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充液板式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286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充液板式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领域。
目前,生产使用的电暖器结构比较单一,多为柱式充油电暖器。这种电暖器重量大、每层热强度低,消耗原材料多,壳体焊缝多,故焊接技术要求高,不易加工。另外,该产品换热系数较低,表面温度分布不均,辐射换热量少,采暖不够舒适。还有该产品串片式的结构不仅占用了较多的空间,也不易于清除表面积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充液式电暖器。
该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电暖器的主体散热板采用板式结构,板体上分布有若干条纵向的圆形流道,而靠近板体两侧的流道为单圆形,各流道两端均分别与板体上的上下两条横向流道连通。散热板外缓镶有包边。在散热板上部安装一U型烘衣架,该架中部有一可轴向旋转的矩框式中梁,在靠过其一端处,连接一个可与中梁相对转动的三角形支架,支架另一端呈V型缺口状。电暖器支脚位于散热板底部,该支脚采用压装抱轴式结构,即支脚中部为一半圆形弹性卡口,它与散热板底边缘抱紧连接。散热板底部安装电热管,它与位于散热板侧下部的电控制盒连接,该电控制盒上装有非自复位热脱扣器。
该电暖器优点在于辐射散热量大,占总散热量的比例为60%,采暖舒适。传热系数、金属热强度均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节约原材料。升温快,板面温度均匀,连续使用寿命不低于5000小时。同时具备采暖及烘衣两种功能。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落地式放置或壁挂式安装,且表面易于清洗。



图1为该电暖器示意图。
附图2为该电暖器侧面图。
附图3为散热板局部剖面图。
附图4为烘衣架示意图。
附图5为支脚示意图。
图中所示1-烘衣架、2-中梁、3-支架、4-横向流道、5-纵向流道、6-散热板、7-电控制盒、8-支脚、9-电热管。
实施例该电暖器散热板6采用板式结构,板体上分布有若干条纵向的双圆形流道5,而靠近板体两侧的流道为单圆形,各纵向流道两端均分别与板体上的上下两条横向流道4连通。U型烘衣架1安装于散热板1上部,在该架中部有一可轴向旋转的矩框形中梁2,在靠近中梁2一端处,连接一个可与中梁2相对转动的三角形支架3,该支架另一端呈V型缺口状。不使用烘衣架1时,该支架3位于中梁2的框架内,而工作时,可将其旋转至与中梁2垂直的位置上,其端部的V型缺口可卡住散热板6的上边缘,起到支撑中梁2的作用。电暖器支脚8位于散热板6底部,其中部为一半圆形弹性卡口,与散热板6底边缘抱紧连接。电控制盒7位于散热板6侧下部,与散热板6底部的电热管9连接,电控制盒7上装有非自复位热脱扣器。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充液板式电暖器,由烘衣架、中梁、支架、横向流道、纵向流道、散热板、电控制盒、支脚和电热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散热板为板式结构,板体上分布有若干条纵向分布的双圆形流道,而靠近板体两侧的流道为单圆形,各流道两端均分别与板体上的上下两条横向流道连通;U型烘衣架位于散热板上部,该架中部有一可旋转的框式中梁,在靠近其一端处,连接一个可与中梁相对转动的支架,该支架另一端呈V型缺口状;支脚位于散热板底部,支脚中部为一半圆形弹性卡口;电控制盒位于散热板侧部,并与散热板底部的电热管连接,该电控制盒上装有非自复位热脱扣器。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充液板式电暖气,这种电暖气的散热板为板式结构,板体上分布有纵向和横向流道,散热板上部装有烘衣架,设计独特。该电暖气辐射散热量大,传热系数、金属热强度均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升温快,板面温度分布均匀,使用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易于清洗。
文档编号F24D13/04GK2171077SQ93241059
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8日
发明者吴文銧, 陈立军, 张欣, 朱正阳 申请人:北京市桑普电热器新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