管17,所述炉体1左端连通有两根分别位于所述点火器9上端和网格板10上端的进尘管18,两根所述进尘管18的外端均与所述吸尘管17连通,所述吸尘管17内部上端安装有电磁密封阀;
25.进一步地,当燃料燃烧时,吸尘管17内的电磁密封阀处于关闭状态,以免热量通过吸尘管17进入到吸尘器12内,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当燃料燃烧完毕后,且需要将燃烧产生的灰烬清出炉体1时,启动吸尘器12,并且通过进尘管18和吸尘管17便于快速的将炉体1内的灰烬抽入至吸尘器12内,保证了炉体1内灰烬的排放便捷性。
26.所述降尘筒13内顶端设有喷淋头14,所述喷淋头14上端连通有贯穿出所述降尘筒13上方的进水管16,所述炉体1下端固定有往左延伸的底板11,所述降尘筒13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端左侧,所述吸尘器12左端与所述降尘筒13之间连通有呈倾斜状的连通管15,所述连通管15位于所述喷淋头14的下端右侧;
27.进一步地,当灰烬进入吸尘器12后,再通过呈倾斜状的连通管15将灰烬排放至降尘筒13内,且使进水管16与外部水源连通,进水管16则将外部水源引入至喷淋头14内,由于连通管15位于喷淋头14下端右侧,灰烬进入到降尘筒13内后会位于喷淋头14下端,再结合喷淋头14利于全面的对灰烬洒水降尘,污水则从降尘筒13下端的开口端排出,有效的防止了灰烬飘浮至空气当中,以免灰烬污染空气,更加环保。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包括炉体(1)、进料管(2)和下端为开口端的降尘筒(13),所述进料管(2)贯穿连通于所述炉体(1)上端右侧,所述降尘筒(13)设于所述炉体(1)左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2)上端设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下端固定有穿插进所述进料管(2)内的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下端相接有盖于所述进料管(2)下端的密封塞(5),所述密封塞(5)呈圆台状,所述炉体(1)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蛇形换热管(3),所述炉体(1)左上端固定有吸尘器(12),所述降尘筒(13)内顶端设有喷淋头(14),所述喷淋头(14)上端连通有贯穿出所述降尘筒(13)上方的进水管(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底端安装有点火器(9),所述炉体(1)内部固定有位于所述蛇形换热管(3)和点火器(9)之间的网格板(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4)左下端与所述炉体(1)上端之间相接有液压缸(7),所述炉体(1)上端左侧连通有排烟管(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换热管(3)右上端和右下端出水端和进水端,所述蛇形换热管(3)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贯穿出所述炉体(1)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下端固定有往左延伸的底板(11),所述降尘筒(13)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端左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12)下端连通有吸尘管(17),所述炉体(1)左端连通有两根分别位于所述点火器(9)上端和网格板(10)上端的进尘管(18),两根所述进尘管(18)的外端均与所述吸尘管(17)连通,所述吸尘管(17)内部上端安装有电磁密封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12)左端与所述降尘筒(13)之间连通有呈倾斜状的连通管(15),所述连通管(15)位于所述喷淋头(14)的下端右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包括炉体、进料管和下端为开口端的降尘筒,进料管贯穿连通于炉体上端右侧,降尘筒设于炉体左端,进料管上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下端固定有穿插进进料管内的固定杆,固定杆下端相接有盖于进料管下端的密封塞,密封塞呈圆台状,炉体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蛇形换热管;通过进料管往炉体内加入燃料时,密封塞则堵塞在进料管的下端,当进料管内部燃料填充完毕后,再使密封盖往下盖在进料管的上端,燃料则沿着密封塞的斜面顺利的掉入至炉体内进行燃烧,热量则无法通过进料管排出炉体,以免热量通过进料管排出流失,有效的减少了热量的浪费。量的浪费。量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永佳自动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