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单元及包含该散热单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911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散热单元及包含该散热单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散热单元及包含该散热单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该散热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部件,与热源彼此热连接,用于对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制冷剂配管,与所述散热部件彼此热连接,而且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配管套,与所述散热部件相结合,而且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区域的收容槽;以及盖支架,用于对容置于所述配管套的收容槽内的制冷剂配管向所述收容槽的下部方向进行加压。该室外机包括:机壳,用于形成外观;热源,配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以及所述散热单元,与所述热源相连,用于对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专利说明】
散热单元及包含该散热单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00011 本申请要求2015年2月9日向韩国特许厅提交的第10-2015-0019741号韩国专利申 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引入本申请文件中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热源的散热效果的散热单元。
【背景技术】
[0003] -般来讲,空气调节器是一种利用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及室内热交 换器的冷冻循环系统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装置。即,可以构成为用于对室内进行制 冷的制冷机或用于对室内进行制热的制热机。而且,还可以构成为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 的制冷制热兼用空气调节器。
[0004] 空气调节器大体分为一体型(window type)和分体型(seperate type或split type)。一体型和分体型功能上相同,但一体型是将制冷散热功能一体化,以在房屋的墙壁 上开孔或窗户上安放装置的方式直接进行设置,而分体型是在室内侧设置具有室内热交换 器的室内机,在室外侧设置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机,并用制冷剂配管来连接 彼此分离的两个装置。
[0005] 控制器用于控制这种空气调节器的各种部件的动作。控制器在用于控制所述各种 部件的印刷电路基板上会产生很多热量。因此,采用对在印刷电路基板上产生的热量进行 散热的散热结构。这种散热结构,存在因控制器的分离等而导致散热结构受损的问题。
[0006] 并且,控制器的散热采用与制冷剂配管相接触的结构,但因制冷剂配管的截面形 状为圆形,因此控制器与制冷剂配管之间的连接及导热性上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对在控制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且固 定与控制器相接触的散热部件的散热单元及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0008] 本发明的课题并非局限在以上提及的课题,而未提及的其他多个课题,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通过下面的记载能够明确理解。
[0009] 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部件,与热 源彼此热连接,用于对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制冷剂配管,与所述散热部件彼此热 连接,而且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配管套,与所述散热部件相结合,而且形成有用于容置所 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区域的收容槽;以及盖支架,用于对容置于所述配管套的收容槽内 的制冷剂配管向所述收容槽的下部方向进行加压。
[0010]在此,所述盖支架至少覆盖露出于所述收容槽的外部的制冷剂配管。
[0011] 并且,所述盖支架可装拆地设置于所述散热部件。
[0012] 而且,所述盖支架包括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至少 一个配管槽,并覆盖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上部区域和所述配管套。
[0013] 并且,所述盖支架通过紧固部件与所述散热部件紧固在一起。
[0014] 而且,所述盖支架还包括:多个弹性部,从所述加压部的两端延伸而成,用于赋予 弹性力;插入部,用于插入至形成于所述散热部件的结合槽。
[0015] 另外,所述多个弹性部具有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的弹性恢复力。
[0016] 并且,所述实施例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配管套之间的散热衬垫。
