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6933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加湿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免拆装的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
【背景技术】
[0002]空气加湿器对于室内空气环境干燥的情况具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可以有效增加空气湿度,以及人居住的舒适度。现有的空气加湿器中主要采用超声波起雾,通过物理的高频震荡产生超声波,超声波使水面产生振动,将水抛离水面分解成微小的颗粒,形成水雾,整个过程不需加热或化学药品,使用相对安全,而且配合相应的增强起雾的装置可以达到较好的起雾效果。市面上的超声波加湿器结构和功能都较为类似,但在使用时也具有一定问题。在超声波加湿器工作前,必须要向超声波加湿器内部加入一定量的水,现有的超声波加湿器通常盛水的空间都是固定封闭的,在加水和排水时都需要打开塞子,使用起来较为繁琐。带有雾化功能的超声波加湿器通常还要在加湿器内部设置风道,增强雾化效果。使用时超声波加湿器内部空间会漂浮大量的水雾,一旦水雾从风道进入送风装置内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免拆装、使用安全、便于携带、结构简单的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用于盛水的腔体,所述腔体外部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下方设置有进水道,所述进水道的底部与腔体相通,腔体内部设置有能够在任意水面高度起雾的起雾装置,腔体上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注水口,进风口与竖直方向设置的风道相通,所述风道正下方设置有溢水槽,所述风道下方还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与风道的开口交错设置,腔体顶部设置有出雾口,腔体底部设置有电源和电路。
[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中所述起雾装置包括超声波震荡片,所述超声波震荡片位于腔体底部。
[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中所述超声波震荡片上方设置有聚能柱,所述聚能柱竖直方向的轴向与超声波震荡片竖直方向的轴线重合。
[0007]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中所述超声波震荡片正上方设置有聚能环,所述聚能环竖直方向的轴线与超声波震荡片竖直方向的轴线重合且均与出雾口竖直方向的轴线交错设置,所述聚能环安装在浮力部上,所述浮力部能够漂浮在腔体内部的水面上,所述浮力部上设置有导航孔,所述导航孔内穿过有导航柱,所述导航柱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腔体顶部和底部。
[0008]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中所述腔体下方设置有线路隔水层,所述线路隔水层用于避免起雾装置、电源和电路与风扇或风道里的水蒸气相接触。
[0009]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中所述注水口上方设置有塞子。
[0010]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在腔体外部设置有注水口,并使注水口下方的进水道底部与腔体相通,形成连通器,这样保证腔体内的水位与进水道内的水位相同,水位不会因为过高而从腔体顶部的出雾口溢出。同时进风口水平高度高于注水口,加水时同样不会因为过高而从进风口溢出。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在加水和排水时均不用打开上盖,使用简单、携带方便。即使在使用过程中有水雾或水滴从进风口溢出,也会流到风道正下方的溢水槽中并排出,不会停留在加湿器内部损坏加湿器内部的元器件,长期使用安全性较高。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包括外壳,外壳内部具有用于盛水的腔体11。腔体11外部右侧设置有注水口 9,注水口 9用于向腔体11内加水,加水时外壳无需打开。注水口 9上方设置有塞子8。注水口 9下方设置有进水道10,进水道10的底部与腔体11相通,水由进水道10进入腔体11内部。腔体11内部设置有起雾装置。起雾装置包括超声波震荡片14。超声波震荡片14位于腔体11底部,腔体11底部还设置有电源12和电路,电源12用于向超声波震荡片14供电,超声波震荡片14对其附近的水发出超声波,形成超声水柱。超声水柱向上运动形成水雾,经腔体11顶部设置的出雾口 7排出。出雾口 7的轴线与超声波震荡片14竖直方向的轴线交错设置,可以有效减缓水雾喷出的速度,使喷出的水雾柔和,使用时更舒适。超声波震荡片14作为起雾装置本身产生的超声波能量较小,基本可以满足对起雾能量要求较低的工作情况。腔体11左侧上部设置有进风口 5,进风口 5的水平高度高于注水口 9,根据连通器原理,正常加水时,水面不会高过注水口 9,因而也不会进入进风口 5。进风口 5与风道2相通,风道2沿竖直方向设置,以减小送风阻力。风道2正下方设置有溢水槽1,加湿器工作时飘出的水雾或由于加湿器意外晃动等情况溢出的水会经竖直方向设置的风道2直接进入溢水槽I。风道2下方还设置有风扇15,用于向腔体11内送风。风扇15的出风口与风道2的开口交错设置,防止从风道2溢出的水进入风扇15。腔体11下方设置有线路隔水层13,线路隔水层13用于避免起雾装置、电源12和电路与风扇15或风道2里的水雾相接触,保证加湿器的使用安全。
