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结构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4814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导风结构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天井机或吊顶式空调器的安装较为复杂,其安装容易受到安装高度和出风结构的影响,不能灵活地控制其出风方向,如图1所示,其出风方向较为单一,无法根据环境以及空调工作模式的变化调整出风方向。天井机或吊顶式空调器,不占用室内人体活动空间,且安装一般处于房间正中,制冷制热时往往是利用较高的出风速度,将冷/热风送到地面,而人体长时间处于这种高风速条件下,会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制热时,出风方向的限制使热风无法送到地面,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方向较为单一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结构,包括具有出风口的风道和可动件,所述可动件布置在所述风道中且邻近于所述出风口布置,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径向移动,所述可动件具有导风面,用于使得风道中的空气经过该导风面而改变方向。
[0005]进一步地,所述可动件在所述出风口的径向方向上具有顶部导风面和底部导风面,所述顶部导风面和所述底部导风面具有不同取向的表面,以便形成不同的导风方向。
[0006]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导风面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朝着水平或斜上方导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导风面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向下导出。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导风面的表面是水平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导风面的表面是向下倾斜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可动件内设有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的两端口分别与风道和室内环境相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风道与所述顶部导风面和所述底部导风面在导风方向上是不同的。
[0012]进一步地,挡块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可动件在所述出风口处径向移动时,所述挡块能够封堵住所述辅助风道。
[0013]进一步地,至少两个风道布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至少两个风道具有不同的导风方向,所述可动件在移动期间能够封堵住所述至少两个风道中的一个。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件运动。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导风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出风口被设置为水平出风;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出风口被设置为向下出风。
[0017]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所述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所述出风口能够被设置为同时实现水平出风和向下出风。
[00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具有出风口的风道和在风道的出风口上径向可动的可动件,可动件具有导风面,可以使得风道中的空气沿导风面导出,当风道中的空气沿不同导风面出风时,可实现空气流向的改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风方向单一的问题,适应性更好,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工作模式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出风口结构的示意图。
[0021 ]图2为空调制热模式下理论出风方向示意图。
[0022]图3为空调制冷模式下理论出风方向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发明导风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
[0024]图5为本发明导风结构一个实施例中可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4实施例第一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4实施例第二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4实施例第三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4实施例第四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发明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第一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第二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发明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第三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发明导风结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发明导风结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
[0034]图15为图14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5]图16为图14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7为图14实施例第一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7]图18为图14实施例第二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8]图中:1-第一静止件,2-第二静止件,3-齿条,4-齿轮,5-电机,6、6’ -可动件,7_安装板,8-挡块,9-下侧固定件,10-出风口,11-辅助风道,12-顶部导风面,13-底部导风面,14-上侧固定件,21-接水盘,22-换热器,23-进风通道,24-风叶,25-主机电机,26-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1]发明人根据对用户使用空调器时舒适性的大量研究发现,为使得空调制冷和制热时空气以人体最舒适的方式出风,如图2和图3所示,理论上在制热时出风口被调整为向下出风,热风直接吹向地面,制热更快;制冷时出风口被调整为水平出风,送风更远。
[0042]基于以上发明思路,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导风结构,如图4所示,该导风结构包括具有出风口 10的风道和可动件6,所述可动件6布置在所述风道中且邻近于所述出风口 10布置,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出风口 10的径向移动,所述可动件6具有导风面,用于使得风道中的空气经过该导风面而改变方向。
[0043]通过设置具有出风口 10的风道和位置可移动的可动件6,该可动件6能够在出风口10处沿着其径向移动,可动件6具有导风面,用于使得风道中的空气沿导风面导出,当风道中的空气沿不同导风面出风时,可实现空气流向的改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风方向单一的问题,适应性更强,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工作模式的需求。
[0044]如图5所示,可动件6为滑块式结构,所述可动件6在所述出风口10的径向方向上具有顶部导风面12和底部导风面13,所述顶部导风面12和所述底部导风面13具有不同取向的表面,以便形成不同的导风方向。通过可动件6的运动,顶部导风面12和底部导风面13能够分别与出风口 10的内壁相互配合以形成两个出风方向不同的风道。
[0045]其中,所述顶部导风面12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朝着水平或斜上方导出;所述底部导风面13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向下导出。这样,通过可动件6的移动,可实现风道中空气水平、斜上方或者向下导出。
[0046]顶部导风面12和底部导风面13的导向作用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比如,所述顶部导风面12的表面是水平的,或者向斜上方倾斜;所述底部导风面13的表面是向下倾斜的。如图5所示,所述顶部导风面12水平,能够使得风道中的空气水平出风或者向上出风;所述底部导风面13倾斜向下,能够使得风道中的空气向下出风,这里的“向上”包括斜向上和竖直向上,这里的“向下”包括斜向下和竖直向下。
[0047]另外,滑块式结构的可动件6还可以有其他结构形式,如图13所示,所述顶部导风面12倾斜向下,能够使得风道中的空气向下出风;所述底部导风面13为水平的,能够使得风道中的空气水平出风。
[0048]可动件6的导风面还可以设置更多个,通过旋转来实现不同导风面之间的切换。
[0049]对于滑块式结构的可动件6来说,可动件6可以位于风道内部,也可以位于风道外部或者空调器壳体外侧等。滑块式结构的可动件6可以为整体环形结构,也可以为分段式的直线型等结构。
[0050]为了进一步对出风方向进行导向,出风口 10的内壁也可以设置为与上述可动件6上的导风面相适应的形式,以形成导向性能更好的风道。
[0051]所述可动件6内可以设有辅助风道11,所述辅助风道11的两端口分别与风道和室内环境相通。辅助风道11用于增大送风面积,解决现有空调器送风面积狭小的问题。辅助风道11的出风方向与顶部导风面12和底部导风面13的导风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辅助风道可实现多角度送风和广角送风,使出风方式更加灵活舒适。
[0052]挡块8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可动件6在所述出风口处径向移动时,所述挡块8能够封堵住所述辅助风道U。挡块8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图5和图13所示,挡块8设置于辅助风道11的外侧。
[0053]也可以设置多个辅助风道11,以增大送风面积。当辅助风道为两个以上时,其出风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54]如图4所示,风道由可动件6与出风口10的内壁相互配合而形成,当可动件6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能够与出风口 10的内壁之间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