[0017]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包括:机壳,用于形成外 观;热源,配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以及散热单元,与所述热源相连,用于对所述热源产生的 热量进行散热。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部件,与所述热源彼此热连接,用于对所述热 源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制冷剂配管,与所述散热部件彼此热连接,而且在内部流动有制冷 剂;配管套,与所述散热部件相结合,而且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的收容 槽;以及盖支架,用于对容置于所述配管套的收容槽内的制冷剂配管向所述收容槽的下部 方向进行加压。
[0018] 并且,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散热部件相结 合以固定所述散热部件的位置,而且所述支撑部件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散热部件的插入 孔。
[0019] 而且,所述散热部件,以所述支撑部件为基准而与所述控制器相对配置;至少所述 散热部件的一部分区域,贯通所述插入孔而与所述控制器相接触。
[0020] 其他各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含在下面的详细的说明及附图中。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概略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的图。
[0022] 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0023]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侧面剖视图。
[0025] 图5A是示出图4所示的控制器、支撑部件及散热单元的截面的图。
[0026]图5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单元的结合立体图。
[0027] 图5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8]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撑部件的图。
[0029] 图7是对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热阻进行比较的试验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用于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通过参照附图和详细 后述的实施例会得以明确。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在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能通过互不相同 的各种形态来实现,本实施例只是用于使本发明的公开变得完整,且用于向本发明所属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提供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定义。在本 说明书的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个结构要素。
[0031] 下面,为了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来说明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 进行说明。
[0032] 图1是概略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的图。
[0033]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1包括:压缩机20,用于压缩制冷剂;室外热交换 器30,设置在室外,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40,设置在室内,用 于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切换阀80,用于将由压缩机20排出的制冷剂,在制冷运 行时引导至室外热交换器30,在制热运行时引导至室内热交换器40。
[0034] 空气调节器1包括配置在室外的室外机和配置在室内的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 相互连结。室外机包括压缩机20、室外热交换器30、室外膨胀阀50以及气液分离器70。室内 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40以及室内膨胀阀60。
[0035] 压缩机20设置在室外机上,用于将流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 制冷剂。压缩机20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可以是利用汽缸和活塞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20、利用 旋转涡卷和固定涡卷的涡卷式压缩机20,还可以是若设定了所希望的室内温度,则基于实 际室内温度、实际室外温度、室内机的运行台数等,调节制冷剂压缩量的变频压缩机20。压 缩机20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 2个压缩机20。
[0036]压缩机20与切换阀80、气液分离器70相连。压缩机20包括:流入端口 21,在制冷运 行时,在室内热交换器40中蒸发的制冷剂流入,或在制热运行时,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中蒸发 的制冷剂流入;排出端口 23,用于排出被压缩的制冷剂。
[0037]压缩机20在压缩室压缩经由流入端口 21流入的制冷剂。压缩机20将制冷剂压缩后 经由排出端口 23排出。从排出端口 23排出的制冷剂向切换阀80流动。
