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0918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出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包括:风道部,具有容纳腔;风机部,设置于容纳腔内;降噪部,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位于风机部的外侧,至少部分的降噪部沿风机部的周向设置以降低容纳腔内产生的噪音。在容纳腔内设置降噪部有效地解决了风机部在作业时出风组件中产生的噪音。提高了具有该风机组件的空调器的品质,增加了客户的使用感受。
【专利说明】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立式空调器中,由于蜗壳风机的功率和体积的限制,在立式空调器上实现双向送风时,会出现风量不足的问题。如果要保证风量,就需要加大立式空调器整体的体积,增大空调的占用空间,对于立式空调的安装、使用、运输都是不利的。这样设置还会增加立式空调器的振动强度,使得该立式空调器产生噪音,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感受。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噪音大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包括:风道部,具有容纳腔;风机部,设置于容纳腔内;降噪部,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位于风机部的外侧,至少部分的降噪部沿风机部的周向设置以降低容纳腔内产生的噪音。
[0005]进一步地,风道部包括:风道壳体;风道盖板,盖设于风道壳体上,风道盖板具有进风口,风道盖板与风道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进风口与容纳腔相连通,降噪部设置于风道盖板上。
[0006]进一步地,降噪部为设置在进风口的周向外侧的降噪环。
[0007]进一步地,降噪环的轴线垂直于风道盖板所在的平面。
[0008]进一步地,风机部包括:驱动部,设置于容纳腔内;风叶部,与驱动部相连接,驱动部驱动风叶部转动,风叶部的外径小于降噪环的内径。
[0009]进一步地,风叶部的靠近风道盖板的一端上设置有凸环结构,凸环结构朝向风道壳体的端面与降噪环朝向风道壳体的端面相平齐。
[0010]进一步地,风叶部与降噪环的距离为1^,其中,7.99臟<1^8.01_。
[0011 ]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安装板,设置于风道壳体上;电机,电机的底部设置于安装板上;第一减震部,设置于电机的底部与安装板之间。
[0012]进一步地,电机包括:电机主体,设置于安装板上;电机转轴,电机转轴的一端设置于电机主体上,电机转轴的另一端与风叶部相连接;第二减震部,设置于电机主体上,电机转轴穿设于第二减震部内。
[0013]进一步地,第一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三减震部,第三减震部套设于电机转轴上并位于风叶部内。
[0014]进一步地,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减震胶垫。
[0015]进一步地,风道壳体与风道盖板围成第一风机组件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具有第一扩压段,风道壳体的与第一扩压段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缺口。
[0016]进一步地,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连接在远离第一风机组件的第一出风口的一侧,第二风机组件的与风道壳体同侧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导流罩,至少部分的导流罩包括平面导流面。
[0017]进一步地,导流罩包括:弧形导流本体,设置于第二出风口处;平面导流本体,设置于第二出风口处并与弧形导流本体相连接,平面导流面形成在平面导流体的内侧,平面导流本体与弧形导流本体形成第二风机组件的第二扩压段。
[0018]进一步地,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三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位于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三风机组件之间,第一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与第三风机组件的出风口方向相反。
[001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出风组件为上述的出风组件。
[0020]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出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包括风道部、风机部和降噪部。风道部具有容纳腔。风机部设置于容纳腔内。降噪部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位于风机部的外侧,至少部分的降噪部沿风机部的周向设置以降低容纳腔内产生的噪音。在容纳腔内设置降噪部有效地解决了风机部在作业时出风组件中产生的噪音。提高了具有该风机组件的空调器的品质,增加了客户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风机组件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图1中的风机组件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示出了图1中的风机组件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不出了图4中的第一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不意图;
[0027]图6示出了图1中的风机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示出了图7中的空调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0]图9示出了图7中的空调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2]10、风道部;11、容纳腔;12、风道壳体;13、风道盖板;131、进风口;20、风机部;21、驱动部;211、安装板;212、电机;213、第一减震部;214、电机主体;215、电机转轴;216、第二减震部;22、风叶部;221、凸环结构;30、降噪部;40、第三减震部;50、第一扩压段;51、弧形缺口 ;52、第一出风口 ;60、第二出风口;70、导流罩;71、弧形导流本体;72、平面导流本体;80、第二扩压段;90、空调器;91、底座部件;92、风机组件;93、蒸发器;94、进风部件;95、运动部件;96、挡风板;97、装饰板;98、前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37]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出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包括风道部10、风机部20和降噪部
