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44011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吸入口 41吸入至第一排出单元4的内部,然后在内部改变流动方向,并从第一空气排出口 43向水平方向排出。
[0098]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二排出单元5可包括:第二吸入口 51,送风装置2所吹送的空气流入该第二吸入口 51,第二内部流路52,通过了第二吸入口 51的空气引导至该第二内部流路52,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引导至第二内部流路52的空气从该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向外部排出;第二吸入口 51、第二内部流路52以及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可构成第二排出单元5的第二排出流路54。
[0099]在第二排出单元5可配置有用于对通过了第二排出流路54的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的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内部。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可位于第二内部流路52上,而且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的前端可与第二空气排出口 53相向。
[0100]第二吸入口 51可以以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下部。第二内部流路52可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内部。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可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外周部。第二排出单元5可呈上部堵塞的形状,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可在第二排出单元5的上板部和外周部中形成于外周部。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可以以在水平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外周部。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可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外周部。第二吸入口 51的开放方向和第二空气排出口 53的开放方向可以相垂直。空气可经由第二吸入口 51吸入至第二排出单元5内部,然后在内部改变流动方向,并从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向水平方向排出。
[0101]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包括用于支撑多个排出单元4、5各自的下部的下部主体100。下部主体100可支撑多个排出单元4、5各自的下部,并且多个排出单元4、5能够旋转。排出单元支架7可包括下部主体100。多个排出单元4、5可相隔开来安放于下部主体100,多个排出单元4、5的负荷可分散作用于下部主体100。下部主体100可以是排出单元支架7的一部分。下部主体100可构成排出单元支架7的下部。
[0102]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还包括设置于下部主体100的下部盖110。下部盖110可紧固连接于送风装置2的上部,下部盖110可将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安装于送风装置2。下部盖110可与下部主体100 —起构成排出单元支架7。下部盖110可发挥用于将排出单元支架7安装于送风装置2的排出单元支架安装件的功能。
[0103]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还包括后主体120,该后主体120以与下部主体100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100,用于容置多个排出单元4、5。后主体120可与下部主体100相垂直,以使多个排出单元4、5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多个排出单元4、5。后主体120可在下部主体100的后方部与下部主体100形成为一体。后主体120也可以与下部主体100分开独立地形成,然后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或钩子等紧固部与下部主体100的后方部结合。后主体120可与下部主体100 —起构成排出单元支架7。后主体120可大于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的缝隙,可在多个排出单元4、5的后方位置遮蔽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的缝隙。下部主体100的左右方向宽度可小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左侧端和第二排出单元5的右侧端之间的宽度。
[0104]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还包括顶盖140,该顶盖140与后主体120结合,并且位于多个排出单元4、5的上侧。顶盖140可与后主体120以及下部主体100 —起构成排出单元支架7。顶盖140可保持多个排出单元4、5的上部。在顶盖140可形成有用于保持多个排出单元4、5的位置的排出单元位置保持部。在顶盖140可形成有轴支撑部142、144,该轴支撑部142、144以使多个排出单元4、5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多个排出单元4、5的旋转中心轴。轴支撑部可发挥排出单元位置保持部的功能。轴支撑部142、144的数量可与多个排出单元4、5的数量相同,在多个排出单元4、5构成为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的情况下,轴支撑部142、144可包括:第一轴支撑部142,以使第一排出单元4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一排出单元4的旋转中心轴;第二轴支撑部144,以使第二排出单元5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二排出单元5的旋转中心轴。
[0105]在排出单元支架7包括下部主体100、后主体120以及顶盖140的情况下,排出口单元支架7可整体上位于多个排出单元4、5的后方和上侧。排出口单元支架7可以以大致“Π ”形状包围多个排出单元4、5的后方和上侧。
[0106]空气调节器可还包括中间主体150,该中间主体150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位于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用于遮蔽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的缝隙。中间主体150可配置与下部主体100的上侧。中间主体150的一部分可位于顶盖140的下侧,中间主体150可遮蔽下部主体100和顶盖140之间的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的缝隙。
