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0219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属于土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离不开土壤,这些土壤在使用过程中,大多需要进行粉碎处理。有些土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予以分离和干燥处理,以便适合不同环境下的需要,而一般的装置无法满足这种功能。在粉体处理过程中,一般捣碎装置没有分离装置,在捣碎后,无法将粉体与未捣碎完成的土块分离开,影响粉体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加工时,应对土壤进行干燥处理,防止粉体土壤再次结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以便更好地针对粉体土壤进行分离,并便于干燥处理。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包括提升腔,提升腔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料腔,提升腔上部设置有提升电机,提升电机下部连接有提升轴,提升轴设置在提升腔内部,提升轴外侧连接有螺旋叶片;提升腔右侧上部连接有出料腔,出料腔下部设置有左下料腔,左下料腔下部设置有捣碎腔,捣碎腔内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右上捣碎辊轮和右下捣碎辊轮,捣碎腔内右侧设置有捣碎电机,捣碎电机上设置有上传动皮带和下传动皮带分别与右上捣碎辊轮和右下捣碎辊轮连接,捣碎腔内左侧设置有左捣碎辊轮,捣碎腔左侧下部与提升腔右侧下部连接;左下料腔右侧设置有承载斜板,承载斜板下部设置有右下料腔,右下料腔右侧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中间设置有左加热管,加热腔右侧设置有支撑柱;右下料腔右侧下部连接有物料腔,物料腔右侧下部连接有右出料管,物料腔上部设置有风机,风机下部连接有出风管,出风管下部连接有风腔,风腔中间设置有右加热管,风腔上部左侧与支撑柱左侧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风腔下部连接有多个吹风管,吹风管设置在物料腔内上部。
[0007]进一步地,进料腔内下部设置有下料斜板。
[0008]进一步地,提升腔右侧设置有挡板。
[0009]进一步地,出料腔下部右侧连接有左出料管,左出料管下部与左下料腔上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承载斜板中间设置有多个过滤孔。
[0011]进一步地,支撑柱外侧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分别与左加热管和右加热管连接。
[0012]进一步地,右出料管上设置有开关阀门。
[0013]该装置中,只需将土壤倒入进料腔内,土壤进入提升腔下部,启动提升电机,带动提升轴转动,使螺旋叶片将土壤向上提升进入出料腔内。出料腔内的土壤经左出料管进入左下料腔内,经承载斜板上的过滤孔将粉体土壤过滤到右下料腔内,电源接口接入电源,使左加热管加热对粉体土壤进行干燥处理,同时启动风机,风经出风管吹入风腔内,右加热管对风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风经吹风管吹出,对粉体土壤进一步干燥处理。粉体土壤进入物料腔内收集处理,打开右出料管上的开关阀门,加工完成的粉体土壤倒出收集或使用。左下料腔内的过滤后的大块土壤落入捣碎腔内,启动捣碎电机,通过上传动皮带和下传动皮带带动右上捣碎辊轮和右下捣碎辊轮转动,对大块土壤进行捣碎,捣碎后的土壤经捣碎腔左侧下部进入提升腔内再一次提升后予以分离干燥处理。
[0014]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地针对粉体土壤进行分离干燥处理,改善粉体土壤的使用效果,且便于粉碎土壤循环分离干燥处理,改善了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说明:1、进料腔;2、螺旋叶片;3、挡板;4、左下料腔;5、提升电机;6、出料腔;7、左加热管;8、支撑柱;9、电源接口 ;10、风腔;11、右加热管;12、出风管;13、吹风管;14、风机;15、上传动皮带;16、物料腔;17、右出料管;18、右上捣碎辊轮;19、下传动皮带;20、右下捣碎辊轮;21、左捣碎辊轮;22、提升轴;23、下料斜板;24、捣碎腔;25、提升腔;26、左出料管;27、加热腔;28、捣碎电机;29、承载斜板;30、右下料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0018]如图1所示的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包括提升腔25,提升腔25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料腔1,提升腔25上部设置有提升电机5,提升电机5下部连接有提升轴22,提升轴22设置在提升腔25内部,提升轴22外侧连接有螺旋叶片2 ;提升腔25右侧上部连接有出料腔6,出料腔6下部设置有左下料腔4,左下料腔4下部设置有捣碎腔24,捣碎腔24内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右上捣碎辊轮18和右下捣碎辊轮20,捣碎腔24内右侧设置有捣碎电机28,捣碎电机28上设置有上传动皮带15和下传动皮带19分别与右上捣碎辊轮18和右下捣碎辊轮20连接,捣碎腔24内左侧设置有左捣碎辊轮21,捣碎腔24左侧下部与提升腔25右侧下部连接;左下料腔4右侧设置有承载斜板29,承载斜板29下部设置有右下料腔30,右下料腔30右侧设置有加热腔27,加热腔27中间设置有左加热管7,加热腔27右侧设置有支撑柱8 ;右下料腔24右侧下部连接有物料腔16,物料腔16右侧下部连接有右出料管17,物料腔16上部设置有风机14,风机14下部连接有出风管12,出风管12下部连接有风腔10,风腔10中间设置有右加热管11,风腔10上部左侧与支撑柱8左侧固定连接。风腔10下部连接有多个吹风管13,吹风管13设置在物料腔16内上部。进料腔I内下部设置有下料斜板23。提升腔25右侧设置有挡板3。出料腔6下部右侧连接有左出料管26,左出料管26下部与左下料腔4上部连接。承载斜板29中间设置有多个过滤孔。支撑柱8外侧设置有电源接口 9,电源接口 9上设置有电源线分别与左加热管7和右加热管11连接。右出料管17上设置有开关阀门。
