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型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0546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冷暖型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暖型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器的电控部件的发热量逐渐增加。相关技术公开的空调器中,大部分电控部件由散热片通过空气对流来完成散热,但是在高温环境下散热效果较差。
[0003]对于变频空调,厂家通常的做法是降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来降低电控部件的发热量,以维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这种方式影响了空调器在高温环境时的制冷效果,也就影响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0004]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低温冷媒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的空调器,但是这些空调器均存在电控部件温度降的过低,甚至产生凝露水的问题,影响了电控部件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0006]相关技术中的采用低温冷媒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的空调器存在降温过度、产生凝露水的问题。发明人经过研宄发现,导致降温过度、产生凝露水的原因在于,空调器在制热时冷媒对电控部件散热过度。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冷暖型空调器,该冷暖型空调器在制冷时冷媒对电控散热器组件进行散热,而在制热时避免冷媒对电控元件过度降温。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型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节流元件;并联连接的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分别串联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节流元件之间;电控散热器组件,所述电控散热器组件包括电控元件和用于对所述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且在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到所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单向阀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流路上且在从所述节流元件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型空调器,通过在室外换热器和节流元件之间设置并联连接的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电控散热器组件中的散热组件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上,且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以使制冷循环时冷媒全部流经第一冷媒流路,从而对电控散热器组件进行散热,进而提高了电控元件的工作性能。而冷媒在进行制热循环时第一冷媒流路不导通,从而避免冷媒对电控元件过度降温,防止电控散热器组件上产生冷凝水,进而保证电控元件的可靠性。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阀串联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散热组件之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电控元件的下方且与所述电控元件接触。由此,散热组件可支撑电控元件,避免电控元件受力变形或损坏,散热组件与电控元件接触可保证电控元件的热量尽可能地传递至散热组件处以散热,提高了电控元件的散热效率。
[0011]具体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散热壳,所述散热管设在所述散热壳上,所述散热壳与所述电控元件接触用于对所述电控元件散热。其中,散热管的设置保证了冷媒可流经散热组件以与散热组件换热,散热壳的设置用于固定散热管且用于传热。
[0012]更具体地,所述散热壳包括:散热基板,所述散热基板与所述电控元件接触;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设在所述散热基板上,所述固定挡板和所述散热基板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散热管的容纳空间。其中,固定挡板用于支撑散热管,散热基板与固定挡板配合以固定、保护散热管,且方便了散热管与散热壳的装配。
[0013]可选地,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散热壳的相对侧壁延伸以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
[0014]可选地,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从散热壳的同一侧伸出以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O
[0015]可选地,所述散热管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管道,所述两个管道的两侧的端部分别通过三通管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
[0016]有利地,所述容纳空间的形状与所述散热管的形状相同。从而便于散热管的安装定位。
[0017]优选地,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由此,换向组件体积小、成本较低,且换向功能稳定、可靠。
[00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控散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控散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冷暖型空调器10、
[0025]压缩机1、排气口 a、回气口 b、
[0026]换向组件2、四通阀21、第一端口 C、第二端口 d、第三端口 e、第四端口 f、
[0027]室外换热器3、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g、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1、
[0028]室内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h、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j、
[0029]节流元件5、
[0030]第一冷媒流路L1、第二冷媒流路L2、
[0031 ] 电控散热器组件6、散热组件61、散热管611、散热壳612、散热基板6121、固定挡板6122、电控元件62、PCB板621、功率器件622、容纳空间V、上凹槽vl、下凹槽v2、
[0032]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8。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4]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换向组件
2、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4、并联连接的第一冷媒流路LI和第二冷媒流路L2、电控散热器组件6、第一单向阀7和第二单向阀8。
[0036]其中,压缩机I具有排气口 a和回气口 b,压缩机I用于将回气口 b流入的冷媒进行压缩,冷媒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并从排气口 a排出。换向组件2具有第一端口c至第四端口 f,第一端口 c与第二端口 d和第三端口 e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端口 f与第二端口 d和第三端口 e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端口 c与排气口 a相连,第四端口 f与回气口 b相连。也就是说,换向组件2具有两种导通状态,一种导通状态为第一端口 c与第二端口 d导通且第三端口 e与第四端口 f导通,另一种导通状态为第一端口 c与第三端口 e导通且第二端口 d与第四端口 f导通。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g与第二端口 d相连,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h与第三端口 e相连,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i和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j之间串联有节流元件5。
[0037]具体地,压缩机1、换向组件2、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4及节流元件5限定出用于流通冷媒的制冷循环通道和制热循环通道,即冷暖型空调器10具有制冷和制热的功能。
[0038]当室内环境需要降温时,换向组件2控制第一端口 c与第二端口 d导通,且第三端口 e与第四端口 f导通,压缩机1、换向组件2、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4及节流元件5构成冷媒的制冷循环通道。在制冷循环通道中,冷媒流向如图1中箭头A所示,冷媒被压缩机I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后从排气口 a排出,排出的冷媒从换向组件2流向室外换热器3,高温高压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