[0038]切换阀80是用于进行制冷制热切换的流路切换阀80,用于将压缩机20压缩的制冷 剂,在制冷运行时引导至室外热交换器30,在制热运行时引导至室内热交换器40。即,切换 阀80起到将由压缩机20压缩的制冷剂引导至冷凝器的作用。
[0039]切换阀80,与压缩机20的排出端口 23及气液分离器70相连,并与室内热交换器40 及室外热交换器30相连。切换阀80,在制冷运行时,用于连接压缩机20的排出端口 23与室外 热交换器30,并与室内热交换器40及气液分离器70相连。但是,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切换阀 80,在制冷运行时,还可以与室内热交换器40及压缩机20的流入端口 21相连。
[0040] 切换阀80,在制热运行时,用于连接压缩机20的排出端口 23与室内热交换器40,并 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0与气液分离器70。但是,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切换阀80,在制热运行时, 还可以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0与压缩机20的流入端口 21。
[0041] 切换阀80,可以由用于将不同的流路相连的各种模块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由四 通阀来构成。但是,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切换阀80,可以由2个三通阀的组合等各种阀门或它 们的组合来实现。
[0042]室外热交换器30配置在设置于室外空间的室外机内,用于使流经室外热交换器30 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30,在制冷运行时,起到对制冷剂进行冷凝 的冷凝器的作用,在制热运行时,起到对制冷剂进行蒸发的蒸发器的作用。
[0043]室外热交换器30,与切换阀80及室外膨胀阀50相连。在制冷运行时,在压缩机20压 缩并流经压缩机20的排出端口 23及切换阀80的制冷剂,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之后被冷凝 并向室外膨胀阀50流动。在制热运行时,在室外膨胀阀50膨胀的制冷剂,流动至室外热交换 器30之后被蒸发并向切换阀80流动。
[0044]室外膨胀阀50,在制冷运行时,完全开放以使制冷剂流过,在制热运行时,开度得 以调节以对制冷剂进行膨胀。室外膨胀阀50,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与喷吹模块 (Injection module)90之间。
[0045]室外膨胀阀50,在制冷运行时,用于使从室外热交换器30流入的制冷剂流过并引 导至喷吹模块90。室外膨胀阀50,在制热运行时,可以用于使在喷吹模块90通过热交换膨胀 的制冷剂引导至室外热交换器30。
[0046]室内热交换器40配置在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室内机,用于使流经室内热交换器40的 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40,在制冷运行时,起到对制冷剂进行蒸发的 蒸发器的作用,在制热运行时,起到对制冷剂进行冷凝的冷凝器的作用。
[0047]室内热交换器40,与切换阀80及室内膨胀阀60相连。在制冷运行时,在室内膨胀阀 60膨胀的制冷剂,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40之后被蒸发并流动至切换阀80。在制热运行时,在 压缩机20被压缩并流经压缩机20的排出端口 23及切换阀80的制冷剂,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 40之后被冷凝并流动至室内膨胀阀60。
[0048] 室内膨胀阀60,在制冷运行时,其开度得以调节以对制冷剂进行膨胀,在制热运行 时,完全开放以使制冷剂流过。室内膨胀阀60,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40与喷吹模块 (Injection module)90之间。
[0049] 室内膨胀阀60,在制冷运行时,用于对向室内热交换器40流动的制冷剂进行膨胀。 室内膨胀阀60,在制热运行时,用于使室内热交换器40流入的制冷剂流过并引导至喷吹模 块90。
[0050]喷吹模块90,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与室内热交换器40之间,用于将流动于室外 热交换器30与室内热交换器40之间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喷吹到压缩机20内。即,可以将从冷 凝器30、40向膨胀阀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喷吹到压缩机20。喷吹模块90,与室外膨胀阀50 及室内膨胀阀60相连。
[0051 ]喷吹模块90,包括:喷吹膨胀阀91,用于对流动于室外热交换器30与室内热交换器 40之间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进行膨胀;以及喷吹热交换器92,用于使流动于室内热交换器40 与室外热交换器30之间的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与在喷吹膨胀阀91膨胀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喷吹热交换器92,将通过热交换被蒸发的制冷剂引导至压缩机20的喷吹端口 22。但是,根据 不同的实施例,喷吹模块90可以不包括在空气调节器1的结构中。
[0052] 气液分离器70,设置在切换阀80与压缩机20的流入端口 21之间。气液分离器70,与 切换阀80及压缩机20的流入端口 21相连。气液分离器70,从制冷运行时在室内热交换器40 蒸发的制冷剂或者从制热运行时在室外热交换器30蒸发的制冷剂中分理出气态制冷剂与 液态制冷剂,并将气态制冷剂引导至压缩机20的流入端口21。即,气液分离器70,从在蒸发 器30、40蒸发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并将气态制冷剂引导至压缩机 20的流入端口 21。
