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6256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空调装置所使用的制冷剂,是使用不燃性的R410A那样的HFC制冷剂。该R410A与现有的R22那样的HCFC制冷剂不同,其臭氧层消耗潜能值(以下称为“0DP”)为零,因此不破坏臭氧层。但是R410A具有全球变暖潜能值(以下称为“GWP”)高这样的性质。因此作为防止地球变暖的一环,从R410A那样的GWP高的HFC制冷剂向GWP低的制冷剂改变的研究不断推进。
[0003]作为这样的低GWP的制冷剂的候补,存在有作为天然制冷剂的R290 (C3HS:丙烷)、R1270(C3H6:丙烯)那样的HC制冷剂。然而,R290、R1270与不燃性的R410A不同,具有强燃级别的可燃性(强燃性)。因此在使用R290、R1270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需要注意制冷剂的泄漏。
[0004]另外,作为低GWP制冷剂的候补,存在有在组成中不具有碳的双键的HFC制冷剂,例如GWP比R410A低的R32 (CH2F2;:氟甲烷)。
[0005]另外,作为同样的候补制冷剂,存在有卤代烃,该卤代烃与R32同样为HFC制冷剂的一种,且在组成中具有碳的双键。作为该卤代烃,例如有HF0-1234yf(CF3CF = CH2;四氟丙烯)、HF0-1234ze (CF3_CH = CHF)。另外,为了与R32那样在组成中不具有碳的双键的HFC制冷剂进行区别,在组成中具有碳的双键的HFC制冷剂,大多使用烯烃(将具有碳的双键的不饱和烃称为烯烃)的“0”,并表现为“HF0”。
[0006]这样的低GWP的HFC制冷剂(包括HF0制冷剂),虽然不像作为天然制冷剂的R290那样的HC制冷剂那样具有强燃性,但与不燃性的R410A不同,具有微燃级别的可燃性(微燃性)。因此与R290同样需要注意制冷剂的泄漏。以下,将具有微燃级别以上(例如,在ASHRAE34的分类中为2L以上)的可燃性的制冷剂称为“可燃性制冷剂”。
[0007]在可燃性制冷剂向室内空间泄漏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室内的制冷剂浓度上升,而导致形成可燃浓度区域的可能性。
[0008]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即:在收容有与热交换器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的机械室内的接水盘附近,配置有检测可燃性制冷剂的制冷剂检测单元。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机械室内的来自制冷剂配管的泄漏制冷剂,能够由配置于机械室内的制冷剂检测单元检测,并且来自热交换器的泄漏制冷剂,也能够传至接水盘而向机械室内引导,并且同样能够由配置于机械室内的制冷剂检测单元来检测。
[0009]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的空调装置,即: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内机的外表面具备检测可燃性制冷剂的制冷剂检测单元,并且室内机形成为底置型,制冷剂检测单元设置于室内机的下部。在该空调装置中,在可燃性制冷剂从与室内机连接的延长配管向室内发生了泄漏的情况下、或在室内机内部泄漏的可燃性制冷剂,通过室内机的框体的间隙而朝向室内机的外部流出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该制冷剂检测单元来检测泄漏制冷剂。
[0010]专利文献1:专利第3744330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专利第4599699号公报
[0012]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内机的框体形成有风路,该风路用于将通过热交换器后的调节空气向室内吹出。由此,来自热交换器的泄漏制冷剂的一部分,会从吹出口向框体外漏出,因而并不能将泄漏制冷剂的全部的量传至接水盘而向机械室内引导。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利用制冷剂检测单元检测到泄漏制冷剂为止,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存在导致用于使泄漏制冷剂扩散的送风机的起动等的应对也变慢的情况。
[0013]同样,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内机的框体也形成有风路,该风路用于使通过热交换器后的调节空气向室内吹出。由此,泄漏制冷剂的一部分从吹出口向框体外漏出,因而并不能将泄漏制冷剂的全部的量向配置有制冷剂检测单元的场所引导。因此以下问题:在利用制冷剂检测单元检测到泄漏制冷剂位置,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存在导致用于使泄漏制冷剂扩散的送风机的起动等的应对也变慢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早地检测出制冷剂泄漏的空调装置。
[0015]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循环,其使制冷剂经由制冷剂配管而循环;室外机,其至少收容所述制冷循环的压缩机以及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内机,其至少收容所述制冷循环的室内热交换器,并经由作为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的延长配管而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制冷剂具有在大气压下比空气的密度大的密度,所述室内机具备:框体;上部空间,其在所述框体的内部,配置有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下部空间,其在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于比所述上部空间靠下方的位置;风扇,其配置于所述下部空间;风扇外壳,其配置于所述下部空间,用于覆盖所述风扇,并且形成有吹出开口部和吸入开口部;以及制冷剂检测单元,所述吹出开口部或所述吸入开口部的一方,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所述制冷剂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
[0016]优选地,所述制冷剂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风扇外壳的内部。
[0017]优选地,所述制冷剂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吹出开口部或所述吸入开口部。
[0018]优选地,所述制冷剂检测单元配置于所述下部空间中的、比所述风扇靠上方的位置。
[0019]优选地,在所述框体设置有:下开口部,其成为吸入口或吹出口的一方;上开口部,其配置于比所述下开口部靠上方的位置,且成为所述吸入口或所述吹出口的另一方,所述制冷剂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中的、所述吹出开口部或所述吸入开口部的另一方与所述下开口部之间的空间。