[0019]该装置在使用时,只需将土壤倒入进料腔I内,土壤进入提升腔25下部,启动提升电机5,带动提升轴22转动,使螺旋叶片2将土壤向上提升进入出料腔6内。出料腔6内的土壤经左出料管26进入左下料腔4内,经承载斜板29上的过滤孔将粉体土壤过滤到右下料腔30内,电源接口 9接入电源,使左加热管7加热对粉体土壤进行干燥处理,同时启动风机14,风经出风管吹入风腔10内,右加热管11对风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风经吹风管13吹出,对粉体土壤进一步干燥处理。粉体土壤进入物料腔16内收集处理,打开右出料管17上的开关阀门,加工完成的粉体土壤倒出收集或使用。左下料腔4内的过滤后的大块土壤落入捣碎腔24内,启动捣碎电机28,通过上传动皮带15和下传动皮带19带动右上捣碎棍轮18和右下捣碎辊轮20转动,对大块土壤进行捣碎,捣碎后的土壤经捣碎腔24左侧下部进入提升腔25内再一次提升后予以分离干燥处理。
[002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包括提升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腔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料腔,所述提升腔上部设置有提升电机,所述提升电机下部连接有提升轴,所述提升轴设置在提升腔内部,所述提升轴外侧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提升腔右侧上部连接有出料腔,所述出料腔下部设置有左下料腔,所述左下料腔下部设置有捣碎腔,所述捣碎腔内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右上捣碎辊轮和右下捣碎辊轮,所述捣碎腔内右侧设置有捣碎电机,所述捣碎电机上设置有上传动皮带和下传动皮带分别与右上捣碎辊轮和右下捣碎辊轮连接,所述捣碎腔内左侧设置有左捣碎辊轮,所述捣碎腔左侧下部与提升腔右侧下部连接;所述左下料腔右侧设置有承载斜板,所述承载斜板下部设置有右下料腔,所述右下料腔右侧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中间设置有左加热管,所述加热腔右侧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右下料腔右侧下部连接有物料腔,所述物料腔右侧下部连接有右出料管,所述物料腔上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下部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下部连接有风腔,所述风腔中间设置有右加热管,所述风腔上部左侧与支撑柱左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下部连接有多个吹风管,所述吹风管设置在物料腔内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腔内下部设置有下料斜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腔右侧设置有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腔下部右侧连接有左出料管,所述左出料管下部与左下料腔上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斜板中间设置有多个过滤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外侧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分别与左加热管和右加热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出料管上设置有开关阀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体土壤分离干燥装置,包括提升腔,提升腔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料腔,提升腔上部设置有提升电机,提升电机下部连接有提升轴,提升轴设置在提升腔内部,提升轴外侧连接有螺旋叶片;提升腔右侧上部连接有出料腔,出料腔下部设置有左下料腔,左下料腔下部设置有捣碎腔,捣碎腔左侧下部与提升腔右侧下部连接;左下料腔右侧设置有承载斜板,承载斜板下部设置有右下料腔,右下料腔右侧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中间设置有左加热管。该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地针对粉体土壤进行分离干燥处理,改善粉体土壤的使用效果,且便于粉碎土壤循环分离干燥处理,改善了处理效率。
【IPC分类】F26B1-00, F26B25-00, F26B17-12, F26B25-02, F26B23-06, F26B21-00
【公开号】CN204612363
【申请号】CN201520228554
【发明人】安可珍, 刘延锋, 邹英杰
【申请人】安可珍, 刘延锋, 邹英杰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