[0053]在室外热交换器30或室内热交换器40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切换阀80流入至气液分 离器70。由此,气液分离器70保持大约0~5度左右的温度,能够向外部散发冷热(也即,从外 部吸收热量)。在制冷运行时,气液分离器70的表面温度低于在室外热交换器30冷凝的制冷 剂的温度。气液分离器70可以呈在长度方向上较长的圆筒形状。
[0054]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 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
[0055]参照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1的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底盘110,用于形成 底面;室外机本体100,与室外机底盘110相结合,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孔, 上部面形成有排出孔143;室外热交换器30,在室外机本体100的内部与吸入口相对应地配 置;排气扇148,设置在室外机本体100的排出孔143,用于使空气沿铅垂方向流动;吸气扇 198,设置在室外机本体100的下部,用于使空气沿水平方向流动。
[0056]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意指作为重力方向的铅垂方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意 指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
[0057]机壳包含室外机底盘110和室外机本体100,用于形成室外机的外观。室外机底盘 110用于形成机壳的底面外观,在其上部面设置有压缩机20、油分离器25、气液分离器70及 室外热交换器30等。
[0058]室外机本体100结合在室外机底盘110上。室外机本体100形成为下部面开口的长 方体。室外机本体100在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孔。室外机本体100在上部面 形成有排出孔143。吸入孔优选形成在室外机本体100的外周面中的三个面上,更优选形成 在室外机本体100的后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本实施例中,吸入孔包括左侧吸入孔123、右 侧吸入孔133及后方吸入孔163。
[0059] 室外机本体100包括用于形成左侧面的左侧面板120、用于形成右侧面的右侧面板 130、用于形成上部面的顶面板140、用于形成前部面的前面板150以及用于形成后部面的后 面板160。
[0060] 左侧面板120用于形成室外机的左侧面的外观,结合在室外机底盘110的左侧。在 左侧面板120上设置有左侧格栅122,以使室外空气吸入至室外机本体100的内部。左侧格栅 122用于形成从左侧吸入室外空气的左侧吸入口 123。
[0061] 右侧面板130用于形成室外机的右侧面的外观,结合在室外机底盘110的右侧。在 右侧面板130上设置有右侧格栅132,以使室外空气吸入至室外机本体100的内部。右侧格栅 132用于形成从右侧吸入室外空气的右侧吸入孔133。
[0062] 顶面板140用于形成室外机的上部面的外观,结合在左侧面板120和右侧面板130 的上侧,并形成有排出孔143。在顶面板140上,可以设置有位于排出孔143的上侧的排出格 栅。
[0063] 前面板150用于形成室外机的前部面的外观,配置在室外机底盘110、左侧面板 120、右侧面板130及顶面板140之间的前方。
[0064]后面板160用于形成室外机的后部面的外观,配置在左侧面板120、右侧面板130及 顶面板140之间的后方。在后面板160上,设置有后格栅162,以使室外空气吸入至室外机本 体100的内部。后格栅162用于形成从后方吸入室外空气的后方吸入孔163。
[0065]室外热交换器30,在室外机本体100的内部与吸入孔相对应地配置。在本实施例 中,吸入孔由左侧吸入孔123、右侧吸入孔133及后方吸入孔163形成,室外热交换器30的水 平方向的截面弯曲成3形状,即室外热交换器30以三个面形成。以三个面形成的室外热交 换器30,包围设置在室外机底盘110的上部面上的压缩机20、油分离器25及气液分离器70。 [0066]在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三个面中,左侧面与形成于左侧格栅122的左侧吸入孔123相 对应,右侧面与形成于右侧格栅132的右侧吸入孔133相对应,作为中间面的后部面与形成 于后格栅162的后方吸入孔163相对应。
[0067]排气扇148,设置在室外机本体的排出孔143,用于使空气沿铅垂方向流动。排气扇 148,在顶面板的下侧与排出孔143相对应地配置。排气扇148,被与前面板150及后面板160 相连的排气托架147支撑。
[0068]排气扇148借助排气电机146旋转,排气电机146设置在排气托架147上。在排气扇 148的周围设置有用于形成流路的孔板(Orifices) 149。孔板149,与前面板150及后面板160 相连,并配置在顶面板140的下侧。
[0069]排气扇148,通过使室外空气流动,来使室外空气与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上进 行热交换。排气扇148优选采用轴沿铅垂方向(上下方向)形成的轴流风扇,以便向外部排出 室外机本体100内部的室外空气。排气扇148用于向上侧排出经由吸入孔123、133、163吸入 的外部空气。
[0070] 吸气扇198,设置在室外机本体100的下部,用于使空气沿水平方向流动。吸气扇 198配置在室外机底盘110的上侧。吸气扇198被与室外机底盘110的上部面相连的吸气托架 197支撑。吸气扇198借助吸气电机196旋转,吸气电机196设置在吸气托架197上。
[0071] 吸气扇198与送风装置200-同使室外空气流动,使得室外空气与制冷剂在室外热 交换器30上进行热交换。因此,在排气扇148与吸气扇198-同使室外空气流动的情况下,与 不具有吸气扇198而仅通过排气扇148来使室外空气流动以使在室外热交换器30产生热交 换的情形相比,制冷/制热运行时的空气调节器的效率会变得更高。
