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及其风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9183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新风系统及其风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及其风口结构,该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裸露的通风口;该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还包括:能够将自通风口进入的水引至壳体底端的第一防水栅格,第一防水栅格设于通风口。本发明公开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通过在通风口设置第一防水栅格,当水进入通风口时,水在第一防水栅格的引流作用下,到达壳体的底端,从而避免了水随空气流动而进入室内,有效提高了该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的防水性能。
【专利说明】
新风系统及其风口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及其风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新风系统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新风系统逐渐被广泛应用。
[0003]新风系统中,风口结构对新风系统的使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风口结构设置在室夕卜,风口结构的壳体设有:连通的通风口和进风口、或者连通的通风口和排风口,具体地,室外空气依次通过通风口和进风口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依次通过排风口和通风口排至室外。
[0004]目前,风口结构的通风口均裸露在室外,在雨雪天气、有雾天气时,雨雪会通过通风口进入风口结构内,导致风口结构的防水性能较差。
[0005]另外,风口结构为单风道结构,通常需要配备两个风口结构,导致整个新风系统的部件较多。
[0006]综上所述,如何提高风口结构的防水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以提高其防水性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口结构的新风系统。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种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裸露的通风口 ;所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还包括:能够将自所述通风口进入的水引至所述壳体底端的第一防水栅格,所述第一防水栅格设于所述通风口。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栅格伸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0011]优选地,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通风口中的通风栅格。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端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用于将所述第一防水栅格引至所述壳体底端的水排出。
[0013]优选地,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排水孔,且能够将自所述排水孔进入的水引至所述壳体底端的第二防水栅格。
[0014]优选地,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水引至所述排水孔。
[0015]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板和所述第二分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分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板相连,所述第二分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水孔相对。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栅格包括:至少两个且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向所述壳体的顶端凸出。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栅格包括至少两个且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的L型板。
[0018]优选地,所述风口结构为双风道结构,所述通风口为两个,两个所述通风口分别为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其中,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所述壳体的排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
[0019]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风口座和风口盖,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一通风口均设于所述风口盖的两侧,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风口座;所述风口座和所述风口盖形成两个相互隔离的进风腔和排风腔,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均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排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均与所述排风腔连通。
[0020]优选地,所述风口座包括:座板,与所述座板底端相连的底板;
[0021 ]所述风口盖包括:盖板,与所述盖板顶端相连的顶盖,分别于所述盖板两侧相连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0022]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盖板均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顶板均与所述座板相连;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均设于所述座板,所述第一通风口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通风口设于所述第二侧板。
[0023]优选地,所述座板与所述顶板卡接相连,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
[0024]优选地,所述进风腔和所述排风腔通过隔板相互隔离,所述隔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板中的一者,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座板中的另一者抵接。
[0025]基于上述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结构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
[0026]本发明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通过在通风口设置第一防水栅格,当水(包括雨、雾和雪)进入通风口时,水在第一防水栅格的引流作用下,到达壳体的底端,从而避免了水随空气流动而进入室内,有效提高了该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中风口座的立体图;
[00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中风口座的主视图;
[00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中风口盖的立体图;
