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2982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烘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物料烘干装置大多采用换热器和风机外置的设计,其中风管的布置设计也未经过优化,难以实现最小风阻。以目前常见的印染污泥烘干装置为例,风机能耗占了总烘干能耗的20%以上,风管、风机、土地及其配套设施(包括如风管保温、风机电路设施)等占总建造成本的40%,风机、风管及其周边维护费用占总设备维护费用的5%。可见,未经过优化设计的烘干装置一方面能耗高,不利于环保;另一方面,其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也高,经济收益较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该物料烘干装置经过优化配置,可以有效优化物料烘干装置各部分的流体(包括热空气和热媒)的流动阻力,节能效果好,实用性高,适用于包括污泥烘干在内的物料烘干应用领域。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开口在箱体I外的物料传送装置2、风机3、换热器4、排风口 6和进风口 7,其中,开口在箱体I外的物料传送装置2、风机3和换热器4有一个或多个,均设于箱体I内;外部冷空气经进风口 7进入箱体1,通过物料传送装置2、风机3和换热器4的作用下流动和热交换,箱体I内空气经排风口 6排出,形成一个空气流通通道。
[0006]上述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还包括置于靠近进风口 7处的进风风机8,外部冷空气由进风风机8带动进入箱体I。上述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还包括设有间歇式开关的进风风阀9和排风风阀5。
[0007]上述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中,进一步地:
[0008]箱体I由带保温功能的密闭材料构成,通常由隔热体保温层配合钢板制成。隔热体保温层为聚氨酯泡沫、岩棉板或者硅酸盐板等保温材料。
[0009]箱体I内设有多条开口在箱体I外的物料传送装置2,需要被干燥的物料由物料传送装置2传送进入箱体I后,由物料传送装置2带动,持续在箱体I内运行,直至达到设定含水率后运出箱体。物料传送装置2在箱体I内建立一个连续的物料循环,有利于提升干燥效率。同时,此物料传送装置2还兼有物料翻转功能,使被加热物料在箱体I内受热更加均衡。
[0010]箱体I内同时设有多套换热器4,目的是给箱体I内的冷空气加热,保持箱体I内空气对物料的干燥能力。换热器4可采用多种能源来加热箱体内部空气,例如饱和水蒸汽、电能、导热油等。将换热器4置于箱体I内还可以充分利用箱体I内部空间,降低因换热器放置而给物料烘干装置所增加的占地空间。
[0011]箱体I内设有多台风机3,风机3的作用是保持箱体内空气的流动,减少热风在输送过程中的风阻,加快箱体内空气和换热器4的换热速率、加快被干燥物料表面的水分散发速率。
[0012]箱体I内设的进风风阀9、进风口 7、送风风机8、排风口 6、排风风阀5和箱体本体为箱体内的空气构建了一个流通通道。箱体I上同时设有进风风阀9、进风口 7、进风风机8、排风口 6、排风风阀5,目的是控制箱体I的进风和排风,使得空气在箱体I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空气有足够的时间去干燥物料。箱体I上设有的风阀以及风机均采用间歇式开关设计,使箱体内部的空气和被烘干物料充分接触,以提升热能利用率。冷空气由进风风机8带动进入箱体,被换热器4加热后用于干燥物料,当箱体内空气湿度达到设定值时,进风风阀9、进风风机8、排风风阀5同时打开,为箱体换气。
[0013]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可以是多层结构设计,每层结构均包括一个物料传送装置2、一个换热器4和多个风机3,可有效降低物料烘干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省土地支出费用。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箱体外壁上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可以防止余热流失。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该物料烘干装置经过优化配置,可以有效优化物料烘干装置各部分的流体(包括热空气和热媒)的流动阻力,节能效果好,实用性高,适用于包括污泥烘干在内的物料烘干应用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烘干装置的箱体在设计上可分成多层,可有效降低物料烘干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省土地支出费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8]其中,I一箱体;2—物料传送装置;3—风机;4一换热器;5—排风风阀;6—排风口 ;7—进风口 ;8—进风风机;9一进风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0]一种经过优化设计的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为两层结构,包括箱体1、物料传送装置2、换热器4、风机3、进风口 7、排风口 6、进风风机8、进风风阀9、排风风阀5 ;每层结构均包括一个物料传送装置2、一个换热器4和多个风机3 ;箱体I内设的进风风阀9、进风口 7、送风风机8、排风口 6、排风风阀5和箱体本体为箱体内的空气构建了一个流通通道。
