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4724发布日期:2022-06-02 00:2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壳式换热器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传统的壳式换热器内会加装折流板,通过折流板来增加壳程介质的行程,提高换热效果。折流板一般分为弓形折流板和螺旋折流板,装有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的内部容易产生流动死区,导致换热器内部的空间利用不充分,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能够减少换热器内的流动死区,提高换热效率
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筒体,所述换热器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和若干弓形折流板,所述换热器筒体的两端侧面分别设置有壳程介质进口和壳程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器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管板,两个管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封头,两个封头内分别设置有管程介质进口和管程介质出口;所述弓形折流板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换热管的孔状结构,若干弓形折流板的缺口沿换热器筒体的长度方向上下交错设置;所述弓形折流板为曲面板,最靠近壳程介质进口的一个弓形折流板为反曲折流板,所述反曲折流板的外凸面朝向壳程介质进口所在侧,其余的弓形折流板为正曲折流板,所述正曲折流板的外凸面均朝向壳程介质出口所在侧;靠近壳程介质出口的管板与相邻的正曲折流板之间设置有出口分流板,所述出口分流板为曲面板,所述出口分流板的外凸面朝向与正曲折流板相同;所述出口分流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缺口,所述出口分流板上也设置有安装换热管的孔状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正曲折流板与相邻的管板之间设置有进口分流板,所述进口分流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缺口,所述进口分流板朝向所述壳程介质进口的一端为直板段,所述进口分流板远离所述壳程介质进口的一端为曲板段,所述曲板段的外凸面朝向和所述反曲折流板相同。
6.进一步地,所述直板段的端部与所述壳程介质进口相对,且该端部为弧形。
7.进一步地,所述进口分流板远离壳程介质进口的一端缺口小于所述反曲折流板的缺口。
8.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分流板远离壳程介质出口的一端缺口小于所述正曲折流板的缺口。
9.进一步地,所述弓形折流板的两侧曲面为同心设置的圆弧面。
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通过设置正曲折流板、反曲折流板、进口分流板和出口分流板来优化换热器内的流道结构,减少流动死区,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1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13.如附图1所述的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筒体1,所述换热器筒体1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2和若干弓形折流板3,所述换热器筒体1的两端侧面分别设置有壳程介质进口4和壳程介质出口5,所述换热器筒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管板6,两个管板6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封头7,两个封头7内分别设置有管程介质进口8和管程介质出口9。所述弓形折流板3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换热管2的孔状结构,若干弓形折流板3的缺口沿换热器筒体1的长度方向上下交错设置,壳程介质在通过若干弓形折流板3时迂回流动。
14.所述弓形折流板3为曲面板,最靠近壳程介质进口4的一个弓形折流板3为反曲折流板12,所述反曲折流板12的外凸面朝向壳程介质进口4所在侧,其余的弓形折流板3为正曲折流板13,所述正曲折流板13的外凸面均朝向壳程介质出口5所在侧。靠近壳程介质出口5的管板6与相邻的正曲折流板13之间设置有出口分流板14,所述出口分流板14为曲面板,所述出口分流板14的外凸面朝向与正曲折流板13相同。所述出口分流板1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缺口,所述出口分流板14上也设置有安装换热管2的孔状结构。
15.弓形折流板3为曲面板可以减少折流板之间的流动死区,但折流板与两个管板6之间仍然有流动死区。如附图1中所示,未设置出口分流板14时,在最右侧的正曲折流板13的上端和壳程介质出口5之间会出现流动死区,而出口分流板14的设置可以将壳程介质导向正曲折流板13的上端,从而减少流动死区,而出口分流板1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缺口,因此不会在出口分流板14的上下两端产生新的流动死区。
16.所述正曲折流板13与相邻的管板6之间设置有进口分流板11,所述进口分流板1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缺口,所述进口分流板11朝向所述壳程介质进口4的一端为直板段15,所述进口分流板11远离所述壳程介质进口4的一端为曲板段16,所述曲板段16的外凸面朝向和所述反曲折流板12相同。如附图1中所示,未设置进口分流板11时,会在左侧管板6的上端产生流动死区,而进口分流板11的设置,可以将壳程介质导向左侧管板6的上端,从而减少流动死区。进口分流板11的上下两端为缺口,进口分流板11的上下两端不会产生新的流动死区。
17.所述直板段15的端部与所述壳程介质进口4相对,且该端部为弧形,使得进口分流板11对壳程介质的分流效果更好。
18.所述进口分流板11远离壳程介质进口4的一端缺口小于所述反曲折流板12的缺口,可以更好地将壳程介质导向左侧管板6的上端。
19.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分流板14远离壳程介质出口5的一端缺口小于所述正曲折流板13的缺口,可以将壳程介质导向右侧管板6的下端,减少右侧管板6下端的流动死区。
20.所述弓形折流板3的两侧曲面为同心设置的圆弧面,对介质流体的导向效果好。
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筒体(1),所述换热器筒体(1)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2)和若干弓形折流板(3),所述换热器筒体(1)的两端侧面分别设置有壳程介质进口(4)和壳程介质出口(5),所述换热器筒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管板(6),两个管板(6)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封头(7),两个封头(7)内分别设置有管程介质进口(8)和管程介质出口(9);所述弓形折流板(3)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换热管(2)的孔状结构,若干弓形折流板(3)的缺口沿换热器筒体(1)的长度方向上下交错设置;所述弓形折流板(3)为曲面板,最靠近壳程介质进口(4)的一个弓形折流板(3)为反曲折流板(12),所述反曲折流板(12)的外凸面朝向壳程介质进口(4)所在侧,其余的弓形折流板(3)为正曲折流板(13),所述正曲折流板(13)的外凸面均朝向壳程介质出口(5)所在侧;靠近壳程介质出口(5)的管板(6)与相邻的正曲折流板(13)之间设置有出口分流板(14),所述出口分流板(14)为曲面板,所述出口分流板(14)的外凸面朝向与正曲折流板(13)相同;所述出口分流板(1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缺口,所述出口分流板(14)上也设置有安装换热管(2)的孔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曲折流板(13)与相邻的管板(6)之间设置有进口分流板(11),所述进口分流板(1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缺口,所述进口分流板(11)朝向所述壳程介质进口(4)的一端为直板段(15),所述进口分流板(11)远离所述壳程介质进口(4)的一端为曲板段(16),所述曲板段(16)的外凸面朝向和所述反曲折流板(12)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段(15)的端部与所述壳程介质进口(4)相对,且该端部为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分流板(11)远离壳程介质进口(4)的一端缺口小于所述反曲折流板(12)的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分流板(14)远离壳程介质出口(5)的一端缺口小于所述正曲折流板(13)的缺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折流板(3)的两侧曲面为同心设置的圆弧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换热器筒体,若干换热管和若干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筒体的两端侧面分别设置有壳程介质进口和壳程介质出口,换热器筒体的两端的封头内分别设置有管程介质进口和管程介质出口;弓形折流板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换热管的孔状结构,若干弓形折流板的缺口沿换热器筒体的长度方向上下交错设置;弓形折流板为曲面板,最靠近壳程介质进口的一个弓形折流板为反曲折流板,反曲折流板的外凸面朝向壳程介质进口所在侧,其余的弓形折流板为正曲折流板,正曲折流板的外凸面均朝向壳程介质出口所在侧;靠近壳程介质出口的管板与相邻的正曲折流板之间设置有出口分流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死区,提高换热效率。高换热效率。高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戎恒军 李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全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0
技术公布日:2022/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