[00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中风口盖的俯视图。
[0033]上图1-5 中:
[0034]I为风口座、11为排水孔、12为第一安装部件、13为底板、14为座板、15为排风口、16为隔板、17为进风口、18为卡扣、2为风口盖、21为盖板、22为第一侧板、23为第一防水栅格、24为第一导流板、25为第二安装板、26为第二导流板、27为第二侧板、28为通风栅格、29为卡槽、210为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包括壳体,当风口结构为单风道结构时,通风口为一个,壳体还具有进风口 17或者排风口 15;当风口结构为双风道结构时,通风口为两个,壳体还具有进风口 17和排风口 15,一个通风口与进风口 17连通,另一个通风口与排风口 15连通,室外空气依次通过通风口和进风口 17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依次通过排风口15和通风口排至室外。
[0037]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中,通风口裸露设置。为了提高防水性能,上述风口结构还包括:能够将自通风口进入的水引至壳体底端的第一防水栅格23,第一防水栅格23设于
口。
[0038]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的底端,是指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正常安装后,沿竖直方向,壳体靠近地面的一端为底端。
[00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通过在通风口设置第一防水栅格23,当水(包括雨和雪)进入通风口时,水在第一防水栅格23的引流作用下,到达壳体的底端,从而避免了水随空气流动而进入室内,有效提高了该风口结构的防水性能。
[0040]上述第一防水栅格23设在通风口,该第一防水栅格23可伸于壳体外,还可伸于壳体内。当第一防水栅格23可伸于壳体外,则第一防水栅格23将自通风口进入的水引至壳体的外部底端;当第一防水栅格23伸于壳体的内部时,则第一防水栅格23将自通风口进入的水引至壳体的内部底端。为了提高美观度和便于进风,优先选择后者,即第一防水栅格23伸于壳体的内部,如图4和图5所示。
[0041 ] 为了避免异物进入通风口,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还包括:设于通风口中的通风栅格28,如图1和图4所示。该通风栅格28为普通栅格,只要保证通风和防止杂物飞虫等异物进入通风口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通风栅格28的结构不做限定。
[0042]第一防水栅格23伸于壳体的内部时,壳体内部会存积水,为了方便排水,上述壳体的底端设有排水孔11,该排水孔11用于将第一防水栅格23引至壳体底端的水排出。
[0043]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当设置排水孔11时,在进风过程中,空气可自排水孔11进入,有效增加了进风量和出风量,克服了进风阻力。
[0044]进一步地,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还包括:设于排水孔11,且能够将自排水孔11进入的水引至壳体底端的第二防水栅格。
[0045]水经过第一防水栅格23后会进入壳体内,为了保证壳体内的水流向排水孔11,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导流板,该导流板用于将壳体内的水引至排水孔110这样,方便了排水,提高了排水效率。
[0046]上述导流板存在多种结构,为了简化结构,优先选择导流板包括: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第一分板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之间具有夹角,第二分板的第一端与第一分板相连,第二分板的第二端与排水孔11相对。
[0047]为了方便安装,上述导流板还包括第三分板,所述第三分板与所述第一分板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分板和所述第二分板分别位于第一分板的两端。
[0048]第一防水栅格23存在多种结构,只要保证第一防水栅格23具有向壳体底端倾斜的引流面即可。优选地,第一防水栅格23包括:至少两个且沿壳体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弧形板,该弧形板向所述壳体的顶端凸出,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弧形板的两个弧面即为引流面。
[0049]需要说明的是,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正常安装后,竖直方向即为壳体的高度方向。
[0050]上述弧形板的上坡段会对水形成一个阻力,大部分的水由于本身重力大于风的上升吸力而无法进入壳体内部,则大部分的水流向壳体的底部,小部分的水由于质量轻通过弧形板的上坡段,并且速度方向沿弧形斜度方向向上,因此水会打到上一层的弧形板的下坡段,经下坡段引流进入壳体的底部或边壁,到达壳体边壁的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到达壳体底部,因此,大大减小了水直接进入进风口的水量,提高了防水性能,避免了影响整个新风系统的使用性能。
[0051]当然,也可选择第一防水栅格23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一防水栅格23包括:至少两个且沿壳体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的L型板。具体地,L型板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夹角朝向壳体的底端。
[005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选择第一防水栅格23包括至少两个且沿壳体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弯折板,对于弯折角度和弯折方向,只有保证引流即可。
[0053]对于第二防水栅格的结构,可参照第一防水格栅23的结构进行设计,例如,第二防水栅格包括:至少两个且沿排水孔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弧形板,该弧形板向所述壳体的顶端凸出。需要说明的是,排水孔的长度方向即为垂直于座板14的方向。
[0054]优选地,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为双风道结构,通风口为两个,两个通风口分别为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其中,壳体的进风口 17和第一通风口连通,壳体的排风口 15和第二通风口连通。
[0055]进风过程为: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一通风口的通风栅格28后,通过第一防水栅格23进入壳体的进风腔,室外新风另一部分则经排水孔11进入进风腔,全部新风通过进风口17经风管进入新风系统的新风机或者全热交换器;室内的排风过程则与进风过程相反,室内的污浊空气从排风口 15进入壳体的排风腔,一部分经第二通风口排到室外,另一部分经排水孔11排到室外。
[0056]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中,第一防水栅格23为两个,排水孔11为两个,导流板为两个,具体地,两个排水孔11分别为第一排水孔11和第二排水孔11,两个导流板分别为第一导流板24和第二导流板26,为了方便导流,第一导流板24靠近第一排水孔11,第二导流板26靠近第二排水孔11,即第一导流板24将水引至第一排水孔11,第二导流板26将水引至第二排水孔11。
[0057]为了避免新风和排风的交叉混合,两个排水孔1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对于预设距离的具体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58]上述壳体存在多种结构,为了方便组装,上述壳体包括风口座I和风口盖2。为了便于进风和排风,上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口均设于风口盖2的两侧,进风口 17和排风口 15设于风口座I;风口座I和风口盖2形成两个相互隔离的进风腔和排风腔,第一通风口和进风口 17均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排风口 15和第二通风口均与排风腔连通。