[0016]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当使用超声波震荡片14作为起雾装置无法满足工作所需起雾能量的时候,在超声波震荡片14上方设置聚能柱16。参照中国发明专利CN 101791603 A中提到的聚能罩结构,聚能柱16能够有效聚集水雾,提高起雾的能量,满足起雾工作的需要。聚能柱16竖直方向的轴线与超声波震荡片14竖直方向的轴线重合,保证经聚能柱16聚集的水雾可以直接向上运动,从出雾口 7排出。
[0017]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当采用实施例I和实施例2的起雾方式均无法满足起雾能量的要求时,采用在超声波震荡片14上方设置聚能环4,聚能环4安装在浮力部3上,浮力部3能够漂浮在腔体11内部的水面上方,满足不同水位情况下的起雾工作。浮力部3上设置有导航孔,导航孔内穿过有导航柱6,导航柱6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腔体11顶部和底部。参照中国发明专利CN 102989624 A中提到的雾化增强部结构,聚能环4能够大大提高起雾效率,增强起雾的能量。聚能环4竖直方向的轴线与超声波震荡片14竖直方向的轴向重合,保证超声波震荡片14产生的超声水柱形成的水雾能够在浮力部3下方聚集,并最终通过聚能环4向上运动,经腔体11顶部设置的出雾口 7排出。出雾口 7与聚能环4在竖直方向的轴线交错设置,可以有效减缓水雾喷出的速度,使喷出的水雾柔和,使用时更舒适。
[0018]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的工作原理如下:从注水口 9向腔体11内注水,水面可以加到低于注水口 9的任意高度,打开电源12,起雾装置工作发出超声波,气雾装置上方的水受到震动产生超声水柱,超声水柱中的微小水颗粒向上运动形成水雾。同时风扇15启动,将空气从风道2吹到腔体11内的水面上,吹动水雾从腔体11上方的出雾口 7排出。当风道2有水雾或者水流出时,溢水槽I可以盛装并将其排出。
[001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用于盛水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外部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下方设置有进水道,所述进水道的底部与腔体相通,腔体内部设置有能够在任意水面高度起雾的起雾装置,腔体上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注水口,进风口与竖直方向设置的风道相通,所述风道正下方设置有溢水槽,所述风道下方还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与风道的开口交错设置,腔体顶部设置有出雾口,腔体底部设置有电源和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雾装置包括超声波震荡片,所述超声波震荡片位于腔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震荡片上方设置有聚能柱,所述聚能柱竖直方向的轴向与超声波震荡片竖直方向的轴线重入口 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震荡片正上方设置有聚能环,所述聚能环竖直方向的轴线与超声波震荡片竖直方向的轴线重合且均与出雾口竖直方向的轴线交错设置,所述聚能环安装在浮力部上,所述浮力部能够漂浮在腔体内部的水面上,所述浮力部上设置有导航孔,所述导航孔内穿过有导航柱,所述导航柱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腔体顶部和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下方设置有线路隔水层,所述线路隔水层用于避免起雾装置、电源和电路与风扇或风道里的水蒸气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口上方设置有塞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涉及一种免拆装的空气加湿器。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免拆装、使用安全、便于携带、结构简单的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声波加湿器包括外壳,外壳内部具有用于盛水的腔体,所述腔体外部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下方设置有进水道,所述进水道的底部与腔体相通,腔体内部设置有能够在任意水面高度起雾的起雾装置,腔体上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注水口,进风口与竖直方向设置的风道相通,所述风道正下方设置有溢水槽,所述风道下方还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不与风道相对,腔体顶部设置有出雾口,腔体底部设置有电源和电路。
【IPC分类】F24F6-12
【公开号】CN204478375
【申请号】CN201520121935
【发明人】王恺
【申请人】北京锴誉新融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