30。风道部10具有容纳腔11。风机部20设置于容纳腔11内。降噪部30设置于容纳腔11内并位于风机部20的外侧,降噪部30沿风机部20的周向设置以降低容纳腔11内产生的噪音。
[0039]在本实施例中,在容纳腔11内设置降噪部30有效地解决了风机部20在作业时出风组件中产生的噪音。提高了具有该风机组件的空调器的品质,增加了客户的使用感受。
[0040]其中,风道部10包括风道壳体12和风道盖板13。风道盖板13盖设于风道壳体12上。风道盖板13具有进风口 131,风道盖板13与风道壳体12之间形成容纳腔11,进风口 131与容纳腔11相连通,降噪部30设置于风道盖板13上。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第一风机组件内中的噪音。
[0041]优选地,降噪部30为设置在进风口131的周向外侧的降噪环。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风机部20运转时会在风道部10内表面和风机部20的侧面产生涡旋,形成比较大的噪声。
[0042]如图3至图5所示,降噪环的轴线垂直于风道盖板13所在的平面。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地降低风机部20与风道部10之间形成的噪音。
[0043]如图4和图5所示,风道壳体12与风道盖板13围成第一风机组件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具有第一扩压段50,风道壳体12的与第一扩压段5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缺口 5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弧形缺口 51即第一扩压段50进行减料功能优化,切除部分风道壳体结构,解决了风机运转时出风口具有沙沙声的问题。其中,弧形缺口51的型线与蜗舌导风面的型线相切,然后将弧形缺口 51的型线与蜗舌导风面的型线倾斜13°做出的结构。
[0044]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连接在远离第一风机组件的第一出风口 52的一侧,第二风机组件的与风道壳体12同侧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60,第二出风口 60处设置有导流罩70,至少部分的导流罩70包括平面导流面。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加导流罩70的导风效果。
[0045]其中,导流罩70包括弧形导流本体71和平面导流本体72。弧形导流本体71设置于第二出风口 60处。平面导流本体72设置于第二出风口 60处并与弧形导流本体71相连接,平面导流面形成在平面导流体的内侧,平面导流本体72与弧形导流本体71形成第二风机组件的第二扩压段80ο导流罩70与弧形风口即第二出风口 60相配合,为了保证风量,在导流罩70扩压段的基础上,将弧形风口一侧的弧面部分改为竖直面即平面导流本体72,相当于延长了第二风机组件的扩压段,从而达到增大第二风机组件的风量的目的。
[0046]在本实施例中,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三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位于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三风机组件之间,第一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与第三风机组件的出风口方向相反。这样设置使得具有该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第三风机组件的出风组件能够实现上部出风、中间出风、下部出风。实现了制冷时上部出风口出风,制热时可以选择下出风口出风或者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出风模式,增加了出风组件的实用性。
[0047]如图6所示,风机部20包括驱动部21和风叶部22。驱动部21设置于容纳腔11内。风叶部22与驱动部21相连接,驱动部21驱动风叶部22转动,风叶部22的外径小于降噪环的内径。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驱动部21驱动风叶部22转动,使得风叶部22发生跳动时不与风道部10发生干涉。
[0048]优选地,风叶部22与降噪环的距离为L,其中,L的设置范围可以是:7.99mm<L<8.0lmm0
[0049]风叶部22的靠近风道盖板13的一端上设置有凸环结构221,凸环结构221朝向风道壳体12的端面与降噪环朝向风道壳体12的端面相平齐。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出风组件的噪音降到最低,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出风组件的使用性能。
[0050]进一步地,驱动部21包括安装板211和电机212。安装板211设置于风道壳体上。电机212的底部设置于安装板211上。第一减震部213设置于电机212的底部与安装板211之间。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了驱动部的振动量。有效地避免了风叶部22与电机212之间发生抖动。
[0051]其中,电机212包括电机主体214、电机转轴215和第二减震部216。电机主体214设置于安装板211上。电机转轴215的一端设置于电机主体214上,电机转轴215的另一端与风叶部22相连接。第二减震部216设置于电机主体214上,电机转轴215穿设于第二减震部216内。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进一步地降低了驱动部的振动量。有效地避免了风叶部22与电机212之间发生抖动,从而减小了驱动部的振动。
[0052]第一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三减震部40。第三减震部40套设于电机转轴215上并位于风叶部22内。设置第三减震部40同样能够起到像上述第一减震部213、第二减震部216的减震作用。其中,第一减震部213、第二减震部216和第三减震部40中的至少一个为减震胶垫。优选地,第一减震部213、第二减震部216和第三减震部40中的均为减震胶垫。
[0053]如图7和图8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出风组件还可以用于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出风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出风组件。该出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包括风道部10和风机部20及降噪部30。风道部10具有容纳腔11。风机部20设置于容纳腔11内。降噪部30设置于容纳腔11内并位于风机部20的外侧,至少部分的降噪部30沿风机部20的周向设置以降低容纳腔11内产生的噪音。在容纳腔11内设置降噪部30有效地解决了风机部20在作业时出风组件中产生的噪音。提高了具有该风机组件的空调器的品质,增加了客户的使用感受。