[0021]上述物料烘干装置在工作时,冷空气由进风风机8带动进入箱体,被换热器4加热后用于干燥物料,当箱体内空气湿度达到设定值时,进风风阀9、进风风机8、排风风阀5同时打开,为箱体换气。本实用新型将物料烘干装置包括的结构经过优化布置设计,可提升冷空气和热源的利用效率。
[0022]箱体I由带保温功能的密闭材料构成,密封材料通常由聚氨酯泡沫或者岩棉板、硅酸盐板等隔热体配合钢板制成。
[0023]箱体I内设有多条开口在箱体I外的物料传送装置2,需要被干燥的物料由物料传送装置2传送进入箱体I后,由物料传送装置2带动,持续在箱体I内运行,直至达到设定含水率后运出箱体。物料传送装置2在箱体I内建立一个连续的物料循环,有利于提升干燥效率。同时,此物料传送装置2还兼有物料翻转功能,使被加热物料在箱体I内受热更加均衡。
[0024]箱体I内同时设有多套换热器4,目的是给箱体I内的冷空气加热,保持箱体I内空气对物料的干燥能力。换热器4可采用多种能源来加热箱体内部空气,例如饱和水蒸汽、电能、导热油等。将换热器4置于箱体I内还可以充分利用箱体I内部空间,降低因换热器放置而给物料烘干装置所增加的占地空间。
[0025]箱体I内设有多台风机3,风机3的作用是保持箱体内空气的流动,减少热风在输送过程中的风阻,加快箱体内空气和换热器4的换热速率、加快被干燥物料表面的水分散发速率。
[0026]箱体I上同时设有进风风阀9、进风口 7、进风风机8、排风口 6、排风风阀5,目的是控制箱体I的进风和排风,使得空气在箱体I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空气有足够的时间去干燥物料。箱体I上设有的风阀以及风机均采用间歇式开关设计,使箱体内部的空气和被烘干物料充分接触,以提升热能利用率。
[002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箱体外壁上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可以防止余热流失。
[0028]本实用新型的箱体被分成多层设计,可有效降低物料烘干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省土地支出费用。
[0029]需要注意的是,公布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开口在箱体(I)外的物料传送装置(2)、风机(3)、换热器(4)、排风口 (6)和进风口(7),其特征是,物料传送装置(2)、风机(3)和换热器(4)有一个或多个,均设于箱体(I)内;外部冷空气经进风口(7)进入箱体(1),通过物料传送装置(2)、风机(3)和换热器(4)的作用下流动和热交换,箱体(I)内空气经排风口(6)排出,形成一个空气流通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物料烘干装置还包括置于靠近进风口(7)处的进风风机(8),外部冷空气由进风风机(8)带动进入箱体(I)。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物料烘干装置还包括设有间歇式开关的进风风阀(9)和排风风阀(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I)由带保温功能的密闭材料构成,所述密闭材料由隔热体保温层配合钢板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热体保温层为聚氨酯泡沫、岩棉板或硅酸盐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4)是以饱和水蒸汽、电能或导热油为能源的。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物料烘干装置为多层结构,每层结构均包括一个物料传送装置(2)、一个换热器(4)和多个风机(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风机内置的物料烘干装置,包括箱体、开口在箱体外的物料传送装置、风机、换热器、排风口和进风口,其中,开口在箱体外的物料传送装置、风机和换热器有一个或多个,均设于箱体内;外部冷空气经进风口进入箱体,通过物料传送装置、风机和换热器的作用下流动和热交换,箱体内空气经排风口排出,形成一个空气流通通道。箱体可以是多层结构,每层均包括物料传送装置、换热器和多个风机,可有效降低物料烘干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省土地支出费用。本实用新型经过优化配置,可有效优化物料烘干装置各部分流体的阻力,节能效果好,实用性高,适用于包括污泥烘干在内的物料烘干应用领域。
【IPC分类】F26B17-02, F26B21-00
【公开号】CN204438717
【申请号】CN201420868883
【发明人】张信荣, 郑秋云, 陈健, 盛剑霄, 孟炳良
【申请人】北京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