[0072] 吸气扇198优选采用轴沿水平方向形成的轴流风扇,以便将室外机本体100的外部 的室外空气吸入到内部。吸气扇198的轴优选沿前后方向形成,使得空气沿前后方向流动。 [0073]控制器200根据对制冷制热功能的不同要求,控制压缩机20、室外膨胀阀50、室内 膨胀阀60、切换阀80、吸气电机196及排气电机146等。
[0074]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侧面剖视图,图5A是示出了图4所 示控制器、支撑部件及散热单元的截面的图,图5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单元的结合立 体图,图5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 撑部件的图。
[0075] 参照图4至图6,在前面板150与后面板160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前面板150与后面 板160的排气托架147。排气托架147,将室外机(机壳)的内部划分为上侧空间和下侧空间。 即,划分为用于设置压缩机20、室外热交换器30、吸气扇198及控制器200等的下侧和用于设 置孔板、排气扇148等的上侧。
[0076]这种室外机,设置有用于对作为热源的控制器200进行散热的散热单元。
[0077]本实施例的散热单元,包括:散热部件400,与热源彼此热连接,用于对热源产生的 热量进行散热;制冷剂配管500,与散热部件400彼此热连接,在该制冷剂配管500上午内部 流动有制冷剂;配管套700,与散热部件400相结合,形成有用于容置制冷剂配管500的一部 分区域的收容槽710;以及盖支架600,用于向收容槽710的下部方向对容置于配管套700的 收容槽710内的制冷剂配管500进行加压。
[0078]热源是产生热量,或者在工作中放出热量的装置。例如,电子产品的控制器200就 是热源。具体来讲,热源可以是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器200。但是,并非局限于此。下面,对热源 是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器200的情形加以说明。
[0079]作为热源的一种的控制器200,可以配置在机壳的内部,并控制空气调节器各种部 件的工作。控制器200,根据空气调节器的性能、种类,可以配置在机壳内部的各种位置。控 制器200,可以与机壳的前面板150、右侧面板130及左侧面板120中的至少一个相结合,并设 置在机壳的中间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00设置在前面板150的中间部分。并且,为了 将控制器200可拆卸地结合在机壳上,可采用螺栓结合。
[0080]控制器200,与散热部件400彼此热连接,用于对控制器200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从而防止控制器200的温度上升。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00,在后方连接有散热部件400。 [0081 ]在此,"控制器200与散热部件400彼此热连接"包括如下情形:控制器200与散热部 件400直接接触;通过其他导热部件间接地相接触。
[0082]控制部200包括:印刷电路基板210,用于控制空气调节器各种部件的工作;控制箱 220,形成用于容置印刷电路基板210的空间。
[0083]控制器200,起到用于控制向空气调节器的各部件供给的电源等的作用,在这种控 制器200内设有多个电器部件。因此,在室外机的工作时,控制器200产生热量而温度上升。 如此,当控制器200的温度上升时,内设于控制器200的印刷电路基板210等电器部件可能会 受损,因此优选通过散热部件400来对控制器200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0084]控制器200,可以可拆卸地结合在连接有散热部件400的支撑部件300上。因此,当 控制器200产生故障时,可以从支撑部件300容易地分离控制器200。
[0085]控制箱220用于形成控制器200的外观,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印刷电路基板 210等部件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箱220呈四方盒形状,可以在后方形成有用于插入散 热部件400的连接孔221。连接孔221,优选形成在与配置于控制箱220内部的印刷电路基板 210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
[0086] 印刷电路基板210(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置在控制箱220的内部。在印 刷电路基板21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生成变频压缩机20的运行频率的功率元件等多个 控制部件。功率元件是用于形成变频压缩机20的运行频率的开关元件,在生成运行频率时 产生很多热量。因此,若不对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冷却,则印刷电路基板210可能 会受损,所以优选使印刷电路基板210的与一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与散热部件400相连以进 行散热。
[0087]散热部件400,与作为热源的一种的控制器200彼此热连接,用于对控制器200产生 的热量进行散热。
[0088]例如,散热部件400可以直接与控制器200的一面相接触。根据另一不例,散热部件 400经由控制箱220的连接孔221与设置在控制箱220内部的印刷电路基板210相连。因此,能 够对印刷电路基板210所具有的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以冷却印刷电路基板210。由 此,能够使印刷电路基板210所具有的功率元件保持能够工作的温度。
[0089]散热部件400,以支撑部件300为基准,与控制器200相对配置。
[0090] 散热部件400的一部分区域,可以贯通插入孔310而与控制器200相接触。