[0107]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可分别开放。排出单元支架7可形成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的外观,排出单元支架7可呈左侧部、右侧部以及前方部分别开放的形状。
[0108]排出单元支架7可发挥将多个排出单元4、5保持平行的一种框架的功能,多个排出单元4、5左右相隔开来配置于这样的排出单元支架7。
[0109]中间主体150可设置于排出单元支架7,来对排出单元支架7进行左右划分。在该情况下,在空气调节器中,中间主体150的左侧和后主体120的左侧端之间可开放,中间主体150的右侧和后主体120的右侧端之间可开放。第一排出单元4的一部分可位于中间主体150的左侧和后主体120的左侧端之间。并且,第二排出单元5的一部分可位于中间主体150的右侧和后主体120的右侧端之间。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可被中间主体150和排出单元支架7保护。
[0110]中间主体150可与下部主体100、后主体120以及顶盖140分开独立地形成,并且与下部主体100、后主体120以及顶盖140中的至少一个紧固连接。中间主体150也可以与下部主体100、后主体120以及顶盖14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中间主体150可成为排出单元支架7的一部分。
[0111]中间主体150可位于排出单元支架7的后方部和前方部中的前方部。中间主体150可位于排出单元支架7的前方部左侧、前方部中央以及前方部右侧中的前方部中央。排出单元支架7的前侧中央可被中间主体150遮挡。排出单元支架7的左侧部、右侧部、前方部左侧和前方部右侧可开放。
[0112]图6是图1所示的排出单元以及排出单元支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多个排出单元都向前方排出空气时的横向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多个排出单元向左右彼此相反的方向排出空气时的横向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多个排出单元向前方和侧方之间的倾斜方向排出空气时的横向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一个实施例停止运行时的横向剖视图。
[0113]第一排出单元4可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第一排出单元4可包括:第一排出主体46,形成有第一排出流路44 ;第一上部主体47,设置于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上部;第一下部环48,与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下部结合。
[0114]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上部被堵塞,下部被开放,而且第一排出主体46可呈圆筒形状。图3所示的第一吸入口 41、第一内部流路42以及第一空气排出口 43可形成于第一排出主体46,第一空气排出口 43可形成于第一排出主体46的外周部的一部分。
[0115]另一方面,图3所示的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第一排出主体46。在第一排出主体46可设置有第一风向调节电机(未图不),该第一风向调节电机产生用于使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旋转的驱动力。第一风向调节电机可与风向调节叶片45直接连接,或者通过连杆等动力传递构件与风向调节叶片45连接。
[0116]在第一排出主体46可突出形成有用于构成第一排出单元4的旋转中心轴的第一旋转凸起46C。
[0117]第一排出主体46可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可包括:第一外主体46A,形成第一排出主体46的外观;第一内引导件46B,设置于第一外主体46A的内部。
[0118]第一外主体46A可整体上呈中空圆筒形状。第一外主体46A的上部和下部可分别开放,在第一外主体46A的内部可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一内引导件46B的空间。第一外主体46A是截面形状为弧形的多个外主体板以中空圆筒形状结合而成的,在多个外主体板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空气排出口 43,在第一空气排出口 43可形成有第一排出隔栅。
[0119]第一内引导件46B可呈下部开放而上部被堵塞的中空筒体形状,在第一内引导件46B的下部可形成有第一吸入口 41,在第一内引导件46B的内部可形成有第一内部流路42。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一内引导件46B连接。
[0120]第一上部主体47可以是用于对与第一风向调节电机连接的第一电线(未图示)进行引导的电线引导件,在第一上部主体47可形成有用于使第一电线通过的电线通孔47A。
[0121]第一上部主体47可以通过嵌入方式或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安装于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上部。
[0122]在第一上部主体47,可向上方突出形成有用于包围第一旋转凸起46C的第一立柱部47B。第一立柱部47B可与第一旋转凸起46C —起构成第一排出单元4的旋转中心轴。第一立柱部47B可位于顶盖140的第一轴支撑部142和第一旋转凸起46C之间,第一立柱部47B可被第一轴支撑部142支撑。S卩,第一排出单元4可通过第一旋转凸起46C以及第一立柱部47B能够旋转地保持在顶盖140上。
[0123]第一下部环48可与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下部结合,第一下部环48可与第一排出主体46—起旋转。第一下部环48可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与第一排出主体46结合。在第一下部环48可形成有用于使螺栓等紧固构件贯通的紧固构件贯通孔。
[0124]第一下部环48可安放于下部主体100,而且与下部主体100进行摩擦。第一下部环48可由金属材料形成,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第一排出主体46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第一排出主体46磨损。
[0125]第二排出单元5可具有与第一排出单元4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而且如第一排出单元4那样,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第二排出单元5可包括:第二排出主体56,形成有第二排出流路54 ;第二上部主体57,设置于第二排出主体56的上部;第二下部环58,与第二排出主体56的下部结合。
[0126]第二排出主体56可如第一排出主体46那样,呈上部被堵塞而下部开放的圆筒形状。图4所示的第二吸入口 51、第二内部流路52以及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可形成于第二排出主体56,第二空气排出口 53可形成于第二排出主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