[0054]如图9所示,空调器90包括底座部件91、风机组件92、蒸发器93、进风部件94、运动部件95、挡风板96、装饰板97、前门板98。在该空调器中,风叶部22为离心风叶,由于重力作用,风机部在运行的时候离心风叶会发生1-3_的跳动量,所以降噪环需与风叶外径保证单边距离为8mm的间隙,而且在高度方向上保证降噪环的末端与风叶凸环的末端的高度相平齐。
[0055]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56]1、提供一种新的风机系统实现制冷时上出风,制热时可选择上下出风的功能。
[0057]2、各零件使用一体化设计,提高空调器的生产效率。
[0058]3、风机部件中采用三重减震及降噪换结构,解决三风机系统振动噪声大的问题。
[005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 风道部(10),具有容纳腔(11); 风机部(2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 降噪部(3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并位于所述风机部(20)的外侧,至少部分的所述降噪部(30)沿所述风机部(20)的周向设置以降低所述容纳腔(11)内产生的噪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10)包括: 风道壳体(12); 风道盖板(13),盖设于所述风道壳体(12)上,所述风道盖板(13)具有进风口(131),所述风道盖板(13)与所述风道壳体(12)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11),所述进风口(131)与所述容纳腔(11)相连通,所述降噪部(30)设置于所述风道盖板(1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部(30)为设置在所述进风口(131)的周向外侧的降噪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环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风道盖板(13)所在的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部(20)包括: 驱动部(2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 风叶部(22),与所述驱动部(21)相连接,所述驱动部(21)驱动所述风叶部(22)转动,所述风叶部(22)的外径小于所述降噪环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部(22)的靠近所述风道盖板(13)的一端上设置有凸环结构(221),所述凸环结构(221)朝向所述风道壳体(12)的端面与所述降噪环朝向所述风道壳体(12)的端面相平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部(22)与所述降噪环的距离为L,其中,7.99mm<L<8.01m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1)包括: 安装板(211),设置于所述风道壳体上; 电机(212),所述电机(212)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11)上; 第一减震部(213),设置于所述电机(212)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板(211)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12)包括: 电机主体(214 ),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11)上; 电机转轴(215),所述电机转轴(21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电机主体(214)上,所述电机转轴(215)的另一端与所述风叶部(22)相连接; 第二减震部(216),设置于所述电机主体(214)上,所述电机转轴(215)穿设于所述第二减震部(216)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还包括: 第三减震部(40),所述第三减震部(40)套设于所述电机转轴(215)上并位于所述风叶部(22)内。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213)、所述第二减震部(216)和所述第三减震部(40)中的至少一个为减震胶垫。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12)与所述风道盖板(13)围成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扩压段(50),所述风道壳体(12)的与所述第一扩压段(5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缺口(5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连接在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第一出风口(52)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与所述风道壳体(12)同侧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60),所述第二出风口(60)处设置有导流罩(70),至少部分的所述导流罩(70)包括平面导流面。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70)包括: 弧形导流本体(71 ),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 60)处; 平面导流本体(72),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60)处并与所述弧形导流本体(71)相连接,所述平面导流面形成在所述平面导流体的内侧,所述平面导流本体(72)与所述弧形导流本体(71)形成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第二扩压段(80)。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三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所述第三风机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三风机组件的出风口方向相反。16.—种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
【文档编号】F24F13/24GK105864995SQ20161039040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日
【发明人】李颖颖, 刘明校, 陈荣华, 孙小洪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