[0091]具体而言,散热部件400包括:接触部410,与控制器200(具体为印刷电路基板210) 相接触;以及结合部420,与支撑部件300相结合。
[0092] 接触部410,贯通插入孔310而与控制器200相接触。并且,接触部410具有与插入孔 310相对应的大小及形状,可以比支撑部件300更向控制器200的方向凸出形成。
[0093]具体来讲,接触部410,可以贯通插入孔310而与印刷电路基板210相接触。并且,接 触部410,可以贯通插入孔310而与印刷电路基板210可拆卸地相结合。
[0094]结合部420,是在散热部件400中的与支撑部件300相结合的区域。
[0095]结合部420,从接触部410向外侧扩张,从而与形成插入孔310的边缘的支撑部件 300相重叠。在此,相重叠的方向可以包括铅垂方向或水平方向。
[0096]结合部420与支撑部件300可以螺栓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讲,在与形成插入孔310的 边缘的支撑部件300相重叠的结合部420上,进行螺栓结合。
[0097]散热部件400,首先通过将接触部410插入到形成于支撑部件300的插入孔310内来 固定于支撑部件300。并且,散热部件400,再次通过将结合部420螺栓连接到支撑部件300上 来固定于支撑部件300。即,散热部件400,在被插入到形成于支撑部件300的插入孔310的 后,再与支撑部件300相螺栓结合,从而实现位置固定。
[0098] 散热部件400,可以在其一侧可拆卸地结合控制器200,而在与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结合用于使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配管500。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部件400,在其下方侧(以图 5B为基准)结合有控制器200,在其上方侧结合有制冷剂配管500。
[0099]由此,散热部件400,能够向制冷剂配管500内的制冷剂散发在控制器200产生的热 量。散热部件400,优选由铝等导热性较好的材质构成。并且,根据不同的实施例,散热部件 400可以包括与印刷电路基板210相接触的散热板以及与制冷剂配管500相连接的多个散热 翅片。多个散热翅片,可以增大与制冷剂相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0100] 支撑部件300,通过与散热部件400相结合来固定散热部件400的位置。支撑部件 300,在机壳的内部设置于与控制器200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支撑部件300,可以形成为在 长度方向上较长的板状。支撑部件300,可以通过其上部结合在排气托架147,或者通过其侧 面部结合在右侧面板130及左侧面板120中的至少一个,来设置在机壳上。在本实施例中,支 撑部件300与控制器200-同设置在机壳的中间部分。
[0101] 支撑部件300的一侧面可以可拆卸地与控制器200相结合。并且,在支撑部件300的 与一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可以结合有散热部件400。支撑部件300,形成用于插入散热部 件400的接触部410的插入孔310。插入孔310,形成为与散热部件400的接触部410相对应的 大小。由此,散热部件400首先通过将散热部件400的接触部410插入到插入孔310来固定于 支撑部件300。并且,在支撑部件300的插入孔310的周围形成有用于插入螺栓B的紧固孔 320。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孔310形成为四边形,紧固孔320分别形成于插入孔310的角部。由 此,支撑部件300与散热部件400的结合部420相螺栓结合。进而,散热部件400再次被固定于 支撑部件300。
[0102] 支撑部件300的插入孔310形成于与控制箱220上所形成的连接孔221相对应的位 置上。即,支撑部件300的插入孔310,可以位于与控制箱220上所形成的连接孔221相重叠的 位置。
[0103] 由此,散热部件400的接触部410,可以不受周围的任何干涉而通过插入孔310和连 接孔221与印刷电路基板210相连。支撑部件300,需要支撑散热部件400的负重和与散热部 件400相连的制冷剂配管500的负重,因此优选由刚性强的材质构成。
[0104] 制冷剂配管500与散热部件400彼此热连接,而且在制冷剂配管500的内部具有用 于使制冷剂流动的空间。
[0105] 具体而言,制冷剂配管500,结合于散热部件400的与接触有控制器200的一面相向 的另一面。在制冷剂配管500内,流动有对流经室外热交换器30或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 一部分进行分流的制冷剂。制冷剂配管500形成为U字形。由此,流动在制冷剂配管500内的 制冷剂,能够在向上侧流动时吸收一次热量,且在向下侧流动时再一次吸收热量,从而能够 提尚散热效果。
[0106] 当然,制冷剂配管500,可以构成为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散热部件400进行热 交换后流动至排气扇148。由此,流动于制冷剂配管500内的制冷剂被空气冷却。
[0107] 在此,制冷剂配管500,可以直接与散热部件400相接触,但是由于制冷剂配管500 的形状的原因,优选经由配管套700来与散热部件400相连。
[0108] 配管套700,能够扩大与制冷剂配管500的接触面积以提高传热效率,并且可以减 少因散热部件400与制冷剂配管500之间的形状差异而导致的接触不良。
[0109] 并且,配管套700与散热部件400相面接触。具体而言,在配管套700与散热部件400 之间设置有散热衬垫450。散热衬垫450粘贴在配管套700与散热部件400之间。例如,散热衬 垫450可以是具有优异的粘附力及导热性的物质。散热衬垫450可以是导热硅脂(Thermal Grease)。并且,散热衬垫可以呈薄片(sheet)形状。
[0110] 具体来讲,配管套700的下部面与散热部件400相接触,而在上部面形成有用于容 置制冷剂配管500的一部分区域的收容槽710。
[0111] 收容槽710,是配管套700的一部分区域凹陷而成的。收容槽710具有与制冷剂配管 500的外表面相对应的形状,以增大制冷剂配管与配管套700的接触面积。配管套700,能够 使制冷剂配管500的装拆变得容易。