[0020]优选地,所述制冷剂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吹出开口部或所述吸入开口部的另一方与所述下开口部之间的空间中的、与所述吹出开口部或所述吸入开口部的另一方的开口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比该高度靠下方的位置。
[0021]优选地,所述下开口部的开口下端设置于比所述框体的底面部靠上方的位置。
[0022]优选地,所述制冷剂检测单元设置在与所述下开口部的开口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比该高度靠下方的位置。
[0023]优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具备分隔部,该分隔部将所述上部空间与所述下部空间进行分隔,在所述分隔部形成有风路开口部,该风路开口部成为所述上部空间与所述下部空间之间的风路,所述吹出开口部或所述吸入开口部的一方,经由所述风路开口部而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
[0024]优选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与所述延长配管之间,经由接头部而连接,所述接头部配置于所述上部空间。
[0025]优选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与所述延长配管之间,经由接头部而连接,所述接头部设置于比所述风扇以及所述制冷剂检测单元靠上方的位置。
[0026]优选地,在所述框体的前表面形成有前表面开口部,所述框体至少具备:第一前表面面板,其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前表面开口部的下部;第二前表面面板,其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前表面开口部中比所述下部靠上方的部分,所述接头部设置于比所述第一前表面面板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0027]优选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管彼此的接合部,该管彼此的接合部成为所述制冷剂的流路的一部分。
[0028]优选地,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所述制冷剂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风扇,在检测出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风扇运转。
[0029]优选地,所述室内机是设置于室内地面的底置型室内机。
[0030]优选地,所述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
[0031]根据本发明,在室内热交换器万一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提高制冷剂检测单元周围的制冷剂浓度,因此能够更早地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简略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0033]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1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
[0034]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0035]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0036]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热交换器7及其周边部件的结构的主视图。
[0037]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中,利用控制部30执行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38]图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变形例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0039]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变形例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0040]图9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变形例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0041]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变形例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0042]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0043]图1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0044]图1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0045]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0046]图1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0047]图1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1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0048]附图标记说明:1…室内机;2…室外机;3…压缩机;4…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5…室外热交换器;5f…室外送风风扇;6…减压装置;7…室内热交换器;7f…室内送风风扇;9a、9b…室内配管;10a、10b…延长配管;11…吸入配管;12…排出配管;13a、13b…延长配管连接阀;14a、14b、14c…维护口 ;15a、15b…接头部;20…分隔部;20a…风路开口部;25...电器盒;26…操作部;30…控制部;40…制冷循环;61…集管主管;62…集管支管;63…室内制冷剂支管;70...翅片;71…导热管;71a、71b…端部;72…发夹弯管;73...υ形弯管;81…风路空间;91…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92…热交换器入口温度传感器;93…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99…制冷剂检测单元;107…叶轮;108…风扇外壳;108a…吹出开口部;108b…吸入开口部;108bl…开口下端;111…框体;llla…底面部;112…吸入口 ;112a…开口下端;113…吹出口 ; 114a...第一前表面面板;114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