[0059]进一步地,如图2-5所示,上述风口座I包括:座板14,与座板14底端相连的底板13;风口盖2包括:盖板21,与盖板21顶端相连的顶盖,分别于盖板21两侧相连的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7;其中,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7和盖板21均底板13,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7和顶板210均与座板14相连;进风口 17和排风口 15均设于座板14,第一通风口设于第一侧板22,第二通风口设于第二侧板27。上述结构,方便了风口座I和风口盖2的组装,便于提高生产效率。
[0060]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优先选择风口底座与风口顶盖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这样,也便于清洁。上述结构应用于上述壳体结构中,具体为,座板14与顶板210卡接相连,底板13与盖板21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进一步地,顶板210设有卡槽29,座板14设有卡扣18,底板13设有第一安装部件12,盖板21设有第二安装部件,第一安装部件12和第二安装部件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
[0061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件12和第二安装部件通过一个螺钉连接。
[0062]当然,也可选择其他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0063]优选地,上述进风腔和排风腔通过隔板16相互隔离,隔板16的一端固定于盖板21和座板14中的一者,隔板16的另一端与盖板21和所述座板14中的另一者抵接。
[0064]当设有两个导流板时,优先选择隔板16的一端固定于座板14,隔板16的另一端与盖板21抵接,且隔板16位于两个导流板之间,两个排水孔11位于隔板16的两侧。
[0065]座板14可分别设置两个口作为排风口 15和进风口 17,也可设置一个口,通过隔板16将该口隔为两个分口,两个分口分别为排风口 15和进风口 17。
[0066]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包括风口结构,该风口结构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
[0067]由于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具有上述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006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裸露的通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结构还包括:能够将自所述通风口进入的水引至所述壳体底端的第一防水栅格(23),所述第一防水栅格(23)设于所述通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栅格(23)伸于所述壳体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通风口中的通风栅格(2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端设有排水孔(11),所述排水孔(11)用于将所述第一防水栅格(23)引至所述壳体底端的水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排水孔(11 ),且能够将自所述排水孔(11)进入的水引至所述壳体底端的第二防水栅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水引至所述排水孔(1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板和所述第二分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分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板相连,所述第二分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水孔(I I)相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栅格(23)包括:至少两个且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向所述壳体的顶端凸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栅格(23)包括至少两个且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的L型板。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结构为双风道结构,所述通风口为两个,两个所述通风口分别为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其中,所述壳体的进风口(17)和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所述壳体的排风口(15)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风口座(I)和风口盖(2),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一通风口均设于所述风口盖(2)的两侧,所述进风口(17)和所述排风口(15)设于所述风口座(I);所述风口座(I)和所述风口盖(2)形成两个相互隔离的进风腔和排风腔,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进风口(17)均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排风口( 15)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均与所述排风腔连通。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口座(I)包括:座板(14),与所述座板(14)底端相连的底板(13); 所述风口盖(2)包括:盖板(21),与所述盖板(21)顶端相连的顶盖,分别于所述盖板(21)两侧相连的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7);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22)、所述第二侧板(27)和所述盖板(21)均所述底板(13),所述第一侧板(22)、所述第二侧板(27)和所述顶板(210)均与所述座板(14)相连;所述进风口(17)和所述排风口(I5)均设于所述座板(14),所述第一通风口设于所述第一侧板(22),所述第二通风口设于所述第二侧板(27)。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4)与所述顶板(210)卡接相连,所述底板(13)与所述盖板(21)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和所述排风腔通过隔板(16)相互隔离,所述隔板(1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盖板(21)和所述座板(14)中的一者,所述隔板(16)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21)和所述座板(14)中的另一者抵接。15.—种新风系统,包括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结构为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
【文档编号】F24F13/08GK105864990SQ201610353355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4日
【发明人】韦刚, 詹朝永, 刘煜, 符美军, 魏波, 朱兴怀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