[0112]尤其,收容槽710,形成为包裹制冷剂配管500的下部区域(以图5B为基准)。收容槽 710,形成为沿着制冷剂配管500的长度方向较长。当然,收容槽710优选形成为2个。收容槽 710形成于配管套700的上部。
[0113] 并且,配管套700,可以形成有用于使贯通盖支架600的紧固部件即螺栓b得以结合 的结合孔720。
[0114] 盖支架600,向配管套700的收容槽710的下部方向对容置于收容槽710内的制冷剂 配管500进行加压。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导热性,与各结构要素之间相接触的截面面积成正 比。但是,因生产各结构要素时产生的公差而存在各结构要素之间无法完全紧贴的问题。
[0115] 因此,盖支架600将制冷剂配管500紧贴于收容槽710。并且,盖支架600将配管套 700紧贴于散热部件400。
[0116] 例如,盖支架600,至少覆盖露出于收容槽710的外部的制冷剂配管500,并可拆卸 地结合于散热部件400。盖支架600呈板状。
[0117] 具体而言,盖支架600包括加压部610、弹性部620及插入部630。
[0118] 加压部610,至少对制冷剂配管500进行加压。而且,加压部610,对制冷剂配管500 和配管套700进行加压。
[0119] 具体来讲,加压部610,具有用于容置制冷剂配管500的至少一个配管槽610a,以覆 盖制冷剂配管500的上部区域和配管套700。
[0120] 配管槽610a,形成为与制冷剂配管500相对应。具体而言,配管槽610a与收容槽710 一同构成用于安置制冷剂配管500的空间。即,从截面观察时,收容槽710包裹制冷剂配管 500的外观中的下部区域,配管槽610a包裹制冷剂配管500的外观中的上部区域。此时,盖支 架600与散热部件400彼此热连接,从而通过配管槽610a向制冷剂配管500导热。
[0121] 加压部610-同覆盖制冷剂配管500和配管套700。具体来讲,加压部610,形成为与 配管套700的上部区域相对应,以覆盖配管套700的上部区域。即,加压部610的一部分与配 管套700的上部区域相接触,而另一部分与制冷剂配管500的上部区域相接触。
[0122] 加压部610,通过弹性部620或紧固部件,向配管套700的方向对制冷剂配管500进 行加压,而且向散热部件400的方向对配管套700进行加压。由此,使制冷剂配管500与配管 套700之间以及配管套700与散热部件400之间紧贴,从而提高导热性。并且,加压部610包裹 制冷剂配管500的上部区域,在制冷剂配管500与散热部件400之间进行导热。
[0123] 另外,加压部610,形成有贯通紧固部件的孔610b。
[0124] 弹性部620,用于对加压部610赋予弹性力。具体而言,弹性部620形成为从加压部 610的两端延伸以包裹配管套700的侧面。
[0125] 弹性部620呈从加压部610向下倾斜的板状。弹性部620利用弹性部620的材质来赋 予弹性力。具体来讲,各弹性部620,具有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的弹性恢复力。具体而言,弹 性部620与加压部610形成为一体,并从加压部610弯曲而成。并且,弹性部620的一端与散热 部件400相接触,由此将从散热部件400接收的热量传递到加压部610。
[0126] 插入部630,通过插入到散热部件400上形成的结合槽421内,来将盖支架600结合 到散热部件400。具体来讲,插入部630从弹性部620凸出形成,并且可以与散热部件400上形 成的结合槽421相卡接。当插入部630被插入到结合槽421时,弹性部62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 可以储存弹性力。
[0127] 盖支架600,可以通过紧固部件得以紧固。具体来讲,紧固部件可以是螺栓b,在散 热部件400或配管套700上,形成有用于结合螺栓b的结合孔。本实施例中,在配管套700形成 有结合孔720。
[0128] 图7是对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热阻进行比较的试验图表。
[0129] 参照图7,实施例是通过盖支架600施加压力的情形,比较例是在实施例的基础上 省略了盖支架600的情形。
[0130] 比较例与实施例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0131] 首先,比较例的配管套-制冷剂配管结合部的热阻(R_pipe)是16.9K/kw,而实施例 的配管套-制冷剂配管结合部的热阻(R_pipe)是15.1K/kw。由此可知,在实施例中,配管套-制冷剂配管结合部的热阻降低,导热性得到提高。
[0132] 并且,比较例的散热部件-配管套结合部的热阻(R_Thermal Grease)是53.0K/kw, 而实施例的散热部件-配管套结合部的热阻(R_Thermal Grease)是47.2K/kw。由此可知,在 实施例中,散热部件-配管套结合部的热阻(R_Thermal Grease)降低,导热性得到提高。
[0133] 因此,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制冷剂配管与热源的形状存在差异,但也能够扩 大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能够使结合变得容易。
[0134] 并且,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盖支架来对制冷剂配管进行加压,将制冷剂配管 与散热部件彼此热连接,从而能够使散热效率提高。
[0135] 而且,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将连接有制冷剂配管的散热部件固定于支撑部件上, 从而能够防止制冷剂配管受损。
[0136] 并且,实施例还具有如下优点:散热部件通过支撑部件紧贴于控制器,从而能够提 高散热效率。
[0137]本发明的各种效果并非局限在以上提及的效果,而即使是未提及的其他效果,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也能够从权利要求的记载内容中明确理解。
【主权项】
