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电热膜陶瓷发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409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孔电热膜陶瓷发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膜发热体。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93104258.5号公开了一种红外电热膜发热体的制造方法,该发热体由基体和设置于基体之上的红外电热膜及电极组成,红外电热膜系用氯化锡、氯化镍等的水溶液涂敷于基体表面形成,基体则可采用陶瓷、玻璃、云母等材料构成。上述电热膜发热体可使用6~380伏的交、直流电,直接利用电热膜产生红外辐射,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但是,上述专利申请所介绍的内容并未涉及对基体形状的选取。若采用普通的片状或管状基体形状,则不能提供较大的表面积,即电热膜的有效涂敷面积较小,从而不能在较小的发热体上获得较高的发热量。因此,为了提高上述现有红外电热膜发热体的发热效率,有必要对基体加以优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对现有电热膜发热体的基体进行优选,提供一种发热效率较高的电热膜发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膜发热器为一种多孔电热膜陶瓷发热器,该发热器具有基体、电热膜和电极,电热膜覆盖于基体之上,电极与电热膜导电连接。同时,上述基体特别地为具有与外部相通的三维连通孔的多孔陶瓷基体。在制作本实用新型的发热器时,可直接采用现有的多孔陶瓷(俗称泡沫陶瓷)材料作为基体。当然,所采用的多孔陶瓷基体也不排除通过在无孔陶瓷材料上加工出三维通孔的方法制得。具体制作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时,首先将多孔陶瓷清洗干净并让其干燥,然后放入配置好的电热材料溶液中浸没后再缓缓拉出,对涂敷有电热材料的多孔陶瓷烘干后,再在其上制作电极并加以烧结即可。在制作时,所采用的电热材料溶液可为现有的电热材料溶液,如前述的氯化锡、氯化镍等的水溶液,其烘干、制作电极和烧结的方法均可参照现有方法。就基体的外部形状来说,其可为长方体或球壳体、圆盘体等多种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电热膜陶瓷发热器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由于在作为基体的多孔陶瓷上具有稠密的与外部相通的三维连通孔,因此,就具有相同外部形状(如方形)和相同尺寸的基体来说,此种具有稠密三维通孔的基体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含通孔内的表面积)。在涂敷了电热膜之后,此种多孔基体也就具有了更大的发热面积。所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后,有利于使较小的发热器发出较大的发热量。同时,在利用气流带走发热体所发出热量的场合(如将热量吹出取暖器以取暖),气流在流经此具有三维通孔的发热体时将产生扰动,从而有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图1是实施例中多孔电热膜陶瓷发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中1中K部放大图。
图3是A-A剖面放大图(局部)。

图1~3所示,实施例中的多孔电热膜陶瓷发热器具有基体1、电热膜2和电极3。电热膜2覆盖于基体1之上,电极3与电热膜2导电连接。所述基体1特别地为具有与外部相通的三维连通孔4的多孔陶瓷基体。在制作本实施例中的发热器时,先将作为基体的多孔陶瓷(俗称泡沫陶瓷)清洗干净并让其干燥,然后放入配置好的电热材料溶液中,再缓缓拉出,在150~200℃下烘干后,在作为电极的两端浸涂一层电极浆料,并在电极层适当部位增涂焊点材料,最后在150~200℃下烘干,在420~650℃下烧结15~40分钟。在本实施例中,基体内的孔隙三维相通,任一剖面上单位平方厘米的孔数为3~10个,孔横截面积为3~25平方毫米。
权利要求1.一种多孔电热膜陶瓷发热器,具有基体、电热膜和电极,电热膜覆盖于基体之上,电极与电热膜导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基体为具有与外部相通的三维连通孔的多孔陶瓷基体。
专利摘要一种多孔电热膜陶瓷发热器,具有基体、电热膜和电极,电热膜覆盖于基体之上,电极与电热膜导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基体为具有与外部相通的三维连通孔的多孔陶瓷基体。本实用新型有利于使较小的发热器发出较大的发热量,并有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
文档编号F24C7/00GK2313350SQ9723760
公开日1999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6日
发明者何勇 申请人:何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