1. 一种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部件,与热源彼此热连接,用于对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制冷剂配管,与所述散热部件彼此热连接,而且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 配管套,与所述散热部件相结合,而且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区域 的收容槽;以及 盖支架,用于向所述配管套的所述收容槽的下部方向对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制冷剂 配管进行加压。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至少覆盖露出于所述收容槽 的外部的制冷剂配管。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可装拆地设置于所述散热部 件。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包括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具 有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个配管槽,并覆盖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上部区域和所述 配管套。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通过紧固部件与所述散热部 件紧固在一起。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还包括: 多个弹性部,从所述加压部的两端延伸而成,用于赋予弹性力; 插入部,用于插入至形成于所述散热部件的结合槽。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性部具有朝向彼此远离的方 向的弹性恢复力。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配管套 之间的散热衬垫。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是电子产品的控制器。10. -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机壳,用于形成外观, 热源,配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以及 散热单元,与所述热源相连,用于对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所述散热单元包括: 散热部件,与所述热源彼此热连接,用于对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制冷剂配管,与所述散热部件彼此热连接,而且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 配管套,与所述散热部件相结合,而且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的收 容槽,以及 盖支架,用于向所述配管套的所述收容槽的下部方向对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制冷剂 配管进行加压。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是用于控制空气 调节器的各种部件的工作的控制器。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散热部件相结合以固定所述散热部件的位置, 而且所述支撑部件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散热部件的插入孔; 所述散热部件以所述支撑部件为基准而与所述控制器相对配置, 至少所述散热部件的一部分区域,贯通所述插入孔而与所述控制器相接触。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包括加压部, 所述加压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个配管槽,并覆盖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上 部区域和所述配管套。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还包括: 多个弹性部,从所述加压部的两端延伸而成,用于赋予弹性力; 插入部,用于插入至形成于所述散热部件的结合槽。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 变频压缩机的驱动的印刷电路基板。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包括: 接触部,贯通所述插入孔而与所述控制器相接触; 结合部,从所述接触部向外侧扩张而成,而且与形成所述插入孔的边缘的支撑部件相 重叠。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印刷电路基板的空间,而且 在所述控制箱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散热部件的连接孔, 所述散热部件的接触部,经由所述连接孔而与所述印刷电路基板相连。18.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至少覆盖露出 于所述收容槽的外部的制冷剂配管。19.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支架通过紧固部件 与所述散热部件紧固在一起。20.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性部具有朝向 彼此远离的方向的弹性恢复力。
【文档编号】F24F1/24GK105864918SQ20161008491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4日
【发明人】朴熙雄, 申